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_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最后一个机器人和最后一个人类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相遇了。在这之前,最后一个机器人一直待在自己的仓库里,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任务监测地球,直到有一天,日渐衰弱的传感器突然感应到一个能量高峰。运输系统瘫痪了,最后一个机器人花了432天时间才来到能量高峰出现的地方,发现了开封的冷冻管。那时,冷冻管里所有的人类都已经死去,除了一人。
  但最后一个机器人还是执行起了她的任务。她必须展开统计调查,尽自己所能维持这唯一一个数据点的秩序。她在高原上找到了最后一个人类,一个为了抵抗狂风而将布层层包裹在身上的人形,正在耀眼的阳光下,将食用菌放在架子上晾晒。
  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口道,“你好,我是R47821,开罗仓库的指定管理人。我的任务是延续人类物种。”
  “是吗?”最后一个人类说,“進展如何?”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记忆库里有讽刺这个词的定义,但她并没有听出最后一个人类语气中的讽刺。
  “不理想。”她回答,“你是我准备登记的唯一一个活着的人类。根据预测,人类物种消亡的时间上限是一百年。”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黯淡了下来,带着希望终成泡影的悲伤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最后一个机器人说:“当时我正在监测,433天前的预测表明人类物种已经灭亡,不过一些冷冻舱保持完好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我监测了下去。”
  最后一个人类说:“我很高兴,我一直都很孤独,没有人和我说话。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我必须给你分类。”“给我分类?”
  “为了筛选出实现物种生存的最佳决策树。”
  “在总人口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有效的决策树还存在吗?”最后一个人类问道。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处理器迅速查阅了可能的人口恢复模型:“不存在,但我可以根据其他冷冻单位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可能性如何?”
  “现在接近于零,虽然有误差,但误差范围是有穷尽的。”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哭笑不得:“对你来说,这就是希望吧。”
  “我不抱希望,我只会计算概率。我的工作是帮助人类选择最有可能实现物种生存的概率路径。为此,我需要数据。”
  “好吧,R47821。”最后一个人类凑上前在机器人的机壳上友好地抽了抽,“我怎么能妨碍你的工作呢?给我分类吧。”
  “你叫什么名字?”“瓦尔马茨米尔。”
  “你的职业是?”“应用气候学家。”
  “你的年龄是?”“冷冻时48岁,所以我现在至少49岁了,主观上来说。”
  “你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不是。”
  最后一个机器人停顿了一下:“这不是一个选项,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我是最后一个人类,我就是人口的100%。你是想告诉我,我不存在吗?”
  “你必须属于一个类别。”最后一个机器人重复道,她的程序只关心物种繁衍。
  “不,我是最后一个人类了,我完全没有需要这个类别的理由。”
  “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最后一个人类突然笑了起来:“你就没有类别,我也没有类别。我们会一起待在这里,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存在。直到末日来临,我们也没有类别。”
  “我有类别,我是女性。”最后一个机器人纠正道,指了指她的金属面庞上已经淡去的痕迹。某个人曾经给她画过眼睫毛。
  瓦尔呛住了,开始笑出声来。最后一个机器人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但在阳光下,最后一个人类在风中一直笑啊、笑啊,笑得坐在了地上还在继续笑着,直到泪水从脸上流下。
  摘自《科幻世界》
其他文献
这破车像是一个颠沛流离大半辈子的人,在中年时终于找到了人生的准确定位,踏实了,想好了,俗世的生意和佛家的生意他都要做,他突破重重封锁运来的“违禁物资”,包含着他的勇气他的智慧他的才华,他要卖给全人类。  整个年节都是在北京过的,前几天终于回成都,到家已经天黑,随便下了碗青菜面,就要看电视。这时候看电视不是瞎看,而是看那特定的几部电影。我尤其需要看那几部电影中特定的幾场戏,定定神儿,不然好像回家没有
饸 饹  母亲准备的原料有面粉半斤,水半碗。  将面倒入盆里,用水和面,水温凭经验掌握。和面有个规律,母亲叫作“冬热,夏凉,春秋温”。揉光后稍饧,把饸饹床架在开滚的锅上,揪一块面搓成长圆形,为了不粘饹床孔,一头还要提前在水里蘸一下才可放入。  手按饸饹床把,用力把面压进开水锅里。压净后,再用勺蘸凉水沿饸饹床底将面割断,待煮两滚后捞出即成。饸饹分热、凉两种,为了利口,我一般要将饸饹过两次水,有的甚至
探索者2号坠毁了。  希尔曼·帕金森向天门请求援助。他被再度告知没有被攻击的实际证据,宇宙组织不能打破太空和平原则。帕金森无视异议,孤注一掷地乘一架无武装装备的导航机升空去了坠毁现场。  当他到达时,太阳正在升起,刺眼的照射遮住了暗处的所有痕迹。  他的录音报告中说,冲击火山口的光束及其北向光束看起来呈黑色,就好像一艘装载墨水的船因触礁而黑墨四溅。导航机上的计算器没查出任何不规则辐射,也没有任何有
凡是爱好花木的人,总想经常有花可看,尤其是供在案头,可以朝夕坐对,而使一室之内也增加了生气。供在案头的,当然最好是盆栽和盆景;如果条件不够或佳品难得,那么有了瓶供,也可以过过花瘾。  对于瓶供的爱好,古已有之,如宋代诗人张道洽《瓶梅》云“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方回《惜砚中花》云“花担移来锦绣丛,小窗瓶水浸春风”。这与我的情况恰恰相同,紫罗兰盦南窗下的书桌上,四时不断地供着一瓶花,瓶下恰
一只刺猬在暗夜里踽踽独行,惶恐又坚毅。它躲过人类的追捕,躲过残肢的伤痛,最终没能躲过呼啸而过的车流。在它与大地融为一体的时候,是否也算回归了日思夜想的家?简默老师的文字冷峻、清冽,读后让人突觉清醒的痛感。在这个人类被动物锁进家门的春天过后,我们可否有所反思,给动物一个明媚的春天?  本期客座主编:  本名王忠,70后,生于长于贵州省都匀市,文学创作一级。现为山东省枣庄市文联专业作家,枣庄市作家协会
张枣 (1962~2010),当代诗人,“巴蜀五君子”之一,中国先锋诗歌的代表人之一,代表作《镜中》《何人斯》等。  1962年12月29日,张枣生于湖南长沙“出过些人物”的张氏家族,有着“诗是吾家事”的氛围。他父亲是学俄语的,会写诗,喜欢普希金,常读俄语诗给他听。在读书上,张枣被视为神童,不到十六岁便考入湖南师范大学。语言方面,张枣的天赋很高,不仅英语,德语、法语、俄语都相当精通,还习过拉丁语,
在有生之年,我们都要面临挑战,不倦工作,以期取得卓越业绩。  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学有专长,至于艺术和科学的天才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人还是在工厂、农村、城市默默工作。然而,任何工作都有其意义。所有于人类有所促进的工作都自有其尊严和价值,应该努力不倦地把它做好。  如果你是清扫工人,那就像米开朗基罗绘画那样,像贝多芬作曲那样,或者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来扫你的地吧!你的出色工作會使许多人停下来赞美:看这个扫
黄孝纪 南泽仁,藏族女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第21期学员。2015年散文集《遥远的麦子》荣获全国“孙犁文学奖”优秀獎。《戴花的鹿》是她对万物有灵的信仰与文字的完美结合,地域色彩浓郁。作品中,她和阿尼一起度过了一个安静的下午时光,那场景如一幅旧时的唐卡画卷,除了感情的自然流露,新奇的意象和隐喻也充满了美丽的情致。  子夜时分,宅院里忽然响起几声
国有林驻守在田野的尽头,直竖着耳朵。田野在观望,森林在倾听。在田野的另一头,依傍着波尼科夫卡村。村子就像位老妇人,坐在那里,把在田野里看到的,在林子里听到的,以及她自以为看到或听闻的一切,一股脑儿都捡拾进口袋里。  林子的边角,田野的零碎,给那干瘪的老妇人收集起来,装满了一个又一个口袋。听年迈的斯皮里多诺夫娜讲述她在林中的惊魂之夜,我们常吓得毛骨悚然,也惊异于野狼留下记号的奇特习性。如今回想起来,
文章从中国人“语言自信”的角度,揭示了新时代国人的文化自信。文章开口小、角度新、挖掘深。比亚迪中文按键的事例,彰显中国业界重振企业界汉语文化的决心;各种中文运用大赛,显示国人规范和传承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汉语“墙内开花遍地香”的现象,昭示汉语走向世界的壮景……文化自信,借此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我惊喜地看到:中国人正昂起头颅,迎接新时代的明媚阳光。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只要谈起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