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风骨中触摸时代精神——大型人文纪录片栏目《记住乡愁》创作启示

来源 :当代电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56280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视纪录片栏目《记住乡愁》讲述中国乡土故事,聚焦中华民族血液中流淌着的文化血脉和精神基因,寻找能让离家的游子魂牵梦绕的乡土情结,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统一.《记住乡愁》注重节目的 结构、故事、细节和表达,力求带给观众快乐和知识,与观众形成心理上的共鸣,并在此基础上提升观众的品位和格局.
其他文献
客家影视作为一种呈现客家文化的媒介形式,是有效探询客家历史和客家人文化身份的重要路径.新中国客家影视创作以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为精神内核,呈现出红色记忆、客家符号和传统中国意象三个叙事特征.
题材的稀缺性以及话题的公共性,使得聚焦养老题材的纪录片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这些作品通过平视、环视以及审视三重视角构建出当下中国养老的影视镜像.日韩两国在养老议题纪实影像方面的探索,对推动我国相关纪录片实现创作革新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0东京奥运会以前所未有的热度强势“破圈”,让竞技体育突破原有的体育圈层,成为了全民热议的话题.对2020东京奥运会“破圈”传播的话语样态、叙事特征、传播路径进行分析,可为各项体育赛事报道尤其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传播报道的话题引导和传播组织提供思路与借鉴.
网络纪录片的繁荣是其自身在媒介融合时代一路突围以谋得生存空间的结果.纪录片是网站新媒体平台内容自制的重要战略支撑,基于平台自制节目的 能力空前提升,网络纪录片改变了纪录片产业既有的发展格局;体制内外的纪录片生产主体从各自为政走向合作共赢,纪录片制作国际合作模式从单一操作转向多元探索,纪录片的商业尝试与艺术探寻之间也寻得了一种平衡;纪录片受众年轻化与女性受众增多.
视音频资料是文献纪录片内容构成与影像呈现不可或缺的关键性要素,但是长久以来,视音频资料只被当作填补特定解说词的画面来使用,其自身的文献价值和创作潜能远未得到有效开发.需将文献研究开发引入广电行业内的视音频资料保障服务工作中,使之成为文献纪录片内容创作的“智库”.视音频资料作为重要文献与创作资源,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借助对历史材料有针对性的使用,可以还原和阐释历史,进而更深度地揭示历史.
“鬼吹灯”系列网剧以其数量庞大的粉丝拥簇、富含想象力的故事内容和电影级的制作水准,成为国产网剧市场中的热门品种,其核心原因正是在于它满足了“网生代”观众的“想象力消费”需求.“想象力消费”作为一种理论思考抑或现实观照,成为国产网剧的一条创作路径.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主播与观众的交流渠道不断拓展,丰富的互动形式逐渐打破了央视主播较为固化的严肃形象,其中直播技术为央视新闻主播提供了形象展现的“中区”场域,丰富了其符号意义.央视新闻主播的符号意义在不同媒介环境下被构建,从欧文·戈夫曼“拟剧理论”和米歇尔·福柯的“凝视理论”的视角来分析朱广权的跨界直播行为,新闻主播亲民化形象的展现代表着主流媒体话语权的下放,而话语表达不断祛魅的同时也坚固了主流媒体话语的权威性.
培植儿童的英雄情结是我国电视动画片一直以来的重要任务,这既承担着动画的社会教化与精神导向功能,又针对少年儿童群体发挥了榜样的启发与示范作用.表现儿童对英雄精神的尊崇、赓续是中国动画片英雄叙事的核心内容.
电视剧《清平乐》在对宋代文化内涵与美学理念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以“淡”为美,建构了其美学风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物设定的平淡冲和之美;二是场景展现的雅淡简约之美;三是镜头运用的简淡宁静之美.
中国悬疑破案题材网络剧着力营造自然意象,是其建构叙事风格、结构叙事时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元素和手段,不仅再现与反映了现实生活,也承载着人物情感,深层次地影响情节走向与价值取向.基于人们的审美经验积累,自然意象在中国悬疑破案题材网络剧中显示出泛传播性、强渗透性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