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喜欢看书,总是能将书中平凡的道理内化成职业教育领域的妙计箴言;他敢为人先,以开路拓荒的执着成就了职业教育在新能源领域的星火燎原;他打破常规,用做市场的谋略搭建起连结企业与学生的交流平台。
也许是习惯了面对学生时应有的那份和蔼,也许是对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记者眼前的洪惠明笑起来很温暖。以微笑直面困难,以豁达劈开荆棘,洪惠明的努力成就了海宁职教领域的“航母”神话。在担任海宁市技工学校校长的岁月里,他顺时顺势,以需促教、以教谋动,为海宁地方经济的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学校成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机电技术应用、太阳能利用等专业成为浙江省的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
决择:利落创新
手不释卷是洪惠明的习惯,他案头总放着一大摞书,看书是他的一大乐趣,书中自有乾坤在握。上个世纪畅销全球的书《穷爸爸富爸爸》是洪惠明经常翻阅的书籍之一。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书中的很多理财观念让他深受启发,书中独特的思维模式,新颖的概念都冲击着他的既有理念。
结合职教管理的特殊性,洪惠明大刀阔斧地启动“职业活动导向”教育教学改革,将它置于企业情境中(即映像企业)来开展“职业活动”,两条腿走路,即在学生管理中创造性地实施“仿真企业”班级管理,在教学中实施“行为导向”教学。
把企业的管理和运作与日常教学衔接起来,但一开始时这个工作的开展比“拉郎配”还要困难,洪惠明这位“红娘”也没少承受各种压力。老师不习惯、学生不适应、家长不理解、社会上一些人的质疑……凡此种种,都差一点导致“仿真企业”班级管理流产。但洪惠明坚持自己的理念,改革从最初只是教育行政部门、企业、媒体支持,到后来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也逐渐理解和支持,最终走向了成功,相关研究成果同时也获得了浙江省人民政府职业教育成果二等奖。
“仿真企业”班级管理是这样运作的:每个班级就是一个“公司”,班主任是“董事长”,由班长出任“总经理”,学习委员等则是“部门经理”,小组长则相应地成为“项目经理”。所有职务实行竞聘上岗,由民主选举产生。各职位的“津贴”各异:如“总经理”450元,“项目经理”300元,“普通员工”100元,其他“奖金”就需要“各岗位员工”通过诸如班队活动、学习情况、卫生工作等的表现来争取。人手一本的《员工手册》里明确规定了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上课迟到、不完成作业、卫生脏乱差等现象都是要被扣“工资”的。
别看技校的学生们一个个年纪不大,但真让他们当起家来可是一点也不马虎。他们平时养成记账的好习惯,到了月末,拿出各自的小账本好好算算这个月“工资、奖金”所得和开销,扣除日常开支,还剩多少,是稍有结余还是出现赤字等。
通过每月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和期末的阶段性终结性理财能力考核,但凡消费合理、盈余较多的学生都将得到现金奖励,代替了以往的奖学金,使学生树立起靠努力工作、多劳多得的观念。学校还以“星级员工”代替以往的“三好学生”,这成了学生竞相努力争取的荣誉。
对学生们的变化洪惠明看在眼里,也喜在心上。实行“仿真企业”班级管理是为了把理财教育渗透其中,更是为了让学生提前感受浓厚的企业氛围,为学生进入企业做好铺垫。
为了让学生对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洪惠明还常把企业的人请进学校,请他们讲解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或者带领学生去企业实地参观、搞活动,帮助他们更早地感受并融入企业氛围,培养其基本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使学生能更好地服从企业管理,服务企业。
实行“职业活动导向”教育教学改革的另一个方面是实施“行为导向”教学。对此,洪校长用12个字来概括,即“团队合作、师生互动、手脑并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创设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交往情境;学生以小组团队合作学习的形式,手脑并用,形成会学的能力;强调学习的内在动机、利益动机、社会动机,并展示学习成果。真正体现出“做中学,学中做”、“行知统一”,实现教学做合一。这一实践的相关成果再一次获得了浙江省人民政府职业教育成果二等奖。
经过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洪惠明领导下的教师科研团队短短几年来开发了28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的职业活动为核心,以陈述性知识辅以程序性知识为主体的学习领域教材,其中14种已经出版,形成了新型的核心(专业)课程模式,并重建了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师和学生专业成长的两个评价体系。同时,在教学和管理中引入“ISO9001”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和“7S”管理。
受命:填补空白
海宁市的太阳能产业如同皮革产业一样,占据着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却制约着这个“阳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2007年5月,海宁市12家太阳能企业老总联名“上书”市政府,希望海宁市技校能开设太阳能利用专业培养专业人才。政府直接过问新专业的开发,投入百万财政资助,洪惠明临危受命,他的团队又扛起了太阳能产业的发展重任,着手开班办学。同年9月,一个全新专业——“太阳能利用”开始招生,填补了海宁市乃至全国中职学校新能源利用技术教学的空白。
从小受着潮乡文化的影响熏陶,洪惠明具备了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和勇立潮头的刚毅秉性。正是这种闯劲让他在遇到困难之时没有轻言放弃,反而越战越勇。由于该专业是全国首创,他的团队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去摸索。
“其实找到知识的共通性很重要”!在洪校长眼里,太阳能利用的很多方面都涉及到机电类知识和技能。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将新专业在传统机电专业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造,除了开设机电专业基础课之外,在专家的帮助下,学校自主开发并出版了《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太阳能光伏利用技术》《太阳能工程设计与施工》等5本专业教材。通过与高校、企业、专家的多方接触,洪惠明和他的团队逐步在探索中打造出了一个涵盖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社会培训等多个维度的专业体系,而这个过程仅仅用了两年。
尽管新专业课程开设得如火如荼,但洪惠明却仍在一刻不停地思考和调研,他要比需求先一步了解市场!他经常跟太阳能利用行业专家和企业老总探讨专业技术和市场发展情况,发现太阳能利用产品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产品与建筑的结合尚不够完善,技术应用及售后服务的人才需求量很大……这些问题的发现都使得海宁技校的这个新专业的教学跟市场联系非常紧密。毕业生一时成了香饽饽,远远满足不了海宁市700多家太阳能光热、光伏生产企业的需求,出现了“抢人才”、“挑企业”、“开条件”等现象。“抢”不到人才的企业只能跟学校进行人才预约。
现在,洪惠明每天都会接到许多有关太阳能利用专业的招生、教材等情况的咨询电话。浙江桑乐数字化太阳能有限公司、浙江尖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陕西、江苏、河北及浙江的多个职业学校已多次来人到该校进行考察。看来,这星火燎原之势已见端倪。
从技术的全面空白到人才遭遇哄抢,洪惠明带领着他的团队攻克时坚,成就了职教“航母”的神话。
合作:互惠共赢
在海宁市技工学校,有一些以企业名称冠名的班级:“天通吉成”数控班、“斯帝特能源利用”班、“方元旅业旅游班”……这些班级的学生可不容小觑,因为他们中很多人还没毕业就已经找好“婆家”了。
作为校企合作的成功范例,海宁市天通吉成机器技术有限公司尝到了人才定向培养的甜头。缺乏一线技术工人,企业发展必然受到限制,天通吉成公司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就主动积极寻求与海宁技校的合作,开办了“天通吉成”数控班,为愿意毕业后来企业工作的学生提供各种支持与帮助,还设立了奖学金制度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企业与学校共同管理学生。行业的发展动态掌握了,专业的市场定位明确了,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了,洪惠明心里也踏实了。
“通过校企合作,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职业学校的教学中来,为社会培养最急需的合格人才,这是一种互利多赢的办学模式,以后还要继续坚持下去”。洪惠明如是说。
与此同时,洪惠明还身兼海宁市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海宁市机械行业协会理事、嘉兴市太阳能协会副会长、海宁市光伏协会理事等社会职务,参与各行业的交流合作,聆听行业最前沿的咨询,了解行业最尖端的技术。他积极投身市场,为学校的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掌舵领航。
传承:责任担纲
洪惠明对艺术并不精通,但他对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格外上心,学校与浙江青年艺校的整合让他津津乐道。他希望能培养更多的本土艺术人才,重塑本土文化精髓,重现校园活跃氛围。
其实,海宁技校与艺校的整合是强强联合,一开始便成绩斐然:歌舞专业学生代表浙江省参加上海世博会的演出,参加嘉兴市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节、远赴英国与该国学生同台演出莎士比亚经典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洪惠明的骄傲溢于言表。但是带领着这样一支优秀的队伍,他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份。珠玉在前,艺术教育怎样才能在自己的手里发扬光大成为他最忧心的问题。由于学校能为艺术教育提供的教学设施有限,为了改善艺术教育的办学条件他积极奔走,筹措办学资金架设高等艺术教育立交桥。说到底还是一份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希望潮乡文化能够后继有人,能为家乡培养出优秀的文化人才。
情怀:淡泊明志
做了多年的校长,经历了职业技术教育圈的各种摸爬滚打,洪惠明早已荣辱不惊、平淡随和,记者近距离与他接触,更能感受到他的低调从容。他对职业教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技工学校就好比一家工厂,只有质量合格的产品才能经受市场的检验,才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同样,学校只有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学生才能找到用武之地,我们对学生的包装要比一般产品的包装更讲究、更实在。”洪惠明总喜欢把教育定位为一种产品,他认为首先要考虑所要服务的企业的性质、产业结构,然后通过政府和学校引导,才能把学生打造成对企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他一直强调着教育方法的革新,努力在市场需求与教育内涵中寻找一种平衡,让他的毕业生都能符合社会要求、符合企业需要。
社会对于职业教育一直存有偏见,对于职校学生往往错误定性。洪惠明一直努力着要改变这种状况。他从来不轻易开除学生,因为担心学生会从此而失去一门能改变其一生的技术,社会可能会多份不安定因素;也从来不忽视市场的反馈,因为来自市场的声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更不会肆意抹杀每一个学生的成功,因为他深知鼓励是教育的法宝……说这是全纳教育也许对很多人略显陌生,说有教无类也许能让人们理解洪惠明那质朴、直观的教育理念。
此外,作为一校之长,洪惠明还努力为教师提供各种服务,因为他懂得,教师心情愉快才会给学生正面的心灵传感。洪惠明以“时代和人民渴盼教育诚信”作为信条来鞭策自己,他说,“校长不能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校务管理上,却荒废了学生。”
知足常乐,这是洪惠明作为智者的心态。“面对着这些可爱的学生们,我真的挺高兴选择了教师职业、选择了职业教育。”
采访最后,当记者问他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期望的时候,洪惠明平静地说:“我希望能再多做一些实事,这样既对得起党的培养,对得起百姓,也对得起自己。”
人物链接
洪惠明,杭州师范大学政史系本科毕业,在职就读华东师范大学教学管理专业研究生。先后主编、参编《当代技工生》《太阳能利用》《职业活动导向教学与实践》等11本教材。在职业教学方法、课程改革、教学评价、班级管理模式、校企合作方式、新专业开发与建设、学校组织危机处理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
也许是习惯了面对学生时应有的那份和蔼,也许是对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记者眼前的洪惠明笑起来很温暖。以微笑直面困难,以豁达劈开荆棘,洪惠明的努力成就了海宁职教领域的“航母”神话。在担任海宁市技工学校校长的岁月里,他顺时顺势,以需促教、以教谋动,为海宁地方经济的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学校成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机电技术应用、太阳能利用等专业成为浙江省的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
决择:利落创新
手不释卷是洪惠明的习惯,他案头总放着一大摞书,看书是他的一大乐趣,书中自有乾坤在握。上个世纪畅销全球的书《穷爸爸富爸爸》是洪惠明经常翻阅的书籍之一。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书中的很多理财观念让他深受启发,书中独特的思维模式,新颖的概念都冲击着他的既有理念。
结合职教管理的特殊性,洪惠明大刀阔斧地启动“职业活动导向”教育教学改革,将它置于企业情境中(即映像企业)来开展“职业活动”,两条腿走路,即在学生管理中创造性地实施“仿真企业”班级管理,在教学中实施“行为导向”教学。
把企业的管理和运作与日常教学衔接起来,但一开始时这个工作的开展比“拉郎配”还要困难,洪惠明这位“红娘”也没少承受各种压力。老师不习惯、学生不适应、家长不理解、社会上一些人的质疑……凡此种种,都差一点导致“仿真企业”班级管理流产。但洪惠明坚持自己的理念,改革从最初只是教育行政部门、企业、媒体支持,到后来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也逐渐理解和支持,最终走向了成功,相关研究成果同时也获得了浙江省人民政府职业教育成果二等奖。
“仿真企业”班级管理是这样运作的:每个班级就是一个“公司”,班主任是“董事长”,由班长出任“总经理”,学习委员等则是“部门经理”,小组长则相应地成为“项目经理”。所有职务实行竞聘上岗,由民主选举产生。各职位的“津贴”各异:如“总经理”450元,“项目经理”300元,“普通员工”100元,其他“奖金”就需要“各岗位员工”通过诸如班队活动、学习情况、卫生工作等的表现来争取。人手一本的《员工手册》里明确规定了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上课迟到、不完成作业、卫生脏乱差等现象都是要被扣“工资”的。
别看技校的学生们一个个年纪不大,但真让他们当起家来可是一点也不马虎。他们平时养成记账的好习惯,到了月末,拿出各自的小账本好好算算这个月“工资、奖金”所得和开销,扣除日常开支,还剩多少,是稍有结余还是出现赤字等。
通过每月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和期末的阶段性终结性理财能力考核,但凡消费合理、盈余较多的学生都将得到现金奖励,代替了以往的奖学金,使学生树立起靠努力工作、多劳多得的观念。学校还以“星级员工”代替以往的“三好学生”,这成了学生竞相努力争取的荣誉。
对学生们的变化洪惠明看在眼里,也喜在心上。实行“仿真企业”班级管理是为了把理财教育渗透其中,更是为了让学生提前感受浓厚的企业氛围,为学生进入企业做好铺垫。
为了让学生对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洪惠明还常把企业的人请进学校,请他们讲解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或者带领学生去企业实地参观、搞活动,帮助他们更早地感受并融入企业氛围,培养其基本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使学生能更好地服从企业管理,服务企业。
实行“职业活动导向”教育教学改革的另一个方面是实施“行为导向”教学。对此,洪校长用12个字来概括,即“团队合作、师生互动、手脑并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创设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交往情境;学生以小组团队合作学习的形式,手脑并用,形成会学的能力;强调学习的内在动机、利益动机、社会动机,并展示学习成果。真正体现出“做中学,学中做”、“行知统一”,实现教学做合一。这一实践的相关成果再一次获得了浙江省人民政府职业教育成果二等奖。
经过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洪惠明领导下的教师科研团队短短几年来开发了28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的职业活动为核心,以陈述性知识辅以程序性知识为主体的学习领域教材,其中14种已经出版,形成了新型的核心(专业)课程模式,并重建了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师和学生专业成长的两个评价体系。同时,在教学和管理中引入“ISO9001”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和“7S”管理。
受命:填补空白
海宁市的太阳能产业如同皮革产业一样,占据着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却制约着这个“阳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2007年5月,海宁市12家太阳能企业老总联名“上书”市政府,希望海宁市技校能开设太阳能利用专业培养专业人才。政府直接过问新专业的开发,投入百万财政资助,洪惠明临危受命,他的团队又扛起了太阳能产业的发展重任,着手开班办学。同年9月,一个全新专业——“太阳能利用”开始招生,填补了海宁市乃至全国中职学校新能源利用技术教学的空白。
从小受着潮乡文化的影响熏陶,洪惠明具备了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和勇立潮头的刚毅秉性。正是这种闯劲让他在遇到困难之时没有轻言放弃,反而越战越勇。由于该专业是全国首创,他的团队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去摸索。
“其实找到知识的共通性很重要”!在洪校长眼里,太阳能利用的很多方面都涉及到机电类知识和技能。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将新专业在传统机电专业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造,除了开设机电专业基础课之外,在专家的帮助下,学校自主开发并出版了《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太阳能光伏利用技术》《太阳能工程设计与施工》等5本专业教材。通过与高校、企业、专家的多方接触,洪惠明和他的团队逐步在探索中打造出了一个涵盖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社会培训等多个维度的专业体系,而这个过程仅仅用了两年。
尽管新专业课程开设得如火如荼,但洪惠明却仍在一刻不停地思考和调研,他要比需求先一步了解市场!他经常跟太阳能利用行业专家和企业老总探讨专业技术和市场发展情况,发现太阳能利用产品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产品与建筑的结合尚不够完善,技术应用及售后服务的人才需求量很大……这些问题的发现都使得海宁技校的这个新专业的教学跟市场联系非常紧密。毕业生一时成了香饽饽,远远满足不了海宁市700多家太阳能光热、光伏生产企业的需求,出现了“抢人才”、“挑企业”、“开条件”等现象。“抢”不到人才的企业只能跟学校进行人才预约。
现在,洪惠明每天都会接到许多有关太阳能利用专业的招生、教材等情况的咨询电话。浙江桑乐数字化太阳能有限公司、浙江尖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陕西、江苏、河北及浙江的多个职业学校已多次来人到该校进行考察。看来,这星火燎原之势已见端倪。
从技术的全面空白到人才遭遇哄抢,洪惠明带领着他的团队攻克时坚,成就了职教“航母”的神话。
合作:互惠共赢
在海宁市技工学校,有一些以企业名称冠名的班级:“天通吉成”数控班、“斯帝特能源利用”班、“方元旅业旅游班”……这些班级的学生可不容小觑,因为他们中很多人还没毕业就已经找好“婆家”了。
作为校企合作的成功范例,海宁市天通吉成机器技术有限公司尝到了人才定向培养的甜头。缺乏一线技术工人,企业发展必然受到限制,天通吉成公司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就主动积极寻求与海宁技校的合作,开办了“天通吉成”数控班,为愿意毕业后来企业工作的学生提供各种支持与帮助,还设立了奖学金制度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企业与学校共同管理学生。行业的发展动态掌握了,专业的市场定位明确了,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了,洪惠明心里也踏实了。
“通过校企合作,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职业学校的教学中来,为社会培养最急需的合格人才,这是一种互利多赢的办学模式,以后还要继续坚持下去”。洪惠明如是说。
与此同时,洪惠明还身兼海宁市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海宁市机械行业协会理事、嘉兴市太阳能协会副会长、海宁市光伏协会理事等社会职务,参与各行业的交流合作,聆听行业最前沿的咨询,了解行业最尖端的技术。他积极投身市场,为学校的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掌舵领航。
传承:责任担纲
洪惠明对艺术并不精通,但他对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格外上心,学校与浙江青年艺校的整合让他津津乐道。他希望能培养更多的本土艺术人才,重塑本土文化精髓,重现校园活跃氛围。
其实,海宁技校与艺校的整合是强强联合,一开始便成绩斐然:歌舞专业学生代表浙江省参加上海世博会的演出,参加嘉兴市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节、远赴英国与该国学生同台演出莎士比亚经典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洪惠明的骄傲溢于言表。但是带领着这样一支优秀的队伍,他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份。珠玉在前,艺术教育怎样才能在自己的手里发扬光大成为他最忧心的问题。由于学校能为艺术教育提供的教学设施有限,为了改善艺术教育的办学条件他积极奔走,筹措办学资金架设高等艺术教育立交桥。说到底还是一份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希望潮乡文化能够后继有人,能为家乡培养出优秀的文化人才。
情怀:淡泊明志
做了多年的校长,经历了职业技术教育圈的各种摸爬滚打,洪惠明早已荣辱不惊、平淡随和,记者近距离与他接触,更能感受到他的低调从容。他对职业教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技工学校就好比一家工厂,只有质量合格的产品才能经受市场的检验,才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同样,学校只有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学生才能找到用武之地,我们对学生的包装要比一般产品的包装更讲究、更实在。”洪惠明总喜欢把教育定位为一种产品,他认为首先要考虑所要服务的企业的性质、产业结构,然后通过政府和学校引导,才能把学生打造成对企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他一直强调着教育方法的革新,努力在市场需求与教育内涵中寻找一种平衡,让他的毕业生都能符合社会要求、符合企业需要。
社会对于职业教育一直存有偏见,对于职校学生往往错误定性。洪惠明一直努力着要改变这种状况。他从来不轻易开除学生,因为担心学生会从此而失去一门能改变其一生的技术,社会可能会多份不安定因素;也从来不忽视市场的反馈,因为来自市场的声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更不会肆意抹杀每一个学生的成功,因为他深知鼓励是教育的法宝……说这是全纳教育也许对很多人略显陌生,说有教无类也许能让人们理解洪惠明那质朴、直观的教育理念。
此外,作为一校之长,洪惠明还努力为教师提供各种服务,因为他懂得,教师心情愉快才会给学生正面的心灵传感。洪惠明以“时代和人民渴盼教育诚信”作为信条来鞭策自己,他说,“校长不能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校务管理上,却荒废了学生。”
知足常乐,这是洪惠明作为智者的心态。“面对着这些可爱的学生们,我真的挺高兴选择了教师职业、选择了职业教育。”
采访最后,当记者问他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期望的时候,洪惠明平静地说:“我希望能再多做一些实事,这样既对得起党的培养,对得起百姓,也对得起自己。”
人物链接
洪惠明,杭州师范大学政史系本科毕业,在职就读华东师范大学教学管理专业研究生。先后主编、参编《当代技工生》《太阳能利用》《职业活动导向教学与实践》等11本教材。在职业教学方法、课程改革、教学评价、班级管理模式、校企合作方式、新专业开发与建设、学校组织危机处理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