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这人特别在意书名,选这本书作介绍时,跟编辑小姐打趣说书名也(再次)够我写一段。我指的明显是得向不谙粤语的广大读者讲解一下什么是“揦西”,不过后来我发现更有意思的其实是大家都好像看懂读懂的“设计”。“设计”到今天已被滥用,日常各种场合里提到的“设计”许多时候其实可以用“款式”、“花样”之类的字眼代替,然而真正的“design”指涉的绝非单纯卖弄色相的把戏。这个万事万物的创作行为,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它当初为什么选择与“设计”共谐连理,根据互联网上的蛛丝马迹,今时今日仪表堂堂的这个“设计”,似乎属于那一系列经由日本人撮合西洋概念,于清末民初之际大量反借回国的白话归侨,我没能耐深入考证,只是尽我所长根据其外表去揦西附会,除了计谋计算,“计”字还让我想到广州话里的“谂谂计”(想想办法),是否提醒着我们“迪赛恩”的核心其实是“解决问题”,美与不美只是皮相,技术、思维模式才是神髓?
对了,我不能避开不讲“揦西”。这个形容词,有人考究一点写成“俹簁”,不管怎样写,反正不是好东西,意思是“草率地应付事情” (例句:这篇书评写得真揦西)。可作者用在这里却绝无贬义,乃系启发自十九世纪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提出的“Lesser Art”概念,引申出“Lesser Design”,好与商业社会美学主流所崇尚的“专业设计”作对比。许多人谈论设计,除了那种滥用了的定义,即使有探究背后思想,总离不开有名有姓的大师手笔,史家无疑会偏好划时代的伟大点子,作者珍而重之的却是默默贡献社会的隐世创意,“Lesser”意为次要、较低,译作“揦西”,取其发音之余,作者为的是替欠缺理论包装、从未正式报品的民间方案仗义执言,它们尽管粗疏,但胜在灵活即兴,实验精神更不容忽视。
实验之重要,作者重覆提到设计界的试验雏型 (prototype)概念,我很自然地就想到由来已久的那一辆“闭门造车”,不查不知,这句成语后面原来还有一句 “出门合辙”,就是说一切按本子办事结果将会令人满意,与现在惯常的理解完全颠倒,事实到底如何,大家心知肚明。本书的例子还真的是从车讲起,话说市面上现成的四轮手推货物车,许多款式的把手以下没有遮挡,作者留意到一些使用者会不约而同地自行在支架上编制绳网,避免物件往后掉。这种为方便作业而用于物品工具上的临时补偿措施,做的人未必一定意识到自己正在设计,也不讲究美观,却自然地流露出饶富兴味的亮丽智慧。
敏锐的设计师应懂得认真对待这些看上去平平无奇、揦揦西西的行为,因为开物的浩繁过程果真几可媲美生命诞生,依靠天才石破天惊不是没有,但主要还是通过家家户户的点滴累积。简单如一个衣架、一个纸杯,都可能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史”,才成为手中眼前的样子。对于一项用品的概念萌芽,许多是我们根本无从确定那是源自祖师爷灵光一闪抑或大众约定俗成,但必然可以观察到同一类器物因应材质结构特性、生产技术、使用场合以至一些偶然因素发展出来的多款规格差异。论推动革新的作用,不带章法的率直尝试与按部就班的刻意策划贡献并无二致,甚或只有更为刺激,毕竟没有人能确切预计最终是怎么样的设计会脱颖而出,影响后世。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钟表指针的走向原来不影响报时功能,却不知是谁为着什么原故抑或随机开了风气之先,现在凡要形容旋转运动,“顺时针”、“逆时针”就成了理所当然;纸杯本身作为杯的变种,代表的不只是既有事物换上不同材料,其真正革命性的地方在于开启了“用完即弃”的概念。
当然,在讲求环保的年代,“用完即弃”又有点反革命了,于是现在我们又关注循环再生,将物料打碎归零重新投产损耗还是不少,效益更佳的做法是根据本来面目借尸还魂提升神采的“upcycling”,老土一点叫“废物利用”。这种“揦西”精神人皆有之,设计师的专业任务是建立持续的作业系统,令这种二手出品更精美完备,书中就介绍了一位英国人如何将塑胶瓶切割分类为各种部件,组合为高档灯饰。再进步一点的设计师,可能会在塑造作品时,已经考虑到器物完成主要任务后如何平安转世。
人多少有点恋物,如此说“设计为了取悦”无可厚非,但并非以淫巧伎俩生成欲望循环,而是以回应人真实需求的体贴关怀,通过仔细观察人的生活习惯、了解人对事物的认知模式,优秀的设计师善于以这种说不出口的语言沟通,并能发掘当中盲点,引导人以更新颖更妥善的方法去看待问题,从而延长了生命扩阔了价值的不限于物件,更可以是传统。传统不是打造一些表面备受推崇,实际在称呼上已透露其被死亡、仅仅置于旅游景点服务虚拟体验的“文化遗产”,设计师必须认识一种工艺的内涵,才能在不偏离其技术特性、尊重既有的营运操作模式的前题下,依照匠人的作风和应付能力合作开发符合现今生活需求的新产品,使大众得以活于一度被遗忘的传统,街匠得以在社区经济网络里找回自己的有机位置。
本书作者身为“民间博物馆”(www.hkcmp.org)计划召集人,行文秉持着一份设计师的社会责任,不过反过来说,行外的社会人士对设计也不应无知,不懂设计没所谓,至少要学会不被设计。看过本书,你会感受到巴士站的海报栏和大厦外场大型广告牌如何借设计之名行使“不义”;又会发现一些本应为视障人士而设的道路设施根本没跳出视觉主导思维而沦为装饰。而我则想起了朋友那个用卖不掉的胸罩改成的小手袋,胸罩的原来款式明显已不是重点,我记得的是缝上拉链后揦揦西西的样子,一边充斥不受束缚的无穷构思,另一边盛载惜物的温柔细腻。
对了,我不能避开不讲“揦西”。这个形容词,有人考究一点写成“俹簁”,不管怎样写,反正不是好东西,意思是“草率地应付事情” (例句:这篇书评写得真揦西)。可作者用在这里却绝无贬义,乃系启发自十九世纪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提出的“Lesser Art”概念,引申出“Lesser Design”,好与商业社会美学主流所崇尚的“专业设计”作对比。许多人谈论设计,除了那种滥用了的定义,即使有探究背后思想,总离不开有名有姓的大师手笔,史家无疑会偏好划时代的伟大点子,作者珍而重之的却是默默贡献社会的隐世创意,“Lesser”意为次要、较低,译作“揦西”,取其发音之余,作者为的是替欠缺理论包装、从未正式报品的民间方案仗义执言,它们尽管粗疏,但胜在灵活即兴,实验精神更不容忽视。
实验之重要,作者重覆提到设计界的试验雏型 (prototype)概念,我很自然地就想到由来已久的那一辆“闭门造车”,不查不知,这句成语后面原来还有一句 “出门合辙”,就是说一切按本子办事结果将会令人满意,与现在惯常的理解完全颠倒,事实到底如何,大家心知肚明。本书的例子还真的是从车讲起,话说市面上现成的四轮手推货物车,许多款式的把手以下没有遮挡,作者留意到一些使用者会不约而同地自行在支架上编制绳网,避免物件往后掉。这种为方便作业而用于物品工具上的临时补偿措施,做的人未必一定意识到自己正在设计,也不讲究美观,却自然地流露出饶富兴味的亮丽智慧。
敏锐的设计师应懂得认真对待这些看上去平平无奇、揦揦西西的行为,因为开物的浩繁过程果真几可媲美生命诞生,依靠天才石破天惊不是没有,但主要还是通过家家户户的点滴累积。简单如一个衣架、一个纸杯,都可能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史”,才成为手中眼前的样子。对于一项用品的概念萌芽,许多是我们根本无从确定那是源自祖师爷灵光一闪抑或大众约定俗成,但必然可以观察到同一类器物因应材质结构特性、生产技术、使用场合以至一些偶然因素发展出来的多款规格差异。论推动革新的作用,不带章法的率直尝试与按部就班的刻意策划贡献并无二致,甚或只有更为刺激,毕竟没有人能确切预计最终是怎么样的设计会脱颖而出,影响后世。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钟表指针的走向原来不影响报时功能,却不知是谁为着什么原故抑或随机开了风气之先,现在凡要形容旋转运动,“顺时针”、“逆时针”就成了理所当然;纸杯本身作为杯的变种,代表的不只是既有事物换上不同材料,其真正革命性的地方在于开启了“用完即弃”的概念。
当然,在讲求环保的年代,“用完即弃”又有点反革命了,于是现在我们又关注循环再生,将物料打碎归零重新投产损耗还是不少,效益更佳的做法是根据本来面目借尸还魂提升神采的“upcycling”,老土一点叫“废物利用”。这种“揦西”精神人皆有之,设计师的专业任务是建立持续的作业系统,令这种二手出品更精美完备,书中就介绍了一位英国人如何将塑胶瓶切割分类为各种部件,组合为高档灯饰。再进步一点的设计师,可能会在塑造作品时,已经考虑到器物完成主要任务后如何平安转世。
人多少有点恋物,如此说“设计为了取悦”无可厚非,但并非以淫巧伎俩生成欲望循环,而是以回应人真实需求的体贴关怀,通过仔细观察人的生活习惯、了解人对事物的认知模式,优秀的设计师善于以这种说不出口的语言沟通,并能发掘当中盲点,引导人以更新颖更妥善的方法去看待问题,从而延长了生命扩阔了价值的不限于物件,更可以是传统。传统不是打造一些表面备受推崇,实际在称呼上已透露其被死亡、仅仅置于旅游景点服务虚拟体验的“文化遗产”,设计师必须认识一种工艺的内涵,才能在不偏离其技术特性、尊重既有的营运操作模式的前题下,依照匠人的作风和应付能力合作开发符合现今生活需求的新产品,使大众得以活于一度被遗忘的传统,街匠得以在社区经济网络里找回自己的有机位置。
本书作者身为“民间博物馆”(www.hkcmp.org)计划召集人,行文秉持着一份设计师的社会责任,不过反过来说,行外的社会人士对设计也不应无知,不懂设计没所谓,至少要学会不被设计。看过本书,你会感受到巴士站的海报栏和大厦外场大型广告牌如何借设计之名行使“不义”;又会发现一些本应为视障人士而设的道路设施根本没跳出视觉主导思维而沦为装饰。而我则想起了朋友那个用卖不掉的胸罩改成的小手袋,胸罩的原来款式明显已不是重点,我记得的是缝上拉链后揦揦西西的样子,一边充斥不受束缚的无穷构思,另一边盛载惜物的温柔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