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神话 胜过罗马
1981年,韩裔日本人孙正义白手起家,以推销电脑软件开始涉足计算机行业,并创立了软件银行公司,由此开始了传奇一般的创业史。软银成立后一直默默无闻,直到1994年,公司获准在日本店头交易市场发行上市才崭露头角。随后两年,孙正义及其软银公司大出风头,风卷残云般地收购了美国计算机贸易展览会、出版公司及芯片创造商肯星顿技术公司等多家公司。
孙正义最为得意之笔,是1995年投资于一家尚无名气的门户网站一一雅虎公司。他向雅虎共投资了4.33亿美元,到2000年11月,软银在雅虎的股份市值已达130亿美元,相当于软银集团全部上市子公司市值的2/3。目前,软银管理着全球11家风险投资公司,资产高达60亿美元,在全球450多家网络公司拥有股份。可以说,孙正义的网络帝国梦想的确是实现了。
世事难料 突陷困境
最新一期《福布斯》杂志的一篇文章透露,自2000年3月纳斯达克股指狂泻以来,仅仅头一个月,软银的盈利就下降78%,降为7900万美元,到11月份其股票市值下跌了90%,目前只有190亿美元。然而,孙正义不顾险投资部门主管里舒尔认为,股票市场的熊市局面至少将持续两年,这对软银显然是一个双重打击。如果许多拟上市公司的资产不进行实质性的帐面贬值,那么这批公司的上市可能性将是十分渺茫的。而软银如果真要出售那些已上市公司的股票,就不得不低价抛出。
软银还碰到一个双重征税的麻烦。在处理美国公司的股票时,对其资本利润支付了两次税收。一次是在美国,另一次是在日本。尽管美日两国税率不尽相同,可是软银从其美国风险投资业务获得的收益中平均40%的收益将用于交税。将所有因素综合考虑,弱势市场和双重征税意味着软银上市公司190亿美元的市值,也许只能被估价为40亿美元。
滥铺摊子 难以自拔
最近《远东经济评论》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软银在经营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不尽相同,甚至投资方向自相矛盾。在其互联网行业投资中,许多项目丝毫未显现出能够通过软银集团的力量加以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且能持久运作的公司整体。软银大部分经营利润仍来自于软件产品的销售,组织机构脆弱、发展战略模糊,这是值得追究的重要原因。同时,全球互联网公司股票的价格下降趋势,无疑对软银筹资能力是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本来已日益恶化的软银资产负债表。目前,软银正在为匆忙投资于众多网络公司所造成的致命弱点而苦苦挣扎着。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软银必须迅速作出决定,将投资发展战略集中到互联网产业的某一些领域,而不是继续涉足互联网行业中的所有领域,从事所有业务。与此相关的措施就是需要增加透明度,加大信息披露公开度及减少各种不切实际的花哨做法,这样才能继续吸引投资者。而这一切,意味着改变孙正义原先发散的、自由放任的工作风格,代之以更为健全的财务制度和组织制度。如果真的这样做了,软银仍有可能实现其“建立全球电子未来”的梦想。不然的话,软银这—“暴发户”将会成为互联网时代最大、最痛苦的败笔。
经营理念 分歧多多
软银长期战略目标总是在不断变化,以致投资者尽管感到困惑,也逐渐习以为常了。孙正义认为,宽带业务、在线游戏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基石,但是软银美国业务主管却称网上金融服务、无线技术和互联网基础设施是将来发展的目标,这实在让人找不着北。尽管在几大互联网行业玩家中,软银仍拥有一定比例的股份,如最近它还投资4000万美元购得美国阿里巴电子商务公司日本分公司,获得40%的股份。但可悲的是,除了日本之外,软银似乎再也找不出可炫耀的、能够长期运作的项目。此外,在未来几年,投资无线技术和互联网基础设施仍旧只是大把烧钱而不会赚钱。
软银高层管理的战略分歧还包括在投资领域内的冲突。如软银中国风险投资部控股的中国阿里巴巴公司日前正与一家名为美商网的公司展开竞争。可笑的是,美商网公司是由软银所属的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控股的,可谓是自家人打起了自家人。软银管理层称,正在试图消除类似的冲突,并承认软银长期战略确实不够清晰。
会计标准 缺乏透明
即使软银确立起集中投资的战略思路,它照样会面临一些来自组织结构方面的挑战。软银集团主要分为6个部门——电子商务部、金融部、宽带部、媒体部、基础设施部和全球投资基金部,可事实上,这一分工结构在具体运作时并不十分明确。而且软银根本没有定期公布各个业务部门独立帐本的计划。孙正义对此的解释是.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使整个软银集团缴纳税收下降,另一方面也可以不必受许多小股东担忧的影响而拥有在经营决策时更大的灵活性。汇丰银行的分析师维德摩罗则认为,软银这样做的真实原因是它实际上根本没有清晰的组织机构。
软银集团的会计帐目常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帐目既没有汇总其直接或间接控股的一些亏损公司的经营业绩结果,也没有告诉投资者哪些子公司经营得法,产生了利润,更谈不上将这些盈利公司各自分别加以说明了,实在让投资者感到一头雾水。其实,软银自己也不清楚,明年哪些公司会赚钱,哪些公司会亏损。
在一些媒体面前,孙正义曾经表示软银有公开信息的必要,但又称也有必要保留许多投资信息不让公众知晓。他认为,一旦向公众公布太多的信息,势必将增加软银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关于软银管理层的问题,特别值得怀疑。现在软银只有6名高层管理人员,却管理着如此广泛的业务范围,他们能行吗?软银高级主管里舒尔认为,为了实施未来的长期发展战略,软银至少需要30多名高层管理人员来管理公司的多项投资业务,而6名高级管理人员实在太少,管理力量太单薄了。然而,孙正义极不情愿增加高层管理人员,他反对权力分散化,部分原因在于他与高层管理人员之间存在一些不协调情绪。更令孙正义不满的是,2000年10月,日本总部的职员人数由原先的8人膨胀到50人,这批增加的职员主要是会计、财务审查和法律服务人员,基本属于软件银行金融部。
软银已陷入危机重重的境地。在外界看来,软银要摆脱危机,走出困境,就必须增加信息披露,减少遮遮掩掩,完善公司的组织结构,实施更为集中的投资战略。但孙正义本人似乎仍然“执迷不悟”,他坚持认为:“我们已取得了巨大进步。今后3~5年里,人们将会认识到我们现在这场互联网革命的重要性。”也许孙正义对这场网络革命发展趋势的判断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当黎明到来之时,软银还能否看见新的曙光?
1981年,韩裔日本人孙正义白手起家,以推销电脑软件开始涉足计算机行业,并创立了软件银行公司,由此开始了传奇一般的创业史。软银成立后一直默默无闻,直到1994年,公司获准在日本店头交易市场发行上市才崭露头角。随后两年,孙正义及其软银公司大出风头,风卷残云般地收购了美国计算机贸易展览会、出版公司及芯片创造商肯星顿技术公司等多家公司。
孙正义最为得意之笔,是1995年投资于一家尚无名气的门户网站一一雅虎公司。他向雅虎共投资了4.33亿美元,到2000年11月,软银在雅虎的股份市值已达130亿美元,相当于软银集团全部上市子公司市值的2/3。目前,软银管理着全球11家风险投资公司,资产高达60亿美元,在全球450多家网络公司拥有股份。可以说,孙正义的网络帝国梦想的确是实现了。
世事难料 突陷困境
最新一期《福布斯》杂志的一篇文章透露,自2000年3月纳斯达克股指狂泻以来,仅仅头一个月,软银的盈利就下降78%,降为7900万美元,到11月份其股票市值下跌了90%,目前只有190亿美元。然而,孙正义不顾险投资部门主管里舒尔认为,股票市场的熊市局面至少将持续两年,这对软银显然是一个双重打击。如果许多拟上市公司的资产不进行实质性的帐面贬值,那么这批公司的上市可能性将是十分渺茫的。而软银如果真要出售那些已上市公司的股票,就不得不低价抛出。
软银还碰到一个双重征税的麻烦。在处理美国公司的股票时,对其资本利润支付了两次税收。一次是在美国,另一次是在日本。尽管美日两国税率不尽相同,可是软银从其美国风险投资业务获得的收益中平均40%的收益将用于交税。将所有因素综合考虑,弱势市场和双重征税意味着软银上市公司190亿美元的市值,也许只能被估价为40亿美元。
滥铺摊子 难以自拔
最近《远东经济评论》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软银在经营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不尽相同,甚至投资方向自相矛盾。在其互联网行业投资中,许多项目丝毫未显现出能够通过软银集团的力量加以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且能持久运作的公司整体。软银大部分经营利润仍来自于软件产品的销售,组织机构脆弱、发展战略模糊,这是值得追究的重要原因。同时,全球互联网公司股票的价格下降趋势,无疑对软银筹资能力是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本来已日益恶化的软银资产负债表。目前,软银正在为匆忙投资于众多网络公司所造成的致命弱点而苦苦挣扎着。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软银必须迅速作出决定,将投资发展战略集中到互联网产业的某一些领域,而不是继续涉足互联网行业中的所有领域,从事所有业务。与此相关的措施就是需要增加透明度,加大信息披露公开度及减少各种不切实际的花哨做法,这样才能继续吸引投资者。而这一切,意味着改变孙正义原先发散的、自由放任的工作风格,代之以更为健全的财务制度和组织制度。如果真的这样做了,软银仍有可能实现其“建立全球电子未来”的梦想。不然的话,软银这—“暴发户”将会成为互联网时代最大、最痛苦的败笔。
经营理念 分歧多多
软银长期战略目标总是在不断变化,以致投资者尽管感到困惑,也逐渐习以为常了。孙正义认为,宽带业务、在线游戏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基石,但是软银美国业务主管却称网上金融服务、无线技术和互联网基础设施是将来发展的目标,这实在让人找不着北。尽管在几大互联网行业玩家中,软银仍拥有一定比例的股份,如最近它还投资4000万美元购得美国阿里巴电子商务公司日本分公司,获得40%的股份。但可悲的是,除了日本之外,软银似乎再也找不出可炫耀的、能够长期运作的项目。此外,在未来几年,投资无线技术和互联网基础设施仍旧只是大把烧钱而不会赚钱。
软银高层管理的战略分歧还包括在投资领域内的冲突。如软银中国风险投资部控股的中国阿里巴巴公司日前正与一家名为美商网的公司展开竞争。可笑的是,美商网公司是由软银所属的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控股的,可谓是自家人打起了自家人。软银管理层称,正在试图消除类似的冲突,并承认软银长期战略确实不够清晰。
会计标准 缺乏透明
即使软银确立起集中投资的战略思路,它照样会面临一些来自组织结构方面的挑战。软银集团主要分为6个部门——电子商务部、金融部、宽带部、媒体部、基础设施部和全球投资基金部,可事实上,这一分工结构在具体运作时并不十分明确。而且软银根本没有定期公布各个业务部门独立帐本的计划。孙正义对此的解释是.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使整个软银集团缴纳税收下降,另一方面也可以不必受许多小股东担忧的影响而拥有在经营决策时更大的灵活性。汇丰银行的分析师维德摩罗则认为,软银这样做的真实原因是它实际上根本没有清晰的组织机构。
软银集团的会计帐目常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帐目既没有汇总其直接或间接控股的一些亏损公司的经营业绩结果,也没有告诉投资者哪些子公司经营得法,产生了利润,更谈不上将这些盈利公司各自分别加以说明了,实在让投资者感到一头雾水。其实,软银自己也不清楚,明年哪些公司会赚钱,哪些公司会亏损。
在一些媒体面前,孙正义曾经表示软银有公开信息的必要,但又称也有必要保留许多投资信息不让公众知晓。他认为,一旦向公众公布太多的信息,势必将增加软银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关于软银管理层的问题,特别值得怀疑。现在软银只有6名高层管理人员,却管理着如此广泛的业务范围,他们能行吗?软银高级主管里舒尔认为,为了实施未来的长期发展战略,软银至少需要30多名高层管理人员来管理公司的多项投资业务,而6名高级管理人员实在太少,管理力量太单薄了。然而,孙正义极不情愿增加高层管理人员,他反对权力分散化,部分原因在于他与高层管理人员之间存在一些不协调情绪。更令孙正义不满的是,2000年10月,日本总部的职员人数由原先的8人膨胀到50人,这批增加的职员主要是会计、财务审查和法律服务人员,基本属于软件银行金融部。
软银已陷入危机重重的境地。在外界看来,软银要摆脱危机,走出困境,就必须增加信息披露,减少遮遮掩掩,完善公司的组织结构,实施更为集中的投资战略。但孙正义本人似乎仍然“执迷不悟”,他坚持认为:“我们已取得了巨大进步。今后3~5年里,人们将会认识到我们现在这场互联网革命的重要性。”也许孙正义对这场网络革命发展趋势的判断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当黎明到来之时,软银还能否看见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