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是指以“生情”“学情”为依据,对某一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提炼、教学方法和程序的策划设计与组织实施、授课后的总结反思这一全过程所展开的系列工作。其理念凸显教学目标编制、教学内容提炼、教学方法设计的目的性、针对性功能。
关键词:中职语文;全程备课;目的性;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C-0065-04
所谓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是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本着以人为本、以学为本、以学定教的宗旨,坚持“学生是第一位的”观念,在语文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以“生情”“学情”为依据,以单元教学为基点,对某一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和程序的策划设计与组织实施、授课后的总结这一全过程所做的系列工作。其工作流程见图1。
图中可以看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所凸显出的理念是对传统备课做法的颠覆性转变:在教学目标的编制上,既要考虑应当教什么,讲什么,又要考虑学生应当学什么,学会什么;在教学过程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上,把如何科学地引导学生学习作为设计的主体指导思想,从单纯传授知识向如何让学生怎样获取知识转变,从讲解为主向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转变,从“教师说了算”向师生平等、和谐、协同达标转变,并把以什么样的途径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层次水平,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作为方案设计的重点。
由此可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的实践有效地解决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教与学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教学方法与学生理解接受知识能力之间的矛盾,进而彰显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的目的性与针对性。
一、教学目标编制的目的性与针对性
教学目标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编造,不是教案里装点门面的摆设,也不是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的点缀,“教学目标的根本作用和最大价值是指导教学”[1],是“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所以,任何教学目标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同样,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只有明确了其目的性,才能提高其针对性。教学论的原理告诉我们,教学包含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编制的教学目标必须明确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而学生学什么,学会什么更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从目标学的角度讲,目标的指向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或教科书编者,教师是目标达成的促使者,学生是目标实施与达成的行为主体。“从教学角度而言,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主要取决于我们对学习者情况的掌握程度。”[2]反之,只有教学目标能够针对学生的内部需要时,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进而转化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该是编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必要依据之一,而依据“生情”“学情”实际定位,有目的地、有针对地高度关注学生应该学什么、学会什么则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教学目标编制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功能主要体现在编制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指导思想及其教学目标编制的路径上。具体地讲,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中教学目标的编制就是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生理的差异和学生个体与个体发展的差异性的心理学原理,要求把“生情”(包括学生的心理、生理状况和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特点、已有的“学情”(指学生先学或现在学习的情况)准备作为编制目标的基本点:单元教学目标的编制要依据“生情”、课时教学目标的编制要依据“学情”,在弄清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几方面能力的基础上,准确地掌握本单元、本课时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能力间的联系,寻找衔接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思考、体验、探究新的学习内容的方法,从而有目的性地根据学生群体共性,编制出在语文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统领下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统一目标;有针对性地根据差异性并关注学生个性需求,编制出符合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层次目标。使编制的教学目标既有梯度,又有弹性,对基础好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上不封顶、对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学目标下要保底,使各类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下,“需之切”“乐其业”地主动参与学习[3],并通过努力都有所提高与进步,最终达到消除学生个体间的目标差,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目的。可见,教学目标编制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是在对“生情”“学情”有充分了解、把握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有条不紊的精心安排。
二、教学内容提炼的目的性与针对性
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技能和体验的学习经历的总和。这揭示了两个方面的实质内涵: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所决定并为其服务,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是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学习初始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内容,没有必要再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提炼、组织和优化,只要把教材内容全部一股脑地搬到课堂教学中去就行了。教材不过是教学的媒介、手段和载体。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内容是学科教材专家等精心选择架构的学科内容体系,承载着本学科的价值取向,潜藏着许多需要通过教学发现、解决的问题,是开展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凭借”。“有了凭借”,学生“历练才有着落”。[4]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内容应该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不能说它就是教学内容的全部。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现代教材观的转变,意味着不能把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简单地画等号。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具体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依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认知、心理和原有的学习基础等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提炼、组织和优化,从而把教材内容变成课堂问题的链接、师生对话的中介;使经过提炼、优化后加工精选的教材内容能与学生的经验与体验联系起来,成为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
关键词:中职语文;全程备课;目的性;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C-0065-04
所谓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是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本着以人为本、以学为本、以学定教的宗旨,坚持“学生是第一位的”观念,在语文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以“生情”“学情”为依据,以单元教学为基点,对某一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和程序的策划设计与组织实施、授课后的总结这一全过程所做的系列工作。其工作流程见图1。
图中可以看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所凸显出的理念是对传统备课做法的颠覆性转变:在教学目标的编制上,既要考虑应当教什么,讲什么,又要考虑学生应当学什么,学会什么;在教学过程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上,把如何科学地引导学生学习作为设计的主体指导思想,从单纯传授知识向如何让学生怎样获取知识转变,从讲解为主向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转变,从“教师说了算”向师生平等、和谐、协同达标转变,并把以什么样的途径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层次水平,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作为方案设计的重点。
由此可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的实践有效地解决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教与学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教学方法与学生理解接受知识能力之间的矛盾,进而彰显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的目的性与针对性。
一、教学目标编制的目的性与针对性
教学目标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编造,不是教案里装点门面的摆设,也不是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的点缀,“教学目标的根本作用和最大价值是指导教学”[1],是“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所以,任何教学目标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同样,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只有明确了其目的性,才能提高其针对性。教学论的原理告诉我们,教学包含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编制的教学目标必须明确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而学生学什么,学会什么更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从目标学的角度讲,目标的指向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或教科书编者,教师是目标达成的促使者,学生是目标实施与达成的行为主体。“从教学角度而言,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主要取决于我们对学习者情况的掌握程度。”[2]反之,只有教学目标能够针对学生的内部需要时,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进而转化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该是编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必要依据之一,而依据“生情”“学情”实际定位,有目的地、有针对地高度关注学生应该学什么、学会什么则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教学目标编制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功能主要体现在编制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指导思想及其教学目标编制的路径上。具体地讲,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全程备课中教学目标的编制就是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生理的差异和学生个体与个体发展的差异性的心理学原理,要求把“生情”(包括学生的心理、生理状况和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特点、已有的“学情”(指学生先学或现在学习的情况)准备作为编制目标的基本点:单元教学目标的编制要依据“生情”、课时教学目标的编制要依据“学情”,在弄清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几方面能力的基础上,准确地掌握本单元、本课时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能力间的联系,寻找衔接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思考、体验、探究新的学习内容的方法,从而有目的性地根据学生群体共性,编制出在语文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统领下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统一目标;有针对性地根据差异性并关注学生个性需求,编制出符合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层次目标。使编制的教学目标既有梯度,又有弹性,对基础好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上不封顶、对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学目标下要保底,使各类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下,“需之切”“乐其业”地主动参与学习[3],并通过努力都有所提高与进步,最终达到消除学生个体间的目标差,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目的。可见,教学目标编制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是在对“生情”“学情”有充分了解、把握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有条不紊的精心安排。
二、教学内容提炼的目的性与针对性
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技能和体验的学习经历的总和。这揭示了两个方面的实质内涵: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所决定并为其服务,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是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学习初始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内容,没有必要再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提炼、组织和优化,只要把教材内容全部一股脑地搬到课堂教学中去就行了。教材不过是教学的媒介、手段和载体。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内容是学科教材专家等精心选择架构的学科内容体系,承载着本学科的价值取向,潜藏着许多需要通过教学发现、解决的问题,是开展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凭借”。“有了凭借”,学生“历练才有着落”。[4]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内容应该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不能说它就是教学内容的全部。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现代教材观的转变,意味着不能把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简单地画等号。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具体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依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认知、心理和原有的学习基础等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提炼、组织和优化,从而把教材内容变成课堂问题的链接、师生对话的中介;使经过提炼、优化后加工精选的教材内容能与学生的经验与体验联系起来,成为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