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法教不教?怎么教?

来源 :英语学习·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学习》线上系列沙龙第32期的主题是“小学如何教语法”。语法是培养语言技能的基础,也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该不该教语法?如何教语法?小学一级阶段和二级阶段语法形式与教学有何异同?怎样呈现?围绕这些话题,微信群内的专家、老师们展开了热烈讨论。我们将讨论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希望对大家今后的语法教学有所裨益。
  小学为什么要教语法?
  杨璐:大家好,这期微信谈讨论的话题是小学英语的语法教学。这几天我们注意到不少老师对教不教语法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想先听听大家的意见。
  宋巧珍:我认为小学阶段还是有必要适当学习语法的。理由如下:(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语言知识二级目标对语法的要求是“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一些简单的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并能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也就是说,小学阶段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英语语法。虽然掌握语法并不等于掌握语言运用能力,但语法的欠缺确实会对学生准确地运用英语产生一定影响;(2)学生常出现汉语式英语,很多高年级学生被不断变换的动词、句式等语法知识弄得一头雾水;(3)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语法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必不可缺的内容,学习语言是用它表达思想,达到交际的目的。小学阶段,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后,我们要以人为本地进行简单的语法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举一反三,提高口头输出的准确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之所以现在学生在语法学习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因为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片面,至少是理解得不够深入,或者在“语法教与学”的度、方法、策略方面存在问题。
  刘秋玲: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杨璐:目前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从教师来说,主要是对语法及语法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教学能力、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不恰当。从学生方面来说,主要是学习目的和动机不够明确。
  冀民: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社PEP教材中增加了“Let’s wrap it up”板块就是语法在小学教材中的呈现形式,是之前教材中没有的。我想这也是课标理念体现于教材的举措。
  杨璐:课标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的“圣经”,但目前它的价值还是被大大低估的。
  沈伟刚:昨天晚上咨询了好几个小学低段英语教师,都不赞同教语法,事实上他们也确实从不讲语法,讲了小朋友也听不懂。他们的实际操作与我的想法是一致的。第一线的老师掌握了更多的操作技能,很有效,值得学习。
  宋巧珍:我也在一线教学,发现尤其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如果对语法规则、语法知识一点也不了解,往往会被各种语言形式搞得一头雾水,影响学生的表达。尽管语法教学不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所在,但它却是语言教学必不可缺的内容。在学习一种外语时,如果不了解该语言的内部规则,就会影响学生准确运用该语言进行交流。
  刘珉: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它的规则。我们能学好和掌握好母语,是因为我们经常接触并且使用它的机会很多,可以形成语感并习得语言。学习英语就很不一样,学生缺乏习得英语的语言环境,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时间、频率都有限。而且学习一门外语,如果不了解该语言的内部规则,终究会影响学生准确地、成功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课标中也要求教师在小学阶段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语法教学,因为语法能力是运用英语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语言,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实践能力。因此语法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必不可缺的內容。不是不教,而是怎样教。
  侯晓霞:国外小孩子学习英语不讲语法,是因为他们有语用的环境,就像我们自己的小孩子,不用教语法,他们也能说出正常的汉语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这是在不断纠错中体会得出的。但是英语学习对大多数地方的孩子,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孩子而言,基本上没有语用环境的,只能通过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来应用和练习。如果老师一点语法不讲,很多孩子说出的英语会是极具汉语特色的句式,比如:I at 6 o’clock get up. 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要及时点拨一下,这是不是也属于一个小小的语法教学呢?
  冀民:小学的语法一定是要教的。关键是要采用适合儿童的方式、将语法分阶段分层级推进,不是一讲到底,更不是捂着盖着。要点点滴滴,在语境中、活动中学习,在练习中、应用中提升。
  小学语法怎么教?
  杨璐:语法教学是必要的,但绝不是传统意义上枯燥乏味的规则背诵,而是应该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帮助学生逐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我们反对的应该是枯燥乏味的规则背诵,而不应该是语法教学本身。语法教学不是应不应该教的问题,而是必须教和怎样才能教好的问题。
  宋巧珍:是的,一提语法教学,往往让人联想到传统的语法规则讲解。其实,小学阶段的语法教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语法教学”了。
  刘秋玲: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确实存在对语境和语用忽略的现实,怎样把语法教好是我们需要探索的。
  杨璐:当年,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反对语法教学直接导致了学生口头表达准确性和读写能力的下降。进入21世纪人们对语法教学进行重新思考,学者Swain研究发现,即使学习者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仍然不能正确地使用某些语法项目,还是要通过正式的语法学习才行。
  冀民:小学是不能讲一些枯燥规则的。但是一些语境中的操练和游戏化的活动是可以渗透在我们的语法教学中的。让学生在感悟中明白就可以,理论性的内容会随着年龄慢慢懂得。但是如果我们教学中没有这些针对语法的练习和语用,也不去梳理,学生的语言是不是会支离破碎呢?
  宋巧珍:同意,一些语法专业术语不必向学生介绍,只是在语境中引导学生理解其意义,学会运用即可,比如am, is, are的用法,用歌谣“我用am, 你用are”等等来帮助学生总结,没有必要让学生知道这是be动词。   杨璐: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语法教学的观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等学习内容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恰当、更准确、更有意义地运用语言,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沈伟刚: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差异很大。另外很多时候,词法与语法也难分开。所以讨论小学语法教学也得考虑不同的维度。
  刘秋玲:是的,因此对于低年级和高年级语法教学要依据学生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从隐性到显性,循序渐进才可以。
  杨璐:语言习得的关键是一个内在化的过程,即把语言的语法和语用规则内在化,成为大脑机制的一部分,这一点对一年级或者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样的道理。
  冀民:“对一种语言语法体系的习得依然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法是获得语言运用创造性的手段,缺乏语法知识会严重影响交际能力。”——语言学家Wilkins。
  侯晓霞:我觉得对小学生来说,讲语法可以遵从他们的年龄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适时点拨,不能怕他们不理解而避而不谈,因噎废食,但也不能矫枉过正。语法教学不能非左即右。
  杨璐:正确的做法是,教师要在大量生动形象、直观有趣且富有交际性的语言活动中,对语法项目的关键之处略作点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已获得的感性认识,归纳概括其特点,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活学活用,使语法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就是说,小学英语的语法教学要“淡化而不忽视”“重视而不死抠”。语法教学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语言,掌握语法规则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英语实际能力的培养。有学者提出,小学语法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应遵循隐性原则、意义先行原则和适量性原则。在情境中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宋巧珍:是的,语法学习在整个小学阶段以隐性教学为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慢慢增加显性教学,得循序渐进。同理,是否可以推到任何学科甚至任何内容呢?
  蒋淑贞:但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个人认为,通过海量的英语阅读,一些简单的语法在阅读中不断出现,慢慢地孩子们就能自己发现并悟出其中规律,不需要老师的反复讲解和大量练习。而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还提升了孩子的英语学习能力,甚至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女儿三年级开始参加英语比赛,备赛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涉及比较级和最高级的题目,她没有出一点错。我很纳闷,因为我们青岛地区使用的《一年级起点新标准英语》从未涉及这一语法。通过和孩子的交谈,她告诉我她阅读过的《牛津英语故事乐园》4A上的一个故事The Biggest Dad上就有。但孩子上中学以后,却在这一语法问题上频频出错。这不由地引起了我的思考:小学时,没专门学习也不出错,那是因为那个故事跟她当时的生活很吻合,所以她喜欢读。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在强烈的故事情节吸引下,在她一遍遍如痴如醉享受着这个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就习得了该语法。而上初中后,老师是一遍遍用汉语讲解的,讲解完了之后,再通过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规则记学多了,混淆甚至遗忘也是不可避免的。而孩子就是在这种一次次的失败中,对英语渐渐失去了兴趣。而我一个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海量阅读,对于所学语法基本上能做到触类旁通,甚至达到了无师自通。例如,有一道看图写话的题,大家都写成:He cleaned his room yesterday. 唯独他写成:He tidied his room yesterday. 关于类似于动词如何变过去式我从未讲过,问他怎么会,他说曾经在英语绘本和小说中看到很多如carried,hurried等,就信手拿来用了。海量的阅读培养了他借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一本好的英语故事书,就是一本好的词汇手册、语法手册、交际手册和文化手册。海量阅读,促使孩子们在读中学,学中思,思中悟,英語学习不再枯燥!
  侯晓霞:我非常赞同通过阅读来让学生体会并不断摸索。但是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语法能力的做法只适用于部分有条件的学校,还有很多没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是我们的关注点。无论一年级或者三年级,适当地讲点语法,每学期讲一两个点,比如:am,is,are的简单用法或者名词的单复数等等,我想大多数孩子是可以理解的。即使还有一部分孩子不太懂,他们第二次听到时就会理解一点,第三次会再了解一点。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允许部分孩子先学会,也要允许部分孩子学不会。
  冀民:是的。名词单复数,在初次出现的时候,学生只需要听音,明白发音与单复数的不同,或观察发现词形有变化,看得多了,学生就明白了“-s”的读音。而后随着年级的升高,还会出现“-es”或者不规则的情况,老师就需要问学生有什么发现,进而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之前学习的积淀总结明晰单复数的变化形式和读音。这样我们的语法教学就渗透在教学中了。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寻答案可能会用一个漫长的时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法教学的隐性原则。
  刘珉:对于低段来讲,建议在课文中理解,用歌曲、歌谣、游戏、故事短剧等帮助学生掌握,形成语感,在自我表达中运用。基于真实的语言,在活动中教。
  刘秋玲:例如,关于复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介绍身体部位时出现了eye和ear两个单词。首先创设真实语言环境,可以先利用课本初识eye和ear,接着可以借助教师身体部位,教师自然指着左眼说eye,右眼说eye,两只眼eyes,手势和动作一起“eye, eye, eyes”。接着老师可以发出指令“Close your eyes”,学生初步感知即可。再到ear,用同样方法感知,并不告诉孩子这是复数。到了B部分学习arm和leg也可以用同样方法教学,学生则会心领神会。辅之以认识自己身体的语用活动,学生先画出自己的身体,然后进行相关的介绍。
  宋巧珍:在学习对话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时教师可以进行如下活动:(1)提前布置折纸,或用印泥印图案、泥塑等作业,并让学生带到课堂,上课时教师拿出自己的作品说:“I made a bird yesterday. Learn: made (make)”,再导入 What did you make yesterday?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达I made a ... ;(2)Watch video and find: What did they do yesterday? 进一步在教材文本语境中学习相关语言。(3)Free talk: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在学生首次接触can / can’t句型时,教师先给学生呈现图片,让学生模仿图片做动作,体验can / can’t,呈现学习can / can’t;呈现一些日常活动(学生已知语言)的图片,如play the piano,swim,play table tennis等,结合学生自身情况练习I can... I can’t ... 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实物来形象教语法。
  真实、恰当的情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法意义,而图片、动画和实物等具有形象生动和直观等特点,也能有效避免语法教学的枯燥性和单一性。对学习主要是感性认识的小学生来说,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很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这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还可以利用网上下载的一些明星的画面,如体育明星刘翔、姚明,影视明星巩俐等,让学生进行综合的文字描述和口头表达以巩固现在进行时的基本用法。通过动画教学,让语法学习变得更有趣,学生也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
  蒋淑贞: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教语法的方法。第一课时,学习故事,只要孩子理解故事,在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时,教师只关注意思对与否即可,不关注语言规范与否。第二课时,分四步学习语法——圈、译、思、用,所谓“圈”就是圈出本节课的语法,“译”就是根据图片、上下文翻譯所圈单词所在句子,“思”就是根据图片、上下文思考刚才翻译句子何时用、怎么用,并找异同,“用”就是在孩子们理解该语法项目的用法和形式后开始尝试运用,包括:(1)利用课本中的材料进行机械性、趣味性操练;(2)待绝大多数学生上口后, 进行尽可能真实的交流;(3)就该语法点口头作文;(4)家庭作业留笔头作文。
  沈伟刚:分享一位小学一年级老师的一段话,“语法在小学低年段没法教,孩子理解不了那么复杂的术语,不过能让他们稍微接触感知。手段上我觉得还是输入,语篇的合理性和课堂语言情景的创设会让孩子更好地感知。最近我们一年级教师常做的事就是剪辑视频,让学生看、听和模仿,反反复复,直到完美。”
  王红:小学阶段我们确实不用给孩子们讲语法术语。如果有孩子有疑问,我们可以告诉他这是什么。大多数孩子是没有疑问的,也没有语法概念。我们强调是语法在语境中的运用。比如,老师问“Whose coat is this?”学生答:“It’s Danny.”这时老师纠正:“Oh, it’s Danny’s.”接下来,老师会问:“Whose shirt is that?”学生就会说:“It’s Peter’s.”
  刘珉:其实整个小学段的语法教学都不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一系列的复杂的语法术语概念和用语法分析语言的能力的,而是从语用的角度去讲语法。围绕这一目的,我们不把语法教学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不去专门教语法,而是在大量生动、直观有趣、富有交际性的语言活动中去学习,做到小学语法教学的“淡化而不忽略,重视而不过分”。
  张春玲:语法在小学低年级的确不能讲解,孩子刚接触英语无法理解那些枯燥的名词术语,这会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违背学习语言的规律就得不偿失了。而在小学高年级可以以趣味性的活动帮助孩子理解或者运用语法方面的一些规则。比如鲁子问教授举过的一个例子,孩子们学习一般过去时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警察抓小偷”的活动,警察通过询问昨天发生的事情来查找嫌疑人。这种趣味性的活动帮助孩子快速理解过去时的概念,在活动中巩固过去时的语法规则。孩子们既觉得好玩又印象深刻。
  杨璐:可以说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师能否进行正规教育,决定了教师能否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清晰的语法概念。而正规的教育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清晰的语法概念,对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性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恰当的语法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
  刘秋玲:宋老师的例子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的意义和用法,而且明确了学生对语法的理解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否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任务型活动呢?例如:can / can’t可否和“认识自我”的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输入和语篇的学习,尝试让学生运用 “I can...”Show的语境形式进行小组或者班级展示,从而尝试输出语言。学生即使有错也没有关系。教师适时引导启发,或忽略不计,保持学生用英语表达的兴趣。
  宋巧珍:是的,除了隐性原则还要坚持循序渐进,不要期待学生第一次或几次接触这个语法就能运用得很好。
  王红:老师们过去习惯去找每一课的语法点。现在不同了,教材是以话题为主线,学习的是话题,用到的是语句,语句中自然渗透着语法知识,这就是杨璐老师说的隐性。
  杨璐:把学生教烦了、教傻了的语法教学,我们也反对。
  冀民:我有一次听老师上课,老师用“鼻子+尾巴”(也就是要有动词be,而且动词还要 +“-ing”)的方式把现在进行时的结构表述给孩子,老师们没有说语法规则,但学生很感兴趣,学习效果也很好。
  宋巧珍:还有一般现在时的教学,有个老师用chant帮助学生练习:I play, you play, he / she plays. I draw, you draw, he / she draws. I read, you read, he / she reads ... 也没有讲规则,讲术语,但通过这个chant,学生能够对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动词的变化有感性的认识。归纳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方法。归纳法从语境、语用方面人手,不直接对语法概念和语法规则进行教学。
  赵金凤:我想把我在教学中对于四种时态的讲解的方式跟大家分享。我是用图例结合微视频的方式来进行语法教学的,我制作了“Dao老师讲语法”微视频系列。如,一般现在时叫做“好妈妈养成记”,现在进行时是“三毛流浪图”,将来时是“神舟 will 号”,过去时是“-ed恐龙图”,there be句型是“和谐 1 号”和“和谐 2 号”。而对于介词部分,我们则创作了“牛顿逃学图”。   刘秋玲:如果能够创设语境就更好了。人教版六下第四单元Then and now的话题中,我们就可以借助话题,创设“重游故土”的语境,逐步呈现今昔对比的图片,忆往昔,看今朝,用there was和there is句型表达前后变化。我们也可以在毕业前夕做一本成长纪念册,回忆过去的自己,呈现小时候的照片,用 I was ...如今的自己用I am ... 等句型表达,最后做成一个show的形式展现个人成长史,展望未来。还可以用be going to或者will等句型表达理想。在这样的语用活动中,学生能够真正体会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句型。
  沈伟刚:现在网上也好,书城也好,关于学龄前或是小学生学英语的辅助材料很多都有配套的音像制品,建议老师们做个有心人,收集与整合,创造出适合小学各年龄学生的教学素材或资料,这是很有趣的事,我也会努力的。


  张春玲:济南市天桥区在冀老师的带领之下,举办了好几期的微视频比赛,每一期冀老师都会梳理出小学教材中的一些小的语法点,让老师通过鲜活的情景创设和巧妙的任务设计,多样自主地解答并录制微视频。这几乎涵盖了小学阶段的各个语法点,而其中较为优秀的教学资源会区域共享。这也解决了很多老師不会讲语法、学生学不会枯燥知识点的问题。这种集合优质教学资源进行难点突破的方法让我们区的老师很受益!
  刘秋玲:语法教学对老师确实提出了很高的挑战。话题带动、语境创设、语法渗透、逐步感知、循序渐进。从低年级的隐性走向高年级毕业时学生自主归纳出的显性,在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宋巧珍:有的一线教师为了避免给学生介绍语法术语会自己编小故事。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尽量用拟人化或幽默的语言来替代那些严肃、枯燥的语法术语。如:动词后面加“-ing”便呈现在分词,以不发音的e结尾的动词,要去e再加“-ing”,我们可以阐述成“-ing 最喜欢吞食 e,一看到它不发音,就把它给吃了”;再如e字母组合放在词尾发短音,学生总是记不住,但换成另一种说法:“er——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学生很快就记住了。也有老师这样比喻:“学英语就象学计算机或学驾驶汽车一样,太多的理论解释反而适得其反,最关键的是实践、实践、再实践,实践出真知。”
  杨璐:佩服勇于面对困难进行创造性工作的一线老师们!
  刘珉:多年以前外教给我们上过的一节语法课,至今记忆犹新。上课开始教师就宣布我们将有一次探险,去一个孤岛居住一段时间。教师把我们分成了四个小组并布置了任务。首先每个小组的成员先确定自己的身份(如医生、教师等),然后每个小组讨论去岛上所需的10样物品。教师在黑板上写上:“We would take ... because it / they …”然后小组组长用英语汇报说明带这些物品的理由,如:“We would take a burning glass. ( Because ) It can help us make a fire. I would take some seeds, so that I could grow them for food.”待小组全部汇报完毕后,教师宣布出发,乘船去目的地。正当大家兴致勃勃登船的时候,老师突然宣布船超载了,部分人员需要下船不能参与探险活动。若想参与活动必须阐述自己留下来的必要性。教师再次在黑板上书写了“If I ... I would / could ...”学生纷纷说“I am a skilled worker. If I could go to the island I would know how to make a boat to take people back.”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每一位教师都学会了虚拟语气的用法。在这个案例中,虽然“学生”的身份有些特殊,但作为在活动中学习语法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案例。
  杨璐:虚拟语气这样的难题就在这样的语法教学中被破解了,高!
  王红:个人认为,语法不是教不教的问题,而是怎么教的问题。既不能单纯讲语法,又不能谈虎色变,避而不谈。老师应该引领学生去感知、发现规律,自主探索语法的结构和意义,引发学生自主感知——发现规律——灵活运用,老师的作用就是创设语境,充分渗透,适当点拨。刘老师的教学案例就是很好的说明。刘老师的案例并没有明确告知学生这就是虚拟语气,只是要用 I would ... I could..., 而学生遇到这样的情景,自然会用到这样的句子。
  张春玲:谢谢刘老师的分享,非常棒的教学体验活动,如果我们把英语教育都赋予这样的趣味性,挑战性,孩子们的学习一定是快乐而且难忘的。
  杨璐: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应当营造一种宽松、融洽、活泼、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平等、民主、和谐、愉悦,感受到被关心、被重视。使学生具有充分的自信,产生参与语言操练和语言交际活动的强烈愿望。
  刘珉:只有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只有在基于真实的语境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形成语感,在自己的表达中形成语用,这恐怕永远是语言学习的成功秘诀吧。
  杨璐:在小学英语法教学中,我们不应强调语法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师不应该直接向学生概括语言规律或进行语言规则的讲解,而应在意义的基础上去注意形式,最后通过真实情境去体验用法。
  刘珉:当前我们语法的教学有一个比较大的难题,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大多数的语法教学仍然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不是语用的教学。此外,很多英语教师感到语法教学很麻烦,所以即便是在各级公开课、观摩课等都尽量避开语法教学。由于老师的避教,直接导致学生语言上的错误,从而影响了语言交际过程。另外,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大多数的语法教学仍然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不是语用的教学。   王红:是啊,老师们还是比较注重语言知识的教授,忽视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语法知识运用能力到语用的能力转变是一直困惑我们的难题。作为教研人员,我们只能是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中尽量加以引导,多考查学生的语用能力。但老师们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只能是多讲少练了。好在这种现象在逐渐改变,老师们的观念也在改变。我们教研人员也会努力引导,改变评价方式。
  张春玲:作为一线老师,我也感受到评价的导向还是很重要的,老师们很大程度上重视甚至说是死扣着语言知识而不是语言运用,这与评价有很大的关系。
  刘秋玲:刘珉老师说得很对,通过本次讨论我们对课标中有关语法的描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语法的意义和用法,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语法的表意功能。语境、语法、语用三个词语深深扎根在脑海中,教师要争取在今后的日常教学基于话题创设真实的语境,在教材语境中不断输入,充分让学生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设计相应的活动在实践中通过参与、探究不断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如何评价语法教学,需要怎样的评价机制,亟待各位专家的引领。
  王红: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正朝着更加正确的方向前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学习语言的终极目标,这一点,我认为小学阶段做得最好!
  张春玲:我个人觉得,关于语法的拿捏一方面考虑在课堂中,另一方面,在课前、课后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比如课前的自主学习,广泛阅读,资料搜集,课后的多样评价等,都有助于学生对于小学阶段较难的语法点有较好的突破。
  宋巧珍:一般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中运用语法,如be going to ... 可以让学生围绕where,how,what,who,when等关键词制定假期的travel plan,然后交流:“I am going to go to ...”还有There be结构,学生喜欢找不同的游戏,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运用There be ...来找不同,这些都是语法的语用。
  冀民:图1是一个考查序数词的试题,分享给大家。
  刘秋玲:冀老师分享的是在语法评价中使用的一个例子,非常有趣,学生也喜欢。在教学中我的想法和宋老师有些相同,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一般过去时时,我们充分利用课本语境,在经历了学习的过程之后,我们可以布置一个任务型活动,让学生自主撰写一个微博或微信,再或者发布QQ日志,将上周末的活动发到自己的信息工具中,完成这样的作业实际上就是提倡学生用英语记录自己的生活,将会成为自己美好的回忆。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实用的一般过去时的语用例子。
  杨璐:有老师将语法教学概括为“视觉感知策略,语法形象化;归纳演绎策略,语法自主化;说唱童谣策略,语法简单化;童话表演策略,语法趣味化。”
  刘秋玲:可否加上两句“语境创设策略,语法意义化;话题交流策略,語法生活化”?
  张春玲:融入生活,趣味优先。一线教学中老师们会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孩子们感知语法现象,例如用思维导图、微视频等方式呈现,布置作业的时候,我们会采用创编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理解,运用所学这些都是凭着一丝热情的草根的思考,草根的尝试。感谢如此好平台,受益良多!
  杨璐:智慧在一线,非常感谢大家的分享!
其他文献
  传统的气相色谱仪器中气体分离采用的是色谱柱,因其尺寸、材料等原因很难实现气体检测系统的小型化。本论文利用微流控芯片替代传统色谱柱,应用于气体分离系统中,实现其气体
会议
新安江水库(千岛湖)中的陆桥岛屿因形成时间一致,隔离明显,景观格局清晰,周围基质均为水,是研究生境片段化以及边缘效应的理想实验地。本研究在千岛湖29个岛屿进行。将岛屿上的样地
  生物胺(BAs)是一类低分子量有机碱,对各种生理功能有重要影响,但摄入过多则会引起头痛恶心等诸多不适症状.此外,食品中BAs的含量亦与其质量与新鲜度密切相关.因此,建立一种高
会议
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是21世纪人类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近些年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人们展开了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科学研究。光催化技术以半导体为
以天然胶乳海绵为基体,菠萝叶纤维(PALF)为填料,采用Dunlop(邓禄普)法制备不同PALF含量的菠萝叶纤维/天然胶乳复合海绵。该复合海绵既具有胶乳海绵的优异性能,又具有吸附和防霉性能,对海绵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课题探究了基体配方和发泡工艺参数对海绵回弹性、压缩永久变形、力学性能的影响;探究了PALF对复合海绵回弹性、压缩永久变形、力学性能、吸附性、防霉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考察了环氧化天
  A novel solid phase extration technique is described where oxytetracyline is bound and eluted from magnet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MIPs)in a manner
会议
花生四烯酸(ARA)属于ω-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因具有促进婴幼儿脑部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各种领域。传统的ARA主要来源于动
网络“知沟”概述所谓“知沟”,也称为“知识沟”或“信息沟”,是指“南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达的信息越多,这两者间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对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对于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
耐辐射动球菌(Kineococcus radiotolerans)是一种对电离辐射、紫外线耐受性极强的革兰氏阳性细菌,该菌可以在强碱、高盐、高金属离子浓度、高渗透压等极端环境下生存,其极端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