北影厂:被拆掉的时代

来源 :名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hf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三环中路77号,北京电影制片厂,工农兵塑像与脱漆的红墙曾经见证了中国几代电影人的梦想与记忆。如今,这个与新中国同龄的“影视圣地”已被“拆”字覆盖,据报道,北影厂拆迁后,一部分土地将用于建设“经济适用房”,另一部分则会建成集酒店、购物中心及豪宅于一体的“北京益田国际梦工场”。对于那些想要来这里朝圣电影的人来说,未来这里恐怕将变得高不可攀。曾经辉煌的长影、上影、珠影、西影、潇影,次第谢幕退场,北影厂似乎也到了“剧终”时刻。一个时代,谢幕了。
  北影厂的夕阳
  高墙将北京三环的喧嚣隔开,在这块寸金之地,路上鲜有行人,路边皆是高大的白桦树,几个摄影棚大门紧锁。同时闭门的还有那一路低矮的工作间,其中一间招牌已经倒覆,只留下单单一个“黄”字,字体是解放初期常见的魏碑体。工作间门前,一尊破败的飞马石雕污迹遍身,透过马的翅膀,能看到远处美工楼的红墙上,用白色颜料刷出一个大大的“拆”字。
  这或许将是北影厂留给人们最后的背影。在北影厂内明清风情街对面,挖掘机驻留在一片大型工地上,工地的围栏张贴着北影厂拆迁后的效果图,图上的高楼与周遭建筑别无二致。不知是出于何种原因,这张效果图随后被摘除,只留下一张开工仪式上的合影。按照老北影厂人的说法,当开工仪式举行,鞭炮炸响,他们才意识到那块地将面临拆除的命运。
  而现在,挖掘机将要开进的不止是那块工地。明清风情街已被拆除大半,曾经拍摄过1987年版《红楼梦》的荣宁府,早在7月27日便已贴出停止参观的告示。在一旁的侧院里,有几个工人正将一件电影道具抬出院外,在不久的将来,这座院子便将改弦易张,由私人公司承包下来作为商业用地。虽然院子角落的水池中仍有金鱼游走,院中的柿子树已经成熟,几乎要从枝头坠落下来。
  不可否认的是,北影厂如今已经找不到太多电影的痕迹,大门上工农兵的标志性雕塑对于年轻人来说已经陌生,摄影棚早已停止了工作,唯有路边偶见的大型广告招贴,方能感觉到自己还身处电影工厂。可这些却与北影厂没有太大关系,它们大多是厂内的民营电影公司或民办演艺学校的广告,路过其中一间公司时,看到搬家公司的工人正将办公器材往车上装,门口操场上还有年轻人在打篮球,他们是另一家公司的职员,很快也会搬走。
  “阿王器材”在主楼后的一排小平房里,经营业务是摄影器材租赁,在这排竖满了大小招牌的平房里,跟它类似的店还有好几家。“阿王器材”的一个管理人员告诉我们,这家店在2010年从广州搬到这里,选择这里的原因很简单,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几乎每个在北京筹备的剧组,都会到这里来转一转,机会自然就多。两年半的时间,这家店从一家很小的店面发展到现在的中等规模,生意最好的时候,同时有十几部戏都在使用他们的机器。谈及北影厂拆迁,他显然也对未来一片茫然:“肯定是不想搬,不谈跟这儿的感情,就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讲,在整个北京也找不到比这儿更好的地方。”他甚至反复向记者确认是否真的要拆迁。采访过程中,隔壁店的老板过来串门,他的回答也很笃定,“一定不会搬离北影厂。”
  但对于北影厂内的学校来说,下决定显然不是那么容易。北电影视化妆培训学校如今不得不面临搬迁的现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之前他们也与厂方发生过一些矛盾,工人在楼房外墙上刷上“拆”字,学生们看到之后反映强烈,放学之后不愿离开,学校不得不找人将“拆”字擦除,可到了第二天,工人准备搭上脚手架将“拆”字写在更高的地方。校方只能与厂方协商,全力配合搬迁,但“拆”字不再上墙,得以暂时维持现状。现在校方正在寻找新的办学地点,但这位负责人承认,短时间内要在北京找到一块像现在这么好的地方,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这座楼前的过道上,有三个学生拖着行李箱,正走向大门,他们来自于另一所表演学校。对于他们来说,北影厂是一个造梦的工厂,这个地标寄寓着丰富的含义。学校教学楼前冷清的操场,眼下看起来平淡无奇,当年李连杰曾在这里表演了一段精彩绝伦的武打戏,成为电影《黄飞鸿》中令人难忘的一幕。
  一个时代的谢幕
  吃完早饭,到北影厂门口转转,已经成了华敬义的一个习惯。
  华敬义今年已经63岁,2005年从小学语文教师岗位退下来,他跟着女儿一起搬到北京。因为年轻的时候在县剧团呆过,喜欢表演,所以当他知道北影厂门口经常有剧组来挑选群众演员,便会每天都到这里转转,这一转就是七年。他说已经记不清楚自己拍了多少部戏了,只记得报酬几乎没怎么涨过,他来这儿不是图了钱,只是为了这份爱好。
  但对于二十出头的李显洋来说,在北影厂门口寻找机会是为了能吃一口饱饭。从动画专业毕业以后,李显洋一直没有找到工作,索性找到了这里。想要有机会赚到这笔群演费,李显洋就不得不早上六点就赶到这儿,因为剧组一般会在这个时候来挑人。很多时候,碰不上合适的剧组,李显洋也会跟着过来挑人的宣传公司,到手机卖场做广告员。有一次一家影视公司招人,他差点被骗了几百元。
  除了他们以外,更多选择在北影厂门口常驻的“群演”,都怀揣着一个明星梦。王宝强一朝成名的事例激励了很多人,甚至成为支撑起许多“群演”内心的支柱。在等戏的过程中,有的人打扑克牌消磨时光,也有的人互相聊天,炫耀经历,如果一个人曾在某部大片中捞得一个有台词的角色,定会吸引众人的目光。
  很多“群演”并不知道北影厂即将被拆迁,到这儿寻找机会,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背后则是他们的明星梦想。不论北影厂拆不拆,只要大门还在,他们的生活方式也许都不会改变。对于北影厂,他们也没有多么深厚的情感,最多感慨一句“那么多建筑,拆了怪可惜的”。
  但在北影厂工会的马先生看来,“群演”之所以聚集在这里,就是因为有北影厂这样一个实体存在。如果实体没有了,围绕北影厂的文化都会烟消云散。“不是说这块厂标打造了北影厂,而是北影厂这整个实体打造出这块金字招牌。”
  在北影厂最为辉煌的时代,出品过《祝福》《小花》《林家铺子》这些赫赫有名的电影,几个影棚每天都有剧组拍戏,连厂里的美术都是为颐和园画长廊的专家。“很多人来北京就要看北影,他们不是向往北影的高楼大厦,而是为了这里的人才,为了这些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北影厂是人才济济的地方,多少人想进来都进不来。”   曾任北影厂总工程师的王雄对北影厂的发展过程更有情怀。1954年,20岁的他是上影厂洗印科的技术员、值班工长。组织突然将他派到前苏联学习,脑袋还发懵的他在莫斯科听到了由这支“苏联学习团”建设北影厂的消息。在这支团队里,王雄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很多人现在都已经不在了。据他介绍,北影厂是由一辆拍摄车建起来的,当年还没有厂房,更没有摄影棚。要去哪儿拍戏,就把这辆车开到哪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北影厂出品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在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的大会上放映时,引起了轰动。
  北影厂曾经也是国内最锐意进取的电影制片厂,他们与法国合作拍摄了第一部中外合拍片《风筝》,第一部立体声录音影片、第一部宽银幕纪录片、首度在拍摄过程中运用塑形化妆全都诞生于此。北影厂与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合作的《末代皇帝》拿到了当年奥斯卡九项大奖。
  在北影厂的发展过程中,厂区也经历了几次搬迁与扩建,盖起了如今见到的几个摄影棚。位于北影厂中央位置的,是因为曾是“亚洲第一大棚”而闻名的特大摄影棚。在《红楼梦》中担任导演的赵元则清楚地记得“荣宁府”是如何盖成的,在寻找荣宁二府的建造地址时,剧组找了许多地方也定不下来。最后时任北影厂厂长的胡其明拍板,将过去厂内的一片桃园拿来盖荣宁府。当时《红楼梦》在北影厂的拍摄成本预算共1200万,盖荣宁二府花掉其中的300万。胡其明还曾对赵元说过,把荣宁府的地址选在厂内,也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点东西。
  时代变迁,如今荣宁府门庭冷落,北影厂作为人们曾经心目中的“影视圣地”,与往日相比也黯淡了光芒。曾经辉煌一时的新中国三大电影基地:北影、长影、上影,随着最后一家北影的即将拆迁,都将不复存在。一个辉煌的时代,似乎正在谢幕。
  华敬义将在北影拆迁后,回到自己的老家商丘,那时也许北影厂大门还在,工农兵塑像还将望向远方,但那份热情与爱好已经不在了。而年轻的李显洋现在找到了一份餐厅服务员的工作,也将告别这里。未来也许还有无数普通人经过这个地方,在路过时停驻半晌,面对眼前这一片建筑,在脑海中努力搜寻北影厂那一个时代的记忆。
  未来在何处?
  8月31日,马先生跟其他老北影厂人一起,撤下了布告牌。这些布告牌之前展示在位于20号楼与21号楼前的公告栏上,上面有媒体对此次拆迁事件的报道与照片,有各位北影厂人盖下手印的公开信,在署名“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关于拆迁的通告旁,有人标注“奇文共赏”。之所以要撤掉布告牌,是因为两天前北影厂的焦书记来到北影厂,与大家进行了对话,并暂停了拆迁活动。
  用导演张老的话来说,这就是一场“斗争”,而斗争需要技巧,“既然上面同意了暂停拆迁,那我们也应该表示出解决问题的诚意。”但他们知道,斗争还未结束,想要留住北影厂,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8月26日、27日,北京市文物局和市规划委相继表态,北影厂的主楼、东楼和西楼3栋老建筑已列入《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要求予以保留。其余部分是否拆除,还无从知晓,但每个北影厂人都意识到,改变正在发生。
  对于未来,北影厂人保持着悲观的态度。虽然布告牌已经撤下,但20号楼与21号楼前的这片空地,已经成为北影厂人聚会、互通消息的平台。过了中午,便有老人开始三两聚在这里,他们大多年事已高,北影厂留下了他们最黄金的岁月。
  陈老曾是北影厂的摄影师,年纪轻轻就从福建调到了北影厂,到现在已经八十多岁。在谈及北影厂拆迁的时候,他说道:“很多北影厂人一跟人谈到这事,就喜欢表态‘我爱北影厂’,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对中国的文化很喜欢,从这个意义上说,北影厂就不应该被拿掉。不管怎么说,它过去拍过那么多片子,如果拆掉北影厂,这些东西都没有了着落。就好像你说自己吃的是狗不理包子,拿掉了‘狗不理’,只剩下了包子。”在他眼中,北影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失掉这个载体,负载其上的文化便没有了落脚之处。
  这也是许多老北影厂人的共识,张老说:“北影这块招牌是金字招牌,是由我们全厂的职工,花了62年的时间铸造的。我们还有段历史、有段故事,值得保留,北影厂不是只属于北影厂人的,是属于全国人民的,全国观众的。”
  “北京电影制片厂是北京的代表。你说人家石景山钢铁厂搬走了,人家不也弄了个公园吗?焦化厂走了,厂子不动,也是要保留它。你要都拆光了,甭管盖得有多好,人家要找北京电影制片厂,上哪找去?”另一位北影厂人说道。
  让老北影厂人愤怒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现在的中影集团怀柔基地里,也几乎寻不到北影厂的丝毫踪迹。1999年,北影厂与其他七家单位合并为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在坊间很多北影厂人眼中,这是合并后的中影集团推行的“去北影化”的政策,是导致北影厂显露如今颓势的罪魁祸首。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韩三平曾经为这一政策解释过:中影集团成立以后,北影厂的建制和法人体系都不存在了,北京电影制片厂作为一个企业已经不存在了,是作为一种制片资源或者说一种精神而存在。之所以要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韩三平的看法是北影厂受地点限制,再做摄影基地已不太合适。
  马先生说:“中影集团的领导曾经向北影厂说过,要把北影厂都迁走,甚至一个螺丝钉也不留下。”他满脸不解,“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领导对北影厂这么没有感情。”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宁宇评价道:“对于土地和财富的贪婪,成为摧残中国电影的重要力量。数年前,长春电影制片厂红旗街的厂区拆了,上海电影制片厂漕溪北路的厂区拆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三环的厂区早卖了。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地没卖,但也准备做影院等经营性开发。这大致就是为新中国贡献了无数利税和优秀影片的老国营厂的‘被命运’”。
  据称,拆迁后的北影厂,初步规划将投资建成一个城市综合性建筑——“北京益田国际梦工场”,定位为“北京创意文化特区”,其中包括五星级电影主题酒店、国际5A级中国电影大厦,以及高端购物中心与顶级豪宅。对于那些想要来这里朝圣电影的人们来说,未来这里恐怕将变得高不可攀。
  在聚集在厂内的老人中,经常能看到一个手握摄像机的年轻女孩,她从小生长在这里,虽然在长大后离开,当得知北影厂将被拆迁的消息之后,她又拿起摄像机回到了这里。每天她都会记录下这里的画面,因为她知道,即便有一天北影厂被夷为平地,这些画面将证明老人们为这个厂区奔波过,呼吁过,他们一起生活在这片被他们视为家的地方。
  正如电影永存。
  这些地方值得怀念
  荣宁府
  1987年版《红楼梦》中的重要场景。设计师提出“南院北府”的设计概念,集中采取孔府的建筑理念,园林建设依据南方的特色,王府的建设依据北方特色,使整个建筑既有北方的大气威严,又带有南方的精致韵味。设计师特意保留了几棵年代久远的古树,在影片中也均有呈现。除《红楼梦》以外有多达1000部电影曾在此拍摄,包括《末代皇帝》《霸王别姬》《宰相刘罗锅》等。
  明清风情街
  北影厂中最有特色的地点之一。1979年拍摄《骆驼祥子》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为了搭建祥子进城看到无轨电车的场景,就尝试在这里搭景,之后的《茶馆》《武林志》等电影都陆续在这里营造贴合剧情的景观,渐渐扩大的街巷现在已经发展到14000平方米左右,分为正街、北街、南小街、西斜街、南北街五条街。街道两旁建起各类电影拍摄需要的布景,1000余部电影曾在这里拍摄,其中包括《末代皇帝》、《霸王别姬》《还珠格格》等经典影片。
  北影主楼
  这座建于1952年的苏式建筑一直保持着当初的坚固,当年党委办公室、导演创作室都曾在这里。不过几年前这座楼就外租给了影视学校或者训练班。
  摄影棚群
  北影厂的摄影棚是在原来的一个足球场上建起来的,包括两个小棚,一个中棚,一个特大棚,其中特大棚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被认为是当时的“亚洲第一大棚”。可惜在2009年5月15日,北影厂的三个摄影棚在拍摄完新版《红楼梦》后,就不再接拍新片,成了空壳。
其他文献
如果在网上检索尚雯婕的信息,最醒目的往往是那些充满争议的造型。尚雯婕的常规回应态度则是“让他们随便说去吧”,就和那些造型一样,不多解释,冷冰冰地把闲言碎语关在门外。  “我并非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我也不坚强,撞南墙我也是会回头的。但现在的路线是经过我个人和团队非常科学的分析,是事业上的判断,不是个人一头热的冲动。”  于是,这位选秀节目出道的流行歌手逐渐走出了一条凌厉的高端、小众路线。在新专辑《Od
期刊
曾经有过一部青春性喜剧,一个意大利美女转学到美国高中,男生围着她团团转,“我好崇拜意大利,墨索里尼、西西里、黑手党。”当西西里岛从文学影视中走到现实中时,人们的既成印象里,早已将其与黑手党紧密相连。可事实上那都是过去,现在的西西里,黑色,真的只是传说。  帕勒莫,不再是黑手党之城  “真是风水轮流转,十多二十年前我们穿着耐克、卡帕去他们国家,现在这些捷克和匈牙利人穿着同样的衣服,占满了这广场。”声
期刊
大学毕业后,郑清儿朝着未来高级“白、骨、精”的目标一往无前地奔走过去。  “那时候我去了IDG(美国著名风险投资公司),”郑清儿回忆,“所有人都牢牢地与IPO(首次新股发行)、上市融资捆绑在一起。”IPO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场人性的角斗场。人性的复杂程度能够折射出之前你不敢想也不可能想象到的各种角度。“莱昂纳德·科恩后来写过一本书《一颗在火上备受炙烤的心》,完全就是我那时候的写照。”郑清儿说。在痛苦
期刊
三大电影节中,威尼斯有最悠久的历史,也有最丰富的旅游资源。它一直秉持“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的宗旨,相对强调影片的艺术性,却也因此难以被大众所关注。另一个弱势在于产业味道的黯淡,新任主席巴巴拉显然看到了这些问题,也做了一定的改革,但成效如何还需拭目以观。 撰文 | 本刊记者 范氿维  史上最“穷”电影节  咱们中国有个传统叫“白事红办”,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开幕式却多少让人感觉到了那么一点“红事
期刊
夜幕降临。张荐的一天才刚刚开始。茶几上放着三个钢模压制的无字明信片,这是他前一个通宵忙碌的成果—其中两个是废品。这些手工制品都有一个LOGO—“FM三”,还有一个唱佛机喇叭的窟窿眼印模。FM3早已不在用语言传递他们的信仰了,声音就是他们的信仰,而唱佛机是这信仰的载体!“这些年来,我越来越觉得,追求安静也是一种信仰。”  这个世界太闹了  在FM3眼里,身边这个世界太闹了。社会上推崇的是炫,是力量。
期刊
前几天,因缘际会,去参加广东流行音乐三十年演出后的庆功宴,来的都是20世纪90年代最红的那一批流行歌手,杨钰莹、毛宁、李春波、甘萍当年红得发紫青春激荡传奇人物现在大多奔四奔五奔六了,历尽高低起伏之后,大家际遇各异,有的孑然一身,有的娶妻生子,有的嫁人了事,有的安心养老,有的奔波在神州大地的演出市场上,采访完一轮之后,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几乎都在佛门修行有的满口佛理,有的微露端倪
期刊
范冰冰用十几年光阴成全了现在的自己 。她说心里有事的人,  容易滋生出两面的性格。于是,我们时而能看到红毯上气场强大的“范爷”,  时而遇见一个笑容里藏着经历的少女。  也许,正是这种柔韧才让她在这样的圈子里越走越勇敢。  面对镜头,范冰冰是兴奋型“选手”。这已经是当天的第六本杂志拍摄,她仿佛刚刚进入最好的状态,灯光下,一张表情可以千变的脸让她一点点从王妃升级为女王。拍摄间隙走进化妆间换装的一刹那
期刊
{F:FAMOUS 马:马良}  F:这次的移动照相馆项目,到现在为止感觉如何?  马:结果还是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从2月开始,虽然最初几个城市还不够好,但很快就越来越high了。每座城市的报名参与者都远远超出我们能够拍摄的数量,只能选择一些有意思的人,有时候10个人里面才能挑一个。当然拍摄起来都很辛苦,经常要通宵拍,但总的来说还是相当快乐的。  F:除了摄影,你还有什么其他的爱好?  马:这个
期刊
尽管同名同姓,但这个马良没有神笔,却用照相机把真实幻作梦境一般的存在。你可以把他归类在艺术家的群体里,但这位曾经的上海广告界创意一哥又和当代艺术圈子格格不入。他的风格本来会轻易地为他打开商业摄影之门,但马良却只想做个艺术家。这是一个存在于中间地带的人,尽管也许会显得两边都不讨好,但他也似乎对此毫不介意。为这个世界带来了过多的浮华,现在的马良要用这种轻佻把人们带回自己最真实的那段时光。  逃不开的舞
期刊
复古感觉十足的红唇,无疑仍是今年女明星“征战”红毯、加强气场的最佳“美妆武器”!出众的唇妆不仅能为明星们增加存在感, 更能起到在妆容上画龙点睛的效果。如果你也想成为时尚潮流中的弄潮儿,那就赶快来看看吧。  1.M.A.C 水漾润泽唇膏RMB 170/3g  修护双唇,使其光滑,抗氧化,滋养双唇。清新的香草味,柔软唇部肌肤。  2.SEPHORA丝芙兰魅力唇膏RMB 129/3.9 g  全新SE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