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科学精要微视频课程应用探索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uyang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质科学精要是师范类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跨学科通识课程。分析物质科学精要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不足和微视频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优势,提出物质科学精要微视频课程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内容分解设计、微视频设计、教学模式设计,阐述该课程教学微视频制作方式和过程。
  关键词 物质科学精要;微视频;师范类院校;通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2-0054-03
  1 前言
  物质科学精要(以下简称“精要”)是师范类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跨学科通识课程。该课程以物质科学的基础知识为主线,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科学、科学技术发展史等诸多领域,以期帮助师范生掌握物质科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框架,展示物质科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重视用物质科学理论分析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视物质科学发展史的渗透及科学方法的启迪。对于这样一门跨学科通识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师范生碎片化学习特点和需求。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在“精要”课程教学中大量使用微视频,即把“精要”课程变成微视频课程,深受师范生的欢迎。
  2 “精要”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1)“精要”课程教学没有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存在教学统一化、教条化的趋向,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课堂师生缺乏交流合作,互动品质不高,课堂问题不能体现跨学科的课程属性,缺乏跨学科思维含量,使本应丰富多彩的课堂受到压抑而没有生机。
  2)“精要”课程教学还沿用传统单学科的教学方法,把跨学科的内容上成多学科的拼盘,不能体现跨学科的特点,也无法实现跨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
  3)“精要”课程教学停留在关注学生对物质科学理论知识认知、基本知识点的学习上,不重视其体验、领悟、想象活动,不能展现物质科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不重视用物质科学理论分析工農业生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4)“精要”课程教学停留在学科方法论的学习上,不重视物质科学史渗透和科学方法论的启迪。
  3 微视频教学在跨学科通识课程“精要”教学中的优势
  有利于以“精要”为代表的跨学科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 微视频课程教学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视频是新型教学资源的主要形式,以短小精悍、形式新颖、趣味性强的特点,给以“精要”课程为代表的跨学科课程教学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增强了教学效果,满足碎片化时代师范生碎片化学习特点和需求,可以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有利于以“精要”为代表的跨学科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和重难点的突破 微视频以其“短、快、精”的特点,使学习内容微小化、模块化,针对性强。每个微视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配有清晰的文字标题、简洁的片头片尾、适时的旁白与字幕,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提取和观看微视频,可有效地突破“精要”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实现跨学科课程教学目标,满足碎片化时代师范生碎片化学习特点和需求。
  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微视频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可视性强、便于记忆。在多媒体教学中,它可以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使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能够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学习时间相对短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制订学习计划,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从而增强学习效果。并且微视频可以让教师做到“细心细致、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可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自主进行观看学习,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1]。
  关于“精要”课程内容的视频资源容易获取,实现共享,极大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各大视频门户网站、电视台的有关科学频道中,关于物质科学的视频还是比较容易找的,内容丰富,可以满足微视频的制作需求。主要有专题片、专家分析等,特别是还有一些物质科学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视频,获取方便。只要稍加剪辑、编辑,就变成可用的微视频,大大丰富了“精要”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可促成“精要”课程微视频学习资源库的建立,实现资源共享,满足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需求。
  4 “精要”微视频课程设计
  微视频课程作为新的课程形态,符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满足碎片化学习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当然也对微视频课程设计提出新要求。
  “精要”课程内容分解设计 “精要”微视频课程内容的分解设计是以学习记忆与注意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学习动机理论和小步调教学理论为指导,考虑碎片化学习时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认知特点、学习动机等要素,在整体设计的指导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课程分解成模块化、微型化、碎片化内容,既注重每一个知识点的微观设计,同时考虑学习内容关联聚合的整体要求,确保课程结构的逻辑性、内容的完整性。
  为此,把“精要”课程体系分解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八个知识模块,即自然力、物体的运动、物质结构、物质变化、能量转换、信息传递、材料与制造、物质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些知识模块又细分出172个知识点,从中梳理出适合用微视频教学的知识点有111个,针对这111个知识点,制作111段微视频。
  “精要”课程教学微视频设计 教学微视频的设计应该致力于如何使课程吸引学生注意力,尽可能延长学习者专注时间,在“精要”课程微视频设计时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1)通过知识内容的有效性设计,促进学习者的自信心和满足感,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2)通过知识内容的适切性设计,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内驱力,从而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3)通过教师教学艺术设计,展现教师端正的教学态度、宽阔的教学视野、高超的教学技能、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4)通过微视频配音及画面艺术性、科学性设计,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精要”课程微视频教学模式设计 “精要”课程微视频教学模式设计是以梅瑞尔的首要教学原理为指导,即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唤醒先前知识,呈现新知识,注重应用新知识,关注新知的切身性[2],从而实现“精要”课程目标。
  为此,在“精要”课程微视频教学模式设计时,依据首要教学原理的核心思想,把“精要”微视频课程教学过程分为问题导入、呈现知识点和拓展小结三个环节,每个环节设置相应的教学过程,使微视频课程教学设计切实贯彻和体现首要教学原理,也充分挖掘微视频课程教学的优势。
  1)在问题导入环节,微视频主要通过交代知识点的时代背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境创设、以逻辑推理巧设疑问等方式进行教学导入,体现重视唤醒先前知识、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思想;
  2)在呈现知识点环节,微视频主要通过由疑问引发思考、逻辑推理还原试误过程、展示物质科学发展史的重大事件、展示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体现“呈现新知识”“关注新知的切身性”的教学思想;
  3)在拓展小结环节,微视频主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展示思考题提出讨论解决方案,从而完成拓展小结的教学,体现“注重应用新知识”的教学思想。
  总之,这三个环节始终围绕一个知识点,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是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紧密相关的。
  5 “精要”课程教学微视频制作
  “精要”课程教学微视频制作方式 通常教学微视频的制作一般有五种方式,即录屏软件截屏录制、Office2010或Office2013录制、DV录像机 白板或手机拍摄、可汗學院模式(录屏软件 手写板 画图工具)、视频展台(微录宝)录制。
  “精要”教学微视频制作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利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8截屏编辑制作微视频、利用视频展台录制微视频。微视频主要来源是网络视频资源和有关电视台的科技频道,少量在实验室利用视频展台录制;然后以这些视频为母体,通过剪辑拼接(片头、片尾 字幕 旁白)变成在课堂上使用的微视频。课件采用“PPT(2010) 超级链接微视频”模式,上课时利用Office2010录制功能录制上课的视频,作为教学资料保存,为以后的总结反思提供原始材料。
  “精要”课程教学微视频制作过程 “精要”教学微视频的制作包括六个环节:主题确立、素材准备、确定微视频设计方案、微视频制作、完善优化、总结反思。
  1)确立主题。通常情况下,微视频教学主题是学生在“精要”课程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一个“精要”教学微视频只关注一个物质科学知识点。如材料与制造模块里的“神奇二氧化钛”、能量转换模块里的“安全灯”的发明等,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又是物质科学前沿问题,是“精要”课程微视频的主题。
  2)素材准备。搜集并整理与主题相关的物质科学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素材。“精要”课程微视频素材来源有三个渠道:网络视频资源,有关电视台的科技频道,少量在实验室利用视频展台录制。
  3)确定微视频设计方案。每一个“精要”课程微视频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也是需要设计的,使它有完整的课程结构,良好的微视频课程应该是井然有序的。为此,经过确立主题、素材准备后,就要对微视频的制作方案进行设计,包括问题设计、导学方案设计、语言设计(引导、讲解、点拨、总结)、教学情境设计等。
  4)“精要”微视频的制作步骤。根据“精要”课程内容分解的知识模块、进一步细分的知识点,确定每一个微视频的主题;搜集、录制、整理与主题相关的物质科学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素材;按照确定的微视频设计方案,利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8截屏编辑制作微视频,编辑制作完成后给微视频命名,并以avi格式保存。
  5)完善优化。“精要”教学微视频制作完成后,最关键的还是要看效果。教师要反复观看自己制作的微视频,同时邀请同行教师观看,还可以让少部分学生观看,并提出修改建议,对微视频进行完善优化,不断提高微视频的质量。
  6)总结经验,开展教学反思。在课堂上,“精要”课程教学微视频是采用“PPT(2010) 超级链接微视频”模式套嵌在课件里的,上课时利用Office2010录制功能录制上课的视频,作为教学资料保存,为以后的总结反思提供原始材料。“精要”微视频教学课程开展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馈,认真反思,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微视频设计,努力提升“精要”教学微视频的设计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桑海翎.微视频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应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49-52.
  [2]张霞.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 针对目前电液比例控制实验系统功能单一、操控困难、不易二次开发、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问题,研制阀-泵并联变模式电液比例调速系统。该系统可以改变控制模式,开展泵控马达、閥控马达、阀-泵并联控制马达等多种电液比例调速实验。设计阀-泵并联变模式电液比例调速系统,阐述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测控系统,并将此实验平台用于电液比例控制的实验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电液比例控制课程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的呼吸道疾病.我国发病率为0.5%~2%.临床上传统采用解痉平喘、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时单纯的传统疗法并不能降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
高黏血症是一个或数个血液黏滞因素升高导致的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它可继发于某些疾病,也可以导致某些疾病的严重恶化[1].我科应用辐射血稀生物治疗仪治疗高黏
结核病是单因所致感染性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是成人最主要的传染性杀手,每年全球新发结核者的1 000万,死于结核病者约300万.由于近年来耐多药结核病(MDR-TB)病例的出现,
从1994年以来,我院内科收治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6例,疗效显著.现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6例中,男70例,女26例,年龄50~83岁,平均64岁,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或支
呼吸暂停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率很高,我科自1990~2000年共收治新生儿呼吸暂停175例,现分析如下.
随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来源已经从财政拨款逐步向社会统筹基金转变,这种养老模式的重大变革有利于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促进人才合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