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ji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在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后,现在已经进入以共同但有区别的市场经济为原则、构建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新阶段。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不断发展,显示其优越性,就必须融入到经济全球化中。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必须顺应历史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中,抓住机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2 — 0005 — 04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相互影响。一国经济出现波动,就会引起其他数国甚至是全球性的经济问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到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迎接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经济全球化是指人们的经济活动超越地区和国家的界限,在世界范围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它是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配置和重组,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社会生产过程具有全球性特征的过程。
  人们经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人们交往的范围被限定在狭小的地域范围内。人们的经济活动囿于交往范围狭小,只能是区域性的或民族性的。生产力的发展拓宽着人们交往的范围,也拓宽着人们经济活动的范围。这尤其表现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代替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时候。这时,资本主义追逐利润的本性,要求自己不断扩大经济活动的范围,全球性的经济活动已经开始出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 ①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建立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基础之上的共产主义也将会进一步显示经济全球化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战胜全球性的资本主义,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都要联合起来。“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在这些国家的每一个国家中,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工业较发达,财富积累多,以及生产力较高而定。共产主义革命也会大大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会完全改变并特别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程。它是世界性的革命,所以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②
  经济全球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得以实现。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这是资本主义一元化推进的全球化发展阶段。资本扩张的本性使资本主义到处开拓世界市场。这一阶段的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确立同步发展。英国、法国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以武力为后盾,在亚、非、拉等非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开始其殖民活动。在19世纪的头75年里,西方国家平均每年占领21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而在后25年里,平均每年占领62万平方公里殖民地。20世纪初,殖民国家及殖民地已占全世界85%的陆地面积。国际资本、劳动力和商品的大规模流动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但它是以殖民地为基地,以殖民主义为手段,通过对殖民地的占有来获得利益的全球化。对殖民地的争夺常常导致各宗主国之间爆发战争,也激起了被压迫民族的奋勇抗争,这也最终导致了“宗主国——殖民地”这种野蛮的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中断。第二个阶段是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到冷战的结束。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为争夺全球化主导地位而较量的发展阶段。在当时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下,俄国共产党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此后,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欧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先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民族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使非洲、拉丁美洲等原资本主义殖民地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非资本主义国家的成立打破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与推广。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在应对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各资本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形成封锁和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统一战线。在资本主义和社會主义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在资本主义国家,以市场经济为主要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国家,以计划经济为主要经济体制。在这一阶段,经济全球化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社会主义和其他民族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第三个阶段是从冷战结束到现在。这是社会主义出现重大挫折,资本主义又重新占据主导地位,但全球化进入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共存、接轨、合作的新阶段。高度集中的模式和计划经济,虽然在短时间内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较低、精神境界不高,最终发生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归于资本主义的市场。许多曾奉行国家计划经济的发展中国家,经历痛苦的挫折和历史教训的反思后,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使全球一体的市场经济得以形成和发展。在这一阶段,意识形态的对立不再具有统治地位,不同制度之间的各国以国家利益为主导,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互相吸收有益成果,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制度偏见,进入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达成共识、共谋发展的新阶段。
  
  二、当代各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市场经济原则
  
  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确立,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各国经济发展超越了国界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独联体经济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中美洲自由贸易区、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欧洲联盟、非洲联盟、世界贸易组织等跨越国界的经济合作组织先后成立。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普遍遵循着市场经济的原则。曾经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市场经济,在各国范围内,尤其是超出了国家的地理界限,在各国之间获得广泛推广。这是因为,一方面,曾经的殖民地纷纷独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不能再对其进行赤裸裸的剥削,只能通过市场经济这种方式进行间接获利。另一方面,曾经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越来越认识到通过世界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的必要性,摒弃了长期存在的把计划经济当成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当成资本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 ①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和前提的,市场经济突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社会的开放性和竞争性。市场经济为全球范围的生产要素朝着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进行分配,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具有了市场的开放性、资源的流动性、经济的关联性、供需信号的敏感性和经济波动的传导性等特征。世界各国的经济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化经济。
  世界各国虽然共同遵循市场经济原则,但市场经济在各国的执行力度和执行结果却有所区别。从执行力度看,每当经济发展遇到困难时,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又会有所抬头,给市场经济中的外向型产业造成巨大冲击。例如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有些国家以各种方式来制造贸易壁垒,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商品自由进口,奉行贸易保护主义。从执行结果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获利差异巨大。在当代的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以市场经济为手段,利用其资本、技术优势,通过跨国公司,更为隐蔽地压迫发展中国家。许多经济运行规则,都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有关组织制订和实施,广大发展中国家只能被迫接受,其结果必然是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利。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却把经济发展的代价转移给了发展中国家,形成“资本流向全球,利润流向西方”的局面。根据2007年公布的世界企业500强名单,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占据了338个席位,占总数的67.6%,而作为世界第二大洲的非洲,则没有一个世界500强企业。西方以占世界20%的人口消费了世界80%的资源,却把生态破坏的主要负面影响留给了第三世界。美国、日本、欧洲纸制品消费占世界2/3,所用木材几乎全部来自第三世界。第三世界在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270万人中占90%,有2500万人因农药而中毒,500万人死于污水引起的疾病。正因为出现了这种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也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如1998年日内瓦世贸组织部长会议期间发生的抗议示威,1999年世贸组织部长会议期间的“西雅图之战”,2000年布拉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期间的抗议活动等。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选择,是任何反对力量都无法逆转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是人为反对所阻止不了的。“反全球化”并不是要反对全球化这种趋势,不要全球化,而是反对其中不合理、不公正的一面,如全球大多数人们没有得到利益,甚而失去家园、失去基本生存保障等。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0年4月发表了的《千年报告》中指出:“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异。第一,全球化的好处和机会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在这些国家内的分布也不平衡。第二,最近几十年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现象:成功地制定了促进全球市场扩张的有力规则,并予以良好实施,而对同样正确的社会目标无论是劳工标准,还是环境、人权或者减少贫穷的支持却落在后面。”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是在一个生产力水平不高、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基础上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它在成立初期,遭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围追堵截,被拒之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门之外。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实行计划经济,中国则主动地脱离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逐渐陷入到发展的困境之中。穷则思变,改革开放的大门一经打开,中国就认识到了游离于世界之外无益于中国的发展。1992年,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通过遵循共同的市场经济原则,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逐渐融入到世界经济中。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首先,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和平的发展环境。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联为一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牵一发而动全身。各国共同的发展需求有利于形成和平的发展环境。同时,各国还面临着共同的环境恶化、生态危机、国际犯罪等问题。共同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协商解决,这也同样有利于形成和平的发展环境。其次,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可能通过利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资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高端人才来发展自己,形成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充分利用了国际先进生产要素。这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加速了现代化建设的水平。第三,经济全球化更加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魅力。中国在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在这次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势,使我国的经济受到较小程度的冲击,这集中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挑战。第一,中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竞争力不高,处于不利地位。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机制。在这场竞争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获利较小。发达国家依靠其技术、资本等优势取得了高额利润。例如,出口一台DVD售价32美元,交给外国人的专利费是18美元,成本13美元,中国企业只能赚取1美元的利润。一台售价79美元的国产MP3,国外要拿走45美元的专利费,制造成本要32.5美元,中国企业获得的纯利润只有1.5美元。第二,中国的经济安全受到严重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也在不断加大。资本、高端技术进入我国时,一般集中在利润较高或外向型的少数几个产业或行业,其结果是带动了少数几个行业或产业的发展,而不能带动产业的整体发展,无助于国内产业链的自然延伸。由于经济全球化普遍遵循市场经济原则,而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而現在又不具备统一的全球协调机制,因此,经济全球化也会给我们带来动荡、失衡和危机。有些国家甚至利用中国经济的一些需求,进行经济制裁,干涉中国内政。第三,经济全球化会使我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基本制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经济全球化中的市场经济使世界各国都遵循着一定的经济运行方式,而这种方式所产生的结果并非全是有益的,其中有些甚至与我国所遵循的平等、共同富裕、和谐等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相冲突。例如资本的扩张本性、劳动力在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等因素使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之间产生一定张力。资本和技术等移动能力较强的生产要素如果在中国得不到预期的利润,就会转投他国,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全球化也使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不断渗入,形成强烈的道德、文化的冲击。
  
  四、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中,中国既需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融入到世界体系中,又要在这一融入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更要在这一融入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首先,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论断是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某种预言。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是成为一种时代潮流。例如,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波音客机,所需的 450 万个零部件,来自 6 个国家的1500 家大企业和1.5万家中小企业。波音公司所完成的不过是科技的设计,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和产品的最终组装而已。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0%的产品是由跨国公司生产的。经济全球化不仅体现在生产全球化,还体现在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以及基于上述三者之上的投资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等等。从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来看,社会主义并不是与小国寡民、自我封闭相等同,而是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世界的普遍交往相联系,经济全球化正是这种联系的体现。经济全球化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中。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在全球范围的扩展,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人们的世界交往普遍发展的结果。它体现着社会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全球化进程与社会主义进程是一致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这种一致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背离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总体趋向,游离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之外,拒绝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已经证明,社会主义革命尽管可以在经济落后国家发生,但决不可能在小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建成,更不可能在闭关自守状态下取得最终胜利。只有自觉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中,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提高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实践中证明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其次,是在经济全球化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看待问题时不要局限在一国,而要具有世界眼光。只有在世界经济中具有高度的竞争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比发达国家相对较多,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具体来讲,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应充分利用全球新科技革命步伐加快的有利时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是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它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较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相比,我们的发展基础远远落后,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有可能赢得与他们的相对竞争优势。二是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發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三是要把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展是目的,提高竞争力离不开自身的发展。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与资本主义一争高低,立于不败之地,根本上还是在于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高的劳动生产率。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四是要继续深化改革,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和弊端,为社会主义的稳步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法制环境和体制框架。通过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改进和加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机制和参与新技术竞争的条件。通过政府率先推进改革,建立和完善开放性制度,确定进入经济全球化的目标、步骤和方针政策,制定和完善必需的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以有效地吸收外来的文明成果,同时减少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确保本国经济安全。
  此外,在经济全球化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否定社会主义,相反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因素在增加。例如,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越来越多,体力劳动越来越少,个人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避免出现权贵资本主义、两极分化的恶果。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是走了邪路了。” ①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基本经济制度方面,要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方面,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还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这条道路。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更要坚持这条道路。
  总之,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根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积极融入到经济全球化中,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获得自由的发展,并通过发展来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社会主义的魅力,证明自己的历史必然性。
  〔责任编辑:敖红〕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与自身健康的要求逐步提高,公立医院作为政府号召下举办的公益性医疗机构,旨在为社会公众切身谋福利,通过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形式不断满足其基
建立一个农林业资本市场,可以提供一个前景光明的可持续发展平台,资本市场促进农林业企业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利益机制,打破资金的限制,突破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提高资源配
【正】 据近期报道,纤维蛋白胶可控制消化道溃疡周期性或持续性出血。研究人员将纤维蛋白胶与一种在欧洲被广泛应用的疗法,即在流血的血管周围注射一种被称作聚多卡醇的药物
首先,本文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这一主题从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三个层面进行了具体的解析;其次,认为从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三个层面的有机联系中对马克思
湖南省农信社自2006年联网以来,自助银行设备得到广泛应用,数量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它对信用社业务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到目前为止,郴州农信11个联社就已经安装了约200台设备,当然由于农信社自助银行尚属早期发展阶段,所用种类还不多,目前主要还只有取款机和存取款一体机。然而,这些设备运营质量又是怎样的呢? 例如,某县联社有18台自助设备,开机率在98%以上的有10台,占55%;单机日均交易量较
在对悬浮物多、均匀性差的水样进行高锰酸盐指数分析时,应用仪器搅拌移取分析试样,可大大提高取样的代表性,从而使样品分析的结果能具有较好的精密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需要。对其内涵的阐释也有多种角度,从哲学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政治范畴、文化范畴和历史
实施欠发达地区生态移民攻坚,是实践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宁夏作为欠发达地区,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实施生态移民搬迁,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
马克思跨越理论为后来者提供了具体观察自己国家、民族所处发展阶段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探索.开辟了中
文章提出了流动注射离子交换微柱分离富集HG-AFS测定土壤水溶态Sb(Ⅲ)和Sb(Ⅴ)的方法,研究了吸附和洗脱条件以及流路参数的影响。Sb(Ⅲ)和Sb(Ⅴ)的检出限(3σ)分别为0.11ng/mL和0.08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