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不断从生活中出走的赤子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io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点引路·“出走”的智慧】俗话说“生活在别处”,如果我们长时间处于不变的环境中,就会陷入“温水煮青蛙”的模式,丧失对美的敏感性。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适时地“出走”,让新鲜的空气带来新鲜的灵感,或许可以开拓人生的新纪元。出走,是为了更好地回归。
  【适用话题】旁观者清 独立思考 保持距离
  今年,蒋勋70岁了。这位大师顶着一串儿头衔——画家、诗人、作家、美学家……没人可以完全定义他的身份,他把一生都活成了美的传奇。席慕蓉说:“蒋勋是我们这个时代踏入艺术门槛的最佳引路人。他为我们开启的,不只是心中的一扇门窗,而是文化与历史长河中所有的悲喜真相。时光终将流逝,然而,美的记忆长存。”
  1949年,年幼的蒋勋随父母到台湾。在母亲的熏陶下,中国的古老传说成了他记忆中最早的文学感动。父亲为了方便他读书,直接把家搬到了东方出版社旁边。在那里,蒋勋读了6年的世界名著和期刊小说。中学期间,他的新诗被痖弦推荐,登上了《青年杂志》等刊物。接着,他开始尝试小说创作、参加文艺研究社、主编校刊。
  蒋勋曾说:“我有一个梦,总觉得自己是一棵树,根在土,种子却随风云走去了四方。”1972年,蒋勋前往法国留学。老师问蒋勋:“你去没去过意大利?”他说还没有。老师说:“没有在米开朗琪罗的雕像前热泪盈眶,你怎么敢写他?”于是蒋勋就背个包,里头两件衬衫,在意大利跑了一个月,又去各地旅行,作艺术杂记。后来的很多年里,蒋勋也数次离开故土游历四方。



  回台湾后,蒋勋主编杂志《雄狮美术》,原本选题狭窄的美术杂志被蒋勋扩大成综合艺术刊物,一时间风头无两。二十几岁的他开始受邀任教于数个大学,讲授“美学”及“艺术史”等课程。一开始,他为了显出艺术的高大上,讲得很玄,学生听不懂。后来他意识到不行,于是找来15岁的干女儿帮忙:“我写完一段就念给你听,如果你听不下去我就改。”后来,蒋老师给新生布置的第一个功课就是让学生背上包,选一条路去走,三天以后,再写封信给他。他想让学生“出走”,让他们独立思考、体验和感受。“美不应该是知识,它应该是你身体里很多很多的感觉。”他宁可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当中,让他感受风吹在皮肤上的温度,触摸一片叶子,闻一下夏天午后暴雨的气味……而不是照本宣科,框死在教科书中。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理念,在担任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7年后,他突然选择离开。导火索很简单:考试时,一位学生听一首乐曲流了眼泪,却答不出曲子的名字。会因乐曲而感动的人,却无法得到分数,这让蒋勋觉得,学校教育在美学方面出现了困境。于是他离开了体制内的工作岗位,在50岁的时候,给自己送上了一份大礼——艺术的自由之身。数年后,马英九力邀蒋勋出任台北“文化局长”,他也婉拒了,开始了美学宣讲、艺术普及的事业。
  一次有位做腌菜的人说:“蒋老师,你老提《红楼梦》。我没受过什么教育,《红楼梦》看是看不懂的。你可不可以给我讲讲?”蒋勋立刻答应下来。而在此之前,台湾多位高官曾邀请他讲《红楼梦》,蒋勋都拒绝了,理由是嫌麻烦。
  如今,70岁的蒋勋依旧每天黎明即起,打坐、抄经,9点钟开始一天事務性的工作,似归隐老僧。他经常穿着棉质衣服,颈上围着一条红围巾,举首头足之间颇有禅味。蒋勋老师用一生的时光,成了一个引路人,一位美学布道者,一名不断出走又归来的赤子。
  (摘自微信公众号“拇指阅读”,ID:muzhiyuedu)
其他文献
【适用话题】认清自己 勇于面对 弥补不足  我看一个人,不喜欢看对方极力展现的光鲜,而是去看他(她)性格里的“破损”之处。比如一只宋朝的玉碗,碗口处有一个缺口,价格会大打折扣。但在我看来,这个缺口里多了故事。  小时候,我家境不好,常被小伙伴们嘲笑和欺负。我天性敏感,因而性格里生出了很多失重之处,自卑、自负、骄傲、脆弱、要强、偏执、尖锐……我统称一个字:破。  二十多岁,我因为一部戏,一夜之间家喻
期刊
【观点引路·匹夫有责】黄泓翔拒绝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他背井离乡与穷凶极恶的盗猎者走私犯作战,也与多少年来外界对中国的误解与偏见作战。这位高才生丢下了笔,却用一腔孤勇改写了中国面孔蕴含的意义。  【适用话题】责任 爱心 勇气 个人形象与国家形象  黄泓翔爱看《无间道》,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十年后,自己会像《无间道》里的卧底一样,和带枪的国外黑社会、走私贩打交道,在一次次行动中以身犯险……  黄泓翔一直
期刊
作文君  2017年9月12日,被称为“综艺界清流”的《见字如面》第二季回归了,这期的主题是“生死”。开场第一篇是周迅朗读的太平轮幸存者家书。周迅用她独特的嗓音,将周侣云的经历娓娓道来:船沉了、不会游泳的周侣云掉进水里、最后死里逃生……所有的过程,周迅都流畅地读了下来,但是,到了周侣云获救后返回上海的时候,她停顿了,泣不成声……这到底是怎样一段文字,下面就跟随作文君一起看看吧。  【适用话题】生死
期刊
原创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影响巨大,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②韩信:堂堂七尺男儿,为图大计忍受胯下之辱;知恩图报,回馈漂母赏赐千金,传为佳话。③张骞:大胆开拓,打通“丝绸之路”南北道路;勇于探险,成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④史铁生:病魔缠身,坐轮椅苦度38个春秋;顽强抗争,超越生死,将作品及生命“炼
期刊
【适用话题】包容 缘分 友谊的小船 平淡的纯真  我从小的志愿就是读华冈艺校,所以那年当我踏进学校大门,真是兴奋得眼睛发亮!  为了凝聚新生与学长学姐之间的感情,开学后的一周,学校带我们到农场住一晚,由学长学姐们带新生共同完成一些表演活动。我们学校不大,但全部加起来也有快一千人,不知怎么这么巧,在前往农场的游览车上,小S就坐在我旁边。然后从车子发动的那一刻起,我俩的嘴就没停过,这一聊就聊了三个小时
期刊
一 巧引妙用,用阅读广度展示文化底蕴  所谓文化底蕴,一般是指个人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积累、造诣与修养。如何在短短的篇幅里展示厚实的文化底蕴?  1.直接引用诗词名句。最常见、实用的方法就是在一组排比句中巧妙镶嵌要引用的古诗名句,这样做不仅能巧妙展示厚实的文化底蕴,而且使句子诗意灵动。如2017年上海中考满分作文《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片段:  當我灰心丧气时,书教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期刊
【适用话题】季节 思念 睹物思人  二十四个节气里,我独对立秋最为在意。一来是每到此时恼人的鼻炎都会找上门来,颇要拿出几分严防死守的决心来与它“斗智斗勇”,二来是当年的新花生就要上市了。  大约是气候的关系,东北的花生没有山东的花生颗粒那么大,最常见的品种也不过是“大白沙”“小白沙”和“四粒红”而已,虽然用来榨油没有山东花生那般肥美,可拿来做盐水花生却有几分独到之处。  新花生买来且先不急着下锅,
期刊
【适用话题】幸福 乐观 生活态度  我居住的老小区,不说贫民区吧,至少是平民区。  我住在18幢。17幢有对夫妻,嗓门都奇大,“輕轻地”说存单密码,这边都能听得见。  男人一定当过兵。夏夜几乎每个傍晚,他都要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每个音调都跑得不知所终,每一个节拍却都准确无比,估计他一边唱一边脑海里还踢着正步。  他老婆会不会嫌烦?怎么会?老婆很崇
期刊
【适用话题】退让 真心 付出 生活智慧  关于吃亏占便宜这件事,姥姥这样说:  “不用凡事都过秤,心到了,秤就准了,秤最公平。”  “人说话,一半是用嘴说,一半是用心说。用嘴说的话你倒着听就行了,用心说的话才是真的。”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肚子,这叫帮人;一锅米你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  “麻烦别人自己心里是苦的,帮着别人自己心里是甜的。给人一座金山是帮,给人一碗水喝也是帮
期刊
【适用话题】执着与热爱 制造与创造 匠心与爱心 物质与精神  众所周知,岩井窑的山本教行制作的器物很能衬托菜品。他制作的器物就算只远远观望,心都会悦动,去实际使用则更能感受到其魅力:称手的尺寸、自然容纳菜肴的器形、颜色和图案的极佳搭配。盛好菜品时才第一次发现,这容器似乎懂得如何让菜肴更加诱人。  有一件器物最能显示出山本的创作姿态,那就是儿童饭碗。他接了订单,把孩子的姓名也一并烧制在碗上,那碗就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