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气氛的调动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师生相互传播信息的重要场所,但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上课没有多大兴趣,课堂死气沉沉。因此课堂气氛的调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从教师的“教”着手,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强调为学生创设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的认知需求,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体验学习,完整的经历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认知全过程。因此,情境设计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投入学习,教师设置有效的情境尤为重要。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寓学于乐。“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解决为线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诱导学生把学生新知的压力变为探索的能力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二)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枯燥的概念,法则总是让学生头痛不已,背不出,记不住是最大的问题,往往教师的教总是有些给学生“灌”的感受。要避免这种“背诵式”教法,最好的方法是先提出学生的兴致,激发他们的热情。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老师先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2X2-3X-4=0”,问学生这个方程有几个实数解,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有两个。”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任意准备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先自己计算一下有几个实数解,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有两个实数解,哪些只有一个实数解,哪些没有实数解。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一元二次方程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有怎样的实数根,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和羡慕。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解方程,能准确地判断出一元二次方程实数解的情况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各样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展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不断提高。在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二、从学生的“学”入手,鼓励“质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探究活动始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突破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尝试提出一些问题,具体操作如下:
  (一)新知提问。一堂课,出现了一些概念,一些新知识。同时,学生的头脑中总会有一些疑问,而这些疑问正是他们求知的目标和方向。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把新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许他们头脑中的这些问题也正是新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提出对新概念,新知识的疑问。如:在教学“用尺规作图时”时,在认识了圆规后,请学生对圆规这样新物品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学生提出了:“圆规只能画圆,怎样来作图?”“圆规怎样量长度?”“圆规怎样画一个相同的角?”等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新课所要解决的知识点。然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开展学习,讨论,从而完成了新课的教学。又如教学“分解因式”,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对这个题目提问,学生也提出了:“什么是分解因式?”“怎样来分解因式?”“学习分解因式有什么用?”等有价值的问题,由此开展新课的学习。
  (二)操作提问。课堂中的操作并非是机械地动手,而是要在操作中通过动脑,思考,指导操作,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必然有问题产生,操作时产生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解决,共同提高。如:在教学“几何添辅助线证明时”时,出示一题需要添辅助线的证明题,学生问:“这题该怎么证明?”让大家共同讨论这一问题,在大家的七嘴八舌中,得出了“如果这有一条平行线”或“那有一条垂线就好了。”通过这样的问题就可引出怎样添辅助线。在图形里添上需要的“辅助线”这样就能证明了。通过操作,提出问题,共同解决,学生对学习的自信油然而生,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了提高。
  以上所提两点是实际操作时培养学生提问的良好习惯,但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不仅限于此。在一堂课的任何时候,学生有问题都可以提问,甚至鼓励他们提出一些书本上没有给出答案的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质疑能力,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我们集体已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这时一学生提问:“为什么要把二元先转化为一元?”另一学生提问:“为什么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可以相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了疑问并且大胆的提出来,这时全班的同学都积极动起脑筋。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共同研究探讨,最后通过大量的例子验证了规律地正确性,学生也更喜于接受自己研究的结果。
  教师的“教”和学生“学”是互相配合,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发挥教学设计中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务,要通过巧妙的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学生的学则一定要基于主动的基础上思考。质疑是学习永恒的动力,培养质疑能力,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才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其他文献
多年来,我国一直采用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教育教学,至今没有太多的改变。近十多年来,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教学方式。当今社会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学校教育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和学生也相应地要求我们有高效率的课堂。社会对教育的更高需求导致高中学校扩大教师队伍,大量的年轻教师进入学校,其教学水平有待大力提高;而素质教育要求给学生减
期刊
为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变革旧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从语文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全面而科学地进行了阐述。但是,理论只有付诸实践才能体现其价值,在当前情况下,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脱节现象是不难见到的。笔者曾多次参加县内中小学教学交流活动,听过不少中小学教师的公开课,对其间的许多未能真正理解新课程理念或不能将新课程理念有效付诸课堂教学的做法颇为感慨。现象不容忽视,本
期刊
我们在课堂中追求的“数学本质”,其内涵一般包括: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数学理性精神的体验等方面。依靠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以形成概念、判断或推理,重视理性认识活动,以寻找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内部联系。  要在课堂中呈现“数学本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教师要深透领悟教材内容  数学的教学,最终要教
期刊
摘要:凡是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都可以叫做课程资源。简单地说,课程资源就是与课程相关的一切资源;具体地说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但是并不是所有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而传统的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笔者认为,写出真实、独特感受的作文才是真正的作文。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就应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期刊
教学四部曲是“教清楚—学明白—记得住—会应用”。在教师教清楚,学生学明白的情况下,怎么让学生记得住所学知识是我们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环节。平时我们总会听见学生抱怨:我记性很好,老师教的东西我很快就记住了,可是我的忘性更好,过不了多久就全忘记了。为什么学生会忘记得这么快呢?这要从人的记忆特点谈起,根据人的记忆特点可以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长时记忆和永久记忆。而我们正常学习之后获取的知识,大部分是
期刊
要学好英语,首先要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我认为教好小学英语的首要条件就是我们英语教师,我们要用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堂教学形式,要把它当做小学英语成功的枢纽,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整个英语教学的效果。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归纳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课堂上不能单纯利用物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不论是公开课还是观摩课,老师都精心准备了不少礼物,以奖励上课配合好的学生。我发现,一旦教
期刊
初中政治实行开卷考试后,出现了学生不愿学、成绩难以提高的现象。究其原因,往往是教师照本宣科,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对思想政治课没了兴趣。而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巨大原动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不少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还是照本宣科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现成的结论、条文,课堂教学气氛沉闷,
期刊
不少专家认为,21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可以说“学会负责”已成为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新课程观把课程理解为一种以人类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的实践,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教育中介。这种新的课程理念主要强调学生把知识跟生活结合,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把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内心体验,从而使自身得到
期刊
广告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商品经济的产生而出现的。广告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利用广告语言可以更好地学习语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生活中铺天盖地的广告为我们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语文材料。我们能从很多优秀的广告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学习到很多语文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读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