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的实施,使学校和广大体育教师在课程内容上具有很大的选择性,为学校、教师积极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本文对开发、设计、改造现有运动项目、生活化体育教学资源和民族民间体育教材资源的开发设计进行探讨,旨在剖析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设计中的“三大”难点,拓展广大教师的思路,为全面开发和利用各类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程资源 开发 设计 利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学优势,体现课程弹性和地方特色。”长期以来,广大体育教师执行的是规定了具体教学内容的体育教学大纲,已经习惯按大纲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布置体育场地和设施,配备体育运动器材,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很大的局限。如何设计改造现有运动项目、开发生活化体育教学资源、如何对民族民间体育教材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是广大体育教师研究和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改造现有运动项目,适应学校教学需要
现代竞技运动是当今世界体育的主流,其中的大部分项目都具有良好的健身娱乐功能,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体育的主要资源。在实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其功能尤存,不能因其已不太适应现有要求而全盘否定,重要的是对其进行改造,开发、再利用。
改造现有运动项目,使之符合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一是简化技术、战术。例如在排球教学中,对传球技术降低要求,只要不用双手同时抓住球,都鼓励他们继续练习。二是简化练习比赛规则。遵照有利于比赛活动连续进行的原则,尽可能简化,降低难度。如,在排球课的设计中,考虑练习比赛不要求三次过网,比赛中断太多太快会影响学生的练习兴趣。三是改造场地、器材和设施。四是重组活动内容,如,用排球在篮球场上进行手球练习;用足球或篮球进行保龄球活动;用篮球或排球在平地上进行场地乒乓球的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可利用现有器材和场地,设施,不需要再另行投入,并且使参与的学生有新鲜感,很容易激发练习兴趣。
改造现有项目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改造目标要明确;二是改造思路要清晰;三是改造对象要明确;四是改造方案要适用;五是改造过程可调整;六是改造结果要测评。以上几点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原项目的战术、场地设施、裁判规则、裁判法等方面的熟悉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习对象的了解程度,取决于教师对本校教学条件通盘掌握的情况。
二、开发传统体育,弘扬民族文化
新课程以各个具体学习领域目标呈现在广大体育教师面前,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从各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出发,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教材资源,将民间长期流传的并深受儿童、少年青睐的一些体育活动,如踢毽子、跳绳、滚铁环、抽陀螺、拾小沙袋、弹球、跳房子等“乡土体育”教材化,使传统的民间技艺性游戏转化成有助于健身的运动动作技术,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活动的技能。
开发设计传统体育项目要注意几点:一是教材的系统性。一项体育活动要想成为教材,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要有教学目标、动作技术分析、组织教学形式、常犯错误和纠正方法、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以及场地器材的设置和要求,安全措施等诸方面构成一个教学系统。二是具体练习方法和手段还可更加丰富,只要技术熟练后,不少练习时间都可以进行“嫁接”“追逐跑或走”“足球的抢断球”乃至小场地进行踩高跷足球比赛,都可以尝试一下。例如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就有一项比赛叫“高跷马”,就是用踩高跷的方式进行100米和接力跑。三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一定要精心设计,有定量标准的反馈信息更容易提高学生持续性进取。四是安全教学问题。传统体育活动多在乡间流传,规范性、安全性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选择和利用时,要根据学校的地域特点、环境因素、学生情况进行选择,可对一些内容进行改造,使之更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三、挖掘生活素材,创新教学内容
早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与生活技能是体育产生的重要源泉,体育要为培养青少年适应各种动作技能的需要奠定基础,体育生活化成为实施新课程标准研究的问题。在人类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代交通工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饮食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使得一些“现代文明病”逐渐蔓延。因此,将生产、生活中可借鉴到体育与健康中的肢体动作,改造成为教材内容,是人类理性的“回归”,值得提倡。
将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的动作技能和情景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资源,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仓库”,因其贴近生活,使学生备感亲切而喜爱有加,可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且付诸行动的良好手段和途径,应着力开发和利用。在开发利用中要注意:一是不要拘泥于体育运动所需的规范的活动形式和竞赛规则,只要有利于获得生活或劳动后的成功喜悦,对其动作技能、活动形式,在练习中不要作太多的规范要求;二是开发此类教学资源一定要注意要與时俱进,要多考虑将现代人的生活,生活劳动的内容和形式改编为教材内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三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平时加强对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动作多观察并勤奋思考,不断创编新健身、娱乐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四是在低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发此类教材,可考虑同时编配儿歌,让他们在健身娱乐活动中,得到一些有益的生活知识的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编选提出了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时效性的基本要求。生产劳动是体育产生的重要源泉之一,在现代人类提倡“回归自然”、热衷“怀旧”的今天,在体育教学中开发生活、生产劳动的资料,可谓独领风骚。学生们在欢快的嬉戏中不仅能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习目标,还能感知劳动的艰辛,体会完成劳动任务后的成功喜悦,与思想品德教育中培养劳动观点的目标相契合。
四、结语
体育课程资源多种多样,现有运动项目、生活化体育教学资源和民族民间体育教材资源开发是我们在教学中碰到、涉及最多的三项,也是我们实践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重点内容,对这三大“重点”的开发利用有很多的方法,只要我们善于积累,用心去想、去做,定能找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但不管怎样,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中,教师应始终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实际情况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展示教师风格,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新的发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3.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机场路中学
关键词:课程资源 开发 设计 利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学优势,体现课程弹性和地方特色。”长期以来,广大体育教师执行的是规定了具体教学内容的体育教学大纲,已经习惯按大纲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布置体育场地和设施,配备体育运动器材,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很大的局限。如何设计改造现有运动项目、开发生活化体育教学资源、如何对民族民间体育教材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是广大体育教师研究和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改造现有运动项目,适应学校教学需要
现代竞技运动是当今世界体育的主流,其中的大部分项目都具有良好的健身娱乐功能,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体育的主要资源。在实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其功能尤存,不能因其已不太适应现有要求而全盘否定,重要的是对其进行改造,开发、再利用。
改造现有运动项目,使之符合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一是简化技术、战术。例如在排球教学中,对传球技术降低要求,只要不用双手同时抓住球,都鼓励他们继续练习。二是简化练习比赛规则。遵照有利于比赛活动连续进行的原则,尽可能简化,降低难度。如,在排球课的设计中,考虑练习比赛不要求三次过网,比赛中断太多太快会影响学生的练习兴趣。三是改造场地、器材和设施。四是重组活动内容,如,用排球在篮球场上进行手球练习;用足球或篮球进行保龄球活动;用篮球或排球在平地上进行场地乒乓球的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可利用现有器材和场地,设施,不需要再另行投入,并且使参与的学生有新鲜感,很容易激发练习兴趣。
改造现有项目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改造目标要明确;二是改造思路要清晰;三是改造对象要明确;四是改造方案要适用;五是改造过程可调整;六是改造结果要测评。以上几点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原项目的战术、场地设施、裁判规则、裁判法等方面的熟悉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习对象的了解程度,取决于教师对本校教学条件通盘掌握的情况。
二、开发传统体育,弘扬民族文化
新课程以各个具体学习领域目标呈现在广大体育教师面前,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从各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出发,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教材资源,将民间长期流传的并深受儿童、少年青睐的一些体育活动,如踢毽子、跳绳、滚铁环、抽陀螺、拾小沙袋、弹球、跳房子等“乡土体育”教材化,使传统的民间技艺性游戏转化成有助于健身的运动动作技术,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活动的技能。
开发设计传统体育项目要注意几点:一是教材的系统性。一项体育活动要想成为教材,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要有教学目标、动作技术分析、组织教学形式、常犯错误和纠正方法、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以及场地器材的设置和要求,安全措施等诸方面构成一个教学系统。二是具体练习方法和手段还可更加丰富,只要技术熟练后,不少练习时间都可以进行“嫁接”“追逐跑或走”“足球的抢断球”乃至小场地进行踩高跷足球比赛,都可以尝试一下。例如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就有一项比赛叫“高跷马”,就是用踩高跷的方式进行100米和接力跑。三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一定要精心设计,有定量标准的反馈信息更容易提高学生持续性进取。四是安全教学问题。传统体育活动多在乡间流传,规范性、安全性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选择和利用时,要根据学校的地域特点、环境因素、学生情况进行选择,可对一些内容进行改造,使之更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三、挖掘生活素材,创新教学内容
早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与生活技能是体育产生的重要源泉,体育要为培养青少年适应各种动作技能的需要奠定基础,体育生活化成为实施新课程标准研究的问题。在人类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代交通工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饮食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使得一些“现代文明病”逐渐蔓延。因此,将生产、生活中可借鉴到体育与健康中的肢体动作,改造成为教材内容,是人类理性的“回归”,值得提倡。
将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的动作技能和情景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资源,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仓库”,因其贴近生活,使学生备感亲切而喜爱有加,可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且付诸行动的良好手段和途径,应着力开发和利用。在开发利用中要注意:一是不要拘泥于体育运动所需的规范的活动形式和竞赛规则,只要有利于获得生活或劳动后的成功喜悦,对其动作技能、活动形式,在练习中不要作太多的规范要求;二是开发此类教学资源一定要注意要與时俱进,要多考虑将现代人的生活,生活劳动的内容和形式改编为教材内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三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平时加强对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动作多观察并勤奋思考,不断创编新健身、娱乐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四是在低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发此类教材,可考虑同时编配儿歌,让他们在健身娱乐活动中,得到一些有益的生活知识的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编选提出了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时效性的基本要求。生产劳动是体育产生的重要源泉之一,在现代人类提倡“回归自然”、热衷“怀旧”的今天,在体育教学中开发生活、生产劳动的资料,可谓独领风骚。学生们在欢快的嬉戏中不仅能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习目标,还能感知劳动的艰辛,体会完成劳动任务后的成功喜悦,与思想品德教育中培养劳动观点的目标相契合。
四、结语
体育课程资源多种多样,现有运动项目、生活化体育教学资源和民族民间体育教材资源开发是我们在教学中碰到、涉及最多的三项,也是我们实践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重点内容,对这三大“重点”的开发利用有很多的方法,只要我们善于积累,用心去想、去做,定能找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但不管怎样,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中,教师应始终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实际情况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展示教师风格,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新的发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3.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机场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