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渐进推动的学业水平考试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e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2010年就开始将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分别以等级形式和统一表格记入考生电子档案,提供给高校作为参考。在这种学业水平考试中,高中阶段的全部科目都要考,以作为对整个高中阶段学习的评定,这意味着高考成绩将不再是高招录取的唯一标准。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为了让高校全面了解学生的平时成绩、个性发展,具体如何使用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由高校自主决定。
  北京水平考试特点
  有专家指出,不同的省份考试的科目与内容有所不同。总体来看,以高中必修模块为主,成绩呈现方式倾向于等级制赋分。从各省份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内容来看,不同的省份考试的科目与内容有所不同。
  在北京高招中,會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只是参考,高考成绩仍是主要依据。而在高校自主招生中,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将发挥重要作用。没有综合素质评价的复读生明年将“无缘”自主招生。而且,北京市这几年将会考成绩先于高考成绩作为高职院校录取的先决条件,“将会考成绩作为进入高职的前提条件,有利于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有利于减轻部分学生的学习、考试负担,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相关人士解释,高中会考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及合格毕业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与报考专业相关的会考科目成绩合格,表明考生基本具备了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高考时无须再进行相关科目考试。
  另一类是部分科目学业水平考试。代表性的省份有海南、江苏等。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共设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7门,分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其中必修科目5门,选修科目两门。选修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两门中选择1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1门。7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两门选修科目之外的5门为必修科目。必修科目只考必修内容,选修科目包括必修与选修模块。无论是全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还是部分科目学业水平考试,除了海南省将成绩折算为10%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之外,各省市基本上都采用A、B、C、D等级制的方式来呈现考生的成绩。
  外省倾向学业目标达成
  自2004年起,一些省份相继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应运而生。自此,“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常常被赋予不同的解释和定位。有人称其为“高中会考”的“升级版”,有人将其比作美国SAT考试的中国版,还有人因其“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之一”的功能定位而称其为“小高考”。而从“高中会考”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过程蕴涵了丰富的内容:有“高中会考”渐为“鸡肋”的无奈,有教育部探索打破“一考定终身”,将高中综合表现纳入高校录取环节的决心,更有借鉴国际经验,提升我国教育质量测量整体水平的努力。
  最先进入高中新课程的山东省,在《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管理暂行规定》中这样描述:“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省级普通高中学生文化课学习水平考试。” 是对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文化课水平的评价标准。黑龙江省也在实施过程中将其性质明确为:“学业水平考试是普通高中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国家统一标准,在国家指导下由各省份组织实施的全面检测普通高中学生课程修习水平的标准参照性考试。”海南省也是最先进入高中新课程的4省份之一,2007年海南省将基础会考定性为“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学生部分文化课毕业水平考试”。 福建省在《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中提出:“学业基础会考是鉴定普通高中学生相关科目学习质量的水平考试,不同于具有选拔性质的高校招生考试,也不同于旨在考查学生学习量和学习过程综合表现的学分认定考试考核。”这就把水平考试与高考区分开来了。安徽省是这样界定的:“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是根据国家要求,全面考查普通高中学生在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基础性学习情况的省级水平测试。”而《教育部关于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定位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行的终结性考试,旨在全面反映高中学生在各学科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根据以上各省对水平考试的定位与描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更倾向于学生各学科学业目标的达成。从目前已经建立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省市来看,都是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界定为基于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省级普通高中学生的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
  多种形式的“挂钩”
  按照教育部要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与高考录取逐步挂钩。从已经出台的高中新课改各省份高考方案来看,挂钩形式不外乎“硬挂钩”与“软挂钩”两种。海南省是“硬挂钩”的典型代表,将基础会考的总成绩按10%的比例折算(满分为30分)计入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录取的总分。江苏省也是“硬挂钩”,不同类别的高校在高考录取时对学业水平测试的等级设置了报考门槛,该省2008年高考方案规定:学业水平测试6科全部为A的考生,在高考录取时增加10分投档。
  但不得不承认,新课改高考的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仍然只是与高考录取“软挂钩”。北京市新高考改革方案,将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课改相结合、国家统一考试改革与高中综合评价改革相结合、考试改革与高校录取模式改革相结合。但是本科统招影响录取的决定性因素仍然是分数。事实上,各地的改革思路和方案本质上大同小异。一般都要求考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才能被本科院校录取。在高考分数相同的情况下,高校可以优先录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A等级多的考生。有的省份还给予高校一定的招生自主权,允许高校在录取时对学业水平考试的相关科目提出等级要求。经过批准的高等职业院校,甚至可以根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直接录取新生。
  而目前普通高中学位水平考试还有许多需要探索之处。首先应该注意到的就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身上有着“高中会考”的印记。江西省自2010年1月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水平考试。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研究”课题组,从南昌、赣州、九江等6个市随机抽取12所学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并不乐观。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师生对现行学业水平考试的认同度不高,有师生认为:“高中只需要高考,学考应当取消”,考试压力也使得部分师生对学业水平考试产生反感和排斥,一些人指责学业水平考试“劳民伤财”,是一种额外负担。在“对学业水平考试进一步改革的意向”的调查中,近半数的师生对“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的改革诉求最强烈。个别地方对考试监管不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舞弊现象,影响了学业水平考试的权威性、公平性。以上提及的种种问题,与会考面临的问题十分相仿。这些都是当前学业水平考试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我国各地推进的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不是像美国SAT这样的综合能力考,而是每门学科的考试。”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样的学业水平考试,所产生的结果是:如果不与高考挂钩,就味同嚼蜡;而如果与高考挂钩,就必然导致考试科目的重复,同时增加高考的负担。 熊丙奇担心的是,目前的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会让公众对未来的“学业水平测试 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产生畏惧,从而拒绝改革。这将使得高考改革再次陷入传统的“大家既渴望改革,同时又普遍反对改革”的困境,时间和精力被无谓地折腾。
  中学水平考试究竟仍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还是属于素质教育范畴,这还是个问题。一位复旦教授参加完自主招生面试后曾对记者说:现在,高中学生学业与大学教育完全脱节。打个比方,一名数学成绩优异的高中生未必是复旦数学系所需要的人才。原因就在于应试,学生只知道解题,不懂思考。如果中学水平考试仍属于应试,对于名校来说,就没有理由将其纳入自主招生中。上海市市教委发布新政策后,复旦、交大的一些老师还表示担忧:一旦告诉学生,水平考试将是自主招生的依据,会进一步助长中学的应试教育,学生得知消息,必须千方百计在水平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如此一个循环,学生陷入更为繁重的应试教育中。
  期待更好考试方法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試成绩影响到高考录取。究竟应该影响到什么程度最合适,这是一个新课题。前不久,有学生历时10个月时间,调查沪上30余所高中近3000名学生,在这份《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的调查报告》中显示:80.4%的同学不希望学业水平考试与自主招生“硬挂钩”,大多数人还是不希望以此作为高考录取的一项标准。可以鼓励大学在自主招生中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但取消高考,完全以学位考试代替尚不可取。
  有专家提出,可以在完善学业水平考试的同时,慢慢推进这种改革,以学业水平考试代替高考,或者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更完美的相结合。中国教育学会前会长顾明远教授指出,未来的高考应遵循“统一考试、多元录取”的改革方向。而高考改革的最终指向,则是推进素质教育。像澳大利亚是以学生高两年的综合成绩加上一次地区的“全澳等级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大学录取分,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大学录取的标准。这种录取制度不以一考定终身。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平时的每一次考试和作业,打消碰运气的侥幸心理。这样就避免了偶然性,突出了平时学习的重要性,才会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教育部考试中心前主任戴家干说:“教育的目的是要使每个人都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一个人适合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发展?可以通过考试这个评价手段来分析。过去的考试主要是淘汰型的,今后的考试要强调适应性。考试要考出学生的优点,这样的考试才是一个好的考试。”我们的知识水平期待一个好的评价方式。
其他文献
宾夕法尼亚大学(以下简称宾大)创建于1740年,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由美国著名科学家和政治家、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亲自创办。近年来,在部分大学评估中,宾大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校齐名,是排名第四的美国综合性大学。宾大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其教育教学质量、科研创新能力享有盛誉,同时也极其注重学术规范建设,注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处置。  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  2002年,
时下里,从电视养生节目、医院诊室到茶余饭后的闲谈,似乎人人都能说出诸如“阴虚体质”“阳虚体质”之类的名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们都属于9种体质中的一种,更少有人知道,它们出自一位立志研究中国人体质分类的学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其所创中医体质辨识法被纳入卫生部颁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使中医药首次进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  35岁:新翻杨柳枝  1976年,
2012年12月5日,首届上海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的决赛在上海师范大学落幕,中共上海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表示,希望获奖辅导员坚定不移地走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之路。此前一天,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召开了2011-2012年北京高校十佳辅导员评选的评审会。距此一月前,中共山东省高校工委等主办的2012年山东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在潍坊举行,论坛以“凝练和培育辅导员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辅
最近,“清华学霸”成了一个话题。被称为“学霸”的是一个叫马冬晗的清华女生。据介绍,她就读于精仪系博士一年级,是清华特奖答辩全票通过者,大学三年学分第一;她还是学生会主席、辅导员。马同学被引起广泛关注的是她那张“周计划表”,这张周计划学习表上,写满了各种学习任务。每天除了午饭和晚饭时间,几乎全与学习相关。除了周末,她每天只睡5个小时。(10月20日《京华时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活节奏
近年来,笔者所在校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坚定不移地以“德育兴校”战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抓实创新德育教学方式,以“象棋走进校园”“经典伴我成长”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逐步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学生因此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常规管理中加强学科建设  学生从早晨上学到放学,一日的常规是否规范、文明,影响到良好集体的形
我作为班主任,经常有学生来告状:“老师,某某今天没扫地”“某某今天又没去倒垃圾”“某某把我的书弄脏了”“谁又多占了桌子的位置”等等。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于学生来讲,看似很小,若是不处理好,处理不当,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对于这些,我的处理办法是,不管发生怎样的事情,先把事情完成了,再来给我汇报情况。前不久,我在杂志看到一则《吃面和吃亏》的小故事,就请了班上的3位同学分别演了3个角色,表演给全班同学
这几年来,笔者在听课、与老师交流时,感受到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困惑。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一厢情愿地为学生预设着一条尽快接受知识的“绿色通道”,环环相扣的发问,小心翼翼的求证,总想让课堂教学的进程能按老师所设想的“套路”进行,能一直处于老师的控制之中。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淡漠了,棱角磨平了,个性消弭了;学生变得越来越本分,越来越循规蹈矩。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也许能让学生“多、快、
叶武民在7月24日《福建日报》撰文指出:北京大学招生办22日表示,在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咨询阶段,北大明确拒绝了少数想索要巨额奖金、进行讨价还价的高考状元;北大要用实际行动,切实坚守教育工作者的良知、责任和诚信,使教育回归本质。  北大拒绝与少数高考状元讨价还价,将相关资金用来资助更多家庭生活困难、积极上进的学生,这值得赞赏。不过,一些名校之所以被讨价还价,也得好好反思自身的因素。不妨说,当年几所著名
那时是战国。  “你做这些,真的不是为了名利吗?”曾有许多人这样质疑他,他都是笑笑,以沉默应答。  他不屑于把自己最忠贞的一面展露给这些世俗之人看,他把干净纯粹全部埋藏在心底那一片净土里。因此,朝堂上的他直言不讳,朝堂下的他被谤以风流。世人皆嘲他,皇上也将他迁到春风不度的边塞。  年岁指间沙,悄无声息流淌进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如今,他正伫立在漫天黄沙之中。战角声起,他回首,入眼满是破败江山,荒芜城池
蔡元培曾经说过:“大学是做大学问者的地方,是人格自我完善的地方,不是职业介绍所,不是贩卖证书的机关,更不应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的阶梯。”在探讨这个话题之前首先要说的是:“对于我们每一位研究生来说,走进了一所大学,走进了科研行列,就都该要成为一所大学的一张名片,都该要成为一所大学所承载国家科研工作的核心力量,都该要成为嫁接社会与学校桥梁关系的通讯员。”  修炼出一身真功夫  曾有媒体报道的一则“名校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