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jw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信息类系列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新思路。强调团队建设需要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趋势,强化系列课程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学生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建立信息处理实验室和科研重点实验室相结合的运行方式,充分发挥有经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活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关键词:教学团队;建设思路;系列课程
  作者简介:王浩全(1971-),男,山西太原人,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山西 太原 030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3-0082-02
  
  中北大学(原华北工学院、太原机械学院)“信号与系统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隶属于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整个教学团队坚持“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强调特色、滚动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为突破口,以实验室和创新基地建设为支撑,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以科学规范管理为保障,按照“增强优势、突出特色、鼓励交叉、培育新兴、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建设思路,整体实力和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一、提炼团队建设新思路
  团队研究了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要素,探讨了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创新教育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提炼出了“队伍建设为核心,改革发展为动力,科研实践为支撑,创新教育为目标”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新思路。
  团队建设过程中,强调团队建设的继承性、历史性、长期性和积淀性。发挥优秀学术带头人在团队建设中的核心作用,落实传、帮、带,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稳定的富有朝气的教学团队。
  加强了教学团队科研能力建设,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教学的力度,探索了高水平科研骨干从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通过科研促进教学,提升了课程建设的水平,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速度;强化教学团队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创新的能力,提出了以教学内容、体系、方法改革为重点,将改革成果与实践体现在教材与实践性环节的建设上,促进了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和方法内容的改革。
  二、强化系列课程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团队建设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趋势,依据信号与系统系列课程的基础性、交融性、渗透性,强化系列课程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打破了信号与系统系列课程的学科界限和各教学环节相互孤立的界限,融合了课程内容和各教学环节,构建了新的框架体系。按照“知识结构合理”、“内容精练”的原则设置必修课,以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处理为核心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数字图像处理”、“DSP原理与应用”等课程为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按照跟踪学科前沿、掌握先进技术的原则设置选修课,增设“现代信号分析”、“微弱信号分析和模式识别”等选修课,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课程内容组织上,坚持基础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将经典与现代有机结合,体现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及时将教改教研成果以及科研成果引入课程教学。按照认知规律,本着分析与综合并重、经典与现代并重、软件实现与硬件实现并重的原则,合理分配学时和内容,真正做到了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
  三、创新教学体系
  团队成员注重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强调动手、加强实践、培养兴趣、积极创新”的理念,实施了循序渐进、“基础→综合→系统→创新”的教学体系。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以信号与系统系列课程、实验、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等为主线,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突出工程意识、创新意识与综合设计能力。[1]
  1.对实验内容进行改革,新的实验内容对验证性实验进行扬弃,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主
  针对信号与系统系列课程实践性较强、实验教学内容验证性实验较多、设计性实验偏少的问题,对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对验证性实验进行扬弃,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将实验分成验证性、设计性、综合设计性和自拟实验四种类型,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2.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必修、选修和自拟性实验,体现多层次教学
  实践教学要较全面地体现加强基础、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宗旨,采用分层次教学。实验分为必做、选做和自拟实验三大类,要求学生掌握必做实验之外,需要选做部分实验,少数优秀的学生可以自拟实验题目进行学习,从而有利于应用能力的培养和优秀创新人才的选拔。
  3.改革课程设计内容,推行课程设计导师制
  电子信息类课程的课程设计主要有两个:信息处理课程设计和专业综合实践。针对信息类综合性课程设计内容相对较少、没有真正把几门课程的设计内容融合为一体、没有真正实现为毕业设计打好基础等问题,对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
  4.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基本实验内容与学生自我发挥、硬件实现与软件实现、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实验教学中既保证基本实验内容又加强学生自我发挥的内容,既保证硬件实现又加强软件仿真实验,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加强实验室建设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建立和完善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DSP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创新实验室,探索出了信息处理实验室和科研重点实验室相结合的运行方式,形成了具有多物理场信息处理为特色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基础类实验在信息处理实验室进行,部分综合实验和课程设计在科研重点实验室(比如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测试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山西省无损检测工程中心和山西省光电信息与仪器科学工程中心等)进行。依托与信息类课程相关的重点实验室,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在大学三年级,导师安排学生进入这些重点实验室、实习基地,通过演示研究成果和介绍前沿技术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科研最新发展动态,指导学生参加综合课程设计、各类学科竞赛和毕业(论文)设计,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较大提高。选拔优秀的本科生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中,在实践中进行锻炼,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五、充分发挥有经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在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下,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教学基本功
  1.制订过教学关的标准
  对刚分配到教研室的青年教师,要求首先过好教学关。青年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方能胜任教学工作:熟悉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除主干教材外,至少通读两本不同风格的参考教材,完成主干教材中的全部思考题和练习题;具有制作教学课件和编写网页的能力,有自己的文字方式备课笔记并通过优秀教师审阅;熟悉实验内容,熟练指导学生实验并受到欢迎,具有开发新实验的能力;在试讲和跟踪听课中,教学效果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学校专家听课评分在优良以上。
  2.岗前培训,动态跟踪
  进入本教学团队的新教师,先进行岗前培训,然后到实验室工作1年,在老教师的带领下熟悉实验过程,学会常用仪器的维护和维修工作,增强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动手能力。
  从第二年起,每位青年教师均有指定的教学指导教师(由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担任),从听课、批改作业、答疑、辅导实验等环节做起,熟悉所有教学环节,参加教学的全过程;在试讲通过后,由有经验的老教师指导备课、处理教学内容和听课,过好教学关。在首次任课学期,进行教学质量动态跟踪,及时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六、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活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青年教师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具有求新求变的锐气。为充分发挥其作用,在有经验教师的带领下,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使其迅速成长。[2]
  由富有经验的教授定期给课程组全体教师开设学术讲座,介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扩展教师的视野;由教学名师、优秀主讲教师定期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讨会,介绍相关院校的教学经验和改革成果;由归国博士定期开展相关技术讲座,介绍国外教学和研究成果,促进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跟踪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教学方法。
  在确保教学秩序的同时,通过适当减免工作量,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和参加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实现教师素质的可持续提高。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科学研究,100%的青年教师都参加了相关科研工作。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不仅提高了科研水平,同时把科研成果中的新技术、新器件应用到教学中,促进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近三年来,团队成员主持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及横向课题多项,获省部级奖10项,发表科研学术论文200余篇。
  七、总结
  在政策鼓励和支持及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本团队目前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稳定的教学团队,2010年获得了“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的光荣称号。通过实践证明,信号与系统系列课程团队的建设不仅为信号与系统系列精品课程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了因材施教与选拔优秀人才兼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浩全,王明泉.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9,(4):119-121.
  [2]葛欣,许望,卢德馨.大理科基础平台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09,(6):16-19.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它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型数字减影血管重建成像技术,通过实时显示三维立体图像,对脑血管病尤其是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
  本研究通过对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研究,旨在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动脉瘤栓塞治疗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治疗效果。方法:在局麻或神经安定镇痛麻和肝素下,使用Seldinger技术,经Tracker微导管放置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结果:成功栓
  本文介绍了经单鼻孔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体会,研究认为,护理人员对该疾病手术过程全面了解,以及可能出现并发症的观察及应对,同时作好病人的围手术期
  本文介绍了翼点入路显微切除侵袭型垂体瘤的方法,实践证明,大型侵袭型垂体瘤的全切率要明显降低,难度更大,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尽管这类肿瘤只占垂体瘤的一小部分,在临床工作中
小型PLC控制系统故障检测的两种方法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朱奕丹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莆分校田黄荔忠对于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顺序一逻辑控制系统,其故障类型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故障轻者会引
  本文介绍了超低温保存同种自体粉碎颅骨植入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从不同角度观察比较了不同方法保存颅骨骨瓣植入回自体后的效果以及通过连接,固定将粉碎性颅骨骨瓣回
  本文进行了多点数字化成形机成形钛网颅骨修复体的研究,介绍了颅骨修复体塑形法多点数字化成形原理和颅骨修复体数字化成形机,介绍了颅骨修复体三维结构建立成形结果仿真与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设备无形磨损的速度越来越快,以更新的手段提高设备构成的先进性、加工精度和劳动生产率成为迫切需求。本文介绍了对现有万能工具显微镜所进行的微机
会议
文章介绍了一套防止粮食霉变的微机控制系统,本系统主要完成“分布在各粮库的测控子系统与总控中心通信”和“各子系统独立完成测控”的任务。 The article introduced a 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