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尔木到库尔勒穿越荒漠戈壁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fsdfsdfsfa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甘肃兰州起,独自骑行了从川滇到大理,而后滇藏线、青藏线,一路向西,穿越荒漠戈壁、天山河谷抵达国门霍尔果斯口岸,又一路北上,赛里木湖、克拉玛依、喀纳斯,返回乌鲁木齐,最后经丝绸之路,初秋时节回到兰州。此行历时169天,历程13000多公里,期间记录野生生物500余种。
  6月中旬,我从“巍巍昆仑”出来,到青海省格尔木市,结束了青藏公路的骑行,完成了从高寒草原到荒漠戈壁的转变,也开始了从骑友陪伴到独自上路的转变。
  短暂留恋格尔木的繁华后,开始独自踏上前往新疆的旅程。
  格尔木—乌图美仁乡 185公里
  A计划在180多公里外的乌图美仁乡,从没日行如此远,只因地图上,它看起来是最大的地方。B计划留意沿途,只要有住宿,就不那么赶。
  清晨打包好沉重的行囊,8点出发。格尔木的路平整宽阔。来到省道303的收费站,这是条新建的二级公路,路况极好。万里无云,凉爽无风,这是高原盆地的福利,眼前延伸向地平线的柏油路旁,柽柳林和小杨树相伴,骑行时速保持在25公里,穿过一片绿意融融的农场后,正式进入荒漠戈壁。
  前方,地平线与天空之间笼罩着一层淡薄的尘霾,道路也总是在前方出现转弯。正午时分,气温飙升,热霾飘飘忽忽,或许是为了预防驾驶员的视觉疲劳才如此设计吧。接近中午1点终于赶到地图上标注的一个村庄——大灶火,却只看到一个路牌、一个移动信号塔和一幢没有人的房子。我无奈地坐在路牌下的水泥地上啃干粮,还没两口,哄地来一群蚊子打招呼。戈壁滩的盐碱地上没有什么比芦苇的生命力更顽强,虽然久未降水,低矮干枯的芦苇丛也仍旧是蚊子滋生的温床。快速出发,骑起来会好些。
  渐渐起风了,逆风,时速降至10公里。干热的风在戈壁中卷起数个尘卷风。漫无目的地游走着,道路的尽头淹没在一片荡漾的“湖水”中,我知道那是迷惑人的“下现蜃景”。咦!地平线上冒出一排夯土式的房屋建筑,在幽灵般的热霾中闪烁,激动的我似乎听到了村庄的喧哗。
  风把天空吹蓝了一些,天际线上昆仑山的山脉连绵着,偶尔飘来几缕云彩,不久就消散了。我尽力提升时速,不再关注前方,除了虚幻的各种霾,道路也变得异常刺眼,骑行开始变成煎熬。终于接近了“村庄”,眼前竟然是一大片隆起的被低矮的干枯的芦苇覆盖的土堆堆!我的“村庄”消失在“一千零一夜”的童话故事里了!沮丧的除了我的心情,还有只剩下1.5升的水壶。
  继续赶路,远近看得清的尘卷风已经有数十个,我估判着它们的轨迹闪躲,还是被旋入风中,单车晃晃悠悠地朝路基倾倒,我赶忙扭正车把,低下头眯起眼,只听见沙砾叮叮当当、窸窸窣窣敲打着车身,眼口鼻耳内积聚了一层细沙,咬合牙齿时,嗑噌嗑噌的。
  下午4点,中灶火热泵站,终于看到真实的房屋,有人有饭馆,却无住宿。在检查站打听,武警和货车司机都建议,还有60多公里到乌图美仁,住宿仍旧未知。
  67公里逆风,天黑前必须赶到乌图美仁。大腿的肌肉越来越酸痛,越来越无力,太阳不理会,正迅速靠近地平线。叽叽啾啾,几只飞鸟清亮的鸣叫唤醒了混沌的我,抬头远眺,一方湿地草原上波光粼粼,芦苇荡漾,水禽穿梭其间,被我的到来惊起,飞向了更远的水域。紧接着,牧场、牲畜、蒙古包……终于看到了乌图美仁乡。
  小乡不大,路边一排整洁的房屋,无住宿,唯一的一家餐馆今天没起灶,有人指向不远处崭新的蒙古特色建筑,建议我去乡政府寻求帮助。
  最终在一位好心大婶的帮助下,借宿一晚。晚上,大婶管饭,还送来一壶热水,真是太感谢了,我今天已经喝光了储备的三升水。她离开时叮嘱我:“明早8点来食堂,吃完早饭再走。”
  乌图美仁乡—甘森热泵站 82公里
  晨起,我去食堂,花卷、煎蛋和熬茶,简单却温馨的早餐。在我用餐的同时,大婶打电话向同事询问最近的食宿点,确定在80公里外的甘森热泵站。
  蓝天卷云,湿地草原,让人心旷神怡的景象不足两公里,又被戈壁取代。路过一个无人的小驿站不久,跨上那棱格勒河的座座路桥。柴达木盆地的第一大河,属于季节性的河流,在戈壁上形成了绵延数公里的河床,连路桥也编上了序号。听说在雨量丰沛的季节,河水会漫过道路,然而此时,连一股细流都没有,让人难以想象大河的模样。
  在风暴边缘逆风骑行到正午,又进入了干枯的芦苇沼泽地,突然芦苇中一阵骚动,抬头查看,与同时抬起的小脸面面相觑的,是一只身高和颜色都与芦苇相似的黄羊!我的出现惊得它迅速转身逃窜,可爱的白色小尾巴一翘一翘,很快没入了芦苇深处,消失不见。
  快2点了,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但一想起乌泱泱的蚊子军团,都忍了。幸好半小时后到了甘森热泵站,仍有蚊子,只是四周荒原,所以势力较弱。热泵站、变电站、加油站、加汽站,大型设施不少,却异常安静,路旁的三两户人家经营着住宿和餐饮,偶有过往的大货车停留补给。
  今天的旅社只有我一人,第一次单独住在戈壁中的小驿站,心中忐忑。安顿下来出门观察,不管是店家,还是食客,大家相处随和,渐渐地,我也愿意分享骑行的故事,顺便打探明天的路况。窗外沙尘暴突然来袭,天色瞬间昏暗下来,真庆幸我已找到歇脚处,但明天的行程依然渺茫。
  甘森热泵站—老茫崖 107公里
  夜间的小雨仅仅打湿了路面,骑出约20公里天空晴朗,逆风开始,干热重来,起伏路上时速降至10公里。一条坦途直奔地平线,无垠的黄沙戈壁上不知何时留下一道道的车辙,好像人类留在月球上的足迹。庆幸的是没有蚊子军团袭扰,来往车辆不多,大多数时间里,除了我,再没有移动的物体,整个世界像停止了运转。
  中午,四顾茫然,坐在路边一处柔软的黄沙上啃干粮。吃完饭,走一步滑半步,爬上路边的沙丘,居高临下观赏着时刻待命的单车,若不是前路揪心,真想在這样的风景里发呆一天,现在,痛饮半壶水,出发。
  咦!有骑友!是两位从河南郑州来的大爷,得知我一个人要骑行新疆,却对前路知之甚少,连连摇头。一位大爷默默找出一张废纸,开始回忆近一周骑行来经过的食宿点和里程数,我如获至宝般接过纸条,告诉大爷们前往格尔木前的食宿点。路程遥远,简单告别,竟然未留下联系方式。   继续在逆风中骑行,笔直的柏油路吊足了人的胃口,下午4点钟来到大爷们所说的分叉路口,路牌显示向左“花土沟92公里”,向右“茫崖4公里”,但目测也应该是7公里。我右转,迎着逆风,在国道315的搓板路上颠簸,前往似镇非镇的“老茫崖”。
  只有养路站和两户商家,别无其他建筑,一眼便找到了“川味快餐”。伙计带我去房间,挺大一院落,院墙的一角倒塌了,道路和戈壁一览无余。一排老旧的砖头房,进了一间窗户玻璃缺损门上还破着洞的房间,一股尘土气味扑面袭来,走道里放着一根又宽又长的木板和几块砖头,八成是顶门的,里边有三个小间,斑驳的墙壁、褴褛的门帘、坑洼的地板、无法落坐的床单被套……我问伙计:“没走错吧?”他表示只此一间。记得大爷们说了另一家还不如这家,我在三个小间之间踱来踱去,对比出最干静的一张床,咬咬牙,铺上了睡袋。
  返回餐厅晚饭,与老板娘攀谈,才得知这里以前是个挺大的镇子,后来人们陆续都搬到新茫崖去了,现在被称作老茫崖,夜不闭户也无妨。
  吃完饭,备了四个花卷和一罐八宝粥做明天的早餐和途中的干粮。傍晚,顶好门,早早睡下,虽然风向转变,但沙尘仍旧吹得满屋都是,戴上头巾仍咳得不停。后室的双层玻璃之间积了一半沙子,风吹过小洞发出尖尖的哨音,迷迷糊糊,竟然睡着了。
  老茫崖—花土沟镇 86公里
  昨夜睡一阵儿醒一阵儿,天刚出现丝丝光亮就起了床,6点就出发了。
  天空阴沉沉的,无风,穿上了冲锋衣,戈壁的清晨有点冷。一个小时爬回了昨天多骑的7公里,继续爬“茫崖大坡”。高压线铁塔列队在戈壁上,伴随着笔直的上坡路一起消失在山顶,不管是爬了一个小时,还是数个小时,身边的景象都像原地未动,只有数着里程碑才能找到前进的感觉,在这里即使身心俱疲也要强作精神,因为没有后路可以退。
  一辆大货车经过,熏得人喘不上气。怎么这么臭?抬头一看,整车傻呆呆的羊,还有一只从栏杆里伸出脑袋看我。接近坡顶时下起小雨,脚趾冻僵了。爬坡约30多公里终于到茫崖大坡顶点,云朵渐渐散开,视野里出现一片荒漠草原。
  中午经过大乌斯热泵站,没有餐馆,继续下坡,坐在里程碑1155上啃干粮,蓝天白云,恍惚回到青藏线,只是偶有侧风吹过,给饼子加了点作料。有司機停车询问是否搭车,并送上1.5升的矿泉水和名片,“到花土沟按地址来找我!”离开时,车窗里伸出几个大拇指。
  距离花土沟镇不远了,青海油田的抽油机不停地点着头,俗称“磕头机”。我不紧不慢地骑着,对面车道边停着辆小汽车,见我经过,司机招手,我回应:“你好!”骑出不远回望,那辆小汽车掉头追上来,让我紧张。司机下了车:“你好啥呀!我最近两天在这条路上都看见你五回了,今天无论如何要接到你,吃住我来安排。”说完亮出身份证和驾驶证,证明是青海油田职工,也是一位骑友。盛情难却,余下的15公里变成了搭车。
  花土沟镇—石棉矿 70公里
  今天目的地是青海与新疆交界的小镇“石棉矿”,路程和路况都没有难度,9点出发。
  出城后的一段路是在原路基上修整的,虽然平整,却有点窄,谨慎骑行。大货车们都注意到了我,减速慢行,当对面有车时,跟在身后的并没有打喇叭催促,而是等对面车辆通过后,再绕道右边通过。或许是这边骑行者少见,司机们主动为我加油。
  阴天不冷不热适合骑行,中午1点半看到骑友大爷们指引的新乡饭馆,门外停着四五辆摩托车,都来自四川,四五十岁模样,相约骑行进疆。老板娘热情地招呼着大家,婉婉的乡音、豪放的嗓门让我想起打麦场上勤劳的大婶儿,我不是来吃饭的。“我们这里只有饭馆,没有住宿。”看来大爷们记错了,然而石棉矿方向乌烟瘴气,让人沮丧。老板娘指引我往前到矿上的生活区,说那里没有这么多烟尘。
  和摩托骑友们一起出发,他们嗖就没影了,我挂着爬坡档,看到“欢迎来到新疆”的路牌,激动又忐忑。约5公里看到路牌“依吞布拉克”,这是进入新疆的第一个小镇,石棉矿的生活区与这个小镇紧挨着。突然,路对面冲过来两条大狗,不吵不闹,其中一条大黑狗跳下路基,我边骑边估计着它的行动轨迹,果不其然,二三十米远外冒了头,重新回到公路上。“哟嗬!都知道包抄啊!”我哈哈乐着,狗狗们发觉图谋败露,竟然站在原地仰望着天,佯装没起过歹念。
  进入石棉矿生活区,像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一排排老旧的砖砌平房,坑坑洼洼的砂石路,横七竖八的电线网,垃圾便地,野狗流窜,只有一个招待所看起来干净整洁,还有门外的越野车是21世纪的。
  我刚把单车停在招待所的门外,四五只形形色色的流浪狗便保持着距离围观狂吠,直到我进了房内才安静下来。与服务员讨价后,还是超标了,他们推荐我到附近的一家超市兼营旅馆的小店。出门推车,刚消停的那几只流浪狗又兴奋起来,犬动我静,犬静我动,小心翼翼地离开了。
  石棉矿—红卫 144公里
  今天的目的地初定在140多公里外的红卫,但愿信息准确,否则就要歇脚在220公里外的36团,这里程数让我颤抖,并且途中还要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阿尔金山,这B计划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出发时,街上十分安静,只有流浪狗伺机而动。离开了小镇,阴云渐散,逆风来袭,缓下坡路与平路无差别。放眼四周,荒漠草原一望无际,远处雾霾中偶有雪山的影子,路旁几株鲜艳的小花倒是调剂了单调的旅途。这里是“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仔细观察四周疑似的身影,却没有发现运动的物体,或许是因为它们生性胆小,在远离人类活动的罗布泊腹地吧。
  中午,冷风飕飕,坐在路牌下啃干粮,“巴什库尔干40 km,红柳沟75 km,和田1103 km。”红卫在哪里?不知是冷风还是B计划让我发抖,平复心情,开始翻越阿尔金山。
  阿尔金山,低处的黄沙戈壁和高处的岩石峭壁参差绵延,四处满目昏黄,连云朵也带上淡淡的土色,除了沙生植物,没有看到其他野生生物。国道旁一般是很难见到的,看到“连续下坡19km”的路牌时就解脱了。   检查刹车,准备下坡。山间黑褐色的岩石峭壁,强烈地冲击着感官,我却鬼使神差地停车拍照。刚拍了张全景照片,身后疾驰而来一辆大货车,气流晃动着单车,来不及抓住,眼睁睁地看着单车翻了两个筋斗滚落到5米多深的路基下!我赶紧下去查看,幸好坡度缓,又以砂石为主,只是码表上多了几道划痕,无大碍。
  继续骑行,当看到路牌提示“连续下坡34 km”,心情也随着单车飞驰起来。
  下午4点半到巴什库尔干,路边空地上散落着一些电缆和杂物,斑驳的平房外壁上写着“商店”,还有四个繁体字的招牌——“龙门客栈”!顿时,我忍俊不禁,在西域人烟稀少的荒漠戈壁之中起这个店名,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时间还早,我踏上单车,继续寻找红卫。
  进入红柳沟,清澈的小溪、茂盛的芦苇和柽柳、鲜艳的荒漠小花一起绵延在河谷中,引来成群的小鸟啁啁啾啾,一派沙漠绿洲的景象。一株高大的胡杨让我惊喜,多少天来唯一见到的绿树!
  出红柳沟时爬上了一个又长又陡的大坡,从红柳绿洲回到了荒漠戈壁,而这里是塔里木盆地的荒漠戈壁!气温回升,干旱燥热,久违的尘卷风似幽灵般在荒原上游走,黄沙弥漫了视野,模糊了地平线。
  “金山大桥”、“知青桥”、“红卫一号大桥”、“红卫二号大桥”,座座路桥之下尽是干涸的河床。看到“红卫”的路牌没多久,经过一家挂着“红卫饭店”招牌的平房,再無其他建筑,然而码表上的总数已经超过了地图上的里程。与店家确认了食宿后歇息下来,此时是下午6点半,B计划放弃。
  红卫—36团 76公里
  无风,凉爽,缓下坡,路况好,难得这么多有利骑行的条件都凑齐了,不由地哼起小曲儿“楼兰姑娘你去何方……”“罗布泊1号桥”,仍旧只有干涸的河床,右前方的“湖水”亦真亦幻,向前约1公里岔路向左,省道235通往罗布泊腹地,这个名字里有水的地方,曾经真的是一个河流汇集、水草丰美的湖泊湿地,孕育了古丝绸之路上繁华的楼兰国。然而由于上游的水利灌溉,来水减少,现在是一片干涸的盐碱陆地,当人们提起它时,联想到的却是“死亡之海”。现在的它吸引了新一批探险者,旅行穿越、古迹探寻、钾盐开采……“罗布泊镇”应运而生!公路和铁路伸向罗布泊腹地,更为前来开发的人们提供了交通便利。当然,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野生动物的命运总是前途未卜。
  “古楼兰桥”、“女儿国桥”、“米兰大桥”,一座座以古丝绸之路重镇命名的公路桥横跨在布满黄沙砾石的河床上,然而有关故城的荣华早已随这风沙散尽,后人也只能聆听着地名遥想当年。戈壁中喝多少水都有快被风干的感觉,进入一段起伏的沙丘带感觉更甚,橙黄的秸秆呈田字格的样式在公路两旁固守黄沙,“严禁烟火”的警示并非危言耸听。
  接近中午1点,地平线上升起一道墨绿色的线条,在热霾中飘飘忽忽,或许又是戈壁的恶作剧,不过是伪装得像村庄的红柳土丘。慢慢靠近,视野清晰起来,果真是树!高高矮矮的绿荫嫩得能掐出水来,路边巨大的广告牌说这里有“全球最好吃的枣”,这便是若羌的36团,它还有一个更西域的名字“米兰镇”。
  人们通过引水渠把米兰河的甘泉引入小镇,滋养出了这片绿洲。道路两旁,小小胡杨应该是近些年种植的,高高的新疆杨则伴随了农垦的成长,它们一排排纵横交错,守护着农田和枣园。枣树正值花期,小镇弥漫着枣花的清香,神清气爽。
  36团—1016服务区 106公里
  目前已知有食宿的小镇只有220多公里外的34团,沿途打听此段有服务区,但都不是很肯定,一早出发,时刻准备着破纪录。
  阴天,逆风,心被吹凉了半截。穿过枣园找到通往国道218的捷径,道路两旁,大花罗布麻盛开着铃铛般的花朵,一小片胡杨林让人眼前一亮,伴随低矮的灌木、芦苇,成为戈壁中难得的绿色。骑行1小时后,眼前的景象让人震惊!板结、开裂、起皱的黑褐色盐碱地,一望无垠,寸草不生!只瞟了一眼地平线,恨不得以火箭发射的速度离开。此时,小雨混合风声,一浪接一浪袭来,空气里弥散着沙土味。
  中午,终于又看见了绿色,四周尽是青翠的随波荡漾的芦苇,宽阔的水域中栖息着各色水鸟,一只鸬鹚站在湖中心两米长的沙洲上休憩……这生机勃勃的景象看得我目瞪口呆!绿洲水源地是荒漠之魂,是众多长途迁徙旅行者们的天堂。40多公里奇幻的骑行在并入国道218后结束,白云散开呈朵朵棉花糖状,我保持时速25公里,要把上午落下的行程补回来。进入塔里木胡杨国家自然保护区,绿荫连绵,竟忘了饥饿,快4点时看到国道旁有几座民房。
  来到“老马回民饭馆”打听,有饭没住宿。看看时间,天黑前是无法赶到下一站了,与老马商量借宿,得知我从兰州来,老马不让我打地铺,安排与他的家人住一起。我向老马打听地名,他指着国道的里程碑,“就是个小服务区,刚好在1016,都叫1016服务区。”嗯,这也算个名字,不过是把中国地图放大很多倍也很难找到的地方。
  1016服务区—34团 123公里
  我6点去餐厅,热气腾腾的新花卷刚出笼,原来他们早早起来蒸花卷了,只因我昨晚说了一句要带干粮。“谢谢!”我心里暖暖的。出发前结账,老马却只收了昨晚拌面的钱,其他的两餐和住宿不报价。
  7点出发时,晴空万里,在胡杨森林里穿行,白尾地鸦飞到电线上张望,气温升高,路边难得找到一块阴凉,天空中一只黑耳鸢正乘着热气流盘旋,巡视着森林里的一举一动。新疆时间10点,路面上升起灼热的气浪,我将车停在胡杨树荫下,飞奔到清澈的塔里木河,打湿头巾洗了把脸。谁能想象如此生机盎然的地方以西就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返回树荫下,铺开防雨布,坐下来吃了两个花卷,而后小睡片刻。再次出发后,胡杨林渐变成以柽柳为主的灌丛,几乎每一座沙质土丘上都盘踞着一棵柽柳,与黄沙争夺阵地,而后灌丛渐变成农田,高大的新疆杨呵护着棉花苗正茁壮成长。
  34团,小镇道路宽阔,一栋栋新建和在建的小区宁静整洁,现在的人们只做些田间打理的活儿,待到棉花收获的季节,小镇就会像大城市一样热闹。
  34团—31团 78公里
  距离库尔勒还有200多公里,手机地图上显示这之间只有一个尉犁县,旅馆服务员建议我到31团,地图搜索,路程不远,决定8点出发。
  一早的气温就不低,路边是更大片的棉田和枣园。远离农场,进入戈壁,连绵的沙丘正大举压境,柽柳在波浪起伏的沙坳里,已无力坚守阵地,随时等待淹没。防沙治沙的秸秆一排排铺来,有新有旧。
  1点钟,在一条小水渠边找到树荫停车吃饭。对面的栏河闸下一条五六米宽的引水渠从天际线上延伸过来,来自塔里木河上游的清清河水正缓缓流淌,接着被一个个栏河闸和一条条灌溉渠分流到村庄和农田,滋养着沿河两岸的人们。
  31团—库尔勒 134公里
  8点出发,10点左右开始热起来,又开始找树荫,想起了“阿凡提买树荫”的故事。在新疆的荒漠里,树荫的确比金币更宝贵!还好这一段棉田、枣园和香梨果园连成一片,路旁杨树、沙枣树、枸杞灌木筑成绿墙,瞧见一位父亲正带着小女儿摘枸杞,一个小姐姐背着小弟弟打桑椹。
  中午到尉犁县,维族风情迎面而来。正午时分,太阳炙烤着路面可以闻到沥青味,休息了一个半小时候后仍旧在热浪中赶路。
  库尔勒前的检查站,警察们邀请我一起喝红牛,而后乐乐呵呵地进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因库尔勒香梨而声名远播的“梨城”——库尔勒。
  望着孔雀河穿城而过繁荣的库尔勒,我回想着此段接近1200公里的荒漠骑行,每一个瞬间都那么真实,每一个微笑都让人动容。
其他文献
2′,7′-二溴茜素紫(?)(2′,7′-Dibromogallein,以下简称DBG)是一种新的有机试剂,是属于呫吨类的酸性显色剂,能与钛、铌、钽、钼、以及钨等一系列金属离子产生有色反应,且
原《会计法》在对会计工作的责任人、违纪人员的处罚、会计监督等方面规定得较笼统、力度不强甚至有些规定还存在着不够科学、具体等问题。为了弥补一时有法难依的缺陷、解决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会计信息失真、报表数据不实、经济效益低下、国有资产流失以及经济上的各种违法乱纪、贪污腐败、损失浪费等问题与会计人员的监督不力有关 ,而单位领导人无
一、对旅游资源的认识世界旅游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是旅游发展的顶级资源。按照这一认识和理解,我们把旅游资源放在时间坐标上,从纵向上看,属于一个地方自然
阿拉山口铁路地区位于阿拉套山和巴尔鲁克山之间,是我国著名的风口,一年中八级以上大风就有163天,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站区全体职工树立要生存就要改善环境,要改善环境首先要
绿竹是一种笋竹两用的优良丛生竹,栽培后经过 3年的科学管理,就能成林挖笋。其笋马蹄形,叫做马蹄笋,实心,盛产于夏秋两季,可填补周年笋供应市场的空白,笋期长达 150天左右。笋肉细嫩
位于南海西北部海域的莺歌海盆地,由于其大地构造位置的特殊性,沉积格架和充填演化也具有非常独特的特点。盆地古近纪和新近纪上下两部分沉积特征完全不同,古近系显示出走滑
为了更好地激发全县干部职工的阅读兴趣,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延伸,10月22日,和静县东归图书馆在县国税局进行馆外流动服务点授牌和签约仪式,并送去流动图书100
霍山县地处皖西大别山北麓,总面积 20.5万公顷,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栗园水电乡”之称,是“安徽省发展林业产业十强县 (市 )”。 霍山县历届县委、政府都非常重视林业建设,建立
浙江省缙云县近年来大力实行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 由于多种原因,缙云县的山地植被曾几经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资料表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