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恨是高山仇似海》是歌剧《白毛女》中的重要选段,是剧中主人公喜儿演唱的咏叹调,它突出了歌剧的主题从而成为全剧的高潮段落。本文以《恨是高山仇似海》的音乐和歌词为出发点,深入分析它的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以期更深层次地把握其精彩的艺术内涵。
【关键词】:歌剧艺术;演唱技巧;艺术表现
歌剧《白毛女》是在中国歌剧最初发展时期产生的一部中国歌剧作品,它深入刻画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表现出了农民阶级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新社会的热爱和期待。在艺术上,它以新秧歌运动为基础,在中国传统歌剧表演上吸收了西方歌剧的优秀经验,不管从艺术创作、演出形式还是音乐表现上都独树一帜。其中选段《恨是高山仇似海》是由剧中女主人公“喜儿”演绎的,也是全剧中经典的、点出主旨的一段精彩的咏叹调唱段。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而对歌剧《白毛女》的选段《恨是高山仇似海》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歌剧《白毛女》的产生、发展、影响
歌剧《白毛女》是1945年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根据1940年流传在晋察冀区边区一带的民间传说“白毛仙姑”集体创作而成,由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帜作曲。
这部作品成功地运用音乐语言塑造了鲜明的人物音乐形象。在音乐上,它不仅吸收了中国传统民族戏曲和西洋歌剧的艺术精华,也涵盖了很多地方民歌、小调的曲调,其中包括了一些河北的民歌曲调、河北民间妇女的诵善书调、天津的“太平歌词”、五台山的佛曲等都在这部歌剧中有所体现。在器乐上,它很好地结合了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器;在演出形式上,吸收和借鉴了西洋歌剧的优秀经验,给歌剧中加入了适当的舞蹈元素,渲染了歌舞的气氛。
歌剧《白毛女》改变了中国传统歌剧一成不变的演出模式,被人们称之为“新”歌剧。它在乐器、唱法、演出形式上的合理发展,开辟了中国歌剧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对中国歌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很多艺术家在评论这部作品中都提出歌剧《白毛女》不仅是中国歌剧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也在中国文艺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二、《恨似高山仇是海》的演唱技巧
《恨是高山仇似海》是歌剧《白毛女》中最经典也是最出彩的一段,它是歌剧中人物“喜儿”的代表性唱段。这一唱段主要是描述了在旧社会,贫苦农民杨白劳的女儿喜儿在受到地主恶霸黄世仁的迫害,不堪凌辱逃入深山受尽了苦难,当再见到仇人之时,内心悲愤交加所演唱的一段。通过主人公喜儿对自己悲惨遭遇的哭诉,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喜儿内心爆发的强烈的憎恨,使观众身临其境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变化。全曲把西洋唱法和中国地方民歌相结合,还恰当地运用了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唱、念、做、打”等演唱方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鲜明风格。
《恨是高山仇似海》这一选段旋律高亢、激扬、充分表现了喜儿对自己命运不公的控诉。在演唱这一段时,要注重咬字吐字,采用快咬慢发,延长字尾的方法以此来加强歌曲的情感表现力度。例如在“白了头”中“白”字上可以自由延长,加重字的音调,将喜儿的苦难遭遇刻画得更加淋漓尽致。在“我是被你们糟蹋的喜儿”处,可以用低沉无奈的声音来表现。《恨是高山仇似海》这一唱段的最后结尾处是全曲的高潮,同时也是这首唱段的最高声区,在演唱时气息要有所控制,声音高亢有力、凄厉悲切,表现出喜儿内心的哀和怨,但决不能唱成悲愤壮烈的感觉,要将歌剧中人物情感正确地表达出来。在演唱中要注重把握歌曲整体的情绪色彩,做到以情动人,用情补声,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进入角色,用心体会喜儿的情绪变化。
三、《恨是高山仇似海》的艺术表现
我们表现一首作品不仅要注重运用一定的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注重对作品情感的诊释。歌剧《白毛女》最大的艺术表现特点就是它通过真实生动的民间故事,从人物思想、性格、情感、各个方而用音乐来表现出旧社会的现实和不公。选段《恨是高山仇似海》全曲充满了悲愤和仇恨,一字一句都体现出女主人公内心丰富的情感,从而突出主题,推动剧情发展。
唱段一开始就是喜儿发自内心的呼喊“恨是高山仇似海”全句都是戏曲的“紧拉慢唱”,从轻到强,由高到低,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喜儿对黑暗旧社会和地主恶霸的强烈憎恨,一下子点出了全曲的主题。接下来“路断星灭,我等待,冤魂不散,我人不死,雷暴雨翻天,我又来”这一句中反复采用了三连音的表现手法,音区由低到高,节奏紧凑,渲染了一种急促,紧张的不安氛围,体现了喜儿急切报仇雪恨的坚定决心。
“闪电啊!快撕开黑云头;响雷呀!你劈开那天河口。你可知道我有千重恨,你可知道我有万重仇,山洞里苦熬三年整,我受苦受罪白了头。”这一段中音乐节奏紧凑,速度也明显加快,高音部分的旋律一直在进行中,音域高亢,层层推动了人物的内心发展“我吃的是树根野果庙里的贡品,苦撑苦熬天天盼,老天爷睁眼,我要报仇”这句采用了念白的形式,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歌剧中“宣叙调”的表现手法,音乐力度由弱到强,随着音乐的发展,喜儿的憎恨也不断加强,更加激发了报仇的决心。旋律句句逼近,坚定有力,富有戏剧性的冲突,充分体现了喜儿的悲惨命运。
最后“我是叫你们糟蹋的喜儿,我是人”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同时也把喜儿的仇恨推向了顶峰。间奏出现时三连音和下行音阶的使用,越来越强推动着主人公的情绪发展。“大河的流水你要记清,我的冤仇你要做证,喜儿怎么变成这模样?为什么问你你你你不做声,难道是霹雷闪电你发了抖,难道你耳聋眼瞎,看不见我人影。我我我浑身发了白,为什么把人逼成鬼,问天问地都不应”这部分的音乐总体给人感觉比较疏散,以语言的叙述道出了喜儿在而对旧社会的恶势力之时的无能为力。句中采用的反复的反问句,更加强调了喜儿冤屈悲惨的苦难形象,使得人为之动容,深刻地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事实“好,我就是鬼,我是屈死地鬼,我是冤死地鬼,我是不死的鬼”这一句的出现,喜儿的内心早已爆发了无比仇恨的力量。整句念白句中有意,体现了喜儿忍辱偷生,要坚强活下去与现实社会斗争反抗的信心。
《恨是高山仇似海》这部作品在整部《白毛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曲戏剧性极强,剧中主人公的内心情感,爱憎分明都在此得到了完关的体现。喜儿这一咏叹调不仅把整部歌剧推向高潮,也同时指出了歌剧的主题,集中反映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思想,鲜明生动地塑造了喜儿悲惨的戏剧形象。
参考文献:
[1]罗宪君,李滨荪.徐朗声乐曲选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胡郁青.中外声乐发展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阿庚.风靡半个世纪的《白毛女》[J].文史精华,1995 (9).
[4]毛凯.浅谈郭兰英民族歌剧的演唱艺术[J].戏剧文学,2006(11).
【关键词】:歌剧艺术;演唱技巧;艺术表现
歌剧《白毛女》是在中国歌剧最初发展时期产生的一部中国歌剧作品,它深入刻画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表现出了农民阶级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新社会的热爱和期待。在艺术上,它以新秧歌运动为基础,在中国传统歌剧表演上吸收了西方歌剧的优秀经验,不管从艺术创作、演出形式还是音乐表现上都独树一帜。其中选段《恨是高山仇似海》是由剧中女主人公“喜儿”演绎的,也是全剧中经典的、点出主旨的一段精彩的咏叹调唱段。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而对歌剧《白毛女》的选段《恨是高山仇似海》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歌剧《白毛女》的产生、发展、影响
歌剧《白毛女》是1945年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根据1940年流传在晋察冀区边区一带的民间传说“白毛仙姑”集体创作而成,由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帜作曲。
这部作品成功地运用音乐语言塑造了鲜明的人物音乐形象。在音乐上,它不仅吸收了中国传统民族戏曲和西洋歌剧的艺术精华,也涵盖了很多地方民歌、小调的曲调,其中包括了一些河北的民歌曲调、河北民间妇女的诵善书调、天津的“太平歌词”、五台山的佛曲等都在这部歌剧中有所体现。在器乐上,它很好地结合了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器;在演出形式上,吸收和借鉴了西洋歌剧的优秀经验,给歌剧中加入了适当的舞蹈元素,渲染了歌舞的气氛。
歌剧《白毛女》改变了中国传统歌剧一成不变的演出模式,被人们称之为“新”歌剧。它在乐器、唱法、演出形式上的合理发展,开辟了中国歌剧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对中国歌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很多艺术家在评论这部作品中都提出歌剧《白毛女》不仅是中国歌剧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也在中国文艺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二、《恨似高山仇是海》的演唱技巧
《恨是高山仇似海》是歌剧《白毛女》中最经典也是最出彩的一段,它是歌剧中人物“喜儿”的代表性唱段。这一唱段主要是描述了在旧社会,贫苦农民杨白劳的女儿喜儿在受到地主恶霸黄世仁的迫害,不堪凌辱逃入深山受尽了苦难,当再见到仇人之时,内心悲愤交加所演唱的一段。通过主人公喜儿对自己悲惨遭遇的哭诉,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喜儿内心爆发的强烈的憎恨,使观众身临其境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变化。全曲把西洋唱法和中国地方民歌相结合,还恰当地运用了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唱、念、做、打”等演唱方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鲜明风格。
《恨是高山仇似海》这一选段旋律高亢、激扬、充分表现了喜儿对自己命运不公的控诉。在演唱这一段时,要注重咬字吐字,采用快咬慢发,延长字尾的方法以此来加强歌曲的情感表现力度。例如在“白了头”中“白”字上可以自由延长,加重字的音调,将喜儿的苦难遭遇刻画得更加淋漓尽致。在“我是被你们糟蹋的喜儿”处,可以用低沉无奈的声音来表现。《恨是高山仇似海》这一唱段的最后结尾处是全曲的高潮,同时也是这首唱段的最高声区,在演唱时气息要有所控制,声音高亢有力、凄厉悲切,表现出喜儿内心的哀和怨,但决不能唱成悲愤壮烈的感觉,要将歌剧中人物情感正确地表达出来。在演唱中要注重把握歌曲整体的情绪色彩,做到以情动人,用情补声,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进入角色,用心体会喜儿的情绪变化。
三、《恨是高山仇似海》的艺术表现
我们表现一首作品不仅要注重运用一定的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注重对作品情感的诊释。歌剧《白毛女》最大的艺术表现特点就是它通过真实生动的民间故事,从人物思想、性格、情感、各个方而用音乐来表现出旧社会的现实和不公。选段《恨是高山仇似海》全曲充满了悲愤和仇恨,一字一句都体现出女主人公内心丰富的情感,从而突出主题,推动剧情发展。
唱段一开始就是喜儿发自内心的呼喊“恨是高山仇似海”全句都是戏曲的“紧拉慢唱”,从轻到强,由高到低,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喜儿对黑暗旧社会和地主恶霸的强烈憎恨,一下子点出了全曲的主题。接下来“路断星灭,我等待,冤魂不散,我人不死,雷暴雨翻天,我又来”这一句中反复采用了三连音的表现手法,音区由低到高,节奏紧凑,渲染了一种急促,紧张的不安氛围,体现了喜儿急切报仇雪恨的坚定决心。
“闪电啊!快撕开黑云头;响雷呀!你劈开那天河口。你可知道我有千重恨,你可知道我有万重仇,山洞里苦熬三年整,我受苦受罪白了头。”这一段中音乐节奏紧凑,速度也明显加快,高音部分的旋律一直在进行中,音域高亢,层层推动了人物的内心发展“我吃的是树根野果庙里的贡品,苦撑苦熬天天盼,老天爷睁眼,我要报仇”这句采用了念白的形式,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歌剧中“宣叙调”的表现手法,音乐力度由弱到强,随着音乐的发展,喜儿的憎恨也不断加强,更加激发了报仇的决心。旋律句句逼近,坚定有力,富有戏剧性的冲突,充分体现了喜儿的悲惨命运。
最后“我是叫你们糟蹋的喜儿,我是人”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同时也把喜儿的仇恨推向了顶峰。间奏出现时三连音和下行音阶的使用,越来越强推动着主人公的情绪发展。“大河的流水你要记清,我的冤仇你要做证,喜儿怎么变成这模样?为什么问你你你你不做声,难道是霹雷闪电你发了抖,难道你耳聋眼瞎,看不见我人影。我我我浑身发了白,为什么把人逼成鬼,问天问地都不应”这部分的音乐总体给人感觉比较疏散,以语言的叙述道出了喜儿在而对旧社会的恶势力之时的无能为力。句中采用的反复的反问句,更加强调了喜儿冤屈悲惨的苦难形象,使得人为之动容,深刻地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事实“好,我就是鬼,我是屈死地鬼,我是冤死地鬼,我是不死的鬼”这一句的出现,喜儿的内心早已爆发了无比仇恨的力量。整句念白句中有意,体现了喜儿忍辱偷生,要坚强活下去与现实社会斗争反抗的信心。
《恨是高山仇似海》这部作品在整部《白毛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曲戏剧性极强,剧中主人公的内心情感,爱憎分明都在此得到了完关的体现。喜儿这一咏叹调不仅把整部歌剧推向高潮,也同时指出了歌剧的主题,集中反映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思想,鲜明生动地塑造了喜儿悲惨的戏剧形象。
参考文献:
[1]罗宪君,李滨荪.徐朗声乐曲选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胡郁青.中外声乐发展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阿庚.风靡半个世纪的《白毛女》[J].文史精华,1995 (9).
[4]毛凯.浅谈郭兰英民族歌剧的演唱艺术[J].戏剧文学,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