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要求小学英语教师要重视语言技能的教学,课堂教学活动不能太过形式化,在引导学生掌握词汇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运用,提升他们对词汇的实际应用能力。笔者结合词汇教学的经验,提出以下三点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结合肢体动作进行表演,活跃氛围丰富学生的体验;根据学生特点设立小组,尝试对话加强词汇的运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效率;具体策略
  【作者简介】周书彤,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蔡实验学校。
  目前,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情况,忽视了对学习词汇策略的掌握,不注重学生学习词汇的感受,导致学生记忆词汇的效率低下。因此,为了改变以上现状,教师应该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针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他们认知的情境,激发对英语词汇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更多陌生词汇,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
  一、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在农村小学高年级的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具体的词汇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日常所熟悉的事物创设情境,便于诱发学生对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场景中加深对词汇的印象,实现无意识的词汇记忆。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词汇的读写教学,不断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时,创设如下情境。师:“同学们,三只熊的故事就是讲一位金发姑娘在森林中迷路了,然后走进一座属于熊的小房子中……故事中出现了许多我们要学习的词汇,Goldilocks、(金凤花;金发女孩)、bear(熊)、forest(森林)、house(房屋)……”教师选取贴合单元内容的故事创设情境,引起了学生对词汇的兴趣。师:“同学们,熊这个单词应该怎么写?”生:“b-e-a-r.”师:“森林里有三只熊这么说呢?”……有效地增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
  二、结合肢体动作进行表演,活跃氛围丰富学生的体验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词汇的感受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为了活跃英语词匯教学的氛围,教师可以根据词汇的意思做出相应的动作,通过自己的言语和举动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词汇的态度,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具体意义,给学生营造一种活跃的氛围,丰富他们的体验,促进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有效记忆,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组,结合肢体动作为学生表演。师:“同学们,我提前准备了一些教学道具,接下来由老师为大家进行表演,你们用本节课的词汇说出老师在做什么,并说出汉语意思。”教师拿起准备的抹布在讲桌上来回擦,生:“Clean the table.清理桌子。”教师手持班级中的扫帚清扫地板上的灰尘,生:“Sweep the floor.清洁地面。”教师拿起洗碗巾做出洗完的动作,生:“Wash the dishes.洗碗碟。”……教师生动的表演活跃了整个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词汇的记忆。
  三、根据学生特点设立小组,尝试对话加强词汇的运用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为了避免出现学生消极参与的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设立几个小组,设置学生完成的教学活动,让小组成员用英语进行对话和交流,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热情,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所学词汇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课堂上进行不断的对话练习有利于逐渐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例如,教师在教学《Unit 3 Holiday fun》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所学词汇进行对话。师:“同学们,现在根据我们已学的词汇跟小组的成员进行交流,看看哪位同学说得更加流利!”教师设计自由的对话练习,并适时地指导学生出现的错误,最后挑选两组对话内容丰富的在全班进行演示。生一:“Where did you go for the holiday?”生二:“I went to YunNan.”生一:“What did you do?”生二:“I enjoyed the beautiful scenery of ErHai lake.”……通过课堂上的对话训练,学生逐渐掌握了日常交际用语,提升了学生词汇的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师要严格依据词汇教学的原则,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重视词汇读写的教学,运用丰富的方法创设贴近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英语词汇产生较大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词汇与学习伙伴进行对话和交流,以提升他们对词汇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小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有效发展,逐渐促进词汇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文菲.浅谈农村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一些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24.
  [2]徐雯.教学游戏在农村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9.
其他文献
【摘要】在学生的所有学习科目中英语是重要的考试科目,所以教师为了促使学生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课后作业就更加注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往往采用抄读写等方式。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只是机械性的去记忆课堂中教师所讲授的英语知识,学生无法通过英语作业来确认自己英语知识的缺陷,这样的英语作业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高,学生无法通过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得到英语能力的提升,这样会使学生对英语作业产生厌恶情感。如何
英语作为藏族大学生的第三语言,在学习过程中要面对藏语、汉语和英语三种语言带来的语言文化冲突,这些文化冲突给藏族大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造成一定阻力,本课通过探索研究藏族学生在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达到提高口语运用能力的目的,为西藏藏医药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体系开发提供参考。  一、当前西藏藏医药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主要问题  西藏藏医药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产生了巨大的革新。英语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英语思想以及语言认知能力。但是由于高中英语涉猎知识内容过于广泛,因此常常会使得学生无从下手,学习的时候常常没有章法,导致自己脑中的知识体系构建混乱,无论是在后续的考试抑或是实践都无法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力。思维导图是教育领域常用的将抽象思维内容具象化的教学手法,其核心就是放射性思维,从一点着手,
2015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泽当镇开幕,向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献礼,来自区内外的表演艺术家和山南地区12个县的民间艺术团,用磅礴大气的原生态舞蹈、婉转优美的西藏民歌、精彩纷呈的演出,表达对西藏文化的源头——雅砻大地的赞美和祝福。据悉,雅砻文化节期间还将举办山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会、山南小品专场演出、基层民众文艺大赛以及民族手工业商品展销等活动。
黑格尔、马克思那个时代,关于中国历史的最系统的知识,都来自法国人冯秉正的《中国通史》。    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数以百计,只有法国人冯秉正(J.de Moyriac de Mailla,1669-1748),因为编译了《中国通史》而名垂青史。黑格尔(1770-1831)、马克思(1818-1883)那个时代,关于中国历史的最系统的知识,都来自他的这部书。  路易十四派了白晋、张诚、徐日升等6名“国
拿起酒杯对自己说,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  90后歌手毛不易的作品《消愁》被陈行甲分享在朋友圈,那是在2017年7月,他把上面这句歌词抄了下来。  2016年12月2日中午,陈行甲在朋友圈发文,宣布离任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委书记;半年后,他宣布以“公益”开启自己的人生下半场。  那段日子,他作为公益新人摸索前行,处在从官场向公益场转换跑道的忐忑期。在此之前,他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他的朋友李一
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教授于2017年4月出版了新书《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该书是潘维教授新世纪以来文稿的选集,书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中国悠久的“民本”政治传统中汲取精华,提高组织社会和群众的能力;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如何提高思想能力,对社会主义理论和话语推陈出新;探讨了当前国家治理的核心任务;讨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关于土地流转方向等关键问题。  在党的十九大之后,
评《南风窗》2020年第2期封面报道《上味·过年》  《上味·过年》真是一组好看还“好吃”的文章,不先填饱肚子都没勇气看的那种。  “在中国,不管什么节日,人们都能把它变成一个吃美食的日子。”网友们的总结既真实又精辟。作为传统节日“重头戏”的春节,当然也不例外。进入腊月后,每次与母亲视频,她都要絮叨家里准备了哪些好吃的,腊鱼、腊肉、香肠,今年还买了四只番鸭。“猪是吃菜的,鸭是吃草的,鱼是湖里野生的
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和美国的《外交事务》双月刊,乃是英美的主流策略性刊物,我们经常可在这两份刊物上,看到英美政府对世界局势变化的内幕分析探讨。  在农历春节前,全球的大事中,最重要的乃是俄法德乌四国领导人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展开17小时的马拉松会谈,对乌克兰东部的战乱,终于达成停火的协议。而在2月15日停火后,《经济学人》就以封面故事,深入报道了“普京对西方的战争”;而就在1、2月合刊号的《外交
不知道何时开始形成的常规,媒体报道“两会”必有一个栏目叫“两会花絮”。坦率地说,这个栏目的确很好玩。因为受众广泛,媒体捕捉花边就越来越起劲,编读的关系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在舆论空间把“两会”这一重要政治事件的严肃意义给消解掉了,比如,浙江女代表到底该不该穿旗袍亮相就比教育经费投入这类重要话题占据了更多的版面。有人开玩笑说,以后媒体干脆派娱乐记者上会去好了,免得所谓的时政记者正经事谈不好,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