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八二年我读到的国产长篇小说,以胡考同志的《上海滩》最为我倾倒。一读之下,便被吸引,欲罢不能,竟然一口气读到凌晨五时。九点,参加一个会,遇见胡考同志的老战友戈扬。我挨着她坐下来,忍不住心情的激动,说:“姜是老的辣呀!胡考同志的《上海滩》是一部水平极高的作品;他的语言功力,至少不下于欧阳山同志的《三家巷》。”过了几日,我和戈扬同志一起接待外宾,我告诉她,“《上海滩》我已经全部看完了,大手笔!他是学《红楼梦》的。”戈扬同志笑着点点头,说:“他是在《红楼梦》上下了功夫的,此生很想学到三分。”
以上,已经是几个月前的故事。
胡考同志的画,颇为标新立异,别具一格,自成一家,我非常喜欢。但是,在我读过他的小说之后,恕我放肆,我觉得他的小说比他的画更好。当然,这也许是因为我不懂画的缘故。那么,今后我还要多读胡考同志的画,光看是不够的。
我的家乡有一句俗谚:“泥塑匠不拜佛。”这是因为,寺庙中的泥胎,都是他们手中的产品,虽为善男信女所焚香礼拜,但其中真相,匠人心里明白。内行看板眼,写小说的人看小说,是不会被题材、主题、花活儿和虚张声势唬住的。只有见到真功夫,本行人才能为之折服。
什么是小说创作的真功夫?一个是语言功力,一个是人物塑造,一个是描写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的真实和深刻。
《上海滩》所使用的语言,是纯粹的中国语言,是从生活中来的语言,是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精华的语言,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的语言。人人都知道,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从语言运用上可以看出一个作家的生活积累的厚薄,学识阅历的深浅,艺术造诣的高低。胡考同志对于三十年代上海滩的社会生活,有着深广的阅历和透彻的了解;对于他所描写的人物的身世、环境、个性、心理和命运,更熟悉得明察秋毫。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胡考同志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学识非常渊博,而又能古为我用。
在《上海滩》一书中,胡考同志塑造了前清遗老、官僚地主彭氏家族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老太爷彭懋才,彭懋才的如夫人张氏老太太,长子彭鹤龄,长媳彭太太,庶出次子彭良丞,彭良丞的宠妻老三和儿子彭志飞,以及彭鹤龄公馆的男女两大帮闲万宝泉和眼镜太太,都是具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其他若干人物,也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衡量一部作品的优劣,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我看是有的。这个标准就是视其是否刻画了典型形象和刻画了多少典型形象。曹雪芹和鲁迅先生的小说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从他们的笔下产生了众多可谓“永垂不朽”的典型形象。一个作家名噪一时,红得发紫,倘若没有做为典型形象的人物留下来,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一旦废笔,便只能“尔曹身与名俱灭”。反之,虽一时不曾大红大紫,声名赫赫;但是留下了做为典型形象的人物,却能留芳后世。古今中外,史证如凿。
对于三十年代上海滩的风貌,我毫无实感。不过,通过茅盾先生的《子夜》,多少有一点间接的认识。有《子夜》这座丰碑在前而写三十年代的上海滩,是既费力而又很难讨好的。然而,胡考同志扬长避短,发挥个人独有的优势,遂使《上海滩》在《子夜》面前并未暗暗然失色。而且使我这个晚生后辈,丰富和加深了对于三十年代上海滩的认识。
读过《上海滩》之后,我赞不绝口,又感慨良多。我们的许多老作家,尽管年事已高,不能在文坛上扮演“红娘”的角色了,但是人老功夫在;每有新作问世,或长篇巨制,或千字短文,多是精品,为我们所不及。因此,我祝愿前辈们老当益壮,多写一些,以供师范。晚生后辈人中,虚名之下其实难符者甚多,应该贵有自知之明,向前辈们的名著学习,摒弃花拳绣腿,练真功夫。近几年来,对于新星新秀吹得过多,捧得过高;必须提倡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学的民族传统,发扬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相结合的创作。因此,《上海滩》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评价。
在阅读胡考同志的《上海滩》的前后,我还阅读了老作家舒群同志的短篇小说,激动不已之中曾致书一位文艺杂志的负责人:“舒群同志的《美女陈情》,以及他今年发表在《人民文学》、《新观察》上的小说,真是‘庾信文章老更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应该找个懂行、识货的人写个评论。”对于胡考同志的大作,我的想法也是如此。
我的学识极其有限,而竟然由我来评论《上海滩》,是很不相称的。我想,评论家中的有识之士,慧眼岂能遗珠?不久的将来,必有宏论发表。
一九八三年二月
(《上海滩》,胡考著,花城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六月第一版,1.65元)
以上,已经是几个月前的故事。
胡考同志的画,颇为标新立异,别具一格,自成一家,我非常喜欢。但是,在我读过他的小说之后,恕我放肆,我觉得他的小说比他的画更好。当然,这也许是因为我不懂画的缘故。那么,今后我还要多读胡考同志的画,光看是不够的。
我的家乡有一句俗谚:“泥塑匠不拜佛。”这是因为,寺庙中的泥胎,都是他们手中的产品,虽为善男信女所焚香礼拜,但其中真相,匠人心里明白。内行看板眼,写小说的人看小说,是不会被题材、主题、花活儿和虚张声势唬住的。只有见到真功夫,本行人才能为之折服。
什么是小说创作的真功夫?一个是语言功力,一个是人物塑造,一个是描写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的真实和深刻。
《上海滩》所使用的语言,是纯粹的中国语言,是从生活中来的语言,是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精华的语言,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的语言。人人都知道,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从语言运用上可以看出一个作家的生活积累的厚薄,学识阅历的深浅,艺术造诣的高低。胡考同志对于三十年代上海滩的社会生活,有着深广的阅历和透彻的了解;对于他所描写的人物的身世、环境、个性、心理和命运,更熟悉得明察秋毫。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胡考同志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学识非常渊博,而又能古为我用。
在《上海滩》一书中,胡考同志塑造了前清遗老、官僚地主彭氏家族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老太爷彭懋才,彭懋才的如夫人张氏老太太,长子彭鹤龄,长媳彭太太,庶出次子彭良丞,彭良丞的宠妻老三和儿子彭志飞,以及彭鹤龄公馆的男女两大帮闲万宝泉和眼镜太太,都是具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其他若干人物,也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衡量一部作品的优劣,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我看是有的。这个标准就是视其是否刻画了典型形象和刻画了多少典型形象。曹雪芹和鲁迅先生的小说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从他们的笔下产生了众多可谓“永垂不朽”的典型形象。一个作家名噪一时,红得发紫,倘若没有做为典型形象的人物留下来,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一旦废笔,便只能“尔曹身与名俱灭”。反之,虽一时不曾大红大紫,声名赫赫;但是留下了做为典型形象的人物,却能留芳后世。古今中外,史证如凿。
对于三十年代上海滩的风貌,我毫无实感。不过,通过茅盾先生的《子夜》,多少有一点间接的认识。有《子夜》这座丰碑在前而写三十年代的上海滩,是既费力而又很难讨好的。然而,胡考同志扬长避短,发挥个人独有的优势,遂使《上海滩》在《子夜》面前并未暗暗然失色。而且使我这个晚生后辈,丰富和加深了对于三十年代上海滩的认识。
读过《上海滩》之后,我赞不绝口,又感慨良多。我们的许多老作家,尽管年事已高,不能在文坛上扮演“红娘”的角色了,但是人老功夫在;每有新作问世,或长篇巨制,或千字短文,多是精品,为我们所不及。因此,我祝愿前辈们老当益壮,多写一些,以供师范。晚生后辈人中,虚名之下其实难符者甚多,应该贵有自知之明,向前辈们的名著学习,摒弃花拳绣腿,练真功夫。近几年来,对于新星新秀吹得过多,捧得过高;必须提倡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学的民族传统,发扬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相结合的创作。因此,《上海滩》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评价。
在阅读胡考同志的《上海滩》的前后,我还阅读了老作家舒群同志的短篇小说,激动不已之中曾致书一位文艺杂志的负责人:“舒群同志的《美女陈情》,以及他今年发表在《人民文学》、《新观察》上的小说,真是‘庾信文章老更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应该找个懂行、识货的人写个评论。”对于胡考同志的大作,我的想法也是如此。
我的学识极其有限,而竟然由我来评论《上海滩》,是很不相称的。我想,评论家中的有识之士,慧眼岂能遗珠?不久的将来,必有宏论发表。
一九八三年二月
(《上海滩》,胡考著,花城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六月第一版,1.6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