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在城市规划中应用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30525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规划也更加重视创造宜人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城市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一种新理念追求。文章重点针对生态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进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理念;城市规划;建设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因素,城市也是环境的组成因子,然而,在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城市规划研究中考虑环境保护已势在必行。在城市规划时缺乏对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导致城市规划本身的先天不足,究其原因,不仅仅是由于体制原因,规划的法制化和管理尚待完善,更重要的是环境学已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学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学科,城市规划必须体现环境保护的有关学科研究成果,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出对环境保护探索的研究是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和编制目标的发展方向,是寻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环境的新途径。
  1 当前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 总体在恶化, 局部在改善, 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 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 水土流失严重; 沙漠化迅速扩展; 草原退化加剧; 森林资源锐减;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地下水位下降, 湖泊面积缩小; 水体污染明显加重; 大气污染严重; 废渣存放量过大, 垃圾包围城市;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也明显地影响着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的发展趋势。造成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压力。
  (1)人口壓力。我国人口数量的迅猛增长, 不仅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 而且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 人们毁林开荒, 围湖造田, 乱采滥挖, 破坏植被, 人们生存和获取利益的活动超过了大自然本身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2)工业化压力。我国工业化发动时间晚, 发展起点低, 同时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 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 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 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为我国的建设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
  (3)市场压力。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或外部负经济效应, 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 这种公共财产为所有人都带来利益。显然, 若没有这种公共财产, 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公共财产或者公共财产受到破坏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或市场都不会提供控制环境污染的费用和服务, 只有政府才是公共财产的提供者。市场经济的压力越大, 政府对防治环境污染、整治国土资源的责任就越大。
  2 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2.1 城市生态位最优化原则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群落中,在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城市生态位是一个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集合。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 而且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势, 从而决定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吸引力和离心力。城市生态位是决定城市竞争力的根本因素。城市生态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资源利用、生产条件生态位, 简称生产生态位, 包括城市的经济水平; 一类是环境质量、生活水平生态位, 简称生活生态位, 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城市生态位的最优化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解读, 从宏观层面而言, 城市生态位反映整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与吸引力, 应以生活活动为主, 同时生产活动不能与生活活动相冲突; 从微观层面而言, 城市生态位在提供优良的生态位方面对每个城市居民都应是公平的。虽然城市提供给居民的居住空间, 从空间角度来看存在差异,但生态位大体是相当的。
  2.2 生物多样性原则
  大量事实证明, 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稳定状态的能力, 是同生态系统物种、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 生态系统结构越多样、复杂, 其抗干扰的能力则越强, 因而也越容易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城市生物多样性, 是指城市范围内除人以外的各种活的生物体, 在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前提下, 所体现出来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分异程度。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直接联系, 与大气环境、水环境、岩土环境共同构成了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基础, 是生物与生境间、生态环境与人类间的复杂关系的体现。
  城市生态环境是指特定区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通过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由于与自然界的生物生存的环境有较大的差异, 城市生物多样性也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在经济价值、丰富度、地球物质循环与能量代谢等方面, 城市生物多样性虽然与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无法相比, 但由于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在一个相对狭小的面积上, 近距离地为城市人口服务, 因而它是非常重要的。
  2.3 城市的成长性原则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而城市规划也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的, 城市规划要为城市的未来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成长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切自然群落和人工群落都遵循群落生长或演替的规律运行。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时, 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否则就会导致“生态逆退”。将成长性(演替性)原则运用于城市规划, 就是将一个城市的文脉、历史、文化、建筑、邻里和社区的物质形式当作一种生命形式、生命体系来对待, 我们要根据它的/ 生命0历史和生存状态来维护它、保持它、发展它和更新它。
  2.4 生态承载力原则
  城市生态承载力原则是指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城市发展以及城市人群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强度是有极限的, 即城市发展存在着生态极限。城市发展有一定的规模, 自然生态环境是限定城市发展规模的最主要因素。在城市规划中, 坚持城市生态承载力原则, 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在城市规划过程中, 我们要科学地估算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并运用技术、经济、社会、生活等手段来保护、提高这种能力。
  (2)要调整控制城市人口的总数、密度与构成。这是一个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3)要考虑城市的产业种类、数量结构与布局。这些指标对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污染的产生与净化,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4)要考虑环境的自净能力和人工净化能力,它们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生存质量与发展规模。
  (5)要考虑城市生态系统中资源的再利用问题。通过对系统中人文要素的合理布局, 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通过规划建设生态型建筑, 增加人文要素与自然要素的融合性、相互增益性, 从而提高城市生态的承载力。
  3 对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些建议
  3.1 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做好城市生态建设规划
  这个规划必须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为目标,立足城市市域范围,综合考虑城市周边地区及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内容应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生态建设的依据,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要把城市生态建设贯彻到城市规划设计、规划建设、规划管理的全過程中。
  3.2 加强城市生态绿地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绿地建设应解放思想,加大力度,改变过去那种“见缝插绿”“三小绿地”的保守观念,应把重点放在建设大型生态绿地、环城绿地、大型交通绿地以及居住区绿地上,强调城市绿地的连通性、城郊绿地的结合性、景观与生态的共融性,在生态绿地的建设上强化科学性,在科学性和基础上追求艺术性。
  3.3 保护乡土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21世纪生态建设的主题是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原有生物生息环境的保护和新的生物生息环境的创造。在城市建设中应保护城市中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要保护乡土树种及区域性稳定植物群落的组成,有节制地引种。乡土树种是构成地方性自然景观的主角,也是反映地区性自然生态特征的基调树种。
  3.4 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屋顶绿化作为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的手段之一,应在我国城市生态建设中积极推广。生态型屋顶花园已经成为防止大气变暖、节省能源、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的一种综合性手段,从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来看,这种手段是我们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应该学习和发展的。
  4 结束语
  总之,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科学的、高起点的、切合实际的规划,在规划思想里导入经济、社会、生态的因素,按符合生态要求的原则进行生态规划。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 我们必须以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变化的观点来认识城市与环境问题,以新的生态视角和时空观不断探索、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才能持续利用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谦林.浅谈生态城市规划[J].山西建筑,2008.34(12).
  [2]王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8(4)
其他文献
摘要:城市规划评价理论发展到今天,对于实施前的评价研究越来越少。本文立足这一点,搜集了大量的关于实施前规划方案评价的理论,并结合村庄规划的实践,构建了一套系统的村庄规划方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指出村庄规划方案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完善,有效地保证了村庄规划的实施和村庄未来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规划方案评价理论;村庄规划;评价指标体系;规划实施  引言  随着20世纪60年代,西方城市规划开始由“蓝
期刊
摘要:桥梁下部结构作为桥梁建设的重要组成,施工质量管理直接影响了桥梁的整体质量。文章从桥梁下部构造的设计、施工及保养阶段阐述了桥梁的质量控制,并对施工质量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市政桥梁;下部构造;施工管理  1 市政桥梁工程的下部,由于其位置、受力的重要性,更要对其加以重视。下部结构直接影响市政桥梁的安全性、实用性和耐久性。  桥梁的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等。它们各自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桥
期刊
摘要:市政桥梁工程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亦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工程,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市容市貌。而桥梁工程的施工相对道路施工更加复杂,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为保证市政道路桥梁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文章针对市政桥梁工程的施工管理展开讨论,归纳和分析了以往市政桥梁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市政桥梁;施工管理;质量问题;应对措施  市政桥梁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但
期刊
摘 要: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地下公共空间作为地下空间中的核心地位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根据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特征,深入分析并提出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方法,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开发特征;规划设计;布局;规模预测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的日益紧缺,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地下公共空间开发正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特别是水环境的影响越发严峻,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严重侵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我国制定了相关法规和运行管理标准,城市排水监测机构应运而生。但由于体制、政策及认识等方面的原因,排水监测事业发展也遇到了不少困难。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际,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设想,希望能给有关方面有益的启迪。  关键词:排水监测 提高措施 经费  一、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同时,我国的城市基础建设也逐渐加快了脚步。基础建设中交通设施占了很重的比例,例如公路、铁路、海运、航空等,这其中公路和公路桥梁又是其中的主要建设方面。而路基是公路的基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路基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施工完毕后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桥梁工程的质量好坏则直接关系到桥梁架设完毕后其使用效果和寿命,从而影响到整个路段的使用,因此无论是公路路基还是桥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全面发展,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不仅仅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是更向往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本文结合城市规划体系转型现状及转型期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从城市规划角度,就如何建设幸福城市进行研究,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城市规划;转型;幸福城市;社会公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
期刊
摘要:地铁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但是地铁在建设过程中的地质环境风险因素很多,还具有多样、隐蔽、复杂以及不确定等方面的特点,本文就以北京的地铁建设为例,对可能导致工程风险产生的地质环境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及论述处理,并收集在北京地区中地铁建设因为地质的风险因素产生的真正事故案例,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到可以更为便利控制这些因素的实用性方法。  关键词:地铁建设;地质
期刊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病害维修,裂缝类型,裂缝灌缝技术要求。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灌缝 密封胶  宁连一级公路淮安段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具有病害相对集中、缝宽相对较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特征明显、相当数量的修补裂缝重新开裂发展等特点,初步分析认为,宁连一级公路淮安段为较早进行“白改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后通车时间长,交通量相对较大,经过车辆重复作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处形成反射裂缝、板
期刊
摘 要:为保证城市道路工程质量,提出了市政道路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道路施工必须遵照相关技术规范、施工工艺应严格把关。  关键词:道路施工 工程质量 路基 结构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道路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迅速提高,因此要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也相应提高。  但道路施工中总是存在许多质量问题,包括材料、施工技术水平、工艺及施工人员责任心等问题。  一、道路土基施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