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尿酸氧化酶乳酸工程菌的构建

来源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laoba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将尿酸氧化酶基因克隆到乳酸乳球菌(Llactis)NZ9000中,使之能启动nisA放大系统增加尿酸氧化酶活性,构建一株高效分解尿酸的基因工程菌.方法 根据GenBank上已知的产朊假丝酵母菌尿酸氧化酶基因序列(Uricase,E12709)设计引物,PCR扩增尿酸氧化酶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质粒PNZ8048、PMG36e,构建重组质粒PNZ8048-U、PMG36e-U,重组质粒电转化L.lactis NZ9000构建基因工程菌L.lactis NZ9000-PNZ8048-U、L.lactis NZ9000-PMG36e-U,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重组菌体裂解液中的尿酸氧化酶,测定尿酸氧化酶的活性和在高尿酸患者血清中降解尿酸的能力.结果 构建的重组质粒PNZ8048-U、PMG36e-U经酶切和测序显示,尿酸氧化酶基因片段长度为0.9 kb,基因片段序列与GenBank上尿酸氧化酶基因序列完全一致.构建重组基因工二程菌L.lactis NZ9000-PNZ8048-U、L.lactis NZ9000-PMG36e-U,均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4 000的重组蛋白,与从尿酸氧化酶基因序列推测的303个氨基酸的理论分子量相符.体外测定菌酶液活性,L.lactis NZ9000-PNZ8048-U组酶活性为(1.92±0.14)u/ml,产朊假丝酵母菌组酶活性为(0.55±0.05)u/ml,L.lactis NZ9000-PMG36e-U组酶活性为(0.29±0.06) u/ml.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培养结果显示加入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尿酸值(620.0±58.7) μmol/L,L.lactis NZ9000-PNZ8048-U组(321.0±46.2) μmol/L,L.lactis NZ9000-PMG36e-U组(568.0±47.3)μmol/L,产朊假丝酵母菌组(406.0±42.4)μmol/L,其他3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成功构建基因工程菌L.lactis NZ9000-PNZ8048-U,重组菌酶活性较基因来源菌产朊假丝酵母菌高,并可高效分解高尿酸患者血清中的尿酸.
其他文献
目的 介绍一种高血压射频消融治疗导管系统的总体设计原理及系统的总体构成,检验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RFA)导管的性能、射频消融的可行性.方法 设计一种高血压射频消融治疗导
目的 研究鼠成骨细胞MC3T3-E1与制备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的复合膜共培养时反应的机制.方法 使用溶剂浇铸法制备PLGA-MWCNT复合膜.把MC3T3-E1
目的 探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的R2*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1 (GLUT-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本院接受乳腺
期刊
目的 应用体外模拟循环实验装置,对磁液悬浮离心式心室辅助装置(以下简称血泵)进行评估.通过动物实验,验证血泵的性能及可靠性.对血泵持续优化、改进.方法 取新鲜羊血500 ml,
皮肤血流量测定已经成为反映脏腑血液循环的重要窗口.皮肤血流量变化由交感神经调控的血管舒缩活动所形成.生理病理及环境因素都可影响血管活动性,从而引起皮肤血流量变化.从
目的 探讨使用抗生素封管技术(ALT)治疗导管相关性放射根瘤菌(R.radiobacter)感染的有效抗生素种类、浓度和作用时间.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体外将放射根瘤菌人工感染至聚氨酯薄
微循环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传递系统.充足的微循环血流灌注对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以及调节外周血管阻力具有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微循环障碍通过
目的 观察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对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外周血和淋巴液中CD4+IL-17+T细胞(CD4+IL-17+T)与CD4+Foxp3+调节性T细胞(CD4+Foxp3+ Treg)百分比及IL
目的 探讨ReCell(R)技术促进皮肤移植供皮区愈合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行游离皮片移植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