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蚕乡 利根当先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biao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刊理由: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的苏州、杭州、湖州是全球闻名的丝绸之乡。在国家“东桑西移”“浙桑入滇”的政策号召下,红土高原上也涌现出了一批丝绸企业。云南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根丝绸)就是其典型代表,它带着江浙地区先进的茧丝绸生产技术、管理理念扎根保山。十多年过去了,“利根”已成为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省名牌产品,利根丝绸也被列入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位于云南西部,横断山脉南端的保山市,这里“一山四季,十里不同天”;这里作为滇西交通枢纽是古往今来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这里是云南西部的“春城”,海拔高、气候凉爽干燥,是发展优质蚕茧原料的理想之地,有着“养蚕天堂”“蚕乡”之美誉。
  云南具有生产多丝量、高品位生丝原料茧的自然条件;生长环境将基地分布自然隔离,大大降低了蚕病和污染中毒的危害性,云南省蚕病发生及流行的概率较低;同时,云南有着悠久的种桑养蚕历史,而保山的“永昌丝”曾闻名遐迩,当地农民亦有良好的种桑养蚕习惯。
  云南种桑养蚕的习惯与中国东部地区类似,每年养4—6批蚕,分别为春蚕、夏蚕、秋蚕、晚秋(2-3批次)。良好的种桑养蚕条件和近几年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云南优质蚕茧的品牌。云南蚕茧颗粒大,清洁洁净度高,春、秋季蚕茧毛折基本达到280公斤左右,甚至更高;解舒率达到了65%-70%左右,一茧丝长更是达到1300米以上,生产出来的生丝质量基本能达到5A级及以上水平。各个指标均远远超出主产区广西,比肩江浙、山东等东部优质茧产区,蚕茧及生丝也深受外省企业的喜爱。
  保驾护航 心系群众
  保山的板桥镇,这里有哀牢山绵延起伏,守护着保山。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泉眼,还有古镇的特色和风韵;青苔渐长,石板路依旧,但这里却有南方丝绸古道留下的一串串马蹄的跫音;宜养宜居的气候和环境养育了保山儿女的热情与和善;这里不但延续了云南最质朴的美景,还将古丝绸之路的蚕桑种植传说也传承了下来。
  在位于云南保山板桥镇工业园区的利根丝绸厂,记者一行看到轰隆隆的机器在有序地运作着,工人们各司其职。这里大多数的纺织工的都是女孩子,她们年轻曼妙,笑靥如夏花般灿烂,一匹匹精巧的丝绸面料,一根根轻盈坚韧的丝线从他们的手中脱颖而出,似月光一样美丽。
  利根丝绸成立于2001年6月,是“东桑西移”“浙桑入滇”后,首家在云南保山投资开发蚕桑基地和丝绸加工的民营企业。公司成立至今,先后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重点扶贫龙头企业”“国家级蚕桑基地建设单位”“云南省茧丝绸协会会长单位”“保山市企业创新中心”。
  看到如今的成就,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企业发展已很稳定,至于来来的道路,他们还在进一步规划中,争取有一个实质性的飞跃。回忆初来保山创业时的点点滴滴,利根丝绸总经理丁月芬感慨良多。
  丁月芬告诉记者,她刚刚来保山的时候,这里几乎可以说是一片荒凉,没有什么大的企业,农民仍旧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靠天吃饭,靠原始农耕养家糊口;由于长时间开荒种地,加上这里的地势与气候等原因,很多山地水土流失严重,每当夏季雨量充沛的时候,暴雨就无情地带走了肥沃的泥土。而当地农民,越穷越无限度地开垦,越开垦就越穷,这一恶性循坏导致了当地的可耕作土地面积越来越少。看到大片沃土就这样流失掉,初到云南的丁月芬,感到十分心痛。
  另一个方面,云南是一个高原农业大省,发展农业条件独具优势。云贵高原的海拔地势为桑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里大部分是海拔1000米至2000米的缓坡地,这更是桑树种植的优质条件,而桑树种植也为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原来,桑树是耐寒、耐干旱,耐水湿能力极强的植物。在云南的大小缓坡地上,由于地势斜坡的原因,夏季被雨水冲刷过后,附近的河流无情地将肥沃的土壤和泥沙带走。桑树的种植为保护水土流失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它巩固了土地的肥力,同时吸取了土壤深处的矿物质资源,为“蚕宝宝”的养殖提供了养料。这里山林土地广阔,农民拥有众多土地,种桑养蚕在这里有一定的基础。经过几番考察,丁月芬决定在这里发展她的养蚕事业。
  于是2001年6月,利根丝绸成立了,这是一家着力打造集蚕种繁育、蚕桑生产、茧丝绸加工于一体的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运营模式。2001年前后,丁月芬和当地居民沟通,一家一户培训养蚕的基本知识,一家一户开动员大会,鼓励当地百姓种植桑树养蚕,还免费为当地的农民培训,讲解种桑养蚕的技术知识。
  丁月芬了解到,保山当地养蚕是24小时要喂养4到5次,很繁琐,而且费时费力。她将东部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养殖方法引进,小蚕24小时只需喂养2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劳动用工。现在很多农民给这样的养殖方法叫做“轻松养蚕法”。后来,公司针对部分地区的情况,引进了“青松×皓月”“秋风×白玉”“勤丰×富春”等新蚕种。
  在蚕桑的种植基础上,他们通过了与浙江省蚕研所、云南省蚕蜂研究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蚕种繁育、蚕桑生产上不断进行了科技创新,从浙江省引进了“农桑8号”“农桑14号”“强桑1号”等桑树新品种,在保山成功试种后广泛推广,全市良桑率达到95%,桑园亩产较老杂交桑品种提高了30%。
  利根丝绸从根本上改变了保山市秋冬季节广大氟污染地区无法养蚕的状况。在基地进行试养成功后,全面推广小蚕共育,引进推广了“小蚕一日二回育”“大蚕一日三回育”“省力化养蚕”“方格蔟上蔟”等实用新型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从而让桑园亩产达到了5000元以上。保山市桑园面积从900余亩发展到了18.44万亩,带动了全市1.9万户7万余人种桑养蚕。“十一五”期间,养蚕31.8万张,实现了农业总产值2.1亿元。截至2013年底,利根丝绸在保山市隆阳区、施甸县发展了蚕桑基地12.68万亩,带动了1.5万户5万余人参与种桑养蚕,桑、蚕新品种和种桑养蚕新技术得到普遍推广,中等桑园亩产达到3500元,高产桑园亩产超过5000元。   利根丝绸对当地养蚕户进行培训之后,很多原本放弃养蚕的农户又纷纷开始养蚕,桑树的种植面积多了起来。目前,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管理下,桑树的种植渐渐趋向于科技化、合理化。 利根丝绸还专门建立了一支技术员队伍,聘请全职蚕桑技术员65名,常驻各蚕桑基地村,由公司发放工资并为他们购买社会保险,稳定职工队伍,为蚕农提供可靠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除了技术上的引进,利根丝绸也非常重视原料市场。现在市场经济的浪潮是自由调节市场的需求。一直以来,农民在农业收入这块上存在很多风险,收入也不稳定。农产品的价格低,而农民多数时候靠天吃饭。相比较其他的产业,当地老百姓很多只愿意外出打工,而不是在家养蚕。为了稳定养蚕户的收入,鼓励农民从事蚕桑种植和蚕的养殖,利根丝绸和当地百姓签订了收购合同。农民养蚕,到了收购的季节,公司按照合同上的价格收购农民的蚕茧。这样,既方便了企业在原料上的收购需求,也减轻了农民在收购价格上的担忧。
  现在,养蚕收入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蚕桑产业在保山已成为保山又一支柱产业。
  在丝绸的销售市场方面,丁月芬说,“丝绸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丝绸是高中档的消费品,且逐渐迈入了奢侈品行列,是整个市场经济的‘量器’。不同于一般的生活用品,丝绸甚至可以不涉及到生活的任何方面。因此,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企业就会遭受一定的创伤”。例如:2008年爆发的那场金融危机,她至今记忆犹新。
  丁月芬回忆,“那时候企业发展比较困难。而农民的蚕茧却因为这场危机的影响价格大跌。”作为之前就被评为保山当地龙头企业的利根丝绸,应该担当起这个责任,站出来稳定当地的丝绸收购价格。后来,丁月芬了解到,那一年,浙江一带的东部地区蚕茧的收购价格是每公斤8到10元,而利根丝绸在保山的收购价格每公斤是18到20元,这样一来,利根丝绸光是补贴,就多给了当地桑蚕养殖户1000多万元。
  当地养蚕户告诉记者,利根丝绸蚕茧的收购价格十二年来都坚持是只升不降的。丁月芬解释道,“因为考虑到养蚕户所承受的风险,农业的抗压能力较弱,如果养蚕户的发展也要跟着市场走的话,农民首先在心里上就会承受不了,这个价格落差也只有由企业来承担,而且蚕桑的种植与蔬菜不一样,桑树的种植周期至少是20年到30年。这样漫长的一个生产期,如果市场的价格波动太大,农民就有可能挖掉辛苦3年才培育出来进入盛产期的桑树,这非常可惜。”
  在企业的带动和越来越多农户的加入下,保山的蚕桑市场逐渐走向稳定。但这却让之前作为保山主要产业的烤烟因被蚕桑的兴起而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桑树和烤烟像是天生的“冤家”,如果桑树和烤烟相连种植,就会导致很多“蚕宝宝”因吃到这样的桑叶而死亡,最后给农民造成巨大的损失。面对这样的状况,当地养蚕户和烤烟种植户就会僵持起来,最后也只能由政府出资来补偿养蚕户的损失才平息了这场风波。通过这次事件,保山当地政府也意识到,农业的种植必须要合理规划,科学种植。之后的几年时间里,蚕桑的发展步入了跨越期。
  2010年10月29日,时任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秦光荣等一行来到利根丝绸调研,了解了当地和云南省蚕桑的发展状况。之后省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作为鼓励扶持云南蚕桑发展的专项资金。丁月芬感激地说道,“如果没有这次省领导的调研,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的云南丝绸业。”现在,云南蚕桑业的发展是除广西之外中国西南地区发展最快的一个省份。
  诚信为本 放眼全局
  企业的发展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实体经营跟其他的企业是不一样的,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脚踏实地的干,经营一个企业,诚信至关重要。正因为有这个信念,利根丝绸才在保山稳定地向前发展。在企业发展上,他们十二年如一日地坚持着这份诚信标准。在企业资金流通环节上,利根丝绸一直坚持着不打欠条,并定下了不同相关群体的“四不”原则。
  第一不给农民打白条。丁月芬说,“作为企业来讲,几个月的贷款就要支出很大的一笔费用。但是农民辛苦养蚕,拿着一个白条回去。这个心情我们可以理解。”利根丝绸始终坚持在收购农民的原料的时候就交钱给农民,如果不是那样,他们会觉得对不起农民,不管企业怎么困难,农民的钱都是及时的给予他们的。
  第二不拖欠工人工资。利根丝绸每个月25号准时发工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公司都会千方百计地将工资准时发到个人手中。
  第三不欠税。利根丝绸从来没有欠过税收。这也是当地政府一直在支持着利根丝绸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四不欠银行利息。收购的时候需要贷款,一般的收购是5个月的时间,但是利根丝绸所收购的原料就要在仓库放7个月。记者了解到,和其他的行业迥然不同的是,11月份收购结束,大多数的农家几乎没有人在养蚕,工厂加工所需要的原料茧要到次年5—6月份才能开始收购。所以对于公司来说,上半年所收购的原料,要很长时间才能将它们卖出去。
  尽管保山大多数农户在养蚕上都参与了进来,但是对于利根丝绸而言,收购的原料在供应加工上还远远不足。丁月芬告诉记者,“工厂生产最初的计划安排是两班倒生产机制,现在只是一班的生产。”如果企业生产原料足够的话,企业还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而在税收方面,上交的至少是现在的两倍,大概有1500万元。
  当记者问丁月芬企业发展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丁月芬说,“回想在云南走过的几年,我们一直都在为东部提供劳动力,东部的经济是不断地发展,但现在云南自己的产业发展需要人力的时候,劳动力却还不断地往外输送。在云南的一些地方,糖厂的劳动力严重匮乏,甚至威胁到了糖厂倒闭与否的程度。”甘蔗和蚕的养殖有很多不一样,现在他们称蚕桑产业为“三八、六零、九九”产业,指的是现在妇女儿童老人都可以养蚕。而甘蔗不一样,它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运作。她说,“希望政府在劳动力这块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如果能留住云南本地的劳动力,发挥地方劳动力的优势,那么将会解决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的担忧。”   心怀高远 饮水思源
  朴实谦和的民风,热情好客的百姓。这里地处云南的西部,青山绿水,哀牢古国之地。迄今为止,哀牢古风光还随处可见,古庙,古文化,古老的习俗,传统的美食不断地吸引着外地的游客。
  现在利根丝绸已经是一家集蚕种繁育、蚕桑生产、蚕茧收购、茧丝绸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
  为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企业及时进行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现已建成20组自动缫丝生产线,年可加工鲜茧5000吨,产白厂丝670吨。在对外合作方面,利根丝绸通过与江南大学卡尔迈耶经编研究中心和云南省农科院蚕蜂研究所进行技术合作, 于2010年完成了年产300万米丝绸织造生产线的建设工作,年可实现工业产值8000万元。
  截至2013年末,利根丝绸总资产3.61亿元,固定资产4455余万元,现有职工480人。2013年实现了销售收入2.25亿元,利税1800万元。 同时该公司“利根”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生丝产品被认定为云南省名牌产品,坯绸产品被认定为保山市重点新产品,初步实现了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形成了从种桑养蚕到丝绸制造的产业链,公司现已成为了云南省缫丝规模最大、产品品位最高、产业链最长的茧丝绸生产加工企业。
  在发展的同时,利根丝绸业积极参与了社会公益事业。迄今为止,利根丝绸每年都要拿出资扶持农民发展蚕桑产业和新农村建设。
  未来,利根丝绸将会扩大工厂加工面积,完善工厂生产管理,力争在以后几年实现工业加工的又一个提升。在抓好基地建设的同时,利根丝绸也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建设“两强一堡”的重大战略机遇,不断地提升蚕桑产业竞争力,力争在现有销售收入上翻一番,将保山市建设成为全国重点优质原料茧和高品位丝绸生产加工基地,古丝绸之路的风采会继续绽放!
  相关链接
  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简介
  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简介
  2001年6月,云南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成立,是保山市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
  2008年以来,公司先后被认定为 “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国家级蚕桑基地建设单位”“云南省茧丝绸协会会长单位”“云南省银行业守信用客户”“云南省100家‘十一五’扶贫开发先进集体”;
  2010年, 建成20组自动缫丝生产线,完成了年产300万米丝绸织造生产线,年可加工鲜茧5000吨,产白厂丝670吨;
  2013年,在保山市隆阳区、施甸县发展蚕桑基地12.68万亩,带动1.5万户5万余人参与种桑养蚕,蚕桑产业在保山已经成为又一农业支柱产业。
  利根丝绸公益事业
  2006年,启动资助特困大学生项目,共捐资222万元,连续8年资助242名特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每年都出资用于扶持农民发展蚕桑产业和新农村建设;
  先后捐资55万元建造隆阳区板桥镇浪坝希望小学、板桥村中心小学、施甸县水长乡九条沟希望小学。
  责任编辑:李金龙
其他文献
一本有着近八年历史的杂志,要实现一场华丽转身,殊非易事:那些既定的,那些成熟的,那些在广大读者心目中已约定俗成的面貌、品相、风格、特征、特色……都将随着历史性的改版,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的颠覆。  大幕尚未开启,已引来众人瞩目,风光杂志社《时代名流》月刊颇具悬念的改版之举,是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的一次深层思索的结晶,这是《时代名流》月刊更上一层楼的革命性举措。  今天,呈现在您面前的《时代名流》
期刊
入刊理由:监狱是维护政权和社会秩序稳定的法律保障,狱警肩上担负着教育和改造服刑人员的的神圣职责。60多年来,安宁监狱以“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为指导,为中国的司法体系做最坚强的防守;对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监狱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安宁监狱是一所安全保障、技防先进、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一流现代化新监狱;阳光办公,政务透明,规范管理,使安宁监狱在云南甚
期刊
“星星撒到的地方,到处一片明亮;云彩铺到的地方,到处一片锦绣;共产党的阳光照到的地方,到处一片兴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年来,云南广大干部,在中共云南省委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深入边疆民族地区调查研究,并积极宣传、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
期刊
入刊理由:师宗,便利的交通为该县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师宗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大量的省内外企业来到了这片热土上,进行投资创业。记者采访的云南天高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高镍业)就是其中之一,天高镍业是四川金广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他们把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理念带进了师宗,促进了滇东地区工业的快速发展。  延伸产业 品牌为先  山奇水秀,“一山分
期刊
入刊理由:罗平独特的气候造就了罗平独特的生态农业。几十万亩油菜花在罗平坝子竞相怒放、流金溢彩,绵延数十里,恰似金浪滔滔的海洋,凡驻足于这片云南最大的天然油菜花海,人们无不感叹罗平是“金玉满堂之乡”。这里孕育了着一个新型的现代化企业——云南万兴隆生物科技集团(以下简称万兴隆集团)。它就是农业与科技接轨的典型化企业,万兴隆正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奔向未来。  初冬寒气逼人,但这并不能阻止记者一行人的步
期刊
入刊理由:普洱茶有着极强的地域特点,澜沧江流域的六大茶山已广为人知;却很少有人知道在高黎贡山怀抱里,有着上万亩未被发现的原始生态茶园。经过三十年的发展,“高黎贡山”向我们走来,她浸润着文化的味道,有着高质量的标签。陈亚忠精心雕琢的“高黎贡山”,把普洱茶做到了极致。未来,在这里,茶叶不止是饮品,更是一种旅游休闲方式的载体。  “好山出好水,好水育好茶”。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保山市腾冲境内的高黎贡山,地
期刊
“好山出好水,好水育好茶”。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保山市腾冲境内的高黎贡山,地杰人灵,资源丰富,人文荟萃,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浓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族风情,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正所谓“万物者,皆有其源,高山云雾出好茶”,闻名遐迩的高黎贡山茶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来的,她与山水相应,与植被融为一体。高黎贡山茶,从选择品种、种植、土壤、气候、工艺等方面都极为有严格的要求。  高黎贡山茶形象品牌的背
期刊
王健林无疑是2013年度中国内地最繁忙也是最成功的企业家,尽管已经遥遥领先,但万达的步伐真的停不下来了。王健林的目标不再是中国第一,而是世界第一,其目标也从传统商业延伸为整个文化产业。王健林的创业故事虽然是中国式的,但也包含了美国企业家白手起家获得成功的经典元素。  大连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二十多年来致力于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旅游投资、文化产业、连锁百货五大产业的发展。2012年,企业资产3
期刊
入刊理由:“人生路漫漫,珠宝意绵绵。”世说“人养玉,玉养人”,这就道出了人玉之间的一种相契相合、共生共存的微妙关系。这“养”字,前者是一种工夫,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后者是一种回报,一种照应,一种反馈,一种涵养。人玉互养,彼此默契,相得益彰。有人说:玉可以保平安,给人消灾解难。这就是玉在精神上给人的一种慰藉。  彩云之南,在这块神奇而让人流连忘返的土地上,神秘美妙。这里不只山美、水美、人美,连玉石都
期刊
入刊理由:曲靖是云南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起步较早。在这里扎根的企业正为云南省第二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曲靖呈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成功改制以后成为曲靖市钢铁行业的“领头羊”,而董事长刘炜为了企业能在市场的大熔炉中“百炼呈钢”,更是定下了决胜未来的战略目标。  当下,很多钢铁企业家都会把“钢铁是在市场中炼成的”挂在嘴边。从事钢铁行业的人都知道,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钢铁行业就已经进入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