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与《变相的语文教学》

来源 :课堂内外·教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
  他1931年起任开明书店编辑,主编《中学生》杂志,并编辑大量受青少年喜爱的图书和课本。早年尝试进行教宵改革,主张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晚年多次指出,国家实现现代化,根本在教育,而教育的根本在小学;小学教师的辛勤劳动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对汉语语言规范化、中小学语言教学科学化、系统化和教材建设,有独到见解和贡献。著作达千余万字,辑为《叶圣陶集》。
  他有长达70余年的中小学教材编辑生涯,在长期的教材编辑工作中,叶圣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教材编辑思想,给我们的教育出版工作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叶圣陶的教育遗产,缅怀叶圣陶在我国教材编辑出版事业上的丰功伟绩,探讨叶圣陶的教材编辑思想,对当前的教材改革实践和教材编辑理论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已有的资料来看,从1932年的初级小学《开明国语课本》到1948年的《文言读本》,叶老自编或参与编写了十多套国文教材。其中有的教材,如《国文百八课》(同夏丏尊合编),编排体系、课文选取、教学指导诸方面都达到完善的程度,堪称语文教材的经典,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1949年建国以后,叶老担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他一方面肩负全国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方面仍以极大的精力领导中小学教材的改革和建设。叶老的领导是具体的,不限于制定方针和原则,而且深入到一字一句之中。“文革”前17年间,人教社出版的一代又一代各种教材,那初稿集合起来真要“汗牛充栋”,其中绝大部分是经叶老亲自审阅和修改的,语文教材更是一字一句一个标点都凝结着叶老的心血。
  近年来,我国教材建设按照“在统一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多样化”的方针,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多套语文教材各具特色。但是,在整体构思、选材、注解、练习诸方面还有许多不足,还有待以叶老的教材编辑思想的指导,进一步革新和改进。
  叶老的教育思想以及教材编辑思想的基本点在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要求学生借教材为例能举一反三,要求学生思索、辨析、熟谙等等,都鲜明地体现了叶老的这个思想。十多年前,叶老为了消除应试教育的危害,曾公开向全国发表过呼吁,各级教育部门领导也不断明确指示,要改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一篇教育评论《变相的语文教学》,对当前我国教育仍有诸多启示。
  【原作呈现】
  叶圣陶(左)与朱自清1921年在杭州。
  1985年,巴金看望91岁的叶圣陶(右),叶老拿出亲自审定的《叶圣陶散文甲集》赠送老友。
  冰心来到叶圣陶家,两位老朋友亲切交谈。
  有人说现在中学课程太多,五花八门,使学生应接不暇。我说现在中学课程并不多,除了英文,只有一门,便是国文。从中学往下,小学的课程似乎也不少;然而也只有一门,便是国语。从中学往上,大学的课程真可谓五花八门了;然而除了英文以及第二外国语,也只有一门,便是国文。
  一个小学上自然课,课本摊在书桌上,学生看到“常绿树是四季常绿的,落叶树是秋冬落叶的”这样的文句,教师讲解了,“常”是什么意思,“绿”是什么意思,“落”是什么意思,“四季”是什么意思,“秋冬”是什么意思,一一说明,不厌其详;然而贯穿起来说:“一年四季总是生着绿叶子的那种树,叫作常绿树;到了秋天或冬天落掉叶子的那种树,叫作落叶树。”的铃……的铃……下课了。
  一个中学上劳作课,教师受了学生的敬礼,回转身去就写黑板,一面写,一面看手里的“脚本”,最先写上六个大字:“书架子的制造”。接着是个小标题:”书架子的材料”,随后便是木与竹都可以做书架子,从价值方面说,竹比木便宜,从效用方面说,木比竹坚实;以及什么木什么木都可以做书架子,哪一种木最好,可是价贵,哪一种木最差,可是便宜,诸如此类。写完了一段,再来个小标题:“书架子的制法”。随后便是书架子的大小,视需要而定;假定它五尺高,分作六层,每层该多少高,横里该多少宽,诸如此类。第二段没有写完,下课铃响了,教师这才面对学生开口道:”今天来不及讲了,下一回再给你们讲吧。”
  但是,假如有一个人,绝对不熟悉现在的教育的实况,他跑进无论哪一级的学校参观一天两天,必将惊讶地想到:”平常人听了两个钟头的平铺直叙的演说,就会打呵欠,伸懒腰,用鞋底擦地板,给演讲者暗示,让他赶快把演讲结束;这班学生天天听讲,年年听讲,某字什么意义,某句怎么讲法,无非那一套,他们怎么忍受得住呢?”他或许还有奇怪的想头:”看他们一声不响,谁知道他们的心思在哪儿?说不定会如《孟子》上说的‘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吧?或者无思无虑,空空洞洞,像禅家的入定吧?”他如果是一个慈悲的人,更将往深处去想:”‘游心外鹜’是训练清楚头脑的障碍,‘心无着处’是趋向槁木死灰的途径,而他们的情形恰正如此,太可怜了!太可怜了!让他们多做一点儿事吧,用他们的心,用他们的手,用他们的口,无论怎样都是好的,退一步说,让他们跑出教室来种一方地,锯一根木头,甚至跑跳一阵,争论一阵,也是好的。只要不再教他们听讲那变相的语文功课,以至陷入‘游心外鹜’或‘心无着处’的魔境,他们就有福了。”(文字有改动)
  先生此文的基本观点与主张
  叶圣陶认为,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各种课程,数学、外文、劳动技术,自然等课程等的教学过于强调单一的“文字讲解”,不注重应用,而是更多的成了识字、阅读课程;虽然表面不是语文课程,但是,结果都被教师当成了“语文课”来上,因此,称为“变相的语文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思维和见解也变成了仅仅停留在“文字讲解”以及“语句理解”方面。
  真正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只是固定的拼音、汉字、词语的讲解,注重的只是基本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语文课程本身最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情感教育,文化的传递等等,将语文课变成了“汉字课”,因此,称为“变相的语文教学”。   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配图的《开明国语课本》。
  媒体报道,《开明国语课本》意象优美,对现在的小学生吸引力丝毫不减。
  从教育学原理看“变相的语文教学”
  的局限性课程标准是有关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主要规定学科知识范围、深度及其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一切教学都应该符合自身的课程标准,而“变相语文教学”无法达到自身学科的教学标准,不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品德发展、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课程目标的来源通常有四方面:一是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二是学科的逻辑;三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四是社会的需求。“变相的语文教学”容易混淆学科之间差异,导致各自的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实施课程中各门课的特点不明确、混淆了学科的界限。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一般说来,课程设计得越好,实施起来就越容易,效果也就越好。“变相的语文教学”是由于课程实施者没有清楚了解课程计划的意图和课程目标,缺乏对课程设计的思考而导致的。
  课程评价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业的评价;二是课程本身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同等重要,是课程评价的基础。原有的课程评价更加关注卷面成绩而形成了“变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文字讲解”和“语句理解”的重要性的过分关注。
  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与“变相的
  语文教学”现象相关的课程改革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表现为:
  ②学校教育中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社会性、价值观和创造性的培养。
  ②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并且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了学生经验。
  ③现行的课程体系以学科知识为核心,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忽视了科学、艺术和道德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性和关联性。
  ④学生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⑤在教育评价上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功能。
  ⑥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忽视了地方和学校在课程管理与开发中的作用。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当前我们基础教育改革领域正在进行哪些与变相语文教学这种现象相关联的课程改革内容包括:
  ①课程标准方面:制定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
  ②教学过程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③教材开发与管理方面: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
  ④课程评价方面: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⑤关于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⑥关于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建立课程教材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
  新课程改革以来,多样化的教材为学生们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和知识。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为临床应用MPV评价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
【摘要】在教学改革浪潮推动下,对中学化学教师技能的要求越来越科学化、现代化、人性化。在进行中学化学教学时,必须注重师生互动这一环节;师生互动是教学改革中必不可少的一页。  【关键词】化学教学;师生互动;必要性;方法  一、师生互动的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很多,这里主要谈谈师生之间语言互动、体态互动两方面。  1、语言互动。语言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行为方式,口语技术水平是教师能力和职业素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每年递增约6%,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强烈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倾向,文献报告最高达80%左右。由于缺乏准确判断颈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爱玩的天性,让学生用玩的形式来开展体育学习,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创,是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天性;玩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最终使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要让课堂生动起来,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在优化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活化教材上进行考量,只有“匠心”少运,课堂才能兴味盎然。  在小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
在美国,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务劳动?这张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或许可以借鉴一下。  9-24个月: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岁:可以在家长的指示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
为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十二五”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建设,增强跨越动力。加快推进幸福美丽家园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探索新的资源开发转化模式,实现生态效益、当前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DAC)单用或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V4-1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凋亡影响,为寻找治疗MLL重排AML的有效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方
一天下午,八年级1班语文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我们刚才复习了小说的人物描写,知道人物描写通常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所谓直接描写是指直接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和心理等,所谓间接描写是通过别人的反映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人物。为了检验大家是否掌握,老师将一段课外的古诗朗诵给大家,请大家判断一下。”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怨,但坐观罗敷。”同学们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