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与教师

来源 :比较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uabn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为了顺利地完成共产主义的教育任务,教师不但必须深刻理解教育工作的社会本质,而且必须掌握完成各式各样的教育职能所需要的、丰富的职业方面的知识。大家知道,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深刻的共产主义信念,同时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武装他们,
其他文献
<正> 要了解中国教育当前的方向,必须以认识制约教育发展的周围条件作为出发点。正如中国人反复强调的,一个主要的制约条件就是这个国家的贫穷(物质上,而不是精神上),中国社会绝大部分是农村。中国在一九四九年继承下来的教育制度不仅是极其有限的,而且还是城市占极大优势。解放以来,教育的发展虽然相当可观,但从中受益最大的还是城市居民。城市居民享受优待这一点也是一九四九年后中国所仿效的苏联教育中的一个问题。苏联的教育制度已变得很有点类似英国的教育制度了:侧重于狭隘的理论,其目的在于培养受过高度训练的专家,
阿瑟·W·高尔斯顿博士,美国耶鲁大学生物学家,一九七二年夏天在我国进行了五周访问。这是他写的四篇访华观感中的一篇,原文发表在美国《自然历史杂志》上。一九七二年底洛杉矶美中人民友好协会的《新闻通信》(特刊)以“中国的大学,避开竞争和分数,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并且‘不让一个同志掉队’”为题,全文转载,现摘译如下:
<正> 一九六九年版的《世界教育年鉴》是关于考试的专号。关于现代中国只有一处提到:“令人惊异的是除了中国以外,还没有报导过哪一个国家取消了或者试图取消考试,因为中国在古代就有过最完备的考试制度。”更确切些说,中国正在对考试,特别是考试的预测作用进行彻底的重新估价,因为考试已不再是高等学校选拔学生必不可少的办法之一,或者说实际上把考试当作升学或就业的“敲门砖”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强调的是考试应作为检查教学的一种手段,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成绩的优劣。学校课程不可脱离周围环境,必须和学生工农
本文原是作者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大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为1976年6月在萨格勒布举行的学术讨论会准备的供讨论的文章,题目是《教育理论和联合劳动的讨论题》,后又稍加补充。文章回顾了战后南斯拉夫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并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发展的新阶段即联合劳动的要求出发,对教育理论和政策提出了一些新见解。文章认为,教育理论的研究不能离开教育改革,而要关心和影响教育改革;教育改革不能只是学校的改革,还应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全面改革;教育按其性质是跨学科的,不应局限于教育学的狭小圈子里,而必须从哲学、社会学
<正> 1977年春,年仅十五岁的埃里克·杰布洛成了纽约布鲁克林学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毕业生。另外还有五名有才华的、勤奋的学生(年龄在十七至十九岁)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毕业,他们之中有四人接受了全国科学基金会的研究员基金,在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研究生课程。然而在大多数学校中,这样有才华的青年可能还得上九、十、十一、十二和十三年级。显然一些天才的,勤奋的学生所学的东西可以远远超过大多数学校对他
本文选自荷兰Swets&Zeitlinger出版社于1978年为欧洲理事会主持的一次研讨会出版的文集《对个性发展的研究:教育和职业的选择》。本文作者U·岑克尔在会上作了第一篇综述性发言。他对欧美七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结合会议主题进行了比较。他着重论述了升学就业的定向选择有由家长作主朝向由青少年自己作主的发展趋势,受义务教育期间所学课程的分化有逐渐推迟的趋势等等。他还认为办教育不仅要满足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而且还要关心社会发展以及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利益。作者把西德和美国两国的教育制度当作两个极端的类型,并显
<正> 第二章 完善教育制度,消灭社会差别 苏联社会实施普及中等教育是消灭受教育方面的社会差别的重要步骤,扩大了各种类型职业教育的社会基础,至于高等教育,它使一大部分青年从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集团进入知识分子行列,进而积极促进各阶级和集团的接近和社会同一性的增长。同时,当存在一部分人主要从事脑力劳动而另一部分人主要从事体力劳动这种社会差别时,高等教育体系也起着一种社
<正> 七十年代以来,瑞典的幼儿学校有了很大发展。从数量上讲,是因为招收的名额大大增加;从质量上讲,是因为引进了新的教学大纲,加强与家庭及其它社会组织的联系,发展了接待儿童的新形式。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在七岁进基础学校以前接待儿童的不同形式,它可以成为“学前学校”演变趋势的背景: 1.部分时间制的幼儿学校 免费接受六岁的儿童,每天活动三小时,按基础学校的学历安排工作,二十人一组;
<正> 1919年以前的状况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大资产阶级出于关心自己子女的前途,以私人的名义,陆续创办了一批大学校。诸如:巴黎理工学校、工艺与制造中心学校,商业高等学校、国立农学院等。这类学校专为大资产阶级培养国家行政管理和工商业的拔尖人才。 1892年,法国创办了一批“工商实科学校”,委托国家商业部代管。学校的办学目的完全是实用主义的。共宗旨是在短期内培训出一批能从事商店柜台出纳的职员和下车间操作的工人。 当时,这些工商实科学校均由私人团体、市镇政府或工会组织主办,属于职业夜校性质(
<正> 我们国家正在对苏共中央关于《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草案进行全民的讨论。这次改革的问题引起了每一个家庭、全体劳动人民的兴趣。改革的实行对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精神潜力,对于造就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苏共中央1983年6月全会的纲领性指示,提出了艰巨而重要的任务——把我国的学校工作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以适应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和需要。学校改革的目的正是为了使其能够在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