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们一般将审美經验活动称为欣赏、观赏和体验等。但这种种行为都可以描述为爱美或者对于美的热爱。如我们爱看唐诗宋词,爱听“梅花三弄”,爱好美丽大自然的阳光、蓝天、白云和风景等。因此审美经验不是一般的经验,而是爱美的经验。本文拟对审美经验中的“爱”进行粗略解读,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审美;爱;美
审美经验作为爱美的经验在根本上在于它是一种对于存在的情感经验。正如已经指出的,审美经验既不是关于美的认识活动,只是对于美的现象作客观的判断;不是关于美的意志活动,是针对美的现象所表现的主观的意愿;而是关于美的情感活动,也就是人对于美的现象的一种态度。当然这种态度是一种特定的态度,它不是人对于美的现象的怨恨,而是对于它的热爱。因此审美经验就其本性而言就是爱美的经验。
其实,审美经验作为爱美的经验是一个人们熟知的经验。人们不仅将美感理解为对于美的爱,而且对于爱自身进行了区分,认为它不是自私的爱,而是无私的爱。此外,人们对于爱美经验的自身的阶段和层次进行了划分和比较,如柏拉图所做的那样。尽管如此,审美经验作为爱美的经验在美学的历史上并没有真正形成主题。因此我们还必须更深入地思考审美经验作为爱美的经验的本性。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必须首先阐明什么是爱自身,因为爱美只是爱的现象的一种特别形态,然后才能揭示什么是爱美的意义,并由此指出爱美在何种程度上是爱的本性的自身的升华。
无论是在汉语中,还是在西语中,爱都是在语言的使用中一个非常普遍和重要的语词。由爱所构成的词语有喜爱、友爱、仁爱、慈爱、博爱等,它们都表达了爱的现象的不同维度。但爱在语言使用中主要是以动词形态出现的,人们使用爱的语词的最典型的表达式为“我爱你”。它主要运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我-你”关系之中,特别是在热恋中的男女情人之间。当然爱不仅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表现了人与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例如,人们也说“我爱上帝”,“我爱大自然”等等。这种爱的语词的广泛运用也显露出爱是生活世界的一个普遍现象,万事万物的关系其实可以描述为爱和爱的对立面,也就是恨的关系。正是如此,爱和恨的交织形成了生活世界游戏中不同游戏者的对立和统一,并导致了游戏自身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于是爱就其自身而言,既是人的人性的根本,也是人类生活的普遍的现象,而更是存在自身的意义。这就是说,存在就是爱,爱就是存在。
但什么是爱呢?比起对于爱的现象的描述,对于爱的本性的思考是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对于爱的一般观念的批判,而由此揭示爱的本性自身。
人们一般将爱理解为喜欢,因此爱某物就是喜欢某物。当人们喜欢某物时,在意象上总是渴望与它相遇,和它在一起,因此朝向它并走向它。与此同时,喜欢者还产生可对于被喜欢者的思念、期待和希望等。同时在情态上表现出高兴和愉快,有一种心满意足之感。由此可以看出,人对于某物的喜欢同时呈现为自身的喜悦。但是喜欢并不能等同于爱,它是一个尚未区分的人的经验形态。这是因为喜欢可能成为真正的爱,但也可能极端化为占有,而成为爱的对立面——仇恨。
爱被误解为占有是一个时常出现的现象,特别是男女的爱情会在爱的外衣中掩盖占有的事实。人们在喜欢某人或者某物的渴望时显示了自身的欠缺和需要,于是对于某人和某物的喜欢就成为了对于它们占有的欲望。由此喜欢的感觉自身就成为了占有的感觉,人感到不仅拥有自己,而且也拥有自己所喜欢的人和物。此时被喜欢者都成为了喜欢者自身的一部分,或者是自己的另外一种形态。由于是占有,喜欢在它的经验之中便生长了一种变相的主奴意识,并因此会变异为许多情态。当喜欢者占有被喜欢者时,他会骄傲。反之,当喜欢者不能占有被喜欢者时,他会蒙羞。
但真正的爱或者爱的本性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喜欢,也不是喜欢的极端形态——占有。但爱自身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看看熟知的父母的亲子之爱,也看看熟知的上帝之爱,由此理解爱是如何显现自身的。
父母真正的亲子之爱不是出于自私的动机,如希望得到回报等,而是力图让子女自身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既不是一种等值交换的商品,也不是一种试图回馈的礼物,而是一种无条件的恩情。它体现为无尽的关怀、呵护和照顾。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水深。
爱的本性敞开了自身:它是给予和奉献,因此去爱就是去给予和去奉献。给予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现象,它只是交付。但作为爱的给予却不是给予某个东西,如同给予一些钱或者某些人工制造的用品一样,甚至也不只是给予作为给予者的人自身的身体和灵魂,而是给予那个给予自身。但给予自身不仅是人的存在的意义,而且是存在自身的意义。因为给予作为一本原的活动是存在的本性,所以作为一存在者的给予者也是在爱的给予中获得了自身的存在。如果爱作为给予是给予自身的话,那么我们看到它同时是舍弃和牺牲自身。舍弃和牺牲既可能是对于物的放弃,也可能是对于人自身生命的抛舍。在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的观点看来,这些行为是否定的个人存在的。与此相反,集体主义的利他的思想却认为这些行为能够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但这都只是对于舍弃和牺牲的道德化的理解。爱作为给予同时也是舍弃,这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矛盾。但正是在这种矛盾中,爱将自身显现为存在的发生。这也就是说,爱在给予和舍弃的冲突之中开始了自身的创造。
爱美一方面是人对于美的给予,另一方面是美对于人的给予,由此它表现出了人与美的相互给予性。作为给予,爱从否定方面而言,是不伤害,保护,守护;从肯定方面而言,是让其存在,让其是其所是和为其所是。在这样的意义上,爱美就是让美不要遭到破坏和毁灭,同时让美作为美去存在。
关键词:审美;爱;美
审美经验作为爱美的经验在根本上在于它是一种对于存在的情感经验。正如已经指出的,审美经验既不是关于美的认识活动,只是对于美的现象作客观的判断;不是关于美的意志活动,是针对美的现象所表现的主观的意愿;而是关于美的情感活动,也就是人对于美的现象的一种态度。当然这种态度是一种特定的态度,它不是人对于美的现象的怨恨,而是对于它的热爱。因此审美经验就其本性而言就是爱美的经验。
其实,审美经验作为爱美的经验是一个人们熟知的经验。人们不仅将美感理解为对于美的爱,而且对于爱自身进行了区分,认为它不是自私的爱,而是无私的爱。此外,人们对于爱美经验的自身的阶段和层次进行了划分和比较,如柏拉图所做的那样。尽管如此,审美经验作为爱美的经验在美学的历史上并没有真正形成主题。因此我们还必须更深入地思考审美经验作为爱美的经验的本性。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必须首先阐明什么是爱自身,因为爱美只是爱的现象的一种特别形态,然后才能揭示什么是爱美的意义,并由此指出爱美在何种程度上是爱的本性的自身的升华。
无论是在汉语中,还是在西语中,爱都是在语言的使用中一个非常普遍和重要的语词。由爱所构成的词语有喜爱、友爱、仁爱、慈爱、博爱等,它们都表达了爱的现象的不同维度。但爱在语言使用中主要是以动词形态出现的,人们使用爱的语词的最典型的表达式为“我爱你”。它主要运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我-你”关系之中,特别是在热恋中的男女情人之间。当然爱不仅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表现了人与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例如,人们也说“我爱上帝”,“我爱大自然”等等。这种爱的语词的广泛运用也显露出爱是生活世界的一个普遍现象,万事万物的关系其实可以描述为爱和爱的对立面,也就是恨的关系。正是如此,爱和恨的交织形成了生活世界游戏中不同游戏者的对立和统一,并导致了游戏自身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于是爱就其自身而言,既是人的人性的根本,也是人类生活的普遍的现象,而更是存在自身的意义。这就是说,存在就是爱,爱就是存在。
但什么是爱呢?比起对于爱的现象的描述,对于爱的本性的思考是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对于爱的一般观念的批判,而由此揭示爱的本性自身。
人们一般将爱理解为喜欢,因此爱某物就是喜欢某物。当人们喜欢某物时,在意象上总是渴望与它相遇,和它在一起,因此朝向它并走向它。与此同时,喜欢者还产生可对于被喜欢者的思念、期待和希望等。同时在情态上表现出高兴和愉快,有一种心满意足之感。由此可以看出,人对于某物的喜欢同时呈现为自身的喜悦。但是喜欢并不能等同于爱,它是一个尚未区分的人的经验形态。这是因为喜欢可能成为真正的爱,但也可能极端化为占有,而成为爱的对立面——仇恨。
爱被误解为占有是一个时常出现的现象,特别是男女的爱情会在爱的外衣中掩盖占有的事实。人们在喜欢某人或者某物的渴望时显示了自身的欠缺和需要,于是对于某人和某物的喜欢就成为了对于它们占有的欲望。由此喜欢的感觉自身就成为了占有的感觉,人感到不仅拥有自己,而且也拥有自己所喜欢的人和物。此时被喜欢者都成为了喜欢者自身的一部分,或者是自己的另外一种形态。由于是占有,喜欢在它的经验之中便生长了一种变相的主奴意识,并因此会变异为许多情态。当喜欢者占有被喜欢者时,他会骄傲。反之,当喜欢者不能占有被喜欢者时,他会蒙羞。
但真正的爱或者爱的本性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喜欢,也不是喜欢的极端形态——占有。但爱自身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看看熟知的父母的亲子之爱,也看看熟知的上帝之爱,由此理解爱是如何显现自身的。
父母真正的亲子之爱不是出于自私的动机,如希望得到回报等,而是力图让子女自身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既不是一种等值交换的商品,也不是一种试图回馈的礼物,而是一种无条件的恩情。它体现为无尽的关怀、呵护和照顾。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水深。
爱的本性敞开了自身:它是给予和奉献,因此去爱就是去给予和去奉献。给予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现象,它只是交付。但作为爱的给予却不是给予某个东西,如同给予一些钱或者某些人工制造的用品一样,甚至也不只是给予作为给予者的人自身的身体和灵魂,而是给予那个给予自身。但给予自身不仅是人的存在的意义,而且是存在自身的意义。因为给予作为一本原的活动是存在的本性,所以作为一存在者的给予者也是在爱的给予中获得了自身的存在。如果爱作为给予是给予自身的话,那么我们看到它同时是舍弃和牺牲自身。舍弃和牺牲既可能是对于物的放弃,也可能是对于人自身生命的抛舍。在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的观点看来,这些行为是否定的个人存在的。与此相反,集体主义的利他的思想却认为这些行为能够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但这都只是对于舍弃和牺牲的道德化的理解。爱作为给予同时也是舍弃,这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矛盾。但正是在这种矛盾中,爱将自身显现为存在的发生。这也就是说,爱在给予和舍弃的冲突之中开始了自身的创造。
爱美一方面是人对于美的给予,另一方面是美对于人的给予,由此它表现出了人与美的相互给予性。作为给予,爱从否定方面而言,是不伤害,保护,守护;从肯定方面而言,是让其存在,让其是其所是和为其所是。在这样的意义上,爱美就是让美不要遭到破坏和毁灭,同时让美作为美去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