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间体育基础差异性较大,教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有时会有意或无意地发生一些导致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语言或行为现象。这些现象会使学生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久而久之会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作为教师,除了要精通动作的技术外,还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因势利导,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心理虐待 体育教学 纠正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所谓心理虐待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学生有意或无意发生的导致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语言或行为的现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中小学体育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时会有意或无意地发生一些“心理虐待”现象。如:
现象一:体育课堂中正在进行50米跑教学,由于某学生跑步时总是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有时往往会受到个别同学的嘲讽:“你跑得真慢,蜗牛都比你快”。
现象二:在进行篮球定点罚球教学中,这些现象无形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自卑、自暴自弃,失去对体育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意识。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如何避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生学生“心理虐待”现象,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来纠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笔者在日常体育教学活动中是这样做的。
1 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精心研究教材内容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之间的个体差异往往会给我们的老师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教材内容学习上也会表现不同的特点,如果在技能教学进度上照顾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则技能掌握较差的学生会“吃不消”,有时因为跟不上而受到同学的讥讽、挖苦,自尊心受损;如果按技能掌握较差的学生水平来组织教学,则学习较好的学生会觉得乏味,失去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素质教育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一特征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改革壓抑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方法,要加强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要全面掌握教材和教学对象的情况,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知识,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组织教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学习信心。
2 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2.1 针对50米跑中学生跑得慢的教学案例
(1)缩短跑程。在日常50米跑教学中,往往有些学生跑得快,有些学生跑得慢,有时候他们之间的最大距离会相差6、7米之多。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当中,相应地缩短跑的全程距离,先安排学生跑20米、30米。这样在跑的全程当中,跑得快的同学和跑得慢的同学之间的差距就会相应地缩短,从而也相应地减少了跑得慢的同学的心理压力。
(2)不同起点。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进行50米跑比赛,甲同学冲过终点以后,乙同学距离终点相差4米,丙同学距离终点相差6米。针对这种情况,在起跑时设定不同起点,甲的起点在原处,乙的起点离原起点向前推进4米,丙的起点离原起点向前推进6米。再次组织50米跑比赛,让三位同学几乎同时冲过终点,以此来增强跑得慢的同学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以后,又将乙同学的起点距离缩短为3米,将丙同学的起点距离缩短为5米。一学年下来以后,几位同学的50米跑成绩都在提高,他们冲过终点后相差的距离也越来越短了。
2.2 针对学生篮球投球的教学案例
(1)不同难度要求。让投篮技术掌握较好的同学的投篮距离拉长;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比如进行跳投、急停投篮等;让投球感觉不好的、投不进球的同学在篮球场梯形区两侧投球,也可以适当再降低一些难度进行练习。(2)计数方法不同。投篮比赛(每人投五个球),让投球准的同学从第一次球出手就开始计投球个数(无论球进不进篮圈),而让投球不准的同学从第一次进球开始计投球个数(无论投了几个球)。
3 改进教学评价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3.1 以进步幅度加测试成绩为评价标准
以往在对学生50米跑的学习评定,常常以学期末学生的50米跑测试成绩为准,这往往让一部分跑得慢的同学得不到高分,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为了提高学生课后的练习积极性,尝试着改变了50米跑的评价方法,加入了学生进步幅度的评价内容。学期一开始,利用第一节课时间对学生进行50米跑成绩检测,并登记做为50米跑初始成绩。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并告诉学生每个月将进行一次检测,对于成绩提高的学生要另加“进步幅度分”。比如每提前0.2秒,在测试成绩得分基础上再加进步幅度分5分。这样一来,不仅跑得慢的学生更加刻苦练习,跑得快的学生为了不让别人超越,也在积极练习。
3.2 以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和努力状况做为评价标准
以耐久跑为例,个别学生因为体质胖跑不动,有些是因为体质弱跑不快。时间久了,由于长时间落后,加上又常常受到其他同学的嘲讽,他们慢慢失去了信心,参与跑步教学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为了调动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在每次进行跑步教学时,对学生参与练习的次数和练习的状况都做了详细记录,并做为学期末体育学习成绩评定的一部分,以此来督促学生开展练习,提高学习信心。
4 设立帮辅机制,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心理虐待”现象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会时常出现,我们教师要重视这种现象的存在。加强自身修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要教育学生发扬互帮互助的作风。同时在每个班级建立帮辅机制,让运动技能掌握较好的同学与较差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当遇到“心理虐待”现象的发生,教师要及时制止,同时还要适当进行心理引导,用一些优秀运动员成长的事例和名人名言来激励学生,让被“虐待”学生走出“心理虐待”的阴影,让他们感觉到并不是所有人都瞧不起自己,还有周围的老师、同学在关心自己、帮助自己,让这些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树立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 心理虐待 体育教学 纠正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所谓心理虐待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学生有意或无意发生的导致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语言或行为的现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中小学体育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时会有意或无意地发生一些“心理虐待”现象。如:
现象一:体育课堂中正在进行50米跑教学,由于某学生跑步时总是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有时往往会受到个别同学的嘲讽:“你跑得真慢,蜗牛都比你快”。
现象二:在进行篮球定点罚球教学中,这些现象无形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自卑、自暴自弃,失去对体育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意识。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如何避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生学生“心理虐待”现象,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来纠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笔者在日常体育教学活动中是这样做的。
1 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精心研究教材内容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之间的个体差异往往会给我们的老师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教材内容学习上也会表现不同的特点,如果在技能教学进度上照顾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则技能掌握较差的学生会“吃不消”,有时因为跟不上而受到同学的讥讽、挖苦,自尊心受损;如果按技能掌握较差的学生水平来组织教学,则学习较好的学生会觉得乏味,失去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素质教育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一特征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改革壓抑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方法,要加强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要全面掌握教材和教学对象的情况,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知识,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组织教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学习信心。
2 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2.1 针对50米跑中学生跑得慢的教学案例
(1)缩短跑程。在日常50米跑教学中,往往有些学生跑得快,有些学生跑得慢,有时候他们之间的最大距离会相差6、7米之多。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当中,相应地缩短跑的全程距离,先安排学生跑20米、30米。这样在跑的全程当中,跑得快的同学和跑得慢的同学之间的差距就会相应地缩短,从而也相应地减少了跑得慢的同学的心理压力。
(2)不同起点。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进行50米跑比赛,甲同学冲过终点以后,乙同学距离终点相差4米,丙同学距离终点相差6米。针对这种情况,在起跑时设定不同起点,甲的起点在原处,乙的起点离原起点向前推进4米,丙的起点离原起点向前推进6米。再次组织50米跑比赛,让三位同学几乎同时冲过终点,以此来增强跑得慢的同学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以后,又将乙同学的起点距离缩短为3米,将丙同学的起点距离缩短为5米。一学年下来以后,几位同学的50米跑成绩都在提高,他们冲过终点后相差的距离也越来越短了。
2.2 针对学生篮球投球的教学案例
(1)不同难度要求。让投篮技术掌握较好的同学的投篮距离拉长;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比如进行跳投、急停投篮等;让投球感觉不好的、投不进球的同学在篮球场梯形区两侧投球,也可以适当再降低一些难度进行练习。(2)计数方法不同。投篮比赛(每人投五个球),让投球准的同学从第一次球出手就开始计投球个数(无论球进不进篮圈),而让投球不准的同学从第一次进球开始计投球个数(无论投了几个球)。
3 改进教学评价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3.1 以进步幅度加测试成绩为评价标准
以往在对学生50米跑的学习评定,常常以学期末学生的50米跑测试成绩为准,这往往让一部分跑得慢的同学得不到高分,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为了提高学生课后的练习积极性,尝试着改变了50米跑的评价方法,加入了学生进步幅度的评价内容。学期一开始,利用第一节课时间对学生进行50米跑成绩检测,并登记做为50米跑初始成绩。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并告诉学生每个月将进行一次检测,对于成绩提高的学生要另加“进步幅度分”。比如每提前0.2秒,在测试成绩得分基础上再加进步幅度分5分。这样一来,不仅跑得慢的学生更加刻苦练习,跑得快的学生为了不让别人超越,也在积极练习。
3.2 以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和努力状况做为评价标准
以耐久跑为例,个别学生因为体质胖跑不动,有些是因为体质弱跑不快。时间久了,由于长时间落后,加上又常常受到其他同学的嘲讽,他们慢慢失去了信心,参与跑步教学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为了调动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在每次进行跑步教学时,对学生参与练习的次数和练习的状况都做了详细记录,并做为学期末体育学习成绩评定的一部分,以此来督促学生开展练习,提高学习信心。
4 设立帮辅机制,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心理虐待”现象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会时常出现,我们教师要重视这种现象的存在。加强自身修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要教育学生发扬互帮互助的作风。同时在每个班级建立帮辅机制,让运动技能掌握较好的同学与较差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当遇到“心理虐待”现象的发生,教师要及时制止,同时还要适当进行心理引导,用一些优秀运动员成长的事例和名人名言来激励学生,让被“虐待”学生走出“心理虐待”的阴影,让他们感觉到并不是所有人都瞧不起自己,还有周围的老师、同学在关心自己、帮助自己,让这些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树立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