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随着国家对建筑工程的管理逐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人们对质量要求的提高,使建筑企业对企业信誉更加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精品工程越来越多,但仍有一些质量通病存在,结合我们现在施工的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环境整治定向安置房项目二期一标段工程去年参加“结构长城杯”的评比获得的成功经验,总结了几点有代表性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现浇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质量通病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124
一、钢筋位移
首先对于钢筋工程,钢筋位移是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我们绑扎的钢筋骨架无论多么标准和牢固,如果没有特殊的定位措施,在混凝土浇筑、振导过程中,都不可能保证钢筋不出现位移。以前我们遇到这种情况,通常是在等混凝土继续施工前,按1∶6的比例进行调直。但亡羊补牢毕竟不如未雨绸缪,如果我们提前制做一个钢筋定距框,则可有助于我们在施工中防止出现大量的钢筋位移。钢筋定距框一般多是由较细的Ⅱ级钢筋焊接成的矩形框,将一道墙体上的立筋全部和定距框绑扎牢固,再根据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在定距框的外侧焊上一些钢筋短节,将定距框卡在模板内,这样就基本杜绝钢筋位移现象的发生。但这样的定距框还有一定的缺点,他对于钢筋的整体位移依然是不容易控制的,原因是定距框没有和模板固定在一起,一种更好的方法是在模板的上口加一条扁铁,向墙体方向探出,在每根立筋的位置,开一个与钢筋同直径的半圆形凹槽,槽的底部至模板内侧的距离为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合模找正后将钢筋对正相应的凹槽,并在立筋内侧用一矩形框支撑固定。这种方法受到了许多专家的推荐。
2、在钢筋的绑扎接头处,易发生多种质量问题
施工过程中搭接长度不够、接头错开比例不正确,箍筋没有加密等问题。根据《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绑扎接头搭接长度的末端,距离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受拉钢筋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按表1。
但应加以注意的是,当Ⅱ、Ⅲ级钢筋直径d大于25mm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按表中数值增加5d;螺纹钢筋的直径d不大于25mm时其受拉钢筋搭接长度应按表中值减少5d;当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受力钢筋易受扰动时,其搭接长度应适当增加;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下于200mm;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0时Ⅰ级、Ⅱ级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表中C20的数值相应增加10d,Ⅲ级钢筋不宜采用;对有抗震要求的受力钢筋的搭接长度,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相应增加5d;两根直径不同钢筋搭接长度,以较细钢筋直径计算。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L1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搭接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面积百分率为:受拉区不得的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当接头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百分率超过规定应采取专门措施即:将接头长度增加20%。
对于以上规定看起来似乎很容易理解,但在实际工程中是几条规定同时起作用,相互关联,这就需要我们工程技术人员熟练掌握规范。有些同志也许会说我们是严格按图施工,是不用考虑那么多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确实发现有些图纸在个别问题上不符和国家《规范》,例如某工程抗震等级Ⅱ级,剪力墙为C25混凝土φ10一级钢筋,要求搭接倍数为35d,50%错开。这似乎符合《规范》GB50204—92第3.5.3条的规定,但实际上是错误的,我们都知道剪力墙在设计中主要是抵抗水平地震力的,所有的竖向钢筋都是按受拉考虑的,根据GB50204—92第3.5.5条的规定当50%错开时,应将搭接倍数增加20%即42d。可见我们即要了解规范更要严格贯彻规范。
对于绑扎骨架接头范围内箍筋应加密的规定,以前一直在设计规范中无人注意,现在挪入施工规范应引起我们施工人员的注意,即GB50204—92第3.5.6,在绑扎骨架中非焊接接头长度范围内,当搭接钢筋为受拉时,其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5d且不大于100mm。当搭接钢筋为受压时,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切不大于200mm(d为钢筋中最小的直径)。
三、施工过程中各种问题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控制保护层的厚度也是常常容易被忽视,由于新规范对梁、板、柱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了新规定,一些图纸常容易出现错误。新规范规定的各保护层为:
新规范中的保护层不仅仅与受力钢筋、分布钢筋有关,还与混凝土工作条件有关。
对于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的工程,常因在合同中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不全面,而导致来的混凝土不合格,而影响工程质量。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在商品混凝土合同中注明:强度等级、总量、塌落度、外加剂、水泥品种、早强要求、抗渗要求、尤其是要写清楚混凝土的初凝、终凝时间以及供应速度。在现场浇筑时,应认真记录四个时刻即:出场时刻、到场时刻、浇筑时刻、浇筑完时刻,并根据四个时刻计算出六个时间即:路上时间、等候时间、浇筑时间、总时间、混凝土供应速度、接茬时间,并认真核对是否满足合同条件,以确保施工中不出现冷缝。
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必須注意按规范分层浇筑,一些工程由于违反此项规定,给混凝土的振导带来困难,少振则漏振,多振则过振,拆模后常出项蜂窝、孔洞、等外观缺陷,有些施工人员随注意到应分层浇筑,但对如何分层却搞不请楚,只是随意一分,施工中更是无所谓,这样是不行的,正确的分层厚度是振导棒实际有效长度×1.25倍为最大分层厚度。根据不同的振导器我们应经实际测量后方可确定,一般φ50振导棒的有效长度分别为35—38.5cm即分层厚度为43.75—48.125cm,而φ30的振导棒的有效长度是27cm则分层厚度为33.75cm。
在混凝土工程中拆模时间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拆模过早,特别是底模会给混凝土工程带来重大质量隐患。对于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够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对于底模则分几种不同情况分别拆除。跨度小于2米板可在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50%后拆除;当板、梁、拱、壳跨度小于8米时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后拆除;跨度大于8米时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100%后拆除;对于悬臂构件当跨度小于2米时可在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后拆除;当跨度大于2米时可在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100%后拆除。施工中应将在施工图纸上标明具体部位的拆模强度百分比,严格按规范施工,确保万无一失。
上面所谈到的只是几种较为常见的质量通病,当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施工中注意,如混凝土的接茬位置、试块的留置,冬季施工的措施等等,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严格按规范施工,必将建造出优质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周明永.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 000(017):68. [2]曲恒, 李福志. 加强现浇钢筋混凝土裂缝防治的方法[J]. 华东科技:学术版, 2013, 000(006):41-41. [3]许素梅.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C]// 中国管理科学文献. 2008.
关键词:现浇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质量通病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124
一、钢筋位移
首先对于钢筋工程,钢筋位移是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我们绑扎的钢筋骨架无论多么标准和牢固,如果没有特殊的定位措施,在混凝土浇筑、振导过程中,都不可能保证钢筋不出现位移。以前我们遇到这种情况,通常是在等混凝土继续施工前,按1∶6的比例进行调直。但亡羊补牢毕竟不如未雨绸缪,如果我们提前制做一个钢筋定距框,则可有助于我们在施工中防止出现大量的钢筋位移。钢筋定距框一般多是由较细的Ⅱ级钢筋焊接成的矩形框,将一道墙体上的立筋全部和定距框绑扎牢固,再根据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在定距框的外侧焊上一些钢筋短节,将定距框卡在模板内,这样就基本杜绝钢筋位移现象的发生。但这样的定距框还有一定的缺点,他对于钢筋的整体位移依然是不容易控制的,原因是定距框没有和模板固定在一起,一种更好的方法是在模板的上口加一条扁铁,向墙体方向探出,在每根立筋的位置,开一个与钢筋同直径的半圆形凹槽,槽的底部至模板内侧的距离为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合模找正后将钢筋对正相应的凹槽,并在立筋内侧用一矩形框支撑固定。这种方法受到了许多专家的推荐。
2、在钢筋的绑扎接头处,易发生多种质量问题
施工过程中搭接长度不够、接头错开比例不正确,箍筋没有加密等问题。根据《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绑扎接头搭接长度的末端,距离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受拉钢筋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按表1。
但应加以注意的是,当Ⅱ、Ⅲ级钢筋直径d大于25mm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按表中数值增加5d;螺纹钢筋的直径d不大于25mm时其受拉钢筋搭接长度应按表中值减少5d;当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受力钢筋易受扰动时,其搭接长度应适当增加;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下于200mm;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0时Ⅰ级、Ⅱ级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表中C20的数值相应增加10d,Ⅲ级钢筋不宜采用;对有抗震要求的受力钢筋的搭接长度,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相应增加5d;两根直径不同钢筋搭接长度,以较细钢筋直径计算。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L1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搭接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面积百分率为:受拉区不得的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当接头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百分率超过规定应采取专门措施即:将接头长度增加20%。
对于以上规定看起来似乎很容易理解,但在实际工程中是几条规定同时起作用,相互关联,这就需要我们工程技术人员熟练掌握规范。有些同志也许会说我们是严格按图施工,是不用考虑那么多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确实发现有些图纸在个别问题上不符和国家《规范》,例如某工程抗震等级Ⅱ级,剪力墙为C25混凝土φ10一级钢筋,要求搭接倍数为35d,50%错开。这似乎符合《规范》GB50204—92第3.5.3条的规定,但实际上是错误的,我们都知道剪力墙在设计中主要是抵抗水平地震力的,所有的竖向钢筋都是按受拉考虑的,根据GB50204—92第3.5.5条的规定当50%错开时,应将搭接倍数增加20%即42d。可见我们即要了解规范更要严格贯彻规范。
对于绑扎骨架接头范围内箍筋应加密的规定,以前一直在设计规范中无人注意,现在挪入施工规范应引起我们施工人员的注意,即GB50204—92第3.5.6,在绑扎骨架中非焊接接头长度范围内,当搭接钢筋为受拉时,其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5d且不大于100mm。当搭接钢筋为受压时,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切不大于200mm(d为钢筋中最小的直径)。
三、施工过程中各种问题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控制保护层的厚度也是常常容易被忽视,由于新规范对梁、板、柱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了新规定,一些图纸常容易出现错误。新规范规定的各保护层为:
新规范中的保护层不仅仅与受力钢筋、分布钢筋有关,还与混凝土工作条件有关。
对于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的工程,常因在合同中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不全面,而导致来的混凝土不合格,而影响工程质量。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在商品混凝土合同中注明:强度等级、总量、塌落度、外加剂、水泥品种、早强要求、抗渗要求、尤其是要写清楚混凝土的初凝、终凝时间以及供应速度。在现场浇筑时,应认真记录四个时刻即:出场时刻、到场时刻、浇筑时刻、浇筑完时刻,并根据四个时刻计算出六个时间即:路上时间、等候时间、浇筑时间、总时间、混凝土供应速度、接茬时间,并认真核对是否满足合同条件,以确保施工中不出现冷缝。
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必須注意按规范分层浇筑,一些工程由于违反此项规定,给混凝土的振导带来困难,少振则漏振,多振则过振,拆模后常出项蜂窝、孔洞、等外观缺陷,有些施工人员随注意到应分层浇筑,但对如何分层却搞不请楚,只是随意一分,施工中更是无所谓,这样是不行的,正确的分层厚度是振导棒实际有效长度×1.25倍为最大分层厚度。根据不同的振导器我们应经实际测量后方可确定,一般φ50振导棒的有效长度分别为35—38.5cm即分层厚度为43.75—48.125cm,而φ30的振导棒的有效长度是27cm则分层厚度为33.75cm。
在混凝土工程中拆模时间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拆模过早,特别是底模会给混凝土工程带来重大质量隐患。对于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够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对于底模则分几种不同情况分别拆除。跨度小于2米板可在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50%后拆除;当板、梁、拱、壳跨度小于8米时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后拆除;跨度大于8米时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100%后拆除;对于悬臂构件当跨度小于2米时可在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后拆除;当跨度大于2米时可在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100%后拆除。施工中应将在施工图纸上标明具体部位的拆模强度百分比,严格按规范施工,确保万无一失。
上面所谈到的只是几种较为常见的质量通病,当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施工中注意,如混凝土的接茬位置、试块的留置,冬季施工的措施等等,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严格按规范施工,必将建造出优质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周明永.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 000(017):68. [2]曲恒, 李福志. 加强现浇钢筋混凝土裂缝防治的方法[J]. 华东科技:学术版, 2013, 000(006):41-41. [3]许素梅.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C]// 中国管理科学文献.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