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十年再出发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组委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藏民族大学共同主办,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第十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于10月26日至27日在咸阳举行。本届论坛围绕媒介融合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信息传播与民族文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同时回顾和总结了论坛成立十年来的经验与收获,探讨了论坛下一个十年的创新与发展。张树庭、郑保卫、王润泽、周德仓4位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本刊对4位教授的发言进行摘登。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長、西藏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树庭:
  首先我代表西藏民族大学热烈祝贺“第十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暨第二届民族地区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系主任)论坛”召开!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在这深秋时节相聚古都咸阳、莅临西藏民族大学,共同就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昨晚我仔细看了会议手册,心中无限感慨。这个论坛已经坚持办了十年,十年树木,论坛已成品牌,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学者同仁思想交流、观点碰撞、相互启发的平台。这非常了不起,这里既有郑保卫教授、白贵教授这样的学界前辈开荒拓土、不断耕耘的心血,也有十年来各承办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辛勤付出。更重要的是,今天参会的正式代表中有20多位在校博士生和研究生,这种学术薪火代代相传的好传统,才是这块学术净土和论坛能够持续不断办下去的不竭动力。祝福大家!
  我能想象到,在座的很多研究生一开始听说要到西藏民族大学开会,大多马上哼起“来到了拉萨来到了布达拉”的曲调,脑补着雪域高原的浪漫,结果,跟着导师来到了陕西咸阳。关于西藏民族大学具体情况,会议手册上有详细介绍,有空还可以去看看我们的校史馆,我就不再重复了。这里说说我的亲身感受。我是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名援藏干部,四个多月前服从组织安排援派到西藏民族大学,当我在网上查这个学校的情况时,当时真的惊呆了。后来我不断地跟朋友说“我在咸阳援藏”,然后不厌其烦地作解释工作。当时我带着两个问题来报到的:一是西藏民族大学为什么办在咸阳?二是全国那么多985、211、双一流高校,为什么两位总书记为这所大学的周年校庆发来贺信?这应该算是绝无仅有的吧?到学校工作两个多月了,我终于可以尝试回答这两个问题:
  概而言之,西藏民族大学作为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可以用三个特殊来概括:
  一是创办于特殊历史时期:在西藏和平解放初期、民主改革前夕的特殊历史时期,毛泽东同志说,“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西藏也要设立大学……”学校于1958年创建,当时名为“西藏公学”,为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人才。
  二是肩负着特殊历史使命:学校筹办之初,邓小平同志指出“几千人回内地学习,这是西藏一大革命,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可以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国家安全稳定的高度,赋予了学校为西藏培养各类人才的特殊历史使命。
  三是做出了特殊历史贡献:从创建至今,学校为西藏培养了8万余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了40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西藏地区三分之一的公务员和一大批艺术家、作家、教授、医学家、农学家、工程师等杰出人才,赢得了“西藏干部摇篮”的美誉。所以有这么一句话,没有西藏民族大学,就没有西藏今天的安全稳定局面。2008年,胡锦涛同志为学校建校50周年发来贺信;2018年学校建校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贺信说:“西藏民族大学建校以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为党和人民、为西藏各项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对西藏民族大学的贡献做了充分的肯定。
  当前,在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的指引下,学校正在努力实现三大梦想中的最后一个,即申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点,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讲,支持西藏民族大学,就是支持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的战略部署,就是为国家安全稳定做出实际的贡献。
  信息传播与个人的发展、地区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最为紧密的关联。信息传播构成了不同民族与文化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和谐共生的前提条件。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建设,推动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服务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共同发展,是今天这个论坛的初心和使命。纵观这次论坛的议题,有历史梳理、有理论探讨、有个案分析、有对策研究,涉猎范围广、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这个领域的最新成果。关于这个学术领域,我个人没有深入研究,当然没有发言权。这里冒昧提出三个建议,与大家探讨。
  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相信在座诸位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宣传和互联网及网络安全的有关论述正在学懂弄通中。这还不够,还要学懂弄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才能提升这个领域学术研究的站位和高度。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非常重要的纲领性讲话,其中“九个坚持”“四个共同”“五个要求”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做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讲好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和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的重要指南。比如“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这“四个共同”里面有着丰富的故事可以发掘、传播。
  二、要注意处理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的特殊性和信息传播一般规律的辩证关系。现在很多研究往往会不自觉地倾向于强调特殊性,而忽略了一般规律,导致问题越来越复杂。所以,应当立足于对少数民族地区受众实际情况的调研,辩证地看待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过于强调特殊性并不可取。   三、要更多地聚焦当前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提出可执行的对策,我们的研究才能接地气。我也无不遗憾地发现,西藏民族大学有这么光荣的历史和重大的贡献,可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世人知之甚少。根本的原因就是传播不够,这恰恰反衬出这个论坛的重大意义和所讨论议题的重要性。作为一所有历史、有故事、有话题点的西藏特色民族大学,如果不能有效地传播,问题在哪里?有什么破解的办法?我们论坛是否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呢?特别是民大新闻学院的师生们,是不是更应该反思呢?
  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學院作为西藏自治区唯一的新闻传播学院,以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为抓手,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人才培养,提高全媒体人才培养质量,引领西藏新闻教育改革大潮,提高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也为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这里,特别感谢各援助高校和兄弟院校新闻传播界同行的大力支持。这次学术研讨会在西藏民族大学召开,是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组委会对我校的高度信任和大力支持,也是推进我校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进一步提升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大好机会。我们一定不辜负这种信任,全力为研讨会的顺利召开做好服务工作。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理事长、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郑保卫:
  在美好的金秋十月,在全国各族人民庆祝新中国70华诞的喜庆之情依然荡漾心中的日子里,今天,我们相聚在古城咸阳,相聚在西藏民族大学,参加第十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心情格外喜悦。在此,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论坛理事会向莅临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嘉宾和老师、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欢迎你们前来参加本届论坛,感谢你们多年来对论坛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的论坛从2009年开始,已经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西藏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广西大学、内蒙古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举办了九届,今年是第十届。在十届论坛中,有三届都选择在陕西,而其中两届都是在西藏民族大学举办,我想借此机会特别说明一下其中的特殊意义。
  西安是我国闻名遐迩的历史古都,这里留下了太多的历史故事,这里的历史人物数不胜数,名胜古迹遍布城乡!西安也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汉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交融互鉴,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见证地!
  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由此启程,书写了汉族与藏族友好交往的历史佳话。以西安为起点的古代丝绸之路,把中华民族与中亚和欧洲各国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人连在了一起,为后人留下了友好交往、互学互鉴的好传统!
  因此在西安举办民族新闻论坛,大家一起来探讨民族地区的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探讨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融互鉴,探讨新闻传播与“一带一路”建设,探讨“唐蕃古道”与民族文化传播等这样一些穿越古今,贯通中外的学术话题,可以说有着一种格外的历史厚重感和现实体验感!
  因为我们脚下的土地就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丝绸之路和文成公主西出长安完成唐朝汉民族与吐蕃藏民族和亲壮举的起点。在这里,我们能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新时代民族文化传播与交融,和新时期再续丝绸之路与再筑中外友谊之桥的新气象!
  另外,西藏民族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建立的第一所高校,今年是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我们能够借此机会同西藏民族大学的领导、老师和同学共同欢度校庆,同样有着特殊意义。
  藏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重要一员,藏族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藏族与汉族自唐代以来千余年的友好交往,是中华民族史上久传不衰的历史佳话;西藏民族大学作为西藏自治区最早建立的高校,为西藏,也为其他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藏族和各民族干部,成为全国民族地区历史最长、成效最好的民族院校之一;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民族地区新闻院校中是不仅发展快、经验多、效果好,而且是这些年来对我们民族新闻论坛支持最多、贡献最大、做得最好的学院。这次正值论坛成立十周年,西藏民族大学主动提出要承办本届研讨会,为我们共同回顾和总结论坛成立十年来的经验与收获,探讨论坛后一个十年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在此,我代表论坛理事会向西藏民族大学,向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领导、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西藏民族大学60年校庆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60年来所取得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就,祝愿你们今后能够再上层楼,做出更大成绩,取得更大发展!
  我们的民族新闻论坛,是十年前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赵启正院长倡导,在全国民族地区新闻院校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下共同组建的。当时赵启正院长明确强调:“我们要站在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关注民族地区的新闻教育、传媒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并嘱咐我们一定要把论坛办好,而且要长期办下去。他说:“如果没有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国家的任何一个发展目标要想实现都是不现实,不可能的。”
  从当时我们为论坛所确定的名称“中国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看,创办论坛的宗旨,就是要通过论坛这个平台促进民族地区新闻教育,推动民族地区传媒改革和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时也希望通过组织论坛,为民族地区新闻院校师生搭建一个学术平台,借此促进学术交流,打造研究团队,并通过我们的思想智慧和理论成果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
  十年来,论坛所举办的每届研讨会都会确定一个与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相关联的主题,都会尽力打造一支有地域特色、有学术涵养的研究团队,形成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
  十年来, 论坛组委会在全国民族地区新闻院校的支持与配合下,始终秉持这一宗旨,坚持“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定位,在服务民族地区新闻教育、服务民族地区传媒改革、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做出了一些贡献,在民族地区新闻院校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新闻与传播领域的一个有较高知名度、较强凝聚力和较大影响力的论坛。   作为论坛的组织者,我真诚地期待各位与会专家学者和老师同学,能够借助论坛搭起的学术平台,共同总结论坛十年来的工作,展望论坛的未来发展,同时围绕本届论坛主题交流研究心得,共同谋划我国民族地区新闻与信息传播的战略发展,共同描绘我国民族地区新闻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本届论坛我们还套办了一个“第二届全国民族地区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系主任)论坛”。这个论坛是去年由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起成立的。我们邀请与会的各民族地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和系主任,就民族地区新闻教育、学术研究、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问题交流研讨,大家齐心协力,抱团取暖,借助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谋发展,壮大民族地区新闻与传播教育,培养更多适应民族地区改革发展需要的新闻与传播人才。
  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党中央实施了一系列推动区域发展,特别是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宏观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北部湾经济带建设等等,这些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将西部地区几十个民族的发展联系在了一起,构建起了一幅幅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蓝图。
  在民族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宏伟事业中,新闻传媒依据自身所拥有的传播信息、报道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独特功能,在促进民族地区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等方面,能够发挥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我们新闻院校,特别是民族地区新闻院校应该无负于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无负于我们肩负的重大使命,牢固地树立问题意识,紧紧瞄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地区社会稳定安全方面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认真分析问题,提出决策建议,发挥好智库作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令人高兴的是,近些年来我国民族地区新闻院校,在促进民族地区传媒业以及整个地区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作用,涌现出了一批理论素养高、研究能力强、与少数民族群众有着良好亲和力的研究团队,其研究成果获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与肯定,为我国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开创了新局面,扩大了影响力,也增强了凝聚力。
  经过十年的探索,我们通过不断交流工作经验、开展科研合作,聚合起了一支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专业队伍,凝聚起了做好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思想共识。我相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今后我们的论坛一定会越办越好,一定会成为我国民族新闻传播研究中有价值、有能力、有水平、有影响和有凝聚力的学术平台和理论阵地。
  回顾十年工作,展望未来发展,我们一定要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进一步明确民族工作的战略定位,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深化理论研究,尤其要着重在如何宣传好增强“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以及贯彻落实好最近(10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精神,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多做些深入研究,多提供一些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为促进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繁荣稳定、长治久安,为建构既体现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新闻学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
  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祝贺本次论坛召开,并且表达三个感谢:感谢论坛创办人郑保卫教授,感谢历届论坛的承办者,感谢参与论坛的每一位老师。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举办了十届,很不容易,也很让人为之感慨。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我认为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要扎根民族地区办教育,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好的新闻传播人才。我国幅员辽阔,少数民族种类多、分布广,在民族地区开展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挑战多、肩负的担子重。但可喜的是,近年来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代表的众多高校,深耕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教育,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既懂得新聞传播的实践规律,又具备民族文化素养的优秀人才。扎根民族地区、定位民族实际、探寻民族特色,这应该是民族地区新闻传播院校在新闻人才培养中所秉持的重要理念。
  二是要精准寻找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学术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学术发展路径和方法,走出中国特色的民族新闻学之路。民族地区新闻传播院校除了要肩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外,还要在新闻传播的学术研究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的新闻学已走过百年历史,当前我们正在努力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构建和发展离不开民族地区新闻传播领域的业务实践和学术研究,如果缺少以民族和民族地区为核心对象的新闻学术研究,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学科体系也将失去宝贵的民族底色。这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原则下,努力把握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实践活动的核心问题,并对其展开扎实的、有意义的学术研究。
  三是要进行海外拓展,让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走向世界。俗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于民族地区的新闻传播实践来说,除了讲好本民族的故事外,还应探索将民族故事向世界讲述的有效话语范式,进一步思考民族文化的瑰宝如何借助民族地区的新闻传播实践让世界范围内更多的受众知晓。我们需要不断强化职责和使命意识,将少数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作为新闻人才培养、新闻技能培训、新闻学术研究等工作中的重要议题。
  总体来看,民族地区的新闻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既要扎根基层也要放眼世界,走出中国特色的民族新闻学之路。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副秘书长、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周德仓教授:
  第十届中国少数民族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暨第二届民族地区新闻传播院长(系主任)论坛今日在秦都咸阳盛大开幕,新闻与传播学院各族师生在此献上最真诚、最热烈的欢迎、祝贺、祝福!
  此情此景,使我们不禁回想起10年前同样盛大的一幕:2010年10月24日,来自30多家高校和机构的百余名学者,同样是在这座学术殿堂——西藏民族大学学术报告厅,共襄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盛举,并开辟出一些论坛发展的新模式,包括发起编撰“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发展报告”;再往上追溯,2009年12月,我们作为发起单位之一,有幸与大家一道,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开启了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由此深感荣幸!
  对历史的简洁回忆,让我们更加强烈地意识到我们共同肩负的文化和历史责任。作为新闻传播学科本土化、中国化、民族化的一种新视野,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研究肇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虽不是学术的名门望族,但却令人耳目一新,开创了学术研究的新天地,使我们可以从民族文化的视角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大需要出发,重新寻找新闻传播研究和学科建设的独特坐标,逐渐完成一个崭新的文化构建。今天,当我们回首论坛的10年学术之路,就会发现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研究和专业教育,不仅成为广泛共识,而且成为文化繁荣的现实景观,正在由边缘走向中心,覆盖的地域和界别,早已超出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媒体的传统范畴,而且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向度,可以与新闻传播研究的整体趋势携手同行了。以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为高标的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文化归属和学术沃土,正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杰出智慧。由此,我们与在座各位一同深感自豪!
  此次论坛重回西藏民族大学,确实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新闻与传播学院发端于1996年创办的新闻专业,组建于2005年。新闻与传播学院与生俱来的使命,就是为西藏社会稳定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致力于将自己建设成为西藏新闻传播研究中心、专业教育基地和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重镇。“西藏传播”成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研究的明确主题,并不懈努力,孜孜以求,建设“西藏传播”学术高地,取得了重要进展,使我们在新闻传播学院林立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庞大家族里,具有了一定的辨识度,获得了大家的广泛期待和鼓励。此次会议在咸阳文汇东路6号举办,就是对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最大支持、最大激励和最高褒奖,使我们有机会能够全面接受最新学术思想、智慧的教导和熏陶,重新打磨、塑造自己,更好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和学术职责,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和西藏社会发展贡献才智。
  明年,即2020年,新闻与传播学院将实现自己生命历程的又一次跃升,基于部校共建机制和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我们将由现在的渭城校区,整体搬迁到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校区,并在3号实验楼(俗称“新闻楼”)安家落户,建设“西藏融媒体实训中心”,驶入新闻传播教育的快车道。无论在“渭城”还是“秦汉”,新闻与传播学院都一直沐浴着辉煌的历史光芒,所不同的是,秦漢新城与咸阳国际机场距离更近,实际成为美好邻居,正可互相勉励,实现伟大腾飞,上升到新的高度。此时此刻,我们期望借助于这个美丽的联想,借助于各位学者的指导和激励,让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比翼齐飞,同享荣耀!
  编辑:徐  峰
其他文献
<正> 近代中国的历史曾经造就了一大批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他们以自己的行动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努力使祖国走向繁荣富强,从而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林则徐就是其中的
【正】 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和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我国农村出现了一大批农业生产专业户。专业户的经营规模基本适应我国农村目前的经济状况,因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测试分析了大庆油田某联合站的效率及能耗分布,找出系统效率低、能耗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节能改造方案,并对改造前后的效率及能耗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改造效益.
介绍了安庆电厂在机组冷态启动时锅炉节约燃油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并逐一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的经验,找出节油空间,挖掘节油潜力,优化机组启动方式。为直吹式制粉系统的锅炉启动节油提
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是指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锋反对美蒋反动派的人民民主运动。它在革命与反革命的决战时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综观第二条战线的全部斗争,
中央空调和大型供水系统采用高性能开关磁阻调速节能电机进行电力拖动和调整,并且根据使用工况自动调节拖动电机处于最佳状态,达到节能降耗,在实际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对10kV架空配电线路综合不停电作业法中涉及到的旁路电缆、移动箱变和绝缘.Y-具的试验方法及要求分别进行了介绍。旁路电缆试验包括电缆连接检查、绝缘电阻检测和耐压试验等。
介绍了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用于煤气生产厂管道煤气流量计量的新方法及其使用效果。
介绍了变压器常发性故障——铁芯多点接地的几种类型及其成因,提出了李压器铁芯多点接地故障的简易处理方法及处理步骤,指出准确及时地诊断与处理变压器铁芯多点接地故障,对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