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和对策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think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和利用学生课程资源有利于增强课堂的生机和活力,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以教为本,把学生课程资源仅仅理解为课堂中偶然生成的资源,教学中也只关注这些偶然性资源的利用。其实,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地位是由课程的本质决定的。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意义生成的过程,学生课程资源应蕴涵学生生命的全部要素,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应建立在学生课程资源的基础之上。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的内容趋向生活化,课堂的环境变得宽松了,学生的参与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的学生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不强、开发策略不当,一则会埋没学生的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出现“腾空”现象;二则会导致学生课程资源的杂乱,不能有效地支持课程的实施,最终会使课程失去原本的意义,无法实现课程目标。
  
  一、学生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勉强开发,有名无实
  新课程改革孕育出新的教学方式,情景、活动、提问、合作、探究等成为课堂的新名词,课堂充溢着互动的气息。应该说,这些新的教学方式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课程资源。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课堂尚未摆脱单边教学的惯性,教师依然按照自己和教材的严密思路组织教学,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只是对课堂的点缀;小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由于课堂处于教师的严格操纵之下,学生的参与只是在“配合”教师的教。这样,尽管学生的状态与以往相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离学生课程资源的真正开发相去甚远。
  (二)粗放开发,效益低下
  开发学生课程资源并不是课程的目的,而是实现课程价值的一个基础环节,因此,开发学生课程资源必须坚持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价值取向,努力实现数量与质量、效益的统一。有些教师片面强调课堂的开放性,过于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提问、讨论、活动充斥课堂,以为只要让学生动起来,就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这样,尽管课堂中涌现出的学生课程资源的数量相当丰富,但有些资源是肤浅的,甚至缺乏真实性,学生只是凑热闹而已;容易出现资源杂乱,与课程的关联度低,很难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学习多停留于浅层次,缺乏深层次的领悟、情感资源,最终造成学生课程资源的价值缺失,使学生课程资源开发失去应有的意义。
  (三)片面开发,资源单一
  新课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以提升学生生命的质量为归宿,基于此,新课程提出了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这就要求课堂是一个立体、互动、开放的过程,需要学生生命的全面参与。但在现实教学中,以知识为本位的倾向依然存在,开发学生课程资源主要表现为开发学生的经验和认知资源。其实,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从静态看,有经历、经验、思维、情感、个性、特长等资源;从动态看,有活动性资源、生成性资源;从主体看,有个体资源、群体资源。而且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惟有全面开发学生的课程资源,才能增强学生课程资源的活性,保障新课程教学顺利进行。
  (四)忽视保护,资源萎缩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不高,可以说,学生课程资源有不断萎缩的迹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学生也就缺乏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角色和责任意识。新课程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轻松了;相反,对学生的主体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课堂的责任更大。尽管教师想方设法提高课堂的吸引力,但不可能做到每堂课和环节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因此,开发学生的课程资源,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和保护机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责任、探究等意识。
  
  二、学生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理念,正确把握学生课程资源开发的着力点
  有时我们教师会感到纳闷:似乎我们也在试图改变自己,但始终感受不到学生课程资源的丰富性,最后只能落得自编自演的境地。可以肯定,学生也是生活和学习的主体,蕴涵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的课程资源应该而且可以被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因此,开发学生课程资源必须建立在调动学生能动性的基础之上,不能靠机械开发,要坚持主体开发的原则。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自然是,尽管教师采用了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但仍习惯中着眼于追求教的完美,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也就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可见,开发学生课程资源,必须转变教学理念,真正树立学生主体的理念,以学生的能动性作为学生课程资源开发的着力点。在教学设计时,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为依据,同时还要考虑课堂的动态变化,教学设计要留有一定的弹性。在教学实施中,要在“情、趣、惑、行”上下功夫:“情”即以情动情,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蕴涵人类优秀精神的生活情景,从情感上触动学生的心灵;“趣”即以趣激学,要组织生动活泼的活动,激发学生的乐趣和热情;“惑”即以惑促思,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行”即以行践行,通过身边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学习提供现实的动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内化和践行。
  (二)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堂对学生课程资源的引领作用
  新课程倡导回归生活的理念,许多学者也提出了生活教学的模式,但必须明确,课堂不是自然的生活,不是简单的聊天和讨论。如果是这样,学生的心智活动是随意的、无秩序的,产生的课程资源也必然是凌乱的、肤浅的。为防止这一现象发生,提高学生课程资源的质量,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堂对学生课程资源的引领作用。
  优化教学过程,首先要创新教学逻辑。要建立以生活逻辑为主,生活逻辑和思维逻辑相结合的逻辑模式。在总体设计上坚持生活逻辑,有利于增强课堂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在局部环节上坚持思维逻辑,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资源。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1. 要精心设计活动,做到活动精细化。如果设计的活动及其形式过多,活动转换的频率过快,让学生视听的画面过杂,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开发学生的课程资源;2. 要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具体和抽象等思维训练,挖掘学生的认知资源;3. 要突出情感剖析,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通过情景、换位、调查等方法,开发学生的情感资源。
  (三)丰富教学形式,构建学生课程资源开发的多元平台
  开发学生的课程资源,必须丰富教学形式,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的活动,构建学生课程资源开发的多元平台。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开发学生学习中的全过程资源(体验、感悟、思维);才能促进多边互动,开发学生的生成性资源;才能展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开发学生的特长和差异性资源;才能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使学生自如地参与课堂,释放学生的个性活力,开发学生的无意识资源。如笔者在课堂中经常设计让学生参与板书的活动,让有特长的学生画画、书法等,在板书上专门设计“情感天地”、 “生活中的智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生感悟”等栏目,有时还让学生参与板书的各个环节。通过这样的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从而有助于学生课程资源的全面开发。
  (四)改革管理评价,促进学生课程资源的持续生长
  新课程视学生为课程资源的理念,一方面要求学生以主体、探究、开发的姿态投入课堂教学,需要建立更有效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课堂参与中贡献的资源难以用简单、统一、量化的方法来评价,容易导致学生激励机制的缺失。因此,要使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学生课程资源有效开发,必须改革管理评价制度,把学生课程资源纳入管理评价系统,以此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学生课程资源的持续生长。
  首先,要做好学生课程资源的提升和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创作,如诗歌、漫画、箴言等,并以小册子、板报等形式进行汇编、展览,让学生欣赏自己的生命成果,体验生命的成长及意义,从而唤起对生命的热情;其次,要做好学生课程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以小组为单位,从资料的收集、人生经历和体验、思维、活动表现、社会调查等方面做好学生课程资源的日常记载,以此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客观基础;再次,要定期开设“评价课”:即把评价过程放在课堂中进行,以学生课程资源数据为基础,学生自我、小组、班级和教师为主体,采用多种形式(如评星、评奖活动)进行评价,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让学生参与评价,缩短评价与学生的距离,提高评价的公信力。
  因此,在学生课程资源上教师要变被动的等待利用为主动的积极开发,把学生课程资源开发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点。学生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只有各类社会资源与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课程与学生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其更大的功能与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46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护理人员
急性腹痛是基层医院外科常见的疾病,及时而正确地对腹痛作出病因诊断并进行合理的治疗,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总结2001~2009年间100例急性腹痛患者病因诊断,并进行分析,旨
马克思主义自19世纪40年代创立以来,在其阐释史上一直是"一源多流"的状况。不言而喻,马克思主义阐释多样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论战特性、马克思早期著
现代化不仅是一系列经济发展指标,更重要的是现代的政治理念、法治精神和民主意识。然而我国当前的现状却是公民身份与公民意识严重脱节。这种状况的深层根源在于我国传统观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显微镜技术已在生物科技、病理诊断等方面得到普遍应用。但对于整个电镜技术流程而言,超薄切片技术不仅是技术的难点,更是反映结果的关键步骤。为得到一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我国文化建设目标。在世界的大变革大发展和大调整时代
目的:分析儿童肝母细胞瘤( hepatoblastoma, HB)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8例儿童HB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组织学分型,并收集相关预后数据。结果5
召开计划和评价会议。通常要召开绩效计划和评价专题会议,讨论有关计划下一轮绩效目标和上一轮的周期评价。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应尽可能提前安排计划和评价会议时间。
数学教学无论是以何种教学方式进行,都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可以说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一个"好"的问题设计有利于更好地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
【目的】获得玉米(Zea mays)的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基因(以下简称ppdk),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使用Trizol提取玉米SC704的总RNA,并用特异引物对其进行RT-PCR扩增,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