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品牌打造的3大制约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zhang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如火如荼。作为品牌的一种,公用品牌较之于企业品牌并不神秘,且从后者中可借鉴到很多有用的东西,但现实中公用品牌打造并不尽如人意,不少地方折腾半天最终却铩羽而归,非但没有通过品牌带动当地产品做大做强,顺利突围,还白白浪费大量人财物,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地方经济背上更沉重包袱。
  笔者研究了农业品牌营销16年,在多年帮政府、企业打造品牌丰富实践中发现,不少地方公用品牌打造之所以一塌糊涂,是因为他们在品牌建设中虽然热情高涨,却忽视了公用品牌打造背后隐藏的几大“杀手”,从而让自己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动。
  急功近利
  作为一项“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公用品牌虽不神秘,但也并非一蹴而就。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两个月我就能帮你打造公用品牌,那他一定是个骗子。
  农业本来就是一个回报慢的产业,农业公用品牌也不是一朝就能建成和发挥实效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公用品牌打造亦是如此。可以说,急功近利是不少地方公用品牌功败垂成最大的“杀手”,不少地方政府在打造公用品牌时偏偏忽视了这点。
  忽视调研 定位偏离
  任何品牌打造都是建立在切实市场调研基础之上的,只有深入调研,才可能让公用品牌定位更精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真正能落地的各项策略。
  有些地方在建设公用品牌时,因为急功近利,根本不做踏实而深入的调研就匆忙上马、闷头往前冲,结果虽然热情很高、冲劲很足、投入也很大,但真正建设过程中才发现,由于定位不精准,很多政策往往偏离了方向,虽然预想得很好,看上去也很美,但结果却南辕北辙,越打造离目标越远,想纠正时却为时已晚,最终不了了之。
  只求虚名 得不偿失
  公用品牌打造,绝不仅仅是有个品牌名、有个标识就是公用品牌了,还需要在定位精准前提下,把各项策略能够切实落地。
  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刚有个品牌名、有个标识就开始飘飘然,以为公用品牌打造已经万事大吉,只待收获,而不能静下心来,和企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各项既定策略踏踏实实、一点点落到实处,只是整日抱着一个虚幻的、没有任何价值的品牌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明明很好的既定策略却不能很好为品牌建设而服务,最终前功尽弃,得不偿失。
  外行指挥内行
  公用品牌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对于很多地方来说,在打造时缺乏经验,因此不少地方政府都在聘请第三方“外脑”来为自己出谋划策。
  由于各个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状况的不同,在打造公用品牌过程中无论品牌定位、策略必然有所差别。可一些地方政府根本不管三七二十一,总是盲目向一些成熟的或经济发达的地区看齐,完全不顾本地实际,一味追求“高大上”。
  尽管“外脑”提出的公用品牌打造的思路——无论定位还是个策略都很切合当地实际并且能够真正落地,但政府总坚持构建自己的“空中楼阁”,往往是稍不符合自己意愿就全盘推翻或改得一塌糊涂,不但让“外脑”很难受,而且在最终执行时才发现,看上去很美的方案却根本落不了地,即使部分能够执行,效果也已大打折扣。
  笔者认为,既然请人家,就要听人家的。“外行指挥内行”是公用品牌建设中的又一看不见杀手。在公用品牌打造中,地方政府虽然是“搭台者”,作为公用品牌打造的“主体”,也要放下架子,不能处处以“我”的空想为准,更不能因为自己掏了钱,就要求企业、外脑统统都要事事听自己的,公用品牌打造要见实效,就要在品牌策略制定中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听得进专业策划机构的建议,要一切以能够落地为标准,要敢于放手,让企业去尽情登台“开唱”,自己只需把握好大的战略方向不偏离,及时帮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问题,而不是外行去指挥内行,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公用品牌打造的每分钱都花到刀刃上,公用品牌建设也才能真正事半功倍。
  盲人摸象
  任何一个品牌,其打造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公用品牌打造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因此,涉及面更为广泛,故而更复杂,任何一环出现纰漏,都可能功亏一篑。
  不少地方在公用品牌打造中,尽管积极性很高、也舍得投入,但因经验不足,他们大多时候都是在摸索中前进,明显缺乏对公用品牌建设系统性、完整性的认识,今天觉得公用品牌是这样,明天又觉得公用品牌是那样;今天觉得要打造这个,明天又觉得要打造那个,如同“盲人摸象”一般。作为公用品牌打造又一常见“杀手”,“盲人摸象”只会把公用品牌打造带向歧途——赔了夫人又折兵,不得不防。
  认为公用品牌就是打造个品牌名、标识
  不可否认,品牌名、标识是公用品牌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品牌名和标识能让公用品牌建设事半功倍。
  但当前一些地方在摸索打造公用品牌过程中,由于对公用品牌的系统性缺乏足够认识,片面认为只要有一个好的品牌名和标识(logo)就是公用品牌了。殊不知,公用品牌是一套系统的工程,其最终目的是要能带来实效的——提高当地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增强竞争力,带动其做大做强,推动当地经济整体的提升、突围。如果仅有一个品牌名、标识,而缺乏与之配套的正确品牌定位下的各项营销策略作为支撑,其品牌名、标识哪怕再高大上、再有创意,也始终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不但消费者不认可,当地企业也会拒绝与政府一起“唱戏”,最终品牌名还只是一个品牌名,永远不会成为市场认可的公用品牌。
  认为公用品牌打造就是把产品卖好
  猛一听,这点似乎没有什么不妥,而且很多公用品牌都是因为产品卖得很好而自然形成的,如阳澄湖大闸蟹、安溪铁观音等等。公用品牌打造目的是要把产品卖好,但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产品卖好了就能打造出公用品牌来?显然不是,淘宝有很多地方农产品卖得很好,但他们并没有公用品牌。
  公用品牌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要有精准的品牌定位之外,还要在精准的品牌定位下以一系列品牌策略,如营销策略、渠道策略、传播推广策略等為支撑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但要向品牌要市场,更要向品牌要效益,以品牌来区隔其他产品,从而真正让自己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众多的同质化产品中脱颖而出,这样才能真正打造一个区域知名甚至全国出名的公用品牌。
  公用品牌打造,绝不是仅仅是把产品卖好,如果只把产品卖好,而不考虑树立品牌影响力、知名度,企业在“唱戏”过程中,可能就会出现相互拆台,甚至大打价格战,彼此内部恶性竞争的情况,政府哪怕投入再多也打造不起来。即使勉强打造出来,品牌特色不鲜明,区隔性不强,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会大打折扣,很快会被其他同质化的产品冲击、扰乱,让品牌名存实亡。
  公用品牌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看似简单却并非一蹴而就。如火如荼的打造中,地方政府仅凭满腔热情、大笔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要细致地统筹、科学地规划、切实地实施之外,还要防止背后看不见的“杀手”,这样才能避免功亏一篑,切实保证公用品牌越走越快,越走越稳。
其他文献
老公是个干什么都坦诚相见的男人,而我偏偏是个心思细腻的小女子,生活中常有些小小的冲突,用老公的话说,那属于“夫妻内部矛盾”。也就是说,不是情感的实质问题,而是情感的表达方式问题。   事实上,我和老公非常相爱,虽然结婚5年,可他对我依然保持着当初的火热和激情。我常常笑话他跟火山似的,我的目光像是一种神秘的引力,只要稍稍在他裸露的皮肤上作某种暗示性的停留,老公就会感受到自己体内的热情喷薄欲出。这时,
期刊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它需要通过合适的基因导入系统将治疗基因导入人体的靶细胞,并使这些基因在体内有效地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痰病的目的.传统
为探讨应用可脱性弹簧圈 (MDS或GDC)栓塞脑动脉瘤的效果和经验 ,在神经安定麻醉和全身肝素化条件下 ,采用可脱性弹簧圈经Mag 3F/2F或Tracker 1 0微导管对 86例脑动脉瘤病人进
张良,字子房,战国时期韩国贵族.他的一生经历了从泰统一六国到刘邦建汉.他作为一个足智多谋、尊礼重义的谋士,在反秦灭楚的斗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也为后人津津乐道.
五月的三亚,烈日当空。在三亚福返生态芒果基地的芒果包装间里,黄榆涵正在忙活着,一批近3万斤的芒果正等待着运往大江南北。一年多前,25岁的黄榆涵从福建来到三亚,进入了“电商”这个他完全陌生的领域,带着一知半解和对未来无限的期待踏上了新征程。从一个门外汉,到如今的佼佼者,他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从客服做起  2015年,刚从大学毕业的黄榆涵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期待着大城市的繁华生活,选择去厦门看看这个
期刊
本文针对实证主义哲学的心理学方法论蕴含及其对实证主义影响下的心理学方法论的评价作了简单阐述.
主要对迹地人工更新的树种选择与造林技术展开了分析。 Mainly on the artificial regeneration of the site of species selection and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were ana
我们无法抹掉过去的痕迹,但可以选择未来的路。    阴魂不散的“表哥”     曾德来又向我借钱,数目不大也不小,5000块。   方明皱了皱眉,还是把银行卡丢给我。   曾德来是我的远房表哥,住在距我们千里之外的城市。他有残疾,20岁那年,为了把当时才5岁的我从一幢快要垮掉的房子里救出来,他的腿被掉下来的屋梁砸中。我欠了曾德来的,所以必须还。   与方明结婚不到一年,加上这次,曾德来管我借过3次
期刊
本文将梁启超定位为近代中国著名的舆论宣传者,从他创办的报刊入手,着重介绍梁启超从戊戌变法失败后到五四运动前期的报刊活动,分析梁启超的报刊思想和在近代报界所作出的巨
夫妻之间本来就是要相互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可婚前财产公证和AA制却成了我们相互不履行夫妻义务和分担风险的借口。    被浩民甩了后,我在大龄青年联谊会认识了杨军。他出生在农村,有过一段婚史,前妻嫌他不够有钱甩了他。或许有着共同被抛弃的经历,我和他谈得很投机。从此,我们就开始交往。两个月后,他便向我求婚了。  我回家告诉父母,父亲有点顾虑,他说,杨军当初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才跟妻子离婚的,他的老家又在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