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高考题错误解法的反思

来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nib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排列组合是高中数学中相对独立部分,其中立体几何模型中的涂色问题是师生反映较难的部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较高.由于题目变化多端,结构复杂,思考过程容易出错,解答思路灵活,答案检验和纠错困难,本文以排列组合问题的一个错误解法为例,分析排列组合中涂色问题的常见认知错误,研究其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排列组合;常见错误;分类讨论;立体几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13-0009-02
  在讲排列组合复习课时,学生A拿着资料问我下面的一道题:
  题目 某人有4种颜色的灯泡(每种颜色的灯泡足够多),要在如图1所示的6个点A,B,C,A1,B1,C1上各装一个灯泡,要求同一条线段两端的灯泡不同色,则每种颜色的灯泡都至少用一个的安装方法共有种(用数字作答).
  此题是高考理科填空题第16题 (重庆卷),这是一道“染色”问题与立体几何结合的综合试题,当时就给学生如下分析:由条件知点A处有4种选择,点B处有3种选择,点C处有2种选择,从而点A1处有3种选择,点B1处与点A处的灯泡可以同色,也可以异色,故点B1处也有3种选择,点C1处只有1种选择,由乘法原理共有4×3×2×3×3=216(种)方法.看数据与答案相符,当时还有点沾沾自喜的“成就感”.在第二天上课时我就将此题在班里讲了一下.
  学生B说:“老师,您的解題思路有问题”.
  我当时持有怀疑的心理,为了鼓励学生B,我还是说:“请你说说错误之处”.
  学生B说:“在A,B,C指定了的染色方法后,A1,B1的“任意性”,可导致最终只使用了三种颜色的情况出现”.
  对呀!题目要求每种颜色的灯泡都至少用一个,我向同学们说:我知道,我错了!究竟错在何处呢,为什么我的思路所得数据又和答案“如此完美的相符”呢?同学们发现了老师的错误,真是激情高涨,为了能尽快地纠正老师的错误,当时在班内就热火朝天地讨论开了.
  题意分析
  这是一道“染色”问题与立体几何结合的综合试题,解题时抓住题意,“同一条线段两端的灯泡不同色”,同时要注意“每种颜色都要使用”的限制.
  解析 先确定A,B,C处的颜色,有A34种,第四种颜色的灯的安装位置有C13种(例如放在C1处),其余两处分两种情况:若A1, B同色,则B1处有2个选择,若A1, B不同色,由于A1处已确定,则B1处仅有1个选择.所以共有A34C13(2+1)=216种不同的方法.这才是正确的解法.
  解法研究
  “棱的两端不同色”的条件大家都会注意到,而“四种颜色都要使用”的条件,往往容易忽略或使用不好.解法的示范揭示出:底面三角形的顶点必不同色,故可整体处理为A34种.以下即可从另一底面上“必有一点为第四种颜色”出发,经过分类讨论(化朦胧为清晰)得出答案.这里讨论是不可避免的.
  提供另外一种思路供大家探究:用四种颜色染六个点,必有两个是同色的;统一底面上的点不能同色,而同色的两点必分处于两个底面,故不会有三点同色,故六个点依题设染色时,必有两组“双点”同色和另外两个单点与其它点均不同色,于是可依“先组合后排列”的原则,先分析两组同色的“双点”的取法,并将同色的“双点”视为一点,再做全排列.同色的“双点”连线必为侧面对角线,且两条对角线没有公共的端点(即棱台的顶点),故取两组的方法数为C26-6(C26中的“6”指侧面有6条对角线;“-6”是减去“虽不在同一侧面,却有公共端点——棱台顶点的6组对角线”);也可以分类:侧面6条对角线中异面的组数为2C23种,相交(并非有公共顶点)的为3种.总之,两种同色点的取法共有C26-6=2C23+3=9种.将同色的两点视为一个点,问题变为以四种颜色涂四个点,共有A44种方法,于是原题的答案就是9A44=216种.
  错解 由条件知点A处有4种选择,点B处有3种选择,点C处有2种选择,从而点A1有3种选择,B1处与点A处的灯泡可以同色,也可以异色,故点B1处也有3种选择,点C1处只有1种选择,由乘法原理共有4×3×2×3×3=216(种)方法.
  错解分析
  错误1:在指定了A,B,C的染色方法后,A1,B1的“任意性”可导致最终只使用了三种颜色的情况出现.
  错误2:染A1固然有3种方法,但只有A1与B同色时,B1才有3种方法,否则就只有2种.
  错误3:对于A1,B1的不同染色,C1的染法不总是唯一确定的,如,A1与B1中有一个是第四种颜色,另一个与C同色时,C1有两种染法(与A或B同色).
  几处错误“交织”在一起,既有“增根”(不是重复,而是不符合题意),又有“丢根”,而且何处“增”多少,何处“丢”多少,已难于用简短的语言交代清楚.“难能可贵的”是,其得数与正确答案相同!这正是该错误的隐蔽之处.错解之错是思路之错,不可容忍,答案的“一致”仅仅是题设的数据造成的巧合,在数据改变之后,以这样的错误思路解题势必铸成大错,这也是危害所在,解这类问题,直接“分步”的过程中,不分类讨论几乎是不可能的.
  题目延伸
  如果颜色种数有变化,错误的思路体现的错误就很明显,最显然的一种情况,用足给定的六种颜色三棱台标有字母的六个顶点,自然是A66种方法,若用足给定的五种颜色染三棱台标有字母的六个顶点,方法有多少种?
  正解 染A,B,C有A35种方法,余下的两种颜色染A1,B1,C1中的两点有A23种方法,余下的一个点与和它共棱的三个点不同色,其余两色任选有C12种.故有A35A23C13=A56种方法.   错解 六个点选五个点染不同颜色有A56种方法,余下的一个点与和它共棱的三个点不同色,其余任选有C12种,故有A56C12=2A56种.
  分析 恰好重复了一倍,理由是“余下的点”可能在上底面,也可能在下底面,这两种只考虑一种(即是正解).都考虑当然重复一倍,尽管不是有意的,但这种思维的“随意性”有害,应引以为戒.其实也可以如下分析:六个点中必有两点同色(连线为侧面对角线),于是将“两点视为一点”的方法有C16种,然后全排列有A55种,故共有C16A55=A66=A56种.
  下面看一道数学联赛题(1995年高中数学联赛)将一个四棱锥的每个顶点染上一种颜色,并使同一条棱的两端点异色.如果只有五种颜色可供使用,那么不同的染色方法总数是多少?
  方法1 以颜色为主分类讨论
  第一类用3种不同颜色时,第一步选色染A,第二步从剩余4种颜色任选两种染E,B,C,D四点,此时只能对角点可分别同色,故有C15C24C12=60种;
  第二类用4种不同颜色,先从5种颜色选一种色染A;再从剩余4种颜色任选两种染E,B且颜色可交换有A24种;再从余下的两种颜色中任选一种染D或C,而D与C中另一个只需染与其相对顶点同色即可,故有C15A24C12C12=240种.
  第三类用5种颜色染色有A55=120种,由加法原理得不同的涂色方法数共有60+240+120=420种.
  方法2 以区域为主分步计数(可以以相邻颜色最多的区域开始)
  第一步先涂A,有5种,第二步再涂D(与A不同色)有4种,第三步涂E(与A,B不同色)有3种,此时只剩2种颜色染B,C,对角点可同色,C,A同色时,B与A(C),E不同色有3种;C,A不同色时,C有2种选择的颜色,D也有2种选择的颜色,从而C,D染色有1×3+2×2,由乘法原理共有60×7=420种.
  推广1 用5种颜色将n棱锥的每个顶点染上一种颜色,并使同一条棱的两端点异色.如果只有五种颜色可供使用,那么不同的染色方法总数是an=15[3n-1+(-1)n-2];
  推广2 用m(m≥4)种颜色将n(n≥3)棱锥的每个顶点染上一种颜色,并使同一条棱的两端点异色.如果只有m种颜色可供使用,那么不同的染色方法总数是an=m(m-2)(m-2)n-1+(-1)n.
  解题反思
  错解给了我们反思的机会,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排列组合的本质内涵,分类计数原理(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乘法计数原理)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最根本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鸿斌,贾丽红.一道高考题求解错误的调查研究[J].中学数学研究,2019(05):7-9.
  [2]孙世林.一道高考题的解法探究、变式及反思[J].中學数学教学参考,2017(07):48-50.
  [3]范方兵.素养导向下一道高考试题的解法探究[J].中国数学教育,2018(22):52-55.
  [责任编辑:李 璟]
其他文献
解决“直线型”图形问题,如果巧作“辅助圆”,结合图形性质和圆周角定理等,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 要:如今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教师们都在教育教学中  寻找适应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因为情境教学是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置出不一样情境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当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时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小学数学学习的效率和学习质量.本文我们将重点分析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及相关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中
摘 要: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初中函数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相对一次函数有一定难度,主要是反比例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受到了限制,导致函数图象的不连续性,出现了两个分支.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到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分类讨论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简单应用.  关键词:反比例函数;图象;性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和初中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将类比思维传授给学生,学生解题过程中也需要用到类比思维.类比思维是常用的数学思维,可以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教授学生新知识的时候,可以将新旧知识进行类比,还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案例进行对比,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将同等类型的题目类型进行类比,通过类比思维教师可以更好的传授知识,学生可以在解题过
作为过渡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重要阶段——初中,逐渐受到不同人群的关注,在处理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时,应当秉持着能力发展为先的原则,加强对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扩充
问题是思维生长的必备条件,也是思维生长的纽带,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方向,也可以用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路径,促进问题顺其自然的解决,促进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促进
摘 要:隨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越来越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进行.较多的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发现,数学概念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占据较多篇幅,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加注重对数学概念的讲解.笔者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并结合周围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的优秀教学理念,提出能够优化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探索数学概念的兴趣;主
摘 要:中考不仅有选拔功能,也有反馈功能,教师可以通过中考试题以及中考改编题发现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为指导教学提供依据.“动静法”解函数背景下动态几何最值问题,特别是动态下三角形面积最值问题,考虑用三角形的面积等底乘高的一半,或者铅垂高水平宽的一半.这类综合题是初中重点知识、思想方法的考查范围,能从不同角度充实、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平时教学中的优质例题,具有良好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动静法;几
摘 要:从“知识立意”转向“素养立意”,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思路、方式、策略,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数学实验,作为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而且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发现,引发学生的数学创造.数学实验,改变了学生被动、肤浅、机械的学习样态,形成了学生主动、深刻、灵动的学习新样态.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实验:知识立意;思想立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
摘 要:针对一道阿基米德三角形面积最值问题,笔者带领学生一起开展研究性学习. 首先是从通性通法解决和三角形相关的面积问题,然后研究阿基米德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再用性质来解决问题,最后给出相应练习供学生巩固.  关键词:阿基米德三角形;性質;面积最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13-0013-02   参考文献:  [1]邱波.圆锥曲线阿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