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极拳虽然成形于许多中国武术拳种之后,却以其独特的运动风格及深厚的拳理,独树一帜于中华武林中,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历程,迅速完善,逐渐成为中华武术中的极品。太极拳架势平稳舒展,动作轻松圆活,式式连贯一气,运动相互衔接,动作圆弧相连,意识与运动相结合,上下内外完整一体。它不仅强身健体、美化观感,更将中华之文、史、哲、医、兵,多种文化内涵集于一身。而在大学生中开展这项运动,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它是贯彻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绝佳手段,另一方面,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起着重大作用。
一、太极拳对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作用
1. 改善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
太极拳要求清静用意,精神内守,意动身随,增强意念的控制能力。经常从事太极拳运动,可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更加集中,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和灵活性,提高大脑的分析、综合能力,使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了体现这个要求,练拳时必须做到精神专一,全神贯注于每个动作或动作之间衔接变化过程,使动作达到柔缓圆活,速度均匀,有规律地运动。这就需要人体内支配各个肌群相应的运动中枢之间,以及运动中枢与植物性中枢之间必须达到高度协调。这种有规律的调节和训练的过程,是对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行调节和训练的过程,它不仅能调整人体高级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平衡,也能改善各种分析器的功能,缩短反应潜伏期,提高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还能使脑功能得到正常的恢复和改善。所以说,坚持习练太极拳,对学习压力巨大的大学生经常发生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记忆力减弱等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医疗作用。
2. 提高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
大学生经常需要坐在教室中学习,而且是长时间坐着学习,这样对他们的呼吸系统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呼吸深长、均匀、柔和、细缓,在呼吸时要有呼吸深长、均匀、柔和、细缓之想象,并且有意识地加深呼吸,使呼吸周期间隔时间相等,呼与吸的时间相等,呼吸的速度一致。如此,意静则气顺。经常参加太极拳锻炼,其心脏纤维增粗,心壁增厚,心脏收缩力增强,心脏的容量及每搏输出量增加,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持久锻炼,内气得以流通,周身放松,有利于毛细血管内外物质交换,促进组织对氧的利用,减少乳酸的蓄积,减轻疲劳,益于身体,对慢性冠心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 增强人体运动的功能
练习太极拳时特别强调的是应“用意不用力”“用意念引发劲力”,这种劲力是在意念引导下的骨骼、关节和肌肉进行螺旋形运动中产生的,它发源于腹部(丹田),通过腰部运至四肢,达于手指、足尖。这种螺旋形的运动,能够诱发起机体内部的自动按摩,从而加快肌体的血液循环以及新陈代谢。这种螺旋运动方式产生合理的生理负荷,使骨骼、关节肌肉得到系统全面地锻炼,如使骨骼的骨质增多,骨壁增厚,骨松质排列有序,并能延长骨化时间,从而增加抗压和抗扭曲性能,对关节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二、太极拳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1.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上的效用,体现在其内在的仁义观转化成了一般民众的生活准则和好恶评判的标准,使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寻求一种和谐的方式,从而调节他们的精神和情感,使其身心协调发展。例如太极拳在行拳中强调“中正”“不偏不倚”“无过而不及”的适中,讲究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柔中寓刚、动中求静、阴阳相生、浑然一体,达到一种中和的完美。把人的和谐观念纳入一个新的框架,是“致中和”“中庸之道”的伦理观念推衍。这种处世之学尽管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可以使大学生们在成功时谦虚谨慎,在苦难中坚忍不拔,以柔弱胜刚强。
2. 促进心理健康的形成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信、自尊、自豪、自强精神,解除烦恼、不安和自卑等不良情绪,能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激励,激发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确立顽强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使生命的存在向着更健康、更和谐、更完美的境界发展。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心静体松”的太极拳对大脑功能的调整,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国外一些研究机构认为,中国太极拳是目前较好地能通过形体运动调节心理状态的运动形式。国内有报道说,太极拳运动对调节人的非健康心理表现出良好的作用。随着锻炼年限的增长,心理水平逐渐向健康靠近。调节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习练太极拳可以降低大学生对内部情绪和外部刺激的干扰,使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烦躁等心理障碍逐渐得到调整和改善。此外,太极拳对各种不健康情绪(情绪欠佳、易激动、心烦急躁、抑郁、焦虑)的康复作用都较为显著因此,太极拳锻炼能够调摄精神,使练习者通过自我调理而保持或恢复健康的心理,处于恬淡舒适、神态清明的状态。
3. 心理调节的作用
练太极拳最重要的原则是“心静用意”,也就是说运动时思想集中,心神专一。练拳时将全部精神用到动作上,用意识引导动作,做到“意动形随”。当代大学生应从太极拳的练习中体会这种意念,把“用意指导动作”升华到“用意指导行为”。太极拳练习本身也是一个意志行为过程。长期进行太极拳修炼,可以在不断提高水平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自己的意志水平。在人格方面,使大学生们变得刚毅、开朗、乐观,学会控制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学会解决动机中的矛盾,使自己的个性倾向更趋于成熟。调心、调息、调身,进入抱元守一的太极功能状态。“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是太极拳对心理调节的最高境界。
总之,习练太极拳可以使大学生身心得到完美发展和全面实现,塑造全面人格。丰富大学生的生活情趣,树立健康意识,从而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及情感方式,形成大众文化意识,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积极健康地发展。因此,应积极提倡大学生通过练习太极拳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提高承受和应付挫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岗.太极拳对现代人心理调节的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11).
[2]姜娟,郭志禹.太极拳健身文化及其科学基础[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5).
(焦作大学太极武术学院)
一、太极拳对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作用
1. 改善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
太极拳要求清静用意,精神内守,意动身随,增强意念的控制能力。经常从事太极拳运动,可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更加集中,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和灵活性,提高大脑的分析、综合能力,使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了体现这个要求,练拳时必须做到精神专一,全神贯注于每个动作或动作之间衔接变化过程,使动作达到柔缓圆活,速度均匀,有规律地运动。这就需要人体内支配各个肌群相应的运动中枢之间,以及运动中枢与植物性中枢之间必须达到高度协调。这种有规律的调节和训练的过程,是对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行调节和训练的过程,它不仅能调整人体高级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平衡,也能改善各种分析器的功能,缩短反应潜伏期,提高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还能使脑功能得到正常的恢复和改善。所以说,坚持习练太极拳,对学习压力巨大的大学生经常发生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记忆力减弱等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医疗作用。
2. 提高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
大学生经常需要坐在教室中学习,而且是长时间坐着学习,这样对他们的呼吸系统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呼吸深长、均匀、柔和、细缓,在呼吸时要有呼吸深长、均匀、柔和、细缓之想象,并且有意识地加深呼吸,使呼吸周期间隔时间相等,呼与吸的时间相等,呼吸的速度一致。如此,意静则气顺。经常参加太极拳锻炼,其心脏纤维增粗,心壁增厚,心脏收缩力增强,心脏的容量及每搏输出量增加,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持久锻炼,内气得以流通,周身放松,有利于毛细血管内外物质交换,促进组织对氧的利用,减少乳酸的蓄积,减轻疲劳,益于身体,对慢性冠心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 增强人体运动的功能
练习太极拳时特别强调的是应“用意不用力”“用意念引发劲力”,这种劲力是在意念引导下的骨骼、关节和肌肉进行螺旋形运动中产生的,它发源于腹部(丹田),通过腰部运至四肢,达于手指、足尖。这种螺旋形的运动,能够诱发起机体内部的自动按摩,从而加快肌体的血液循环以及新陈代谢。这种螺旋运动方式产生合理的生理负荷,使骨骼、关节肌肉得到系统全面地锻炼,如使骨骼的骨质增多,骨壁增厚,骨松质排列有序,并能延长骨化时间,从而增加抗压和抗扭曲性能,对关节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二、太极拳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1.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上的效用,体现在其内在的仁义观转化成了一般民众的生活准则和好恶评判的标准,使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寻求一种和谐的方式,从而调节他们的精神和情感,使其身心协调发展。例如太极拳在行拳中强调“中正”“不偏不倚”“无过而不及”的适中,讲究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柔中寓刚、动中求静、阴阳相生、浑然一体,达到一种中和的完美。把人的和谐观念纳入一个新的框架,是“致中和”“中庸之道”的伦理观念推衍。这种处世之学尽管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可以使大学生们在成功时谦虚谨慎,在苦难中坚忍不拔,以柔弱胜刚强。
2. 促进心理健康的形成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信、自尊、自豪、自强精神,解除烦恼、不安和自卑等不良情绪,能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激励,激发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确立顽强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使生命的存在向着更健康、更和谐、更完美的境界发展。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心静体松”的太极拳对大脑功能的调整,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国外一些研究机构认为,中国太极拳是目前较好地能通过形体运动调节心理状态的运动形式。国内有报道说,太极拳运动对调节人的非健康心理表现出良好的作用。随着锻炼年限的增长,心理水平逐渐向健康靠近。调节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习练太极拳可以降低大学生对内部情绪和外部刺激的干扰,使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烦躁等心理障碍逐渐得到调整和改善。此外,太极拳对各种不健康情绪(情绪欠佳、易激动、心烦急躁、抑郁、焦虑)的康复作用都较为显著因此,太极拳锻炼能够调摄精神,使练习者通过自我调理而保持或恢复健康的心理,处于恬淡舒适、神态清明的状态。
3. 心理调节的作用
练太极拳最重要的原则是“心静用意”,也就是说运动时思想集中,心神专一。练拳时将全部精神用到动作上,用意识引导动作,做到“意动形随”。当代大学生应从太极拳的练习中体会这种意念,把“用意指导动作”升华到“用意指导行为”。太极拳练习本身也是一个意志行为过程。长期进行太极拳修炼,可以在不断提高水平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自己的意志水平。在人格方面,使大学生们变得刚毅、开朗、乐观,学会控制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学会解决动机中的矛盾,使自己的个性倾向更趋于成熟。调心、调息、调身,进入抱元守一的太极功能状态。“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是太极拳对心理调节的最高境界。
总之,习练太极拳可以使大学生身心得到完美发展和全面实现,塑造全面人格。丰富大学生的生活情趣,树立健康意识,从而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及情感方式,形成大众文化意识,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积极健康地发展。因此,应积极提倡大学生通过练习太极拳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提高承受和应付挫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岗.太极拳对现代人心理调节的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11).
[2]姜娟,郭志禹.太极拳健身文化及其科学基础[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5).
(焦作大学太极武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