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教育一般具有区域性、职业性、实用性等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实现高质量的就业是评判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之一;高职院校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是提升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保障。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必须完善和强化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使职业指导人员朝着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树立全方位、全过程的职业指导工作理念;强化创业教育,让职业指导工作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助推器;从而实现人尽其才,业者乐业的职业指导目标。
关键词:高职;高质量;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3-0194-03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regional, professional and practical. With th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the employment of high qual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andards of evaluating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areer guidance of high quality is a vital guarantee of improving employment of high quality. To achieve career guidance of high quality, the college training system must be perfected and strengthened to establish correct career awarenes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lso, the construction of career guidance teams must be reinforced to make the personnel more professional and expert. Additionally, the comprehensive and whole-process career guidance idea should be set up in the career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Last but not least, the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needs to be intensified so that the career guidance can bolster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of the masses. In this way, the goal of college career guidance will be achieved when the talent is fully displayed and the employees enjoy their work.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high quality;career guidance
職业指导最早诞生于美国,于明末清初传入我国。职业指导活动的兴起,曾一度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一些学者倡导职业指导,并进行深入研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新中国诞生后,在计划经济、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下,职业指导一度销声匿迹,但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职业指导得到更广泛的重视与发展。
因此,高校在近年来广泛的开展了职业指导工作。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就业质量的高低成为社会评判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但如何提升职业指导的质量与水准,也成为各个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标准与方向要明确
高职院校要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首先必须认清何谓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其标准与努力方向是什么?纵观职业指导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历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答案。黄炎培是对我国职业指导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他从人与职业的关系角度出发,对职业指导的本质、功能、原则、方法做了全面论述,认为职业指导师一个教育、培养、援助的过程,确立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重要职业指导思想。在职业规划与指导过程中,引用率最高的研究理论是霍兰德的职业人格兴趣匹配理论,其理论也被大多数职业指导机构与人员所认可。霍兰德的职业人格兴趣匹配理论认为职业兴趣会极大影响职业适宜度,当一个人的职业兴趣与从事职业相匹配,是最为理想的职业抉择,其主动性将得到充分发挥,潜能容易被激发,易于做出成就;反之才能或许得不到发挥,或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成功。这也是职业指导机构与人员应该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因此,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目标是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应以实现大学生与职业的最佳匹配为标准与方向。何谓人职最佳匹配?这个是职业指导理论必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职业指导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基础便是“特征-因素匹配论”,即通过对职业指导对象进行全面的特征评价和工作环境对人才需要的评价,从而达到一种“人尽其才”的状态。
二、高职院校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指导阵地需要前移
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工作,首先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学生需要就业前夕,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才着手进行就业指导的相关工作。这样被动的职业指导只能是简单的就业前的技巧培训,工作推荐,职业指导缺乏系统性、全过程、全方位,并非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来说,职业指导意识的转变,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职业指导工作的任务导向。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前移,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合适?我认为,职业指导从新生入学就要开始进行。据调查,新生报考专业一般都具有非明确性与目的性,尽管大多数高职院校通过学校网站、招生宣传等多种方式向考生、家长宣传过相关内容,但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并不清楚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专业就业方向等相对专业的内容,因此学生一入学就只能简单的按照课表学习,而非按照职业导向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主动学习。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较短,实现人职匹配理念职业指导工作可以在三个阶段。一年级阶段,可根据科学的测评,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了解相关职业信息,确立职业目标与规划;二年级阶段,指导他们不断地为既定的职业目标进行积极的素质准备, 提高个人的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毕业班阶段,则着重从安排社会实践、开设短期培训课程、提供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等方面帮助学生选择既能发挥个人专长又有发展前途的“人职匹配”职位。例如,在全国高校就业50强单位之一的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新生入学时就按照专业全部配备了学业导师,学业导师必须是学科的带头人或行业的知名专家,与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一同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去指导学生的学业学习,而且从学科体系、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就业方向与职业知识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方向上的引导,通过讲座、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强化,让学生对职业方向有所感悟,强化职业目标;对职业知识有所期待,主动学习。
三、高职院校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指导对象要有正确的职业观
高校职业指导的对象主要是高校大学生,高校对于学生的正确职业观念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教育重要的议题与难题。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一年甚于一年,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结构、人文素养等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和结构化矛盾,从学校到学生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高职院校要达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工作,首先是职业指导工作的对象——高校大学生的培养要与社会需求对接,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环节要加强社会需求调研,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通过加强与社会合作、“校、行、企”合作,定岗培训与实习、校外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培养出高质量、适合社会需求的大学生,使得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有自身良好的基础,为高校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工作奠定基础与保障。其次,高校需要加强大学生职业观教育,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指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想结合的原则,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和个性需求,要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根据具体特征做出有实质性的职业指导和帮助,调整学生就业思想和就业心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从而引导大学生积极向上,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员在对大学生职业指导过程中,要让大学生了解个人能力素养是职业选择的最大决定权。因而在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加强和引导大学生积极提高个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扎实学好所学专业科目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多多学习其他知识,尽可能提高自身的素养,当然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大学生的视野,提高走向社会之后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要调整和转变当前大学生存在的“非国有企业不去”、“非大型公司不去”、“非大城市不去”的不合理的就业理念,要针对自身能力高低、个人价值观念取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能眼睛只盯着一个方向,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干起能够更加锻炼个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培养意志品质,更有利于个人的未来发展。
四、更高质量职业指导工作的理论要求,指导过程需要体系化
职业指导的服务对象既包含个体择业的职业生涯发展,也包括组织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目标是实现人职合理匹配。因此,职业指导的过程应全方位,全过程。
目前大部分高校职业指导局限于高校职业指导课。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侧重于讲解霍兰德“人格類型与职业匹配理论”、“梅尔-布鲁格斯心理类型指标”(MBTI)、SWOT分析等职业生涯规划理论,GATB、DTA等各种测评工具的使用,从完成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书。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侧重于讲授就业形势分析、简历制作技巧、面试礼仪与技巧等,但职业指导的特质决定了其并不适合用各种知识和理论堆砌与调和,也不能仅仅完成该系列课程作业就可以看成对学生进行了职业指导工作。
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在帮助大学生完成职业规划书后,需要从学生自身严格按照规划进行自我培养与修炼,职业指导人员要配合辅导员、班主任给学生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并督促其按照职业生涯规划书执行。同时,在此过程中配合指导对象不断修正、完善自我认知,激励指导对象完成目标,激发指导对象潜能,鞭策指导对象朝着体系目标不断前行。
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在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不能以让大学生了解一些求职的方法和技巧,简单以有一份工作、或以初次就业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实现人职匹配、人尽其才的更高目标。因此,就业指导人员仍然要对指导对象进行跟踪服务,让初次就业的大学生在工作的社会环境中完善职业规划,从而达到一种“人尽其才”的理想状态。
随着高校对于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视和认识的提高,部分高职院校也对体系化的职业指导进行了有益尝试。如以开展以职业导向为内容的专题讲座、以职业情景再现为形式的优秀毕业生报告、以职业生涯规划为目标的比赛、创新创业竞赛为形式的技能比赛等等;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做了尝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并将课堂碎片化的职业指导内容以各种形式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五、高职院校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指导人员需要专业化、专家化
从理论上讲,职业指导师应该必备的知识包括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公共关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目前高校实际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辅导员、班主任兼任,出身这些学科的职业指导人员比例并不高。辅导员和班主任大都不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主要依靠的是自身的学习而获得,缺乏系统、全面的职业指导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同时,职业指导人员普遍年轻,有的职业指导人员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从事高校的相关工作,缺乏实际工作积累。因此在实际职业指导工作中,难免面临入手困难不知道如何开展时间活动,理论与实践无法很好结合等局面。这样的职业指导,往往只能简单立足于学生求职前的基本简历制作、面试指导、职业咨询等肤浅的表面工作。即便是有条件的高校设置了专业的职业指导人员,但专职教师或专职教师所占的比例偏低,职业咨询与指导远不能满足学生庞大的需求。同时,专业指导人员也缺乏稳定性。常因为工作变动、晋升、转岗等情况,导致人才流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指导的质量。因此,高校应设立指导人员准入机制,针对目前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学历不高专业相关性不强,缺乏系统性职业指导培训等问题,需要政府部门、高校加大培养力度,聘用一批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加入到职业指导队伍中来,改进职业指导方法,提升职业指导的层次和水平。同时,需要加大目前从事职业指导人员职业指导的培训,提高职业指导能力,促进职业指导人员朝着专家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六、高职院校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要实施分类、精细化指导
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员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的定位决定了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性质。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倡导因材施教,突出教育的效率。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者必须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点,关注大学生的需求和诉求,注重人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分类指导、精细化的指导。目前不分对象,忽视职业指导对象需求与个性发展而采用统一化模式的指导,往往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这就导致职业指导工作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的局面。职业指导的分类、精细化职业指导工作,不但对高职院校本身,而且对高职院校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学校要按照一定比列合理配比工作人员;职业指导人员在职业化、专家化的层面能够针对大学生职业指导诉求、需求、个人特征进行科学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打破站在学校、教师立场和观点的传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这才是提升就业指导质量关键所在。
同时,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借助大数据平台对学生进行更精细化的职业指导。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高,国家、各个省市以及高校都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跟踪与调查,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平台,也形成就业形势分析等报告。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人员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了解与掌握地域、行业、专业等各方面的情况,实现对学生就业的精细化指导。
七、高职院校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并写入2015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时代呼唤有更多的人加入创新、创业的队伍中,其中不乏高校大学生。2015年10月19日至20日,首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吉林长春举行,李克强总理对大赛做出重要批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育部高校等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因此,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要紧跟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步伐,工作的内容和重心不能只看到校内学生的职业规划、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还需要提升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塑造,让创业学生了解、掌握创业条件、创业项目的选择与管理等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点燃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要帮助已经创业的大学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加强创业项目的成功率,并吸引这些创业项目作为实习、实训的基地,增强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激励他们的创业激情,形成良性循环。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也是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提升质量的关键和突破点,从而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工作。
总之,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评判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重要内容,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实现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工作,必须完善和强化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使职业指导人员朝着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需要树立全方位、全过程的职业指导工作理念;强化创业教育,让职业指导工作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助推器,从而实现人尽其才,业者乐业的高校职业指导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Z].国办发[2013]35号.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Z].国发〔2015〕32号.
[3]张广贤,郭志军.高质量职业指导的实现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7).
[4]何婕,余仕思.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指导的研究[J].职业技术,2017(7).
[5]罗慧玲,实现高质量职业指导的原则与措施[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12).
关键词:高职;高质量;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3-0194-03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regional, professional and practical. With th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the employment of high qual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andards of evaluating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areer guidance of high quality is a vital guarantee of improving employment of high quality. To achieve career guidance of high quality, the college training system must be perfected and strengthened to establish correct career awarenes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lso, the construction of career guidance teams must be reinforced to make the personnel more professional and expert. Additionally, the comprehensive and whole-process career guidance idea should be set up in the career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Last but not least, the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needs to be intensified so that the career guidance can bolster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of the masses. In this way, the goal of college career guidance will be achieved when the talent is fully displayed and the employees enjoy their work.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high quality;career guidance
職业指导最早诞生于美国,于明末清初传入我国。职业指导活动的兴起,曾一度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一些学者倡导职业指导,并进行深入研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新中国诞生后,在计划经济、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下,职业指导一度销声匿迹,但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职业指导得到更广泛的重视与发展。
因此,高校在近年来广泛的开展了职业指导工作。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就业质量的高低成为社会评判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但如何提升职业指导的质量与水准,也成为各个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标准与方向要明确
高职院校要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首先必须认清何谓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其标准与努力方向是什么?纵观职业指导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历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答案。黄炎培是对我国职业指导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他从人与职业的关系角度出发,对职业指导的本质、功能、原则、方法做了全面论述,认为职业指导师一个教育、培养、援助的过程,确立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重要职业指导思想。在职业规划与指导过程中,引用率最高的研究理论是霍兰德的职业人格兴趣匹配理论,其理论也被大多数职业指导机构与人员所认可。霍兰德的职业人格兴趣匹配理论认为职业兴趣会极大影响职业适宜度,当一个人的职业兴趣与从事职业相匹配,是最为理想的职业抉择,其主动性将得到充分发挥,潜能容易被激发,易于做出成就;反之才能或许得不到发挥,或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成功。这也是职业指导机构与人员应该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因此,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目标是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应以实现大学生与职业的最佳匹配为标准与方向。何谓人职最佳匹配?这个是职业指导理论必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职业指导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基础便是“特征-因素匹配论”,即通过对职业指导对象进行全面的特征评价和工作环境对人才需要的评价,从而达到一种“人尽其才”的状态。
二、高职院校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指导阵地需要前移
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工作,首先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学生需要就业前夕,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才着手进行就业指导的相关工作。这样被动的职业指导只能是简单的就业前的技巧培训,工作推荐,职业指导缺乏系统性、全过程、全方位,并非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来说,职业指导意识的转变,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职业指导工作的任务导向。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前移,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合适?我认为,职业指导从新生入学就要开始进行。据调查,新生报考专业一般都具有非明确性与目的性,尽管大多数高职院校通过学校网站、招生宣传等多种方式向考生、家长宣传过相关内容,但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并不清楚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专业就业方向等相对专业的内容,因此学生一入学就只能简单的按照课表学习,而非按照职业导向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主动学习。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较短,实现人职匹配理念职业指导工作可以在三个阶段。一年级阶段,可根据科学的测评,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了解相关职业信息,确立职业目标与规划;二年级阶段,指导他们不断地为既定的职业目标进行积极的素质准备, 提高个人的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毕业班阶段,则着重从安排社会实践、开设短期培训课程、提供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等方面帮助学生选择既能发挥个人专长又有发展前途的“人职匹配”职位。例如,在全国高校就业50强单位之一的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新生入学时就按照专业全部配备了学业导师,学业导师必须是学科的带头人或行业的知名专家,与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一同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去指导学生的学业学习,而且从学科体系、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就业方向与职业知识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方向上的引导,通过讲座、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强化,让学生对职业方向有所感悟,强化职业目标;对职业知识有所期待,主动学习。
三、高职院校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指导对象要有正确的职业观
高校职业指导的对象主要是高校大学生,高校对于学生的正确职业观念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教育重要的议题与难题。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一年甚于一年,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结构、人文素养等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和结构化矛盾,从学校到学生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高职院校要达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工作,首先是职业指导工作的对象——高校大学生的培养要与社会需求对接,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环节要加强社会需求调研,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通过加强与社会合作、“校、行、企”合作,定岗培训与实习、校外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培养出高质量、适合社会需求的大学生,使得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有自身良好的基础,为高校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工作奠定基础与保障。其次,高校需要加强大学生职业观教育,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指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想结合的原则,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和个性需求,要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根据具体特征做出有实质性的职业指导和帮助,调整学生就业思想和就业心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从而引导大学生积极向上,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员在对大学生职业指导过程中,要让大学生了解个人能力素养是职业选择的最大决定权。因而在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加强和引导大学生积极提高个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扎实学好所学专业科目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多多学习其他知识,尽可能提高自身的素养,当然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大学生的视野,提高走向社会之后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要调整和转变当前大学生存在的“非国有企业不去”、“非大型公司不去”、“非大城市不去”的不合理的就业理念,要针对自身能力高低、个人价值观念取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能眼睛只盯着一个方向,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干起能够更加锻炼个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培养意志品质,更有利于个人的未来发展。
四、更高质量职业指导工作的理论要求,指导过程需要体系化
职业指导的服务对象既包含个体择业的职业生涯发展,也包括组织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目标是实现人职合理匹配。因此,职业指导的过程应全方位,全过程。
目前大部分高校职业指导局限于高校职业指导课。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侧重于讲解霍兰德“人格類型与职业匹配理论”、“梅尔-布鲁格斯心理类型指标”(MBTI)、SWOT分析等职业生涯规划理论,GATB、DTA等各种测评工具的使用,从完成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书。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侧重于讲授就业形势分析、简历制作技巧、面试礼仪与技巧等,但职业指导的特质决定了其并不适合用各种知识和理论堆砌与调和,也不能仅仅完成该系列课程作业就可以看成对学生进行了职业指导工作。
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在帮助大学生完成职业规划书后,需要从学生自身严格按照规划进行自我培养与修炼,职业指导人员要配合辅导员、班主任给学生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并督促其按照职业生涯规划书执行。同时,在此过程中配合指导对象不断修正、完善自我认知,激励指导对象完成目标,激发指导对象潜能,鞭策指导对象朝着体系目标不断前行。
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在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不能以让大学生了解一些求职的方法和技巧,简单以有一份工作、或以初次就业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实现人职匹配、人尽其才的更高目标。因此,就业指导人员仍然要对指导对象进行跟踪服务,让初次就业的大学生在工作的社会环境中完善职业规划,从而达到一种“人尽其才”的理想状态。
随着高校对于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视和认识的提高,部分高职院校也对体系化的职业指导进行了有益尝试。如以开展以职业导向为内容的专题讲座、以职业情景再现为形式的优秀毕业生报告、以职业生涯规划为目标的比赛、创新创业竞赛为形式的技能比赛等等;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做了尝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并将课堂碎片化的职业指导内容以各种形式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五、高职院校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指导人员需要专业化、专家化
从理论上讲,职业指导师应该必备的知识包括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公共关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目前高校实际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辅导员、班主任兼任,出身这些学科的职业指导人员比例并不高。辅导员和班主任大都不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主要依靠的是自身的学习而获得,缺乏系统、全面的职业指导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同时,职业指导人员普遍年轻,有的职业指导人员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从事高校的相关工作,缺乏实际工作积累。因此在实际职业指导工作中,难免面临入手困难不知道如何开展时间活动,理论与实践无法很好结合等局面。这样的职业指导,往往只能简单立足于学生求职前的基本简历制作、面试指导、职业咨询等肤浅的表面工作。即便是有条件的高校设置了专业的职业指导人员,但专职教师或专职教师所占的比例偏低,职业咨询与指导远不能满足学生庞大的需求。同时,专业指导人员也缺乏稳定性。常因为工作变动、晋升、转岗等情况,导致人才流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指导的质量。因此,高校应设立指导人员准入机制,针对目前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学历不高专业相关性不强,缺乏系统性职业指导培训等问题,需要政府部门、高校加大培养力度,聘用一批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加入到职业指导队伍中来,改进职业指导方法,提升职业指导的层次和水平。同时,需要加大目前从事职业指导人员职业指导的培训,提高职业指导能力,促进职业指导人员朝着专家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六、高职院校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要实施分类、精细化指导
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员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的定位决定了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性质。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倡导因材施教,突出教育的效率。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者必须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点,关注大学生的需求和诉求,注重人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分类指导、精细化的指导。目前不分对象,忽视职业指导对象需求与个性发展而采用统一化模式的指导,往往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这就导致职业指导工作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的局面。职业指导的分类、精细化职业指导工作,不但对高职院校本身,而且对高职院校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学校要按照一定比列合理配比工作人员;职业指导人员在职业化、专家化的层面能够针对大学生职业指导诉求、需求、个人特征进行科学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打破站在学校、教师立场和观点的传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这才是提升就业指导质量关键所在。
同时,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借助大数据平台对学生进行更精细化的职业指导。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高,国家、各个省市以及高校都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跟踪与调查,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平台,也形成就业形势分析等报告。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人员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了解与掌握地域、行业、专业等各方面的情况,实现对学生就业的精细化指导。
七、高职院校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并写入2015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时代呼唤有更多的人加入创新、创业的队伍中,其中不乏高校大学生。2015年10月19日至20日,首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吉林长春举行,李克强总理对大赛做出重要批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育部高校等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因此,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要紧跟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步伐,工作的内容和重心不能只看到校内学生的职业规划、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还需要提升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塑造,让创业学生了解、掌握创业条件、创业项目的选择与管理等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点燃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要帮助已经创业的大学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加强创业项目的成功率,并吸引这些创业项目作为实习、实训的基地,增强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激励他们的创业激情,形成良性循环。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也是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提升质量的关键和突破点,从而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工作。
总之,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评判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重要内容,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实现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工作,必须完善和强化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使职业指导人员朝着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需要树立全方位、全过程的职业指导工作理念;强化创业教育,让职业指导工作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助推器,从而实现人尽其才,业者乐业的高校职业指导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Z].国办发[2013]35号.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Z].国发〔2015〕32号.
[3]张广贤,郭志军.高质量职业指导的实现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7).
[4]何婕,余仕思.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指导的研究[J].职业技术,2017(7).
[5]罗慧玲,实现高质量职业指导的原则与措施[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