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10月初,“蓓蓓”在山东省莱阳农学院的降生,标志着体细胞克隆牛胚胎移植产犊的成功,这在全世界尚属首例。人们在惊呼、赞叹之余,也对这桩奇迹的缔造者——克隆牛专家柏学进、董雅娟夫妇充满了好奇……
他们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广大的神通?他们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这对珠联璧合的事业型夫妻被业内人士称作“中国的居里夫妇”,他们的这种情况在我国甚至世界科学家中也不多见。近日,记者专门采访了这对颇具传奇色彩的博士夫妻。
城市姑娘看上了林场小伙
在小说、影视剧里,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故事:富家小姐爱上了农家子弟。而当记者问及柏、董夫妇是如何走到一起的时候,这样的故事情节竟然真实地出现了。凡接触过柏教授的人,都曾领教到他沉默寡言的“功力”,记者同样没有例外。因此,记者听到的两人的罗曼史,绝大部分是出自董博士口中。原来,夫妻二人是同校同系不同班的“同窗”,80年代中期,都就读于黑龙江兽医畜牧学校。董雅娟家在齐齐哈尔,柏学进来自黑龙江尚志县苇河林业局青山林场。董雅娟第一次从老师的口中听到柏学进的名字时,仅仅知道他是班上的学习委员,积极上进,学习成绩没说的。随后,她便注意到了这个经常在教室、图书馆出现的身影:穿着朴素,但很整洁,身上有种不同他人的气质。柏学进也不禁注意到了董雅娟,她虽然不是特别漂亮,但是却有一种吸引人的气质。也许这就是缘分吧,渐渐地,两个频频相遇的人熟悉起来。不久,柏学进发出了他的约会邀请。董雅娟幸福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告诉我,“我将在学校的花园前等你。”美中不足的是,从校门逛到校外的大马路,柏学进就像一个闷葫芦,一句话也不说。回宿舍的时候,董雅娟憋不住了,“你怎么一句话也不说。”柏学进这才吐出了他的第一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看来,沉默寡言,是柏学进的天性了。董雅娟描述说,当年他们忙于学业,只能在周六的晚上走到一起,话题也总是围绕着班里的事。两人在食堂碰面时,也不好意思打招呼,只是感觉到心里高兴。两个人既没有花前月下也没有卿卿我我,柏学进甚至从来没有对她说过一句“我爱你”,但是,他却用行动默默地表达着自己的爱。平常,他不敢握董雅娟的手,但是,过马路的时候,却使劲地拽住对方的手。董雅娟说,当时她强烈地感觉到,如果有什么危险的话,他肯定会保护自己的。“现在的柏学进,已经比以前能说多了。”但是,董雅娟说她还是喜欢那个默默的他,“那样,很有内涵!”她这样评价,“他腼腆、深沉、善良,平时不吱声,但是心里有数,说话很有分寸。正是这些品质吸引了我,让我相信,他肯定会对我好。不管我是快乐还是痛苦,我都渴望他在身边。如果他很张扬的话,我就不会跟着他了。”听着妻子一句句的赞美之辞,柏教授有点坐立不安了。“我是从山沟沟里出来的,她对我却没有看不起,而是非常尊重。当初我们只有20岁出头,如今都已年届40了。想一想近20年来,两人从未因为钱而闹过别扭,这怎么能不令我感动?”2001年,夫妻俩学术研究的结晶——我国首例和第二例健康成活体细胞克隆牛“康康”、“双双”问世了,如潮的荣誉也向柏、董二人涌来。此时此刻,不知道董博士有没有回想起当初的那个选择。
实验室里的五年时光
在接触柏、董夫妻前,记者从莱阳农学院的一位老师那里听说,夫妻俩经常为了一个课题而争吵不休。这是为什么呢?长此以往,会不会影响到夫妻的感情呢?当董雅娟博士听到记者的疑问时,她并不避讳二人有这些争吵。随之,她解释了其中的原由。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当别人提出一个观点时,他总会拿出新观点去进行抨击。这样做,有时会招来反感,但是,绝不是胡说八道。越是掌握的知识多,查阅的资料多,越是愿意反向论证观点的正确与否。而那些经得起推敲、抨击的观点,才有可能是正确的。他们夫妻俩都各有主见,脾气又很犟、很急。每当一人提出一个观点时,另一人总喜欢背向而驰,于是,就有了争吵。吵到急处,董博士会赌气不说话,柏教授则走到哪儿,唠叨到哪儿。等到风头一过,双方更加来劲儿,话中句句带理,直到问题解决为止。至于这种争吵是否会影响到夫妻感情,董博士肯定地说:“不会。因为我们没有利益冲突,而只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这样的交流多了,反而会增进双方的了解。”
这个招来如此多“祸端”的目标是什么呢?它就是克隆牛。董博士说,1986年、1987年,他们先后来到黑龙江畜牧研究所工作,一直从事胚胎移植研究。1996年,他们又一起到日本山口大学进修,学习日本先进的胚胎细胞移植技术。1997年,绵羊“多利”的问世,以及1998年末,日本克隆牛的成功,轰动世界。所有这些在他们的眼中,都显得非常神秘。于是,科研人员的天性让他们萌生了一个共同的愿望:在自己手中诞生中国第一例体细胞克隆牛。柏、董夫妻俩原先工作的单位在当地非常有名,科研水平一流,而他们却将自己的实验室建在了莱阳农学院。许多人对此表示不解:即便不回原单位,也有许多大城市、好单位可以选择啊!对此,柏教授不以为然,科研人员的心里,只有自己钟爱的课题,对于外界其他的东西,他们并不看重。况且,莱农非常重视科研,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立项条件,投资200万元,为他们建起了一流的实验室,并为课题的完成大开方便之门,他们所提的条件都能够得到满足。因此,他们才会在实验室里安心地工作。为了早日攻克难题,夫妻两人并肩作战,筹建实验室、购置设备、建立实验牛场……接踵而至的工作让他们心力交瘁,他们失去了双休日、节假日。为了学习克隆方面的先进技术,修完学业,董雅娟还不得不来回奔波于中、日两国之间。实验室、实验牛场建起来之后,他们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这里。两个人之间交谈最多的内容,就是实验。
实验中,柏学进负责受体(接受胚胎的牛),董雅娟负责体细胞克隆牛胚胎的构建,两人配合非常默契。董雅娟心疼地说,老柏的工作量非常大。采购回来的牛,往往存在很多毛病,如子宫炎、不发情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常常需要为牛清洗子宫。到了冬天,他工作的时候,膀子的一半进入牛体,一半露在外面,处于半冷半热之间,久而久之,他就患上了肩周炎。经历了无以计数的失败后,他们终于迎来了“康康”和“双双”的降生。成功之际,不满足的夫妻俩又马不停蹄地进行了克隆牛胚胎移植产犊的研究。两年的时光过去了,如今,这项研究也结出了硕果。喜极而泣之余,董雅娟不禁想起了儿子。今年已经14岁的儿子,从4岁起,就被他们送到了母亲那里。儿子患脑炎住院时,董雅娟也没能在儿子身边守一天,以至于儿子与她之间有了隔膜,见面的问候只有一句平淡的“妈,你回来了”。在接受众人的祝福时,董雅娟直掉眼泪:我不是个好妻子,更不是个称职的母亲。
两颗赤子心一齐跳跃
“你们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进行克隆牛的研究呢?发展克隆牛下一代的意义又在哪里?”记者作为“门外汉”,向柏、董二人抛出了这样一个疑问。董博士介绍说,众所周知,牛属于单胎动物,生育周期长,因此,良种肉牛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发展体细胞克隆牛的下一代,主要是为了检测体细胞克隆牛是否具有与正常牛一样的繁育能力。“蓓蓓”之所以受到关注,就在于它证明了体细胞克隆牛“康康”和“双双”与正常母牛一样具有超数排卵能力,它们经过超数排卵获得的胚胎,移植后,具有正常的着床能力和发育成胎儿的能力。目前,“康康”和“双双”本身是否具备正常的繁育能力,董博士对此还不能肯定,而从实验室的研究情况看,“康康”和“双双”自繁后代的胎儿已经形成,也要诞生了,如果成功,这一疑问就将得到肯定的答案。董博士发明的点击去核法,也将被证明是可靠的、先进的。人们在这一技术的支撑下,将在短时间内培育出初具规模的良种牛群,促进产业化的发展,并带动加工业、牛肉出口的发展,潜力无穷。到时候,市场上出现的牛肉将具有大理石一样美丽的花纹,质地鲜嫩,味道鲜美。
“重男轻女”,这种偏见一直根深蒂固地扎在某些人的脑海里。但是,据说柏、董二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一直非常喜欢母牛,这是为什么呢?董博士解释说,“如果得到的是一头优良的奶牛,14个月左右,我们就可以对它进行超数排卵,获得胚胎。1枚胚胎价值1500元,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公牛呢,我们只能对它进行采精。冷冻精液的价位很低,一般由繁育中心提供优良品种公牛的精液,没有必要自己生产。克隆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你想要什么,它就出什么。性别的决定率在100%,只要取母牛的细胞进行克隆,其后代必然也是母牛。因此,我们都喜欢母牛,乐意对母牛进行克隆。”听着董博士发自肺腑的心声,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为了发展克隆牛技术,他们是如何的煞费苦心。联想起为了迎接“蓓蓓”的降生,柏教授两天里只睡了5个小时的觉,“蓓蓓”降生前后,他们又做了多少细致繁琐的工作,他们又放弃了多少应该属于他们的东西,可想而知。或许等到两三年后,当老百姓的院子里站起了中国自己的克隆牛时,人们将会清楚地触摸到柏学进教授和董雅娟博士两颗一齐跳跃的赤子心。让我们祝愿这对博士夫妻能够再创辉煌,为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们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广大的神通?他们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这对珠联璧合的事业型夫妻被业内人士称作“中国的居里夫妇”,他们的这种情况在我国甚至世界科学家中也不多见。近日,记者专门采访了这对颇具传奇色彩的博士夫妻。
城市姑娘看上了林场小伙
在小说、影视剧里,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故事:富家小姐爱上了农家子弟。而当记者问及柏、董夫妇是如何走到一起的时候,这样的故事情节竟然真实地出现了。凡接触过柏教授的人,都曾领教到他沉默寡言的“功力”,记者同样没有例外。因此,记者听到的两人的罗曼史,绝大部分是出自董博士口中。原来,夫妻二人是同校同系不同班的“同窗”,80年代中期,都就读于黑龙江兽医畜牧学校。董雅娟家在齐齐哈尔,柏学进来自黑龙江尚志县苇河林业局青山林场。董雅娟第一次从老师的口中听到柏学进的名字时,仅仅知道他是班上的学习委员,积极上进,学习成绩没说的。随后,她便注意到了这个经常在教室、图书馆出现的身影:穿着朴素,但很整洁,身上有种不同他人的气质。柏学进也不禁注意到了董雅娟,她虽然不是特别漂亮,但是却有一种吸引人的气质。也许这就是缘分吧,渐渐地,两个频频相遇的人熟悉起来。不久,柏学进发出了他的约会邀请。董雅娟幸福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告诉我,“我将在学校的花园前等你。”美中不足的是,从校门逛到校外的大马路,柏学进就像一个闷葫芦,一句话也不说。回宿舍的时候,董雅娟憋不住了,“你怎么一句话也不说。”柏学进这才吐出了他的第一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看来,沉默寡言,是柏学进的天性了。董雅娟描述说,当年他们忙于学业,只能在周六的晚上走到一起,话题也总是围绕着班里的事。两人在食堂碰面时,也不好意思打招呼,只是感觉到心里高兴。两个人既没有花前月下也没有卿卿我我,柏学进甚至从来没有对她说过一句“我爱你”,但是,他却用行动默默地表达着自己的爱。平常,他不敢握董雅娟的手,但是,过马路的时候,却使劲地拽住对方的手。董雅娟说,当时她强烈地感觉到,如果有什么危险的话,他肯定会保护自己的。“现在的柏学进,已经比以前能说多了。”但是,董雅娟说她还是喜欢那个默默的他,“那样,很有内涵!”她这样评价,“他腼腆、深沉、善良,平时不吱声,但是心里有数,说话很有分寸。正是这些品质吸引了我,让我相信,他肯定会对我好。不管我是快乐还是痛苦,我都渴望他在身边。如果他很张扬的话,我就不会跟着他了。”听着妻子一句句的赞美之辞,柏教授有点坐立不安了。“我是从山沟沟里出来的,她对我却没有看不起,而是非常尊重。当初我们只有20岁出头,如今都已年届40了。想一想近20年来,两人从未因为钱而闹过别扭,这怎么能不令我感动?”2001年,夫妻俩学术研究的结晶——我国首例和第二例健康成活体细胞克隆牛“康康”、“双双”问世了,如潮的荣誉也向柏、董二人涌来。此时此刻,不知道董博士有没有回想起当初的那个选择。
实验室里的五年时光
在接触柏、董夫妻前,记者从莱阳农学院的一位老师那里听说,夫妻俩经常为了一个课题而争吵不休。这是为什么呢?长此以往,会不会影响到夫妻的感情呢?当董雅娟博士听到记者的疑问时,她并不避讳二人有这些争吵。随之,她解释了其中的原由。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当别人提出一个观点时,他总会拿出新观点去进行抨击。这样做,有时会招来反感,但是,绝不是胡说八道。越是掌握的知识多,查阅的资料多,越是愿意反向论证观点的正确与否。而那些经得起推敲、抨击的观点,才有可能是正确的。他们夫妻俩都各有主见,脾气又很犟、很急。每当一人提出一个观点时,另一人总喜欢背向而驰,于是,就有了争吵。吵到急处,董博士会赌气不说话,柏教授则走到哪儿,唠叨到哪儿。等到风头一过,双方更加来劲儿,话中句句带理,直到问题解决为止。至于这种争吵是否会影响到夫妻感情,董博士肯定地说:“不会。因为我们没有利益冲突,而只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这样的交流多了,反而会增进双方的了解。”
这个招来如此多“祸端”的目标是什么呢?它就是克隆牛。董博士说,1986年、1987年,他们先后来到黑龙江畜牧研究所工作,一直从事胚胎移植研究。1996年,他们又一起到日本山口大学进修,学习日本先进的胚胎细胞移植技术。1997年,绵羊“多利”的问世,以及1998年末,日本克隆牛的成功,轰动世界。所有这些在他们的眼中,都显得非常神秘。于是,科研人员的天性让他们萌生了一个共同的愿望:在自己手中诞生中国第一例体细胞克隆牛。柏、董夫妻俩原先工作的单位在当地非常有名,科研水平一流,而他们却将自己的实验室建在了莱阳农学院。许多人对此表示不解:即便不回原单位,也有许多大城市、好单位可以选择啊!对此,柏教授不以为然,科研人员的心里,只有自己钟爱的课题,对于外界其他的东西,他们并不看重。况且,莱农非常重视科研,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立项条件,投资200万元,为他们建起了一流的实验室,并为课题的完成大开方便之门,他们所提的条件都能够得到满足。因此,他们才会在实验室里安心地工作。为了早日攻克难题,夫妻两人并肩作战,筹建实验室、购置设备、建立实验牛场……接踵而至的工作让他们心力交瘁,他们失去了双休日、节假日。为了学习克隆方面的先进技术,修完学业,董雅娟还不得不来回奔波于中、日两国之间。实验室、实验牛场建起来之后,他们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这里。两个人之间交谈最多的内容,就是实验。
实验中,柏学进负责受体(接受胚胎的牛),董雅娟负责体细胞克隆牛胚胎的构建,两人配合非常默契。董雅娟心疼地说,老柏的工作量非常大。采购回来的牛,往往存在很多毛病,如子宫炎、不发情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常常需要为牛清洗子宫。到了冬天,他工作的时候,膀子的一半进入牛体,一半露在外面,处于半冷半热之间,久而久之,他就患上了肩周炎。经历了无以计数的失败后,他们终于迎来了“康康”和“双双”的降生。成功之际,不满足的夫妻俩又马不停蹄地进行了克隆牛胚胎移植产犊的研究。两年的时光过去了,如今,这项研究也结出了硕果。喜极而泣之余,董雅娟不禁想起了儿子。今年已经14岁的儿子,从4岁起,就被他们送到了母亲那里。儿子患脑炎住院时,董雅娟也没能在儿子身边守一天,以至于儿子与她之间有了隔膜,见面的问候只有一句平淡的“妈,你回来了”。在接受众人的祝福时,董雅娟直掉眼泪:我不是个好妻子,更不是个称职的母亲。
两颗赤子心一齐跳跃
“你们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进行克隆牛的研究呢?发展克隆牛下一代的意义又在哪里?”记者作为“门外汉”,向柏、董二人抛出了这样一个疑问。董博士介绍说,众所周知,牛属于单胎动物,生育周期长,因此,良种肉牛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发展体细胞克隆牛的下一代,主要是为了检测体细胞克隆牛是否具有与正常牛一样的繁育能力。“蓓蓓”之所以受到关注,就在于它证明了体细胞克隆牛“康康”和“双双”与正常母牛一样具有超数排卵能力,它们经过超数排卵获得的胚胎,移植后,具有正常的着床能力和发育成胎儿的能力。目前,“康康”和“双双”本身是否具备正常的繁育能力,董博士对此还不能肯定,而从实验室的研究情况看,“康康”和“双双”自繁后代的胎儿已经形成,也要诞生了,如果成功,这一疑问就将得到肯定的答案。董博士发明的点击去核法,也将被证明是可靠的、先进的。人们在这一技术的支撑下,将在短时间内培育出初具规模的良种牛群,促进产业化的发展,并带动加工业、牛肉出口的发展,潜力无穷。到时候,市场上出现的牛肉将具有大理石一样美丽的花纹,质地鲜嫩,味道鲜美。
“重男轻女”,这种偏见一直根深蒂固地扎在某些人的脑海里。但是,据说柏、董二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一直非常喜欢母牛,这是为什么呢?董博士解释说,“如果得到的是一头优良的奶牛,14个月左右,我们就可以对它进行超数排卵,获得胚胎。1枚胚胎价值1500元,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公牛呢,我们只能对它进行采精。冷冻精液的价位很低,一般由繁育中心提供优良品种公牛的精液,没有必要自己生产。克隆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你想要什么,它就出什么。性别的决定率在100%,只要取母牛的细胞进行克隆,其后代必然也是母牛。因此,我们都喜欢母牛,乐意对母牛进行克隆。”听着董博士发自肺腑的心声,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为了发展克隆牛技术,他们是如何的煞费苦心。联想起为了迎接“蓓蓓”的降生,柏教授两天里只睡了5个小时的觉,“蓓蓓”降生前后,他们又做了多少细致繁琐的工作,他们又放弃了多少应该属于他们的东西,可想而知。或许等到两三年后,当老百姓的院子里站起了中国自己的克隆牛时,人们将会清楚地触摸到柏学进教授和董雅娟博士两颗一齐跳跃的赤子心。让我们祝愿这对博士夫妻能够再创辉煌,为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