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马拉松热已席卷全球,然而时不时出现的猝死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跑马拉松一定要量力而为。在马拉松和越野赛中,类似甘肃此次事故之前同样发生过,马拉松究竟如何才能保证安全?
虽然所有医生都告诉我们运动有好处,但也有一些专家认为,马拉松长度的跑步一旦超过26英里,就可能给普通跑步者带来危险。每年参加此类比赛的人数如此之多,长跑到底有多危险?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在比赛中发生的大多数伤亡涉及轻微伤害,如肌肉拉伤、扭伤和拉伤。这些伤势往往很快就会自行痊愈。
这位广播员补充说,脱水是马拉松运动员必须克服的最大问题。“在湿热天的艰苦比赛中,出汗和呼气可能会损失多达4升的液体。”对跑者来说,保持充足的水分是很重要的。
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将长跑与突发的心脏疾病和以前未被发现的问题联系起来,即使一些人没有类似健康问题的家族史。
2018年12月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西班牙的研究人员揭示,全程马拉松可能给心脏带来巨大的压力。为了证明这一点,研究小组测量了能够发出压力信号的物质,并发现与那些参加半程马拉松或10公里等较短距离比赛的选手相比,参加经典的26.2英里(42.2公里)马拉松比赛的选手体内的压力水平更高。
2009年提交给美国心脏病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马拉松比赛中猝死的风险是每10万人中有0.8人。相比之下,该报告发现铁人三项,即要求使用者完成游泳、跑步和骑自行车3个连续的耐力赛的猝死风险明显更高,为10万分之1.5。据《每日电讯报》报道, 2012年英国的分娩死亡风险为10万分之8.6。
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对2000年至2010年间完成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的1100万名跑步者进行了调查。这10年间,59名跑步者发生了心脏病,其中42人死亡,所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得出结论:“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与心脏骤停和猝死的总体联系风险较低”。最近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建议,马拉松运动员和其他耐力运动员在活动时应该对他们的心脏进行检测,以避免在训练或比赛时可能猝死。
医学专家表示,参加马拉松长跑需要经过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训练,业余长跑爱好者切莫挑战极限,在跑步过程中身体出现运动“极点”不能硬撑,而要放慢脚步。
研究显示,马拉松猝死大多是心脏病发作。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吕军介绍说,运动性心脏猝死的发病机制可能是人体进行紧张激烈的运动时,体内代谢速率加快,心肌做功增加,需氧量增加,容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若缺血缺氧的状态持续,就可能导致心脏骤停,从而使运动者发生猝死。此外,高温、低温、高湿等环境也是运动性猝死的诱因。
很多人在长跑过程中都会出现运动“极点”,即身体很难受,心跳和呼吸加快,感到肌肉无力,意识中会出现放弃的念头。这种状况往往在跑到半程时出现,不少人咬咬牙就挺过去了。吕军认为,这种处理方式很不安全,经过专业训练的选手也许可以挺过去,但不经常长跑的人容易在“极点”出状况,建议适当放慢速度,减小身体的负担,等到身体适应后再决定是否加快速度。
运动猝死多是心脑血管疾病所致。吕军指出,猝死发生前人体生理会出现一些危险信号。例如,跑友在长跑过程中心跳加速很正常,但出现心慌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如果继续出现心脏一侧的胸部发闷、疼痛,并伴有手指发麻,说明危险升级,必须缓慢减速,向比赛的工作人员求助,前往医疗站就诊。如果跑友浑身无力,脸上冒出如黄豆般大小的汗珠,甚至晕厥,说明病情非常严重,必须紧急抢救。如果发生心脏骤停,抢救时间特别重要,要在4~6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让心脏恢复跳动并供血。一旦错过这个时间,大脑缺血时间过长,就很可能致死致残。
业余跑友参加马拉松,怎样才能确保安全,避免猝死?吕军提出下列建议——
1.比赛前:一定要认真参加报名体检,及时发现心血管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听从医嘱。运动极限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比赛前要进行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训练,从5公里、10公里、半马到全马过渡。不能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好、平时经常参加运动就可以直接参赛,那是拿生命开玩笑。有的人仅仅在马拉松之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进行跑步训练,只会加重心脏负担。赛前若身体感到不适,比如感冒发烧,要以安全为上,果断放弃比赛。比赛前还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切忌熬夜。
2.比赛中:合理分配全程体力,切忌一时兴起就在出发和冲刺时用力过猛。根据日本的数据显示,最容易发生心脏骤停的跑步速度是每小时9~12公里,也就是全马完賽时间在3.5~4.5小时的“业余高手”的节奏,其中52%的悲剧发生在最后10公里的冲刺阶段。比赛时要多注意自己的脉搏或心率,若异常变快或者迅速下降,一定要放慢速度。若出现胸闷、心悸、头晕、出冷汗时,应停止跑步。
3.比赛后:不要马上停步,应小步慢跑逐步停止,然后进行全身放松活动。
◎ 来源| 综合广州日报、新浪网
虽然所有医生都告诉我们运动有好处,但也有一些专家认为,马拉松长度的跑步一旦超过26英里,就可能给普通跑步者带来危险。每年参加此类比赛的人数如此之多,长跑到底有多危险?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在比赛中发生的大多数伤亡涉及轻微伤害,如肌肉拉伤、扭伤和拉伤。这些伤势往往很快就会自行痊愈。
这位广播员补充说,脱水是马拉松运动员必须克服的最大问题。“在湿热天的艰苦比赛中,出汗和呼气可能会损失多达4升的液体。”对跑者来说,保持充足的水分是很重要的。
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将长跑与突发的心脏疾病和以前未被发现的问题联系起来,即使一些人没有类似健康问题的家族史。
2018年12月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西班牙的研究人员揭示,全程马拉松可能给心脏带来巨大的压力。为了证明这一点,研究小组测量了能够发出压力信号的物质,并发现与那些参加半程马拉松或10公里等较短距离比赛的选手相比,参加经典的26.2英里(42.2公里)马拉松比赛的选手体内的压力水平更高。
2009年提交给美国心脏病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马拉松比赛中猝死的风险是每10万人中有0.8人。相比之下,该报告发现铁人三项,即要求使用者完成游泳、跑步和骑自行车3个连续的耐力赛的猝死风险明显更高,为10万分之1.5。据《每日电讯报》报道, 2012年英国的分娩死亡风险为10万分之8.6。
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对2000年至2010年间完成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的1100万名跑步者进行了调查。这10年间,59名跑步者发生了心脏病,其中42人死亡,所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得出结论:“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与心脏骤停和猝死的总体联系风险较低”。最近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建议,马拉松运动员和其他耐力运动员在活动时应该对他们的心脏进行检测,以避免在训练或比赛时可能猝死。
医学专家表示,参加马拉松长跑需要经过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训练,业余长跑爱好者切莫挑战极限,在跑步过程中身体出现运动“极点”不能硬撑,而要放慢脚步。
研究显示,马拉松猝死大多是心脏病发作。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吕军介绍说,运动性心脏猝死的发病机制可能是人体进行紧张激烈的运动时,体内代谢速率加快,心肌做功增加,需氧量增加,容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若缺血缺氧的状态持续,就可能导致心脏骤停,从而使运动者发生猝死。此外,高温、低温、高湿等环境也是运动性猝死的诱因。
很多人在长跑过程中都会出现运动“极点”,即身体很难受,心跳和呼吸加快,感到肌肉无力,意识中会出现放弃的念头。这种状况往往在跑到半程时出现,不少人咬咬牙就挺过去了。吕军认为,这种处理方式很不安全,经过专业训练的选手也许可以挺过去,但不经常长跑的人容易在“极点”出状况,建议适当放慢速度,减小身体的负担,等到身体适应后再决定是否加快速度。
运动猝死多是心脑血管疾病所致。吕军指出,猝死发生前人体生理会出现一些危险信号。例如,跑友在长跑过程中心跳加速很正常,但出现心慌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如果继续出现心脏一侧的胸部发闷、疼痛,并伴有手指发麻,说明危险升级,必须缓慢减速,向比赛的工作人员求助,前往医疗站就诊。如果跑友浑身无力,脸上冒出如黄豆般大小的汗珠,甚至晕厥,说明病情非常严重,必须紧急抢救。如果发生心脏骤停,抢救时间特别重要,要在4~6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让心脏恢复跳动并供血。一旦错过这个时间,大脑缺血时间过长,就很可能致死致残。
业余跑友参加马拉松,怎样才能确保安全,避免猝死?吕军提出下列建议——
1.比赛前:一定要认真参加报名体检,及时发现心血管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听从医嘱。运动极限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比赛前要进行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训练,从5公里、10公里、半马到全马过渡。不能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好、平时经常参加运动就可以直接参赛,那是拿生命开玩笑。有的人仅仅在马拉松之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进行跑步训练,只会加重心脏负担。赛前若身体感到不适,比如感冒发烧,要以安全为上,果断放弃比赛。比赛前还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切忌熬夜。
2.比赛中:合理分配全程体力,切忌一时兴起就在出发和冲刺时用力过猛。根据日本的数据显示,最容易发生心脏骤停的跑步速度是每小时9~12公里,也就是全马完賽时间在3.5~4.5小时的“业余高手”的节奏,其中52%的悲剧发生在最后10公里的冲刺阶段。比赛时要多注意自己的脉搏或心率,若异常变快或者迅速下降,一定要放慢速度。若出现胸闷、心悸、头晕、出冷汗时,应停止跑步。
3.比赛后:不要马上停步,应小步慢跑逐步停止,然后进行全身放松活动。
◎ 来源| 综合广州日报、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