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一直是困扰高校教育管理者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学校学风建设的一个要素。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原因,寻求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对于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以及大学生的成才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考试作弊 心理因素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a)-0211-02
1 问题提出
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呈愈演愈烈之势,作弊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和广大教师。为了真实了解高校的考风、学风现状,寻求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和预防对策,重庆市“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设计了一份关于《高校学风现状问卷调查》,用这份问卷,我们对重庆市11所高校共1200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A.个人基本信息。B.关于学风现状。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804份。对于这些数据,我们进行了相关分析。
2 相关调查结果
在本次有效问卷的统计结果中,回答曾经作弊过的学生占26.62%,回答经常作弊的有1.87%,偶尔作弊的有24.75%。作弊现象较为普遍。在常见的作弊方法调查中,主要有以下几种:(1)偷看抄袭(2)交头接耳(3)夹带资料(4)使用暗号(5)相互传递(6)请人代考(7)使用作弊工具(8)通过关系或金钱获得“泄题”等。另外,在经常作弊的同学调查中,三、四年级的同学占72.8%。
3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新特点及心理因素分析
3.1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新特点
1)作弊形式多样化。学生作弊的手段日益丰富,形式呈多样化,遇上升学、资格证书考试等重大考试时作弊方式繁多。诸如提前准备,群体作弊,找“枪手”代考等。
2)作弊工具科技化。现在大学生考试作弊多利用手机、无线电子设备等多种“现代化”工具,作弊渐趋“科技化”、隐蔽性。
3)作弊对象多元化。以前作弊的多为成绩差的大学生,而现在一些学习成绩好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也作弊;以前是高年级和毕业班者居多,而现在刚入校的新生也开始作弊;以前多是男生作弊,而现在女生作弊数量有上升的趋势。
4)作弊动机复杂化。大学生作弊多数是因为学习成绩差,为了避免补考和重修等,在参与本次调查中有46.29%的学生作弊是因为重修补考的压力;有的是为了获得奖学金、入党、评优、保研、就业;有的为了逃避师长的批评、赢得周围人的认可等,在参与本次调查中有22.58%的学生选择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作弊的。
5)心理上趋同化
作弊公开化、内疚感减少。作弊在过去被视为极不光彩的事,为众人鄙视和指责,而现在作弊已成为一种公开行为,且现在的学生作弊被抓之后,除了少数会诚恳道歉并决定痛改前非之外,相当一部分学生作弊被抓后表现得无所谓。
3.2 大学生作弊的心理因素分析
1)自我意识模糊,对作弊认识不清
考试是监督检验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重要措施和环节, 但也有部分学生对考试的目的及意义认识不清,对考试作弊的性质及危害性也就没有正确的理解。
2)不劳而获的懒惰心理
从人的本性角度而言,每一个人都有懒惰心理倾向, 即付出的少,又想收获最大。现代学生的意志力普遍较薄弱,独生子女偏多,从小缺乏意志力的锻炼,加上对学习失去目标、学习动机不足,懒得上课,怠于复习,但又想考试过关,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作弊。
3)满足虚荣心的投机心理
大学生自尊心较强,渴求他人的尊重,希望个人的能力和成绩被承认,这是正常的心理。同时社会上的就业、考研竞争也是残酷的,大学生们深感压力巨大;同时由于许多学校设有奖励制度,不仅发证书,还有物质奖励,这对很多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尤其是对名利看得比较重的同学为了获取高分,在这些主客观因素影响下,在这种虚荣、功利心理的驱使下,容易发生考试作弊。
4)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浮躁风气对高校教育系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导致了大学生学习观上的一些不务实的现象,表现为某些大学生心理上的急进狂躁,学习不安分,更表现在道德观中的功利主义。同时,目前在多数高校,凡与学生切身利益有关的都与学习成绩息息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学生为了眼前小利而在考试中铤而走险选择作弊。
5)从众心理负效应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通常是通过观察别人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的。一些大学生通过作弊获得了奖学金,甚至还获得了诸多优秀称号,有这些活生生的榜样,不想让人模仿也难。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回答因受别人影响而作弊的占了24%。
6)不公平心理。
这类学生对考试作弊从内心而言是比较反感的,一开始考试时他们并不作弊。但逐渐发现平时不学习的同学因考试作弊获得高分时,他们的心理就失衡了。在这种不公平心理的带动下,也尝试在考试中作弊。
7)义气心理。
义气也助长了作弊之风的蔓延,一些平时学习成绩尚好的学生,当同学或者朋友请求“帮忙”时,虽心里不情愿,但担心拒绝后友谊破裂,“碍于情面,无法拒绝”而发生被迫替考、传递答案等作弊行为。
4 防范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管理对策与建议
为切实从根源上预防和最大限度降低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结合现行的学生管理现状和基于自身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提出以下管理对策。
4.1 进行思想政治、诚信教育,端正学习动机
高校不仅要从制度的层面来约束学生的考试作弊,还须从道德和伦理的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对他们进行切实有效的人生观、价值观、诚信观教育,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教育他们成为一个有诚信的人。要达到这一目标, 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 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坚持诚实守信的基本做人准则。建立大学生诚信的相关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让诚信教育与道德自律引导学生明确考试目的,端正考试态度,提高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思想根源上治理作弊。
4.2 改变教考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统计分析本次问卷中关于作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发现,大学生作弊更多的原因是与学校教学质量与考试管理等因素相关。
1)改革、创新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高校在课程的总体设计上应突出改革意识,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在保证学生完成基本和必备课程的基础上,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选课自主权,多开设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愉快地接受知识的熏陶。在课时安排上,不应只参照学科的重要性和内容的多少而定,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科的难易性和实践性。
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人们常发现,同一门课,某些老师的课堂生气活泼,学生很乐意接受,考试作弊的现象少;而另一些老师的课堂死气沉沉,逃学旷课的现象多,考试作弊的人数也多。其实归根究底是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缺乏兴趣。
3)创新培养方式,变革考试模式。应着重培养和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根据不同性质和类型的课程,设计运用不同的考试方式。以开放的、学用结合的考试模式替代传统考试方法,。
4)规范考试纪律,加强考务管理。
鉴于当前大学生在考试时作弊现象较为严重,各高校有必要形成一套严格的关于考试管理的制度和规范,宣传和严格执行《考场规则》、《考试违纪处理办法》等考务规章制度,强化考场监督,严格考试纪律。加强阅卷评分管理工作以增强成绩可信性,为防止教师在评分过程中舞弊或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改分,考试完毕后由专人(非任课教师) 将学生答卷封存后直接送交教务部门,由教务部门统一安排定点评卷,保证成绩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公布正确答案并允许进行公开、公正的查分和查卷。这样让学生增加公平竞争意识并树立对学校的信任。
4.3 强化学生自我管理
1)整体上把握方向,着重培养内在品质。
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和监督,学生工作者应该做到整体上把握方向,个体上区别对待。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要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从校风、学风建设和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高度看待考试纪律问题,认识到严守考纪是大学生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体现之一,而考试作弊是一种可耻行为。其次通过讲座、报告会、参观考察活动等引导大学生树立刻苦严谨的学风,引导其把注意力放在平时刻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成就真才实学。
2)鼓励学生勤于实践,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学校管理者积极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为其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锻炼个体的各种能力。首先,搞好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的自我管理,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实践要求,自觉的参加实验、实习。其次充分利用各种假期,开展社会调查和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在参与中了解社会,认清自我,坚定信念,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3)发挥学生组织功能,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学生会、团委等社团组织是学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充分利用这些社团组织,提高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社团组织的应有地位,给予其一定的权利,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干。充分发挥学生在这些组织中的主观能动性, 促其合理安排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自我管理经验,从而提高其自我管理的水平,使他们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和锻炼。
4)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为学生成长解决后顾之忧。
大学生的心理如果不健康,存在心理问题或障碍,就会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成长和学业的顺利完成,大学生要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就要解决心理问题。目前全国已有很多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机构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排解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走出迷茫。要开设心理咨询热线,使心理咨询成为常设性的工作,引导学生主动与专业心理咨询联系、沟通,给予学生必要的辅导和帮助,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地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 左树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53-56.
[2] 吴元发.论西方教育理论的人性性格———一种基于教育理论哲学基础的反思[J]. 教育科学论坛,2008,12,p13.
[3] 李利娟.从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看:道德失范行为发生的必然性[J].社会心理科学,2008,23:234-235.
[4]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当代大学生问题多维透视与高校德育实效研究” 成果公报[J].当代教育论坛,2008,10,p7.
[5] 金超.独立学院考试作弊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8,4,p148.
[6] 段雪辉.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07,5,p21.
[7] 李玉宝.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质量[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p36.
【关键词】大学生 考试作弊 心理因素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a)-0211-02
1 问题提出
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呈愈演愈烈之势,作弊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和广大教师。为了真实了解高校的考风、学风现状,寻求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和预防对策,重庆市“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设计了一份关于《高校学风现状问卷调查》,用这份问卷,我们对重庆市11所高校共1200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A.个人基本信息。B.关于学风现状。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804份。对于这些数据,我们进行了相关分析。
2 相关调查结果
在本次有效问卷的统计结果中,回答曾经作弊过的学生占26.62%,回答经常作弊的有1.87%,偶尔作弊的有24.75%。作弊现象较为普遍。在常见的作弊方法调查中,主要有以下几种:(1)偷看抄袭(2)交头接耳(3)夹带资料(4)使用暗号(5)相互传递(6)请人代考(7)使用作弊工具(8)通过关系或金钱获得“泄题”等。另外,在经常作弊的同学调查中,三、四年级的同学占72.8%。
3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新特点及心理因素分析
3.1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新特点
1)作弊形式多样化。学生作弊的手段日益丰富,形式呈多样化,遇上升学、资格证书考试等重大考试时作弊方式繁多。诸如提前准备,群体作弊,找“枪手”代考等。
2)作弊工具科技化。现在大学生考试作弊多利用手机、无线电子设备等多种“现代化”工具,作弊渐趋“科技化”、隐蔽性。
3)作弊对象多元化。以前作弊的多为成绩差的大学生,而现在一些学习成绩好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也作弊;以前是高年级和毕业班者居多,而现在刚入校的新生也开始作弊;以前多是男生作弊,而现在女生作弊数量有上升的趋势。
4)作弊动机复杂化。大学生作弊多数是因为学习成绩差,为了避免补考和重修等,在参与本次调查中有46.29%的学生作弊是因为重修补考的压力;有的是为了获得奖学金、入党、评优、保研、就业;有的为了逃避师长的批评、赢得周围人的认可等,在参与本次调查中有22.58%的学生选择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作弊的。
5)心理上趋同化
作弊公开化、内疚感减少。作弊在过去被视为极不光彩的事,为众人鄙视和指责,而现在作弊已成为一种公开行为,且现在的学生作弊被抓之后,除了少数会诚恳道歉并决定痛改前非之外,相当一部分学生作弊被抓后表现得无所谓。
3.2 大学生作弊的心理因素分析
1)自我意识模糊,对作弊认识不清
考试是监督检验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重要措施和环节, 但也有部分学生对考试的目的及意义认识不清,对考试作弊的性质及危害性也就没有正确的理解。
2)不劳而获的懒惰心理
从人的本性角度而言,每一个人都有懒惰心理倾向, 即付出的少,又想收获最大。现代学生的意志力普遍较薄弱,独生子女偏多,从小缺乏意志力的锻炼,加上对学习失去目标、学习动机不足,懒得上课,怠于复习,但又想考试过关,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作弊。
3)满足虚荣心的投机心理
大学生自尊心较强,渴求他人的尊重,希望个人的能力和成绩被承认,这是正常的心理。同时社会上的就业、考研竞争也是残酷的,大学生们深感压力巨大;同时由于许多学校设有奖励制度,不仅发证书,还有物质奖励,这对很多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尤其是对名利看得比较重的同学为了获取高分,在这些主客观因素影响下,在这种虚荣、功利心理的驱使下,容易发生考试作弊。
4)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浮躁风气对高校教育系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导致了大学生学习观上的一些不务实的现象,表现为某些大学生心理上的急进狂躁,学习不安分,更表现在道德观中的功利主义。同时,目前在多数高校,凡与学生切身利益有关的都与学习成绩息息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学生为了眼前小利而在考试中铤而走险选择作弊。
5)从众心理负效应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通常是通过观察别人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的。一些大学生通过作弊获得了奖学金,甚至还获得了诸多优秀称号,有这些活生生的榜样,不想让人模仿也难。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回答因受别人影响而作弊的占了24%。
6)不公平心理。
这类学生对考试作弊从内心而言是比较反感的,一开始考试时他们并不作弊。但逐渐发现平时不学习的同学因考试作弊获得高分时,他们的心理就失衡了。在这种不公平心理的带动下,也尝试在考试中作弊。
7)义气心理。
义气也助长了作弊之风的蔓延,一些平时学习成绩尚好的学生,当同学或者朋友请求“帮忙”时,虽心里不情愿,但担心拒绝后友谊破裂,“碍于情面,无法拒绝”而发生被迫替考、传递答案等作弊行为。
4 防范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管理对策与建议
为切实从根源上预防和最大限度降低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结合现行的学生管理现状和基于自身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提出以下管理对策。
4.1 进行思想政治、诚信教育,端正学习动机
高校不仅要从制度的层面来约束学生的考试作弊,还须从道德和伦理的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对他们进行切实有效的人生观、价值观、诚信观教育,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教育他们成为一个有诚信的人。要达到这一目标, 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 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坚持诚实守信的基本做人准则。建立大学生诚信的相关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让诚信教育与道德自律引导学生明确考试目的,端正考试态度,提高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思想根源上治理作弊。
4.2 改变教考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统计分析本次问卷中关于作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发现,大学生作弊更多的原因是与学校教学质量与考试管理等因素相关。
1)改革、创新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高校在课程的总体设计上应突出改革意识,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在保证学生完成基本和必备课程的基础上,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选课自主权,多开设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愉快地接受知识的熏陶。在课时安排上,不应只参照学科的重要性和内容的多少而定,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科的难易性和实践性。
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人们常发现,同一门课,某些老师的课堂生气活泼,学生很乐意接受,考试作弊的现象少;而另一些老师的课堂死气沉沉,逃学旷课的现象多,考试作弊的人数也多。其实归根究底是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缺乏兴趣。
3)创新培养方式,变革考试模式。应着重培养和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根据不同性质和类型的课程,设计运用不同的考试方式。以开放的、学用结合的考试模式替代传统考试方法,。
4)规范考试纪律,加强考务管理。
鉴于当前大学生在考试时作弊现象较为严重,各高校有必要形成一套严格的关于考试管理的制度和规范,宣传和严格执行《考场规则》、《考试违纪处理办法》等考务规章制度,强化考场监督,严格考试纪律。加强阅卷评分管理工作以增强成绩可信性,为防止教师在评分过程中舞弊或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改分,考试完毕后由专人(非任课教师) 将学生答卷封存后直接送交教务部门,由教务部门统一安排定点评卷,保证成绩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公布正确答案并允许进行公开、公正的查分和查卷。这样让学生增加公平竞争意识并树立对学校的信任。
4.3 强化学生自我管理
1)整体上把握方向,着重培养内在品质。
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和监督,学生工作者应该做到整体上把握方向,个体上区别对待。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要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从校风、学风建设和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高度看待考试纪律问题,认识到严守考纪是大学生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体现之一,而考试作弊是一种可耻行为。其次通过讲座、报告会、参观考察活动等引导大学生树立刻苦严谨的学风,引导其把注意力放在平时刻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成就真才实学。
2)鼓励学生勤于实践,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学校管理者积极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为其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锻炼个体的各种能力。首先,搞好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的自我管理,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实践要求,自觉的参加实验、实习。其次充分利用各种假期,开展社会调查和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在参与中了解社会,认清自我,坚定信念,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3)发挥学生组织功能,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学生会、团委等社团组织是学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充分利用这些社团组织,提高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社团组织的应有地位,给予其一定的权利,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干。充分发挥学生在这些组织中的主观能动性, 促其合理安排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自我管理经验,从而提高其自我管理的水平,使他们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和锻炼。
4)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为学生成长解决后顾之忧。
大学生的心理如果不健康,存在心理问题或障碍,就会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成长和学业的顺利完成,大学生要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就要解决心理问题。目前全国已有很多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机构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排解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走出迷茫。要开设心理咨询热线,使心理咨询成为常设性的工作,引导学生主动与专业心理咨询联系、沟通,给予学生必要的辅导和帮助,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地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 左树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53-56.
[2] 吴元发.论西方教育理论的人性性格———一种基于教育理论哲学基础的反思[J]. 教育科学论坛,2008,12,p13.
[3] 李利娟.从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看:道德失范行为发生的必然性[J].社会心理科学,2008,23:234-235.
[4]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当代大学生问题多维透视与高校德育实效研究” 成果公报[J].当代教育论坛,2008,10,p7.
[5] 金超.独立学院考试作弊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8,4,p148.
[6] 段雪辉.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07,5,p21.
[7] 李玉宝.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质量[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