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上你的眼睛

来源 :最推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ide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问题
  
  我们必须先考虑一个问题,本格推理小说的本质是大众娱乐文学还是一个带着孤芳自赏态度而相对封闭的小众文学呢?说到这个命题的令人困惑之处,就不得不回溯到欧美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众所周知在那个美好的时代推理小说是全民性的娱乐风潮,诸如福尔摩斯的林林总总,克里斯蒂女士的侦探小说销量仅次于圣经,范达因的作品让出版公司免于倒闭等等佳话都是在那时诞生的。然而尴尬的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后解谜侦探小说日益式微,犯罪小说、悬疑小说、间谍小说风生水起——这一身份的置换让推理小说这门怪异的文体站在了大众与小众的分水岭上。而它兴起与衰落的转换是如此的迅速而近乎不可逆,经常使人不得不怀念从前的那段美好岁月。
  然而且慢,这种境遇不是特例,流行间的此消彼长总有着可以比较的地方。将时间轴拉长到整个侦探小说的发展,解谜要素自黄金时代后逐步减少,而这种减退并非一种特例,对照电脑游戏流行的角度分析,解谜游戏与解谜要素也呈日薄西山之势:鼻祖级的《鬼屋魔影》在五代成为了都市冒险;经典大作《生化危机》从四代开始摇身一变拿着五花八门的武器踏上射击游戏之旅;而“神秘岛系列”呢?抱歉,它已经完结了;《寂静岭》前传风评不佳,“逆转裁判系列”进展缓慢,只有“零系列”犹可观之……冒险解谜游戏由一片繁荣走向集体疲软。一言以蔽之:以前卡带容量和技术有限,没法摆弄其他东西就只能在解谜上玩玩花样。反过来审视本格推理小说——它不是一门严肃的文体,但相似的进程、雷同的谜团、可以预测的人物对话像一种特定的暗号,把读不懂的人拒之门外,使读得懂的人感到乏善可陈。而既然世界上又冒出了那么多的新鲜事物,譬如尖端的调查手段、复杂的政治风云、惊险刺激的警匪博弈,同属侦探小说的本格推理如何和它的后辈们去竞争呢?还是如同冒险解谜游戏一样难以走出衰退的怪圈?
  
  西泽式的解答
  好,问题已经提出,接下来就来看一下我们的主角西泽保彦给出的本格推理信条:“所谓的本格,便是不依赖物件证据,只靠逻辑解谜;实际上案件是否解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逻辑是否美丽。”——若是要走出衰败,必然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且将悬念保持到书的结尾,而于本格推理这还显然不够,在结尾处还须具备充满魅力与意外性的解答,才可算作既叫好又叫座的杰作。
  西泽在《她死去的那一晚》的开头就提出了具备冲击性的谜面:少女即将前往美国的前一晚,在家中发现了不明身份的女尸。荒诞、不可理解、浮想联翩,开门见尸,而且是在自己家里见到一具不认识的尸体,巨大的悬念让小说具备极大的张力与发展空间。西泽保彦的其他作品,也多以一种前所未见的景象,比如肢解尸体的动机、会连续重复七天生活的体质、森林中有留有十二只啤酒杯和冰箱而空无一人的房屋,极大挑起读者对于奇特事物的新鲜感。
  这种新鲜感始终贯穿于整作的阅读之中,随之而来五花八门的谜面:身边学长人间蒸发;少女的父母曾经邀请的客人发生诡异的钱包失窃事件;尸体的袜子里被凶手放置了不属于死者的头发……西泽很好地掌握了谜团出现的节奏,在一波冲击结束之后准确地让下一波冲击汹涌来袭,杜绝冷场。比起奇迹般的不可能犯罪所带来的幻想性而言,这种有趣又超乎常理的谜面更能打动已经看遍无数奇特诡计的读者们。西泽在这一点上贯彻始终,可谓独辟蹊径。还有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作品中插科打诨笑料百出的人物与对话。曲辰在文前导读中提出了“无感性”的说法,指出作品中的人物对案件的发生表现得近乎超然,并不带有太多道德上的情感因素,好像案件解决与否对他们无关紧要。这一写作方法不仅让书中的人物情节持续保持轻松愉悦(事实上要一个人24小时保持大笑脸是相当困难的),而且也精准塑造出了西泽自己出于对本格推理的信条所期望的那种世界观。
  这一世界观的核心正是“美丽的逻辑”。《她死去的那一晚》正是建立在一种荒诞的人物性格之上的作品,也正因为这种荒诞,才有不同凡响的谜团,才有最后愕然的谜底。书中的解答看似荒唐与任性,但在前文中已放置了大量伏笔。在我的阅读过程中,为失窃事件的真相而瞪眼,为推理出真凶那个简单的逻辑而鼓掌,为那个从一开始就欺骗了所有人的诡局而欢呼。最终解答在现实的环境里,看起来有些荒谬,但西泽自一开始以本就荒诞的世界观蒙蔽了我的双眼,同时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用各种违反常理的情节强化了对这个世界内部逻辑的认同,在这点上“无感性”是招牌式的催眠术。最后揭开布幕,击出杀招。
  西泽保彦被称为SF(科幻)新本格之雄,以新奇有趣的设定与遵守公平性的本格推理而获得支持。而从《她死去的那一晚》来看,世界观的再造不限于他的科幻推理,也存在于拥有现实世界观的作品中。崭新的思路,迸发出新颖谜团的灵魂,还有前人未曾探索过的解答的领域。
  岛田庄司将本格推理小说比作一条鱼,必须具备“谜——解谜”两个部分。西泽的作品在两者上都玩出了新花样,有新的东西才有新的希望。本格推理搭上时代列车的理想,也在这样的作品中看到了一缕微光。
  
  西泽保彦(1960年12月25日——),日本著名推理作家,SF(科幻)推理派的代表。1990年以《联杀》入选首届鲇川哲也奖的候补,1995年再以连作短篇集《解体诸因》(首部“匠千晓”系列小说)正式出道。同年更发表了两部超现实推理作品《完美无缺的名探侦》及《死了七次的男人》,其后的创作包括“匠千晓系列”(如1996年的《彼女死之夜》),以超能力为题材的“神麻嗣子系列”(如1998年的《幻惑密室》)和属于科幻推理的非系列作品(如1996年的《人格转移的杀人》)等。
其他文献
第一节遗失的计划书    时近新年,街道两旁的商铺已经开始张灯结彩。我们一路走过,偶尔停下看看街边小贩廉价的年货,周帆就站在我的身后沉思不语。  我挑了几个福字,付完钱转身,发现周帆有些失神,我便询问道:“还在想那个案子?”  周帆这才意识到我已经买完,伸手拉紧围巾,笑了笑,说:“嗯,都调查了一周,可是新兰公司的一切表现都很正常,我有些无从下手了。”  我无奈地叹了口气,周帆总是习惯于把案子和生活
期刊
序章、迷失的视点    那是一个只有七八平方的封闭空间,空间里黑漆漆的一片,没有丝毫的光亮,空间的周围,洋溢着霉气和湿气,让人感到极不舒服。  此时此刻,我便呆在这空间里,我已经很久没有喝水了,唇舌干裂,我的大脑已经开始缺氧了,极不清晰,我的头部隐隐作痛,那是一种被利针所刺的痛!  意识越来越模糊了,眼皮缓缓地垂下。迷迷糊糊之中,我的身体似乎在慢慢地变小,甚至变成了一个点,我的思想似乎逐渐离开我的
期刊
“最近以来,我发现一件很让我困扰的事。”  这个,从说话女人的神情就可以看得出来。女人看了对面的浅孝医生一眼,对方显然在示意她继续说下去,这鼓励性的眼神给了她一种动力。  女人微微仰起头来,那张白皙清秀的文雅脸孔,此刻却露出那种困惑又茫然的神情:“是这样的。我发现,我似乎遗忘了一些事情,很重要的事情……可如今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是甚至没有任何证据去证明它们曾经发生过…
期刊
[一]    今天就是聚会的日子了,我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虽然参加聚会的人都是早已熟识的朋友,但那也仅仅是在网上的熟络而已,现实里大家彼此还是第一次见面。    因为身体不好的原因,我没有上过学,每次隔者窗户望着其他小朋友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的时候,我心里就感到无比的羡慕和渴望。因为很少出去玩,因此也没有什么朋友,白天父母去上班了,空荡荡的家里只留下我一个人,好孤单,好寂寞。  幸好,我有一个好
期刊
1    在这个被困在蒸汽机中的夏天,我终于在两天里结束了我的高中生涯。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是一个彻底的结束。但谁也预料不到意外将何时发生、将怎么发生。就像现在这样——刚抱着怀旧的小文艺心理走进学校的大门,就看见了一脸惆怅的华因和满脸严肃的华益叔。然后就得知了这件事。  “死者可以说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叫于欣。她比我们高一级,去年高考落榜后到了别的学校去复读了一年,据于欣的朋友和家人说前天的高考结束
期刊
1.    我的面前,赫然倒着一具无头尸。  咣当一声,我将手中的砍刀仍在了地上。发抖的双腿想往后退,却发现动也动不了。恐惧已经蔓延到了我的全身每一块皮肤,甚至每一个毛孔。还没有几秒钟,我就已经冷汗直流了。  我感到一阵恶心,看着眼前的尸体,我本能的捂上了嘴,胃里一阵翻腾。那还未消化尽的食物已经争着要冲出我的喉咙了!我强忍着,然后闭上眼睛,一屁股坐在了冰冷的地上。回想着刚才的那一瞬间。  真的就是
期刊
*伴野朗  一九三六年生于爱媛县松山市,东京外语大学中国语科毕业,曾任报社记者。  擅长写冒险、历史、间谍小说。笔下名探叫陈展望,推理方面的代表作有《杀意的复合》(短篇集)、《来自香港的男子》等。  *主要得奖历:  ①《五十万年的死角》:一九七六年第二十二届“江户川乱步赏”。  ②《受伤的野兽》:一九八四年第三十七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短篇部门)。  《噩梦谋杀案》原名《恶梦杀人》是一篇悬疑
期刊
这天窗外大雪纷飞,K大学图书馆报刊查阅室里,却与往常一样的有序安静,只听得到那一片笔尖在笔记本上划过“沙~沙”声。但不久后,一个学生立起并猛然发出了可怖的尖叫,使在场许多学生都不禁惊讶地抬起了头,大家开始窃窃私语,猜测着他究竟怎么了。  他是新闻系的学生张文栋,今天本是来为毕业论文查资料的。他借来一套旧报纸,认真摘抄了许久的笔记后,有些疲惫,就胡乱地翻看着当时的各种新闻报导当做消遣。随后,泛黄的报
期刊
梁晰若坐在钢琴边,手指在琴键上跳跃起来。  如泣如诉的旋律顿时传来,如水银泄地,无孔不入,仿佛开启了一扇大门,那些看似十分遥远的事,又梦魇般地袭来,夹杂着或零碎或整块的悲喜,劈头盖脸地砸落。  梁晰若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弹奏这首她从未听过的曲子,她的双手在琴键上轻快地穿跃着,好像根本不受大脑的驱使。  忽明忽暗里,梁晰若又看到那个摆满了香槟色玫瑰花的小型独立式阳台。  月光照亮了女人孤单而沉醉的侧
期刊
这是一间布置简朴的小茶坊,我百无聊赖地坐在靠窗的一张桌子前,无所事事地用金属小勺搅拌杯中的热可可。坐在我边上哈欠连连的高个男人是我的叔叔,他是一名警察。  “他怎么还不来啊,冯亮?”叔叔耐不住性子问道,随即端起边上的茶壶,往自己的杯子斟满铁观音,这已经是第三杯了。  “应该快了吧,要不我再打他手机问问。”我无奈地从衣服口袋掏出手机,在电话簿里找到一个姓名,刚想按下拨号键时,我的余光瞥见一个人影慢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