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教学方式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haway6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教学方式单调枯燥,教学过程中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指责压抑,少宽容引导;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学效益低下。因此,我们呼唤有效教学,呼唤灵动的教学方式。
  一、尝试自学,有效感悟
  陶行知先生提倡“智育注重自学”。学习也是实践,必须亲自实践才能有真切的体验。教师要善于把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自己、发展自己的训练场,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1.尝试自学,先学后教,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学习未知的知识。学生自学前,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与文本交流;在自学中,教师教会学生质疑问难,边读边想,善于提出问题;在自学后,教会学生自我总结:“我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弄懂?”……尝试自学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收获,同时也会遇到疑问、矛盾、困难,但在问中学生会求得长进。
  2.学会自悟,边学边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联系实践去感悟。自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读书方法,边读边想,同时鼓励学生学会质疑。古语讲“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现代教育学中,质疑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的有效途径,是体现学生个性的主要线索。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
  3.进行自练,带着问题去实践,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去探索。自学过程中遇到问题,要鼓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应为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学习的心理历程,从而让学生对文本有最原始的理解。教师要有相关的计划并指导学生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大舞台找到展示自己的平台。
  二、强调合作,有效启发
  纵观教育现状,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许多课堂上热热闹闹,似乎是师生之间和学生间的合作,实质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全都围绕教师的问题转。这是没有效率的合作,是没有真正体现学生自我见解的合作。
  课堂是一个互动的人际场合,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生生之间的交流。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是单纯的旁听者,小组合作的生生互动学习方式把学生从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为他们提供了更多自主参与的机会。但在具体操作时却有许多细节值得我们注意:老师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充分吗?要讨论的问题有价值吗?学生在讨论时分工明确吗?是否每人都参与了讨论?学生都动起来了吗?
  “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与文本沟通后,每人所获取的信息丰富多彩,对文本的理解也充满个性,产生的问题更是因人而异。这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理解,要求学生既张扬自己也吸取他人之长,在合作学习中,还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大胆假设,充分联想,对任何文本都要有“研究”意识,有独到的见解,当然对别人的合乎情理的见解也要能认同、联想、比较、互相参证,求得认识的统一。教师设计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应避开讨论时的热闹场面,将目光投向合作学习这一过程本身,让每个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都积极参与进来,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虚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集思广益,在生生互动中享受被尊重、被肯定的喜悦。这样的合作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鼓励探索,有效互动
  有人批评我们的课堂有“温度”无“深度”。探究有形无实,表面是探究,其实是没有问题、质疑、深度思考的探究。学生没有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质疑,全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引发问题表象的思考。课堂上学生小手高高举起,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中缺少有效的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任何被动接受、重复再现式的学习活动都无法激活学生的创造潜力。当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的意义建构活动,所学习的知识对象变为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时候,学习过程就变为探索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以宽容、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根据教学,适时、恰当地将学生的质疑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上来,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尝试。此时,听到的是课堂中最真实的声音,虽然有些是错误的,但是真实的、天真无邪的。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心灵也与文本有效地互动,真实地沟通了。
  四、严密反思,有效调整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这就要求教师应进行严格的反思,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教学中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从根本上讲,这是低效的教学。我们还应避免生成过多,从而最终背离了生成的目的。有的教师为体现教学的多变,任学生海阔天空,结果游离了教材,脱离了语文。如有些教师把语文课变成了动漫和音乐的天堂、学生表演的舞台,多媒体成了教师游离语文的手段。教师应根据预设,调整教学方式,有效地达到生成的目的。
  “有效课堂”是教师送给学生最珍贵的礼物。有效课堂是理想、智慧的课堂,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我们要善于运用灵动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教学,创设出更多的有效课堂,培养出高素质的全能人才。
  (责编 钟 岚)
其他文献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堂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战场。在短短的40分钟里,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方法、训练了能力,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现在结合我的县级赛课——《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一课时的备课情况、两次试教以及上课后的反思来谈谈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一、潜心制定教学目标,这是实施有效课堂的核心点  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课堂的灵魂,是教师组织有效教学的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文明、和谐、个性化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寓口语交际于课堂教学之中  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小学课本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每一篇课文都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  1.在拼音教学中训练口语能力  
阅读,是通往知识殿堂的道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文本,并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最终实现作者、读者、文本的共鸣。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教学必须要强调的一个环节。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在教学中有责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有责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在情感、思维等方面得到应有的收获。  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
入学后的七八岁儿童,对词义已有基本的了解,因此词义不是小学识字教学的核心,字形与词义的关联才是重点。如何把字形与词义联系起来,使小学生对汉字的使用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何把汉字教学与文章解析有效结合起来?本文拟以小学一年级课文《小池》为例谈谈这两个问题。  一、汉字构意与字理教学  首先要弄清楚汉字构意与字理教学这两个相关概念。王宁先生在《汉字构形学导论》中说,汉字构意是结合语言意义分析出
【摘要】语文教学若要真正抓住文章的关键,落实文本的教学价值,须在解读上下功夫。要解出文章叙写对象的独特性、深层情志的独特性和篇章风格的唯一性。只有教师先解读出其中之味来,才能把语文教得有味。  【关键词】文本,叙写对象,情志,风格,独特性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即课堂上习惯套用现成的观点,教些很肤浅的内容。比如《荷塘月色》的教学内容基本就是三个方面:一是作者的“游踪”,即“家
我有两个外孙都就读于英国当地小学。这是一所设施完备、师资较好、在当地较有名的小学。英国的小学四岁半就可以入学,我两个外孙均在此年龄段入学。现在,大的已经结束七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小的也升入五年级。在过去的七年中,我每年都去他们身边呆近半年时间。因此,我可以说目睹了他们在小学的全过程,加上我是个退休教师,所以对孩子的学习和他们学校的教学格外关注。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的书包空荡荡。书包里平时只有一
课堂教学讲究根据学情“以学定教”,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还要特别注意根据课文特点“以文定教”,即准确把握课文的体裁、题材以及语言特色,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请看一位教师《匆匆》一文的教学。    一、营造氛围,奠定课堂抒情基调    1 课堂导入时,教师引导学生背诵上单元学的古诗《长歌行》。  师:“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向东流去的河水,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这里,说的仅仅是河
书名:漫话英美文学:英美文学史核心知识精编  作者:常耀信  出版单位: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  ISBN:9787310057580  定價:45元  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高效实施文学教学的前提是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而阅读、学习人类历史上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条必要且有效的途径。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常耀信教授著的《漫话英美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强调: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本身的内在要求,而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应当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小学生正处于广泛地接触世界和积极地吸收知识的时期,他们眼里的世界是纯真和美好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真情的回报》一文,讲述了“我”9岁那年的一段难忘的送报经历,表现了付出就会得到回报的人间真情,是一篇蕴含浓郁人文气息的好教材。教学中,我遵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披文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