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磷脂组分含量变化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研究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ey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细胞膜磷脂变化对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检测 48例癌原发灶、癌旁肠黏膜、肝转移灶中细胞膜磷脂酰肌醇( phosphatidylinosital, PI)、磷脂酰丝氨酸( phosphatidylserine, PS)、磷脂酰乙醇胺(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PE)和磷脂酰胆碱( phosphatidylc- holine, PC),对比分析不同膜磷脂组分含量变化与癌原发灶大小、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 48例结直肠癌患者癌旁肠黏膜、原发灶、肝转移灶中细胞膜磷脂 PI含量分别为 (0 92± 0 12)mg/g、 (1 57± 0 14)mg/g、 (1 54± 0 15)mg/g; PC含量分别为: (56 47± 5 33)mg/g、 (108 57± 6 37)mg/g、 (116 35± 6 85)mg/g.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中 PI、 PC含量明显高于癌旁肠黏膜组织( F=363 10、 870 10, P< 0 01). 3种组织中 PE含量分别为 (18 23± 3 56)mg/g、 (42 02± 4 33)mg/g、 (79 51± 5 52)mg/g,肝转移灶中 PE含量显著高于原发灶和癌旁组织( F=1149 63,P< 0 01).不同大小的癌原发灶 4种膜磷脂组分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F=0 011、 0 026、 0 305、 1 483; P >0 05).结论细胞膜磷脂变化对结直肠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可能有重要影响. PI、 PC变化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PE含量升高与结直肠癌肝转移有密切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mtDNA) 1 651 9T→C变异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 1∶1病例对照研究 ,选择南京市原发性肺癌病人与对照各 50例 ,提取血标本白细胞DNA ,通过PC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和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COMT)基因的关系.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313例海洛因依赖者和214名正常对照COMT基因108 val/met和900 Ins C/Del C两个多态性. 结果海洛因依赖者和对照组之间上述两个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结论 COMT基因108
器官移植已成为各种器官终末期病人优先考虑的治疗方法,伴随营养不良的器官移植病术后并发症、死亡率.营养支持能够明显改善器官移植病人的预后.
应用全矢量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椭圆形高折射率芯Bragg光纤的偏振和色散特性,详细讨论了光纤结构参量对模式双折射的影响,结果发现:椭圆形高折射率芯Bragg光纤的模式双折射在10
成人单侧胫骨Pilon骨折患者42例,分别采用有限内固定加术后石膏外固定、单纯异型钢板内固定或加外固定支架、单纯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根据Mazur评分标准,优:30例;良:4例;可:6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预处置和再灌注损伤时心肌内源性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1,12-epoxyeicosatrienoic acid, 11,12-EET)的改变,探讨内源性11,12-EET在缺血预处置中的作用.
从分析实用等距曲线的构成入手,推导出实用三弧段等距型面的大圆弧半径计算公式和型面曲线的数学模型,应用MasterCAM软件进行二维图形的建模,并进行数控铣削仿真,最后生成NC
目的:对比益气破血法组方的中药参元丹与合心爽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参元丹对去氧肾上腺素(PHE)诱发家兔主动脉环组织痉挛的拮抗作用及其与血管内皮的
目的 分析 p5 3、CD4 4v6与食管鳞癌的预后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原发食管鳞癌 p5 3癌基因、CD4 4v6的表达。结果 p5 3的阳性表达为 4 7.8% ,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
目的探讨复杂型胆管狭窄外科治疗方法与手术适应证选择.方法总结分析了1984年6月到2001年5月期间治疗的复杂型胆管狭窄357例.结果术后死亡9例,手术死亡率2.5%.治愈出院的348例获1~12年随访,随访率80.7%.其中217例获6~12年随访,长期随访率62.4%.随访中14例死亡,总死亡率6.4%.随访优良率83.3%.结论复杂型胆管狭窄是外科治疗中的难题,只有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