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功埋名的一等功臣刘祚坤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bianwo6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随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委组织部及咸安区民政局的负责人,一同来到高桥镇的“特困村”——石溪村,拜望老英雄刘祚坤。在老人的院坝上,我们见到了他。他穿着打了补丁的灰旧衣服,脚上蹬着抗美援朝时穿的大军鞋。
  
  一、惜别爱妻娇儿,踏上朝鲜战场
  
  1927年,刘祚坤出生在鄂南咸宁石溪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父母相继死于战乱,5岁的他成了孤儿,同村的乡亲们将他拉扯长大。
  刘祚坤干活卖力,手脚伶俐,同村的木匠刘老汉见他无依无靠,收他做了徒弟。不几年,刘祚坤便成为十里八村颇有名气的小能人。
  18岁时,刘祚坤与邻村16岁的姑娘彭爱玉成了亲。
  1949年,大儿子刘应恒出世了。随后两年,二儿子三儿子相继出生。刘祚坤夫妻恩爱,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分田分地,男耕妇织,过着幸福的生活。
  正当刘祚坤准备发挥自己的木匠技艺作些积蓄,好为三个儿子盖幢房子的时候,美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祖国的家门口鸭绿江边。刘祚坤这样一个纯朴的青年农民,报国的热血直往上涌,他要报答共产党的恩情,当兵保家卫国。
  1951年底,他说服自己的爱妻,毅然报名去当兵,结果由于他害眼病没有验上。1952年,他当兵心切,提前作好一切准备,坚决要求上前线,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农历八月十八,中秋节后的第三天,他穿上新军装,告别了三个年幼的儿子和怀着身孕的妻子,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305部队122中队辎重一连一排三班的战士。
  1952年冬,他所在部队奉命从湖北安陆步行起程到汉口,再乘火车直达祖国边境安东(今丹东),把写有姓名、籍贯、通信地址的白布条缝在棉衣内,就上了前线。
  在朝鲜的战场上,他蹲山洞打敌机,也扛过笨重的机枪参加过狙击战,随部队一起转战南北,英勇奋战,与装备精良的美国兵开展顽强的搏斗。
  1953年2月,他所在的部队奉命分配到兵站工作。当时,有些战士想不通,认为这样没有杀敌立功的机会,不安心于兵站工作。有的甚至发牢骚说:“兵站工作干不得,枉然一天干到黑,人家立功你没说。”刘祚坤却没有这样认为,他觉得只要努力,在哪里都干得出不凡的业绩来。
  兵站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和守卫仓库和火车站的军用物资,这下刘祚坤的一手木工手艺便派上了用场。平时完成值班任务后,他拿起斧刨锯锉,忙得不亦乐乎。今日修修门窗,明日补补库房,在刘祚坤踏实苦干精神的带动下,兵站的战士们也受到很大启发,安心工作了,争先恐后地抢着干。
  仓库里有时存放着大批的废旧物资,散乱地到处堆积着。“这是祖国人民的血汗换来的,不能让它浪费掉!”他不分昼夜地收集废油桶、旧木箱和破席子,几个月下来,他一个人收集整理的废旧物资整整装了六个火车车皮。
  有一次,刘祚坤在外面巡逻,发现山沟里堆着几张破席子,在席子底下,他清理出500多斤完好的黄豆,这些黄豆打成豆腐,美美地给战士们加了一餐。又有一次,刘祚坤从仓库检查物资回来,看到河沟里散着不少油桶。他想:这些油桶即使是空桶,也是有用的。他跳进冰冷刺骨的河里一个个地将桶捞起,结果捞出了20大桶“毛必鲁”油和两大桶汽油。
  
  二、脚下是爆炸的汽油桶,头上是敌机的疯狂扫射,刘祚坤一人抢出85桶航空汽油
  
  在朝鲜,他牢记连指导员的一句话:“到战场上,就是要为祖国、为人民立功。我们要戴着光荣花回国,不要提着鞋子回国。”
  1953年4月26日的晚上,一夜之间刘祚坤成了英雄。
  当夜,刘祚坤正在山洞值班,守护装有从苏联运来的5个车皮的航空汽油,汽油属朝鲜人民军。深夜,两架美军B26型敌机轰炸了车站,一个装满汽油的车皮被炸弹击中燃烧起来。随着汽油桶爆炸的巨响,一股股巨大的火柱直冲天空。接着,敌机又俯冲下来,对着车站疯狂轰炸扫射。
  在物资十分匮乏的朝鲜战场,航空汽油是极其珍贵的。刘祚坤想都没想,就冲了上去。
  车站上,烟火弥漫,随着汽油桶爆裂的巨响,一股股粗大的火柱直冲天空,火苗蹿起老高,周围烈火四起,碎土纷飞。刘祚坤急忙越过弹坑,奔过铁轨,踏着火苗跑到了起火的车皮跟前。第一辆车皮被击中,已经不能抢救了,他冲向第二辆车皮。他抡起铁锹敲打被炸凹进去的车门,又从地上抓起一根木头使劲撬,终于打开了车门。他随即跳上车,抓住油桶就往下滚,一口气滚了20多桶。敌机扫射下来,子弹打在车厢上直冒火花。附近燃烧的汽油已经蔓延到车厢顶上,烈火烤着他,浓烟熏着他,他的眼睛非常难受,就半闭着眼睛,用手摸着油桶往外滚。
  不久,跑来了一位朝鲜人民军战士。于是,刘祚坤在车上滚油桶,人民军战士在车下把油桶往安全地带推。油桶把刘祚坤的左脚砸得鲜血淋淋,一瘸一拐的,他忍着剧痛,不停地往下滚油桶。又过了一会儿,人民军燃料局二厂副厂长车永俊赶来了,虽然他只有一只胳膊,但也立即参加了抢救。
  敌机又低飞盘旋过来了。车永俊喊了一声:“防空!”他一看刘祚坤没有理会,还在滚油桶,便跳过去把他拉下车厢,跑到一个弹坑里蹲下。等敌机扫射过去后,他们又接着干。
  车厢上的火烧得更大了,剩在里面的油桶烤得吱吱作响,快要爆炸了。一些志愿军和人民军战士闻讯,陆续赶来参加战斗,把300多桶汽油滚下车厢疏散开来。刘祚坤一个人就抢出了85桶,累得昏倒在地上。
  第二天,朝鲜人民军燃料局二厂派了两个军官到该连战地医务室向刘祚坤慰问致谢。此后,他们的上级机关又两次派人来了解他的事迹。刘祚坤一夜之间成了英雄。
  1954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部受朝鲜人民军燃料局二厂的请求,特批刘祚坤立一等功一次。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和朝鲜劳动党共同授予他“一等功臣”荣誉称号。当时,全国只有99名抗美援朝“一等功臣”,他是湖北惟一的一名。不多久,朝鲜最高国务委员会又授予他“二级战士”荣誉勋章一枚。
  1954年5月5日,中朝在朝鲜平壤“毛泽东广场”召开盛大的庆功会,刘祚坤作为志愿军的特邀代表参加了这一盛会,受到了朱德、金日成及贺龙、杨得志、洪学智等首长的亲切接见。
  这是刘祚坤人生中最辉煌荣耀的日子。
  
  三、正直的刘祚坤看不惯歪风邪气,几次辞官,最终重操旧业,做了一个木匠
  
  朝鲜战争结束后,满载荣誉而归的刘祚坤随部队回到祖国,组织安排这位人民的英雄到新的岗位上工作。残酷的战争使他成为一名英雄,却并没有改变他朴实的农民本色,他谢绝了组织的好意,回到家乡。
  地方政府很重视,刘祚坤被安排为高桥区人武部长。人武部长是常委,是响当当的区领导。可是,参加了几次常委会,每一次刘祚坤都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从来都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他看着其他领导或慷慨激昂、或抑扬顿挫,面对书记善意的微笑,脸涨得通红。没过多久,他态度坚决地提出不当这个武装部长了。
  区里有个农具厂,领导们一合计,又让他去当了副厂长。农机器具说白了也就是些犁呀耙的,全是传统农耕业的工具,这个他熟。
  1959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厂里把养的两头猪杀了,职工每人分了两斤肉。刘祚坤等厂领导和职工们加完餐后,信步来到李书记的宿舍,想和李书记聊聊天。一进门,他就发现李书记分得的肉显然不止两斤,床底下赫然还有一只猪头。喝了不少酒的刘祚坤火一下子冲上了头:“伙计,你怎么有这么多肉?你的喉咙深一些?”同样酒足的李书记火气也上来了,借着酒劲,两人吵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儿,厂领导、工人就黑压压围了一屋。吵了足足一个多钟头,李书记只好暗渡陈仓,肉暂时被和他关系较好的厨房的一个同村职工拿了出去。
  这种人哪像社会主义的干部,刘祚坤越想越气,越想越觉得跟这样的人为伍,还不如回家去。
  第二天一大早,刘祚坤不辞而别,卷起铺盖,冒着刺骨的北风,踩着“吱吱”作响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石溪村的方向走去。
  回到农村,正值合作化大集体的60年代,组织上又安排他当生产队长。20世纪60年代初的生产队长不好当。农业上浮夸风虽有所收敛,但是石溪这个地方有山不长树,山旮旯里东一点西一点散落着巴掌大的水稻田,人均不到一亩,产量也上不来,一年只有半年粮,其余要靠野菜拌着糠。
  刘祚坤当了天底下这最小的“官”,一头扑到集体事业上,修山路,引水渠,植树栽竹,起早贪黑地带着几十名社员在百十亩贫瘠的田里描花绣朵。
  收成却天不随人意,收上来的总是心焦与失望。
  1962年的收获季节又来了。一天,一名姓李的社员拿了一抱没打干净的稻草放在碾谷的水牛嘴边,恰巧被刘祚坤看见了。刘祚坤当即喊住他,拿起稻草吼了起来:“你眼瞎了,看看,看看,还有这么多谷,你忍心拿去喂牛!你是不是人?”刘祚坤非让他把上面的稻谷重打一遍不可,姓李的不干。问题很快扩大了,村干部来了,公社干部也来了,姓李的社员成了搞破坏的阶级敌人,第二天就戴上高帽子,胸前挂上白牌子,反剪着手,由年轻力壮的村民押着,敲锣打鼓地游遍五村三乡,到了一地就让他现身说法,告诫别人莫学他如何如何搞破坏。李家人多,游完了,想来想去恶气难消,兄弟几个如狼似虎地将刘祚坤暴打了一顿。虽然村队强行让李家赔了40元医疗费,可刘祚坤的心却在滴血,这不都是想让大伙多吃几天饱饭吗?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算了,当个谁也不招谁也不惹的老百姓吧。于是,老人把最后一个“芝麻官”也辞了,干起了他的木工活。
  
  四、他的立功证书及纪念册只是胜利纪念日那天晚上偷偷从箱底摸出来瞅瞅,家里最值钱的只有那盛满粮食的谷仓及两口棺材
  
  他把立功证书、勋章等都深藏在箱底下,村里的年轻人只知道他是朝鲜战场上退下来的一个老兵,根本不知道他是赫赫有名的“一等功臣”。人们偶然问起战场上的事,他也压根儿不提立功受奖。他觉得这是一个战士份内的事,不值得自骄自傲,更没想到以此为本钱,向组织和政府要待遇。
  不知是什么时候,一等功臣和国际二级战士的勋章被人偷走了,刘祚坤很是气恼了几天,只能在昏暗的油灯下重温那本纪念册和证书。20世纪70年代,原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杨得志就任武汉军区司令员。他没有忘记湖北还有一个“一等功臣”,派警卫员来到石溪大队,找到了刘祚坤,问他生活怎么样,有什么要求,愿不愿随老领导工作。刘祚坤婉言辞谢了首长的一片好意,说:“虽然自己年过半百,但身体还可以,能够自食其力。我没有文化,不能胜任工作,不想给组织添麻烦。请首长放心,我生活还好,我也不会丢一个军人的脸,争取在农村起带头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刘祚坤也跟其他乡亲们一样,分得田地和山林。刘祚坤年纪虽然一日比一日老了,但还是当年的那股倔强劲,他带领老伴和儿子,一心扑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和责任山上。
  咸安区委组织部的负责人告诉我们,高桥镇是咸宁市的一个贫困镇,而石溪村又是该镇的特困村,刘祚坤老人一直在这里默默无闻地艰苦生活。刘祚坤老人有4个儿子,刘家共有19口人,生活相当困难。在他的二儿子家,记者当时看到,他们一家6口人住在一间房子里,摆了3 张床。邻居告诉我们,刘家经常吃红薯稀饭和没有油花的萝卜白菜。
  老人去年住的还是他爷爷当年留下来的老房子,为了给儿孙们腾地方,他在堂屋上搭了一个小阁楼,和老伴每天爬二米多高的楼梯去睡觉,家里惟一有现代气息的东西,是堂屋里挂的一个灯泡。楼下堂屋便做厨房,柴烟把四壁熏得黑乎乎,两扇房门也被风雨洗刷得油漆斑驳。家里最值钱的要数那盛谷的木仓和两口棺材,除此再也找不出10元钱以上的家当了。
  
  五、“立了战功,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你不要对外人讲,晓得你爷爷在战场上没丢脸就是了。”
  
  当儿子们长到当兵的年龄时,他一个个鼓励他们去参军。由于几个儿子都在困难时期成长的,营养不良,都因为身体不合格而未能实现老人送子当兵的梦想。孙辈们出世后,老人一天天盼望他们长大,来圆他的参军梦。
  1997年的一天,长孙刘建光不知从哪里借来一本《中国战争史内幕揭秘》,一幕幕悲壮的场面、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使刘建光很受感动。他不由得给爷爷讲起朝鲜战场上的故事。听着听着,刘祚坤哭了起来。是的,他在咸宁农村默默生活了40多年,从未对任何人提起立功嘉奖的往事。今天,又勾起了他对一起入伍、南征北战的战友的回忆,勾起了他对那场罪恶战争的痛情,勾起了他对牺牲战友的怀念。
  刘祚坤含泪对孙子讲述了自己在朝鲜的情况,最后说:“孩子,我立了战功,评为一等功臣与国际二级战士也没什么了不起。你不要对外人讲,你晓得你爷爷在战场上没丢脸就是。”
  这年,刘建光在爷爷的鼓励下,报名参军,由于体检不合格,未能如愿。刘建光中专毕业后,没有赶上分配,他打起行李,奔深圳闯世界去了。
  
  六、“走,带我到区民政局去评理。体检合格了,凭哪条不让你去当兵报效祖国。”
  
  1998年的夏天,举国上下都投入了抗击百年未遇大洪水的战斗,解放军将士在千里江堤上谱写了很多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故事。刘祚坤老人从邻里一台老旧的黑白电视机里,看到解放军战士舍生忘死的抗洪事迹,看到抗洪胜利后人民送战士的场面,他的眼里总闪着泪花,当年同战友们一同从朝鲜战场凯旋归来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
  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当即叫儿子给远在深圳的孙子写信,催他回来再次试试报名参军,去像抗洪抢险的战士们一样,在国难当头时为国效力。谁知刘建光从深圳回信说:“去年我体检不合格,今年恐怕也没什么望头,再说我现在在深圳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工作,月薪一两千元,我不能不赚点钱改变改变那破烂不堪的家了。”
  刘祚坤“听”着孙子的信,气得差点晕了过去:“这小子一定要送到部队受受教育,家、家、家,没国哪有家,赶快给他拍封电报,就说我死了,叫他回来,我再教训他。”
  刘建光在一封“爷病故速回”的加急电报催促下,火速赶回老家石溪村。当爷爷打开话匣激励他参军时,他才知其中缘由,心想再不能让爷爷失望了,迅速跑到镇里去报名参军。
  刘建光的体检合格了,祖孙两人不用说多高兴,在家等候着入伍通知。谁知一个多月过去了,一点动静都没有,后来刘建光到镇里一打听,才知道由于指标有限,体检合格、有门有路的已经穿上军装走了。
  刘建光怏怏地回到家里,老人气得稀疏的胡子一翘一摆,操起锄头狠狠地砸在打谷场上:“建光,带你上城去,我就不信这个邪!”他从被熏黑的破箱底摸出一包发黄的纸包往怀里一揣,拉着孙子的手说:“走,带我到区民政局去,我去找领导评理。”
  在咸宁市咸安区民政局双拥办,他摊开《抗美援朝功臣模范纪念史册》,理直气壮地问:“同志,我是1956年从朝鲜战场回来的,而今我都是快入土的人了,作为一名老人,我想送我长孙刘建光当兵,为国出力,你们怎么就不给一个机会呢?”老人把一等功臣、二级战士证书砸在办公桌上。
  民政局的同志仔细看了证书,朝鲜文,看不懂,纪念册里,一等功臣名单上赫然写着刘祚坤的名字。他们这才确信,站在他们眼前的这位老农民竟是当年著名的“一等功臣”。他们还从老人带来的《抗美援朝功臣模范纪念史册》上,看到了当年朱德、金日成、彭德怀、邓华、杨得志、洪学智等领导人的亲笔题词。
  随后,组织上又找到了老人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入党的介绍人唐光荣,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老英雄重现人间,惊动地方领导,老人送孙参军报效祖国的事迹也一下子传遍了咸宁城。咸宁市咸安区高桥镇政府与区民政局、区委组织部分别送上了慰问金,送上了一片敬意。
  1999年2月9日,刘祚坤老人首次公开出现在咸宁市咸安区“军民春节联欢晚会”上,像40多年前一样,他戴上光荣的大红花,受到了区领导的热烈欢迎。
  不久,市里帮助解决老人了“三难”:住房难、生活难、治病难。咸宁市民政局还请老人和老伴一起到湖北省军区疗养院安度晚年:“太苦了,您到干休所去吧!”老人眼一瞪:“苦,比那些牺牲的战友,我这是天堂了!我还能活几天,算了吧!”
  在采访中,记者提到为啥不早点出面,或许政府能帮他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刘祚坤说得很朴实也很感人:“与死去的战友相比,我能活到今天就不错了,立个功没什么了不起,还照顾个啥?”他用走调的声音颤抖地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边唱一边流泪,我们也随着老人的节拍低声跟着和唱。我的眼前一片模糊,扑漱漱地泪水打湿了厚厚的采访笔记。
  1999年7月31日,老人应邀出席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举办的“爱心献功臣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2周年文艺晚会”。
  这年9月24日,正在家里为孙子修凳子的刘祚坤老人意外地收到来自北京“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庆祝活动筹备委员会”关于参加国庆50周年大会的请柬,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发的关于人民大会堂国庆招待会的烫金请柬。老人兴奋得一夜未睡。
  9月26日,在湖北省、咸宁市有关部门领导陪同下,刘祚坤来到北京,江泽民等全体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他们这些老英雄一一握手并合影。
  为了人民共和国,刘祚坤出生入死,人民共和国众里寻他终觅回。这就是历史。■
其他文献
本刊编委朱世忠先生因突发心脏病于2010年8月5日下午18:00不幸在宁夏首府银川去世,享年仅48岁。朱世忠先生在世期间,曾任固原市作协原主席、宁夏期刊协会会长、宁夏新闻出版
眼科显微手术使眼科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手术成功与否同各种手术用材的无菌控制关系极大。本文总结我院眼科手术中显微手术用材的种类,消毒方法和灭菌控制的体会。 手术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A new and general synthesis of a porphyrinK(Ⅰ) with two alkoxyl linkages is described. The synthesis involves the reaction of dibromopropane with phenolic porp
我们曾遇1例额筛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报告如下.患者,男,66岁.因右鼻反复出血10个月,在当地医院经多次鼻腔填塞及右颈外动脉结扎术后仍出血不止,于1989年7月15日转住我院.患者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税制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整体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化。而税制改革的推进、财政体制的进一步调整等,都对我国的经济
婉珍是从美国转到清榕大学来的,和她同时转校的还有秦漫月.rn婉珍第一次见到秦漫月,她孤冷地站在宿舍的阳台上眺望远方,婉珍和她打招呼她都没有转过身来.
期刊
制定地方性宗教法规应处理好几个关系邓启权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需要,制定地方性宗教法规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根据参与地方宗教立法和日常
本文提出(225)马氏体的惯习面为旋转了的(112)γ面,并研究了相变位错,确定了相变位错的Burgers矢量。由计算的相变应力所预言的亚结构,与实验符合的很好。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hat the (
英国研制一种带有电动风扇和过滤装置的防尘帽。这种防尘帽与以往品种不同,基本上是一个由增强的纤维塑料制成的普通矿工帽,具有一般的保护作用。防尘帽内有一只风扇和可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