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乐巴黎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w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主讲人:曾来德(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教学部主任)
  ◇ 时间:2011年11月9日
  ◇ 地点:巴黎中国文化中心
  
  一
  11月2日,我开始了我的“墨乐巴黎之旅”,此次活动是我多年来的愿望,“墨乐之旅”在不同国家举办过多次。这次“墨乐之旅”是由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国国家画院、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由我创意、主导、主演。为了使“墨乐巴黎”活动顺利进行,我和我的代表团成员作了半年的准备。“墨乐之旅”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墨乐巴黎》专场。2、曾来德书法艺术展览。3、五场中国书法文化与西方艺术的当代对话。
  在《墨乐巴黎》的现场,我与来自国内的周展、侯长青、董淼诸位音乐名家共同演绎了中国书法与多种传统乐器的对话。当帷幕徐徐拉开,在悠扬而深沉的乐声中,8位身着书法元素服饰的中国女孩飘然而出,我遂写下“墨乐巴黎”四个榜书大字为此活动开题。当音乐与书法各自展开,我仿佛从开元年间回到了我的故乡和童年,随着音乐与书法的发展、推进,唤起了我对过去美好记忆的追述和呈现。紧接着,我挥毫落墨写下了“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的名句,历史和现代,古人与自我,在书法中,也在音乐中。此时此刻,真可谓“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当演奏家各自由心而动进入即兴表演的状态时,道道飞白,如崩云、如电光、如万岁之枯藤……此刻我与演奏家们已彼此达成共鸣并相知为用,既遥相呼应、又融为一体,逐步将“墨乐”推向高潮。直到写至杜甫诗的最后一句:“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完成了由十张丈八宣纸组成的巨幅狂草作品—杜甫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在长达90分钟的“墨乐”表演中,中国书法与中国民乐相遇、对话、交流、和合,充分展示了中国古老文化艺术的现代价值和生命活力。当观众被中国书法和音乐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深深感动时,我竟忘记了全场的掌声雷动和观众一起陶醉,实为一场高峰体验。
  在法国巴黎议会宫举行的这场“墨乐”,绝不是一场突发奇想的艺术事件,其实早在2005年6月18日,我就应大英博物馆之邀请,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的演讲剧场,曾和英国著名大提琴家Rohan De Saram完成了一次“墨乐”的“无辞对话”。在那次活动中,西方音乐家演奏巴赫的大提琴组曲,我用狂草书写李白的《草书歌行》,从伦敦以及周边国家赶来参加此项活动的数百位文化艺术界人士前来参加。由于“墨乐”的成功,大英博物馆专门举行了曾来德书法作品的收藏仪式,这是大英博物馆历史上第一次收藏当代中国书法家的作品。2006年8月,我又带着他的“墨乐”先后出访了芬兰、瑞典、挪威等国,均引起强烈的反响。
  此次《墨乐巴黎》,我与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从万里之外的北京来到巴黎,开始了我们的墨乐巴黎合奏。如果说,前面的几次的“墨乐”是用中国书法的形式与西方音乐进行对话的话,那么本次“墨乐”则是以中国书法与中国民族音乐互相交融。进行的不仅是东西文化的对话,更可谓是中国书法与音乐文化的集中展示,旨在探寻书法与音乐结合下的更多可能。
  
  二
  法国巴黎是公认的世界艺术之都,卢浮宫里没有中国书法,不仅是收藏的缺憾,更是文化的遗憾。当然,书法没有进卢浮宫并不等于法国人民不热爱书法。从“墨乐”现场来看,可以自信地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书法艺术会渗透或者进入到法国的文化主流。
  从孔子学院在很多国家建立并得到广泛的欢迎,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书法已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事件来看,相信世界逐渐会对中国文化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墨乐”即是把书法推向21世纪国际文化舞台的一种思考与尝试。
  音乐是时间艺术,书法是空间艺术或者说是时空艺术,一个靠听、一个靠看,本来存在着感觉的诸多不对应。而且这些都还只是表面上的不相关,事实上还有更多更深的不相融。但是,既然不同的艺术门类都同属于人类的精神存在,都能使我们感动和沉思,说明在其再现与表现的形态背后自然能找到它们的同一性。好的艺术为什么能打动每一个人,究其原因就是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共同联系,关键是怎样用心用情去体会。书法为何不可以从音乐中去寻找?音乐为何不可以从书法中去探寻?当然,别人也许在这方面有许多不同于我的感受,希望能一起探讨。我想说的是,我几十年来的艺术思考与书写实践得到的这种真切感受绝非偶然和凭空设想。二十年前,我在腾格里沙漠服兵役时经常在沙粒上用干枯的骆驼刺练习书法。骆驼刺划在沙地上发出的“沙沙”声,曾经让我在瞬间触发过很多灵感。后来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我更进一步地意识到,在书写过程中,存在着笔和纸、心和手、艺术家和整个艺术空间之间的合构。不知或未知并不等于不存在。其实,“墨乐”或许早就回响在宇宙中,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虽然说视觉的书法与听觉的音乐还没有融为一体,但它们已在相互靠拢。对“墨乐”最好的感受应是在现场,在这儿说一百遍都不如当时的真实和鲜活。它不但是视与听的对话、古与今的对话,也是东方与西方的对话,同时还是艺术行为演绎和生发的有情有境之过程。当然,更重要的是最终要落实到高质量的作品上。书法家如果没有解决好书法本身的问题,即使动作再优美充其量也只是一种表面的舞蹈行为。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高质量的书法创作这个前提,就等于对美没有深入地追寻,那么创造力,坚守力等,在现场声音结束后就自然流走了,“笔墨”只可能永远停留在浅层的纸面上。一切都毫无意义,当然,你们早就把我轰下台了。
  在我的很多书法创作中,特别是狂草创作过程中,我常常一边书写,一边屏住呼吸去倾听毛笔和宣纸摩擦时形成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韵律,在想象中聆听古往今来书法大师们创造他们的经典之作曾经留下的“墨乐”余音时,不知不觉中,我的喜、怒、哀、乐与笔、纸、墨相互作用产生的提、按、顿、挫,起、承、转、合,轻、重、徐、疾,浓、淡、干、湿、枯等都伴随着呼吸声、走动声、唏嘘声,还有文字的意义和形成的意境共同演绎着宇宙的无限、时间的短暂和生命的永恒时,我想,大家会多少理解我的一些感受。
  围绕“墨”和“乐”的解释很多,因时间关系来不及作更多阐述。提醒大家,现实中有些东西虽然不存在直接的关联但它们却客观实在地联系着。中国文化非常注重“通感”。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艺术创作充满了变数,我也在积极地创造变数,但万变不离其宗,对立统一之规律一定要牢牢把握住。
  如果把一首动听的乐曲用高分贝处理出来,就是一张清晰的视觉图谱。书法有形象性,音乐也有形象性。形象在虚实相生,“虚者实之、实者虚之”之间。比如阳光照在我的手上,手心没有光亮是暗的,但是,是可用内心的眼睛观察的。两个音乐家或者两个书法家在一起很难产生创造力。但如果一个音乐家与一个书法家在一起就很容易“相互作用”,创造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杰作。
  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书法不会只是具有单一的视觉审美,它肯定还与中国的文学、诗歌、音乐、甚至常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可以说,书法奠定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丰实着中国人的内心。可能大家现在还没有全面理解什么叫“墨乐”,这没多大关系,相信你们以后你们会慢慢明白。我们知道,在音乐中有“叨,来,咪,发,扫,啦,西”七个原始的音乐符,再加上一个高音“叨”,正好构成八个基本的音乐元素。音乐家利用八个最基本的音符,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旋律和乐曲,最终传达审美情感;中国的书法也是由八个基本的原始符号—“点,横,竖,撇,捺,钩,挑,折”构成。书法家可以通过这八个基本点画的造型形态和用笔的不同来形成丰富的节奏韵律,来表现不同的精神状态和丰富微妙的内心世界及复杂的性情。显然,书法和音乐之间不但有着内在的关联还有了审美元素的相互对应。
  
   三
  中国人非常懂得书法,法国人非常喜欢音乐。这样,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要在书法和音乐之间架起一座交流的通道已成为一种诉求。书法创作的工具一般是毛笔、宣纸和墨,毛笔是柔软的,宣纸是伸缩无度的,墨是浸润不定的。不同的毛笔在性能各异的宣纸上会产生迥然不同的书写感觉和点画形态。一个书法家在进入创作状态,尤其是在用狂草书写时,用笔的轻重疾徐,用墨的枯湿浓淡,空间切割的不同变化,都是在一次性的书写过程中完成的。这就给书法家提出了一个现实难题,因为即使是那些天才的书法家,也无法将一次性的书写准确地安放到既定的轨道上来。这是书写的难点也是书写的魅力,我乐于挑战这一困难。一个个惊奇的发现如1、通过毛笔和宣纸的碰撞、摩擦产生出来的“点线运动”就留下了听觉的痕迹—一个被埋藏、被忽略的声音,它在笔里,也在笔外,在个体中,也在相互间,在整合后。2、书法的表现过程是以点线运动的方式来展开的,整个创作的过程带有时间上的不可逆性与不可重复性,这和音乐的“时间性”很是一致。3、音乐是通过听觉来体验,书法是通过视觉来感受,但二者最终都要回到内心,都要回到“心灵感应”这一共同点上。当然还有更多,这需要不断的研究与探索。
  概括地说,音乐也有“点线运动”,它是音乐家通过演奏乐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强弱和节奏韵律的快慢变化来实现的。这个过程,就是从“离心”的表现到“向心”的审美循环过程。“墨乐”不仅要在艺术同构性中领略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见证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奇异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将打开古老书法艺术尚未被发现的一个个审美空间。
  在我看来,书法可以与包括音乐在内的任何艺术合作。一定要记住,是创造性地合作。比如和音乐合作就不是简单的书法加音乐,也不是简单的音乐加书法,它们之间还有结构组成的关系存在。在书写的时候要全神贯注,绝妙配合,它们有时候融为一体,有时候又相互独立,但整体应是和谐共融。书法不能听从音乐,书法也不能主宰音乐,它们是在高度上的和合。
  中国的墨非常神奇。贵国运动色彩之父、色彩大师carlos cruz-diez用色彩征服了世界,今天下午与他探讨时,我只赠与他一种颜色—“中国墨汁”。他说:“这黑色很厉害,我所有的颜色相加起来就是这个颜色”。中国的色相,黑为其本色。黑是大色、重色、强色、绝色,是万色之父;宣纸是白色,是万色之母,是万光之源;墨为阳、纸为阴。黑是主动色、白是被动色,一阴一阳、一个主动、一个被动,构成了中国的阴阳太极学说。“唯笔软则奇怪生焉”,黑白点线四大元素构成了中国艺术的基调。中国书法艺术奇妙无穷,你一旦爱上它,就不愿放弃。
  在中国,书法是文化人必备的一种技能,成了人们的“第二面容”。书法蕴涵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中庸中和”等中国哲学思想。书法还因其思维方式与肢体运动相融和谐的特点被中国人当做修身养性的一种活动。书法会让男士更有气质、女士更加美丽,还会让人们长寿,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家大多长寿。所以说,书法对于中国人而言既是学术也是生活,“练字如练心”它是人们摆脱俗气,走向高雅的一种养身养心的绝好方式。
  我不希望“墨乐”只能回响在那些具有敏锐感受力的艺术家的心里,还希望它具有深度学术意义的同时也具有广度的普适性。科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现在我们完全可以用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把毛笔和宣纸摩擦所产生的“声音”记录整理并释放和展示出来,成为人人可以倾听的“墨乐”。
  “艺术有国无界”,可以说,书法艺术与音乐艺术一样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正在谋求大国地位,需要我们探求和平崛起的内在规律,突破当前我国文化困境,充分发挥文化在崛起中的核心作用。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世界的时空坐标中,确定文化战略。首先,要确定文化目标,具体包括提高国民素质、确立普遍信仰与主动扩大主流价值观的推广;其次,要提升文化地位;最后,要增强文化自信。这既是走向我国大国崛起的精神支撑,也是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中国崛起;文化战略;构建
款识:仿瓯香馆用色。癸已秋日,居廉。钤印:古泉(白文)说明:瓯香馆是清初大画家、没骨花卉创始人恽南田的寓居和终老处。
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政冶昌明,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盛世兴文,这为诸多文学艺术包括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契机。我们高兴地看到,很多画家把握住了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自己擅长和
挖孔灌注桩在魏家地装车仓的应用兰州煤炭设计研究院王宏志魏家地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0万t/a,服务年限100年,属八度地震设防区,装车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双排铁路跨线仓,柱网平面尺寸
去看风子的画展,又要经历一次士别三日的眼外科手术了。  进门就吃电视记者一问:“你认为风子今后只画花卉了吗?”至于吗?我说:“他的山水容量很大。”等把话答完用眼角一扫,只见繁花满堂才发现我的回答有点不对题了。其实画跟诗一样,都是可遇不可求。风子占了便宜,他不用求,触着便是遇,这是天分,天分在灵府里边,艺术的敏感兴味就发自灵府,不给陈法以摆谱的地位,则新意迭出;观众呢亦无须拿眼睛接受画上说理的折磨,
综采放顶煤与分层开采的模糊综合评价煤炭部太原设计研究院李宏达长壁厚煤层放顶煤综采是一种新的采煤工艺,1990年,阳泉三矿采用ZES4400─16。5/26型放煤支架,创造了月产为14.29万t的良好成绩,随后潞安王
摘要:针对消防工作,积极扑救火灾和预防火灾发生是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手段。消防应急照明和消防疏散指示标志的安装使用虽不直接参与火灾预防和扑灭,但对火灾后的施救和人员疏散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安装正确与否及是否完整好用甚至直接关系到火灾扑救成败和人员是否安全疏散。为此,笔者认为消防应急照明和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有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常见问题  中
湘军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以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郭嵩焘、曾国荃、郭岜焘、李元度等为首的湘军将领,在成丰同治年间受到清政府重用,奠定了湘人无可替代
摘 要:推进农村城镇化,提高城镇的发展水平,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中国探索自己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上,城镇化遇到了许多了问题。其中,城镇化的超速现象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分析,简单探讨了城镇化超速现象所带来的就业和环境问题。  关键词:城镇化,超速,就业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125-01    
摘 要:文章分析了广场文化现存缺点,剖析了其深刻内涵;同时笔者根据其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了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广场文化建设策略。作者希望该研究能为其他兄弟城市或单位的广场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广场;文化;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1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