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嗓音,即说话、歌唱时发出的声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流方式。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较快,工作压力大,嗓音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病变者日益增多,嗓音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这种情况在广大教师中尤为严重。由于嗓音使用负荷大、要求较高,教师已成为嗓音问题的高发人群,而这其中又以幼儿园教师的患病率最高,关注幼师的嗓音健康已迫在眉睫。
一、嗓音问题的主要原因
幼儿园教师每天要照顾幼儿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安全和保健,而且还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们用语言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因而从事幼教工作,比起从事其他职业的用嗓频率和强度都要高,更容昜岀现用嗓过度或用嗓不当,造成声音嘶哑、无力、发音困難、发音易疲劳,咽喉部异物感、咽喉部刺痛感,甚至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嗓音疾病。
(一)超负荷的发声任务是幼师出现嗓音问题的主要诱因
幼儿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每周课时繁多,每天在教学中使用嗓音的时间约为4~6小时。而且,教师的讲课实际上就是一种“很有激情”的演讲,对比于日常生活语言来讲具有强度更大的特点。同时,幼儿的教学大多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模式,还得兼顾管理好幼儿的纪律,处理各种突发状况,这使得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很难有时间做哪怕是短暂的嗓音休息。
(二)不良的用嗓习惯是导致教师嗓音问题的重要原因
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是长期需要有一定音量来“说话”,往往想声音大些就“扯脖子”使劲喊。殊不知,这样做对嗓音的危害是很大的。发音相关肌肉的过度紧张及不协调用力、声带过度或不当的内收,会引发功能性嗓音疾病,导致声音嘶哑、发音中断、发音紧张、发音疲劳等症状。声带长期充血、咽喉疼痛、嗓音嘶哑症状长期未得到缓解就很容易导致发声器官病变。但遗憾的是,虽然担负着繁重的用嗓任务,但大多数人都没有嗓音科学发声和保护的相关知识。
二、学习科学发声方法,减轻声带负担
大多数人的发音方法不正确是由于呼吸的气息和声带闭合的配合不当所造成的,利用声乐的练声方法可以纠正呼吸,调整发声和共鸣位置,用气带声,正确使用共鸣腔体,扩大音量,丰富音色,减轻声带负担。
(一)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靠胸部下肋、横膈膜、腹肌联合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当我们需要大声或长时间讲话时,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能够更加持久和省力。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不但可以吸进足够的空气,让气息的容量扩大,还能够促使两肋和横膈膜往外扩张,使之与腹部肌肉形成对抗,这种腹肌力量能够增强发音力量,起到控制喉头下降、放松作用,保护喉部组织不容易出现劳损和紧张,从而保证声音的质量。
步骤一:吸气保持。先叹一口气将体内余气全部吐出,用“闻花香”“抬重物”“半打哈欠”等感觉吸气,双手放后背处体会两肋向左右保持扩张的感觉。
步骤二:叹气呼出。人体在叹气的状态,是喉部最为自然放松的状态,喉部放松能使声带闭合力与气息压力的抗衡处于最为节省的最佳配合状态。因此,在发声前多做叹气动作,记住喉咙打开、喉头放松下降的感觉,并练习保持这种状态,它是健康用嗓的生理基础。
推荐一种“计数呼吸训练法”,吸气时默念“1、2、3”,呼气时默念“4、5、6、7、8”,呼气时数字量要多于吸气,数字之间均匀隔开,可慢慢增加呼气时的数字量。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持之以恒可以锻炼呼吸肌,改善发音。
(二)发挥共鸣腔“扩音器”作用
人类的发音依赖于呼出的气流引起的声带的振动。但声带产生的基频是比较微弱的,这种声音听起来强度较低,音质也不够丰富,没有共鸣,起不到声音放大的作用。良好的声音共鸣还能让用声者感到不费力、自然舒展,对声音有扩大和美化作用。因此,要想声音洪亮、圆润、动听,光有科学的呼吸方法还不行,还必须学习使用“共鸣腔”,发挥“扩音器”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音量、音色的问题。
影响共鸣的部位主要有胸腔、口腔、头腔。圆润动听的声音共鸣需要对这些发音器官进行恰到好处的调节。偏重用胸腔可使声音低沉,偏重用头腔声音比较飘浮,偏重用鼻腔,声音会显得晦涩,只用口腔,声音则直白干燥。正确使用人体共鸣腔是侧重一腔而不丢弃其余两腔。教师的讲课发声采取的共鸣方式应当是以口腔共鸣为主,胸腔共鸣为基础,略带一点头腔共鸣的声道共鸣。三腔同时调控对初学者有点难度,可先侧重各共鸣腔比例练习,熟练之后再融会贯通。
1.胸腔共鸣练习
加强胸腔共鸣练习可以改善喉肌紧张、喉头上提、音调高、呼吸短浅,避免句子过长气息不足造成对声带的挤压,产生发音疲劳或是挤喉现象。
练习方法:手按胸部,打哈欠叹息发音,可发/ha//hei/音,体会胸腔共鸣。从高到低,从实声到虚声发长音,体会哪一段声音上胸腔振动强烈,然后在这一声音段做胸腔共鸣练习。
2.口腔共鸣练习
人的言语音以口腔共鸣为主,强化口腔共鸣能够令声音明亮有力。口腔共鸣是可调节共鸣腔体,它是通过上下颌的运动,上颚的提起与放下,舌位的高低变化进行,可通过练习调节其容积的变化,取得扩大音量作用。
口腔共鸣练习时注意体会声波随着气息的推送离开咽喉流动向前,在口腔的前上方即前硬腭处集中反射而引起振动,产生明亮和靠前、集中的共鸣效果。在这个位置上发出的声音最为明亮和悦耳动听,易于和头腔取得连接,形成混合共鸣。
口腔共鸣的训练可采用双唇用喷法、舌尖用弹法练习:/ba/pa/ma/;/da/ta/na/。注意发声时要抬高“上口盖”(硬腭);进而再结合胸腹式呼吸发出明亮的词语练习,如:澎湃、拍打,滴滴答、哗啦啦,百炼成钢、翻江倒海等。
3.鼻腔共鸣练习 获得鼻腔共鸣的有效方法是哼鸣练习。它能加强声带力量,促进声门闭合,增强发音,获得较高的声音位置,改变黯淡音色,发出明亮省力的嗓音。
推荐一种咀嚼法哼鸣。咀嚼法哼鸣可以令颌骨和舌头放松,将用嗓者注意力从喉部移开,喉部肌肉的放松和喉头下降能有利于气息的深沉持久和声门闭合,容易使练习者获得高位置,发出明亮省力的嗓音。练习方法:在胸腹式呼吸基础上打开鼻腔和喉咙,并保持通畅。边咀嚼边通过鼻子出气发出/Hum/音。起音时声音从后台迅速递转到鼻腔并始终感觉鼻道内的气息很活跃,声音不仅在鼻腔振动,还逐步引起头腔的振动,声音的集中点在鼻道上方。咀嚼法哼鸣熟悉掌握后,可交替发元音ā和鼻化音á,增加元音鼻化音的体验,进而做字的练习/man/men/meng/;词的练习:nan ning (南宁),ni ning (泥泞),mi mang (迷茫)等。通过练习,充分利用鼻腔共鸣对嗓音的美化修饰作用,不仅可以增加音量,还可以强化嗓音2k-4kHz高频段的能量,使声音具有更强的穿透力。
总之,科学的发声状态,就是运用呼吸合理正确地“贯通”人体共鸣腔,使三者形成统一完整的混合共鸣腔体,音响度达到最大,令声音圆润、饱满、洪亮,既有穿透力,又有弹性,既松弛又柔和。教师发声方法科学合理,不但能减少咽喉的负担,起保护声带的作用,还能从根源上预防和改善嗓音疾病,减少引起嗓音疾病的职业因素。
三、懂得嗓音养护知识和方法
(一)嗓音的养护知识
1.多喝水,保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
上课时建议随身带一大杯温开水,讲课过程中时不时喝一小口,这样有利于保持声带黏膜层的含水量。
2.每天适当让你的声音“小睡”
长时间用嗓后和生病时尽量不要多说话,及早治疗急性咽喉炎,反复感冒会造成声音嘶哑,长期下去会造成嗓音顽疾。
3.不要过多的“清嗓子”
气流猛烈地撞击声带,会损伤声带。如果觉得喉咙难受,可以重复做吞咽动作。
4.得了食道返流性胃炎要及时治疗
这是比较会被忽视的嗓音问题,因为胃酸返流至咽喉部对声带有不良的刺激作用,可造成咽喉溃疡、充血、增生。
5.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烟、酒嗜好,进食辛辣食品和冷饮等。
每一种职业都会出现过劳,即使懂得这些嗓音养护知识,用声过度对幼儿教师这种职业用嗓者来说也在所难免。建议老师们要尽可能地合理安排工作量,每天上课数量不要超过四节,连堂上课不超过两节;再者可在课堂增添扩音设备以减轻授课时的嗓音负担;还可以充分运用体态语和各种教具与幼儿沟通,少费口舌,及时休息,达到保护嗓音的目的。
(二)嗓音的养护方法
1.“毛巾热敷”和“环喉按摩法”
嗓音出现不适时可用毛巾热敷颈部和做环喉按摩(用拇指和食指置于舌骨顶端,同时利用圆周运动向下按摩甲状舌骨间隙和甲状软骨的后缘进行按摩。指压力量以感觉舒适为度,不可用力过大,每次约2~3分钟)。这两个保健法可以增加喉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增进分泌,减缓喉痛等不适症状。
2.“气泡音”和“吹唇音”练习
“气泡音”:练习时张嘴松开牙关,用少量微弱均匀的气息平稳地从松弛的声带吹出,发出连贯的气泡音。发气泡音就是用声带振动的最低频率发音。这种发音状态下,声带厚而松弛,振动平衡,有利于肌肉的放松以及发声器官与呼吸器官的协调,对功能增强性嗓音疾病有一定的养护和治疗效果。
“吹唇音”:双唇闭合后,用微弱而均匀的气流吹动闭合的双唇,使之弹动发出清晰的嘟噜声,也称为弹嘴皮练习。该练习能使舌头和双唇肌肉放松,对发音困难,声音衰弱无力,响度不够,音色单一,基频偏低,过多呼吸音,发音易疲劳的功能减弱性嗓音疾病有很好的修复作用。
世界上最贵的乐器是人的声带,再好的嗓音也需要精心的呵护。只有明白造成嗓音问题的原因,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改变错误的发声方式和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加以练习,使嗓音机制达到最佳声学效率,才能发出明亮省力的嗓音。同时懂得日常嗓音养护知识和方法,适度、合理地用嗓、護嗓,才能从根源上改善和预防幼儿教师职业性嗓音疾病的发生。
责任编辑 陈春阳
一、嗓音问题的主要原因
幼儿园教师每天要照顾幼儿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安全和保健,而且还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们用语言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因而从事幼教工作,比起从事其他职业的用嗓频率和强度都要高,更容昜岀现用嗓过度或用嗓不当,造成声音嘶哑、无力、发音困難、发音易疲劳,咽喉部异物感、咽喉部刺痛感,甚至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嗓音疾病。
(一)超负荷的发声任务是幼师出现嗓音问题的主要诱因
幼儿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每周课时繁多,每天在教学中使用嗓音的时间约为4~6小时。而且,教师的讲课实际上就是一种“很有激情”的演讲,对比于日常生活语言来讲具有强度更大的特点。同时,幼儿的教学大多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模式,还得兼顾管理好幼儿的纪律,处理各种突发状况,这使得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很难有时间做哪怕是短暂的嗓音休息。
(二)不良的用嗓习惯是导致教师嗓音问题的重要原因
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是长期需要有一定音量来“说话”,往往想声音大些就“扯脖子”使劲喊。殊不知,这样做对嗓音的危害是很大的。发音相关肌肉的过度紧张及不协调用力、声带过度或不当的内收,会引发功能性嗓音疾病,导致声音嘶哑、发音中断、发音紧张、发音疲劳等症状。声带长期充血、咽喉疼痛、嗓音嘶哑症状长期未得到缓解就很容易导致发声器官病变。但遗憾的是,虽然担负着繁重的用嗓任务,但大多数人都没有嗓音科学发声和保护的相关知识。
二、学习科学发声方法,减轻声带负担
大多数人的发音方法不正确是由于呼吸的气息和声带闭合的配合不当所造成的,利用声乐的练声方法可以纠正呼吸,调整发声和共鸣位置,用气带声,正确使用共鸣腔体,扩大音量,丰富音色,减轻声带负担。
(一)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靠胸部下肋、横膈膜、腹肌联合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当我们需要大声或长时间讲话时,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能够更加持久和省力。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不但可以吸进足够的空气,让气息的容量扩大,还能够促使两肋和横膈膜往外扩张,使之与腹部肌肉形成对抗,这种腹肌力量能够增强发音力量,起到控制喉头下降、放松作用,保护喉部组织不容易出现劳损和紧张,从而保证声音的质量。
步骤一:吸气保持。先叹一口气将体内余气全部吐出,用“闻花香”“抬重物”“半打哈欠”等感觉吸气,双手放后背处体会两肋向左右保持扩张的感觉。
步骤二:叹气呼出。人体在叹气的状态,是喉部最为自然放松的状态,喉部放松能使声带闭合力与气息压力的抗衡处于最为节省的最佳配合状态。因此,在发声前多做叹气动作,记住喉咙打开、喉头放松下降的感觉,并练习保持这种状态,它是健康用嗓的生理基础。
推荐一种“计数呼吸训练法”,吸气时默念“1、2、3”,呼气时默念“4、5、6、7、8”,呼气时数字量要多于吸气,数字之间均匀隔开,可慢慢增加呼气时的数字量。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持之以恒可以锻炼呼吸肌,改善发音。
(二)发挥共鸣腔“扩音器”作用
人类的发音依赖于呼出的气流引起的声带的振动。但声带产生的基频是比较微弱的,这种声音听起来强度较低,音质也不够丰富,没有共鸣,起不到声音放大的作用。良好的声音共鸣还能让用声者感到不费力、自然舒展,对声音有扩大和美化作用。因此,要想声音洪亮、圆润、动听,光有科学的呼吸方法还不行,还必须学习使用“共鸣腔”,发挥“扩音器”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音量、音色的问题。
影响共鸣的部位主要有胸腔、口腔、头腔。圆润动听的声音共鸣需要对这些发音器官进行恰到好处的调节。偏重用胸腔可使声音低沉,偏重用头腔声音比较飘浮,偏重用鼻腔,声音会显得晦涩,只用口腔,声音则直白干燥。正确使用人体共鸣腔是侧重一腔而不丢弃其余两腔。教师的讲课发声采取的共鸣方式应当是以口腔共鸣为主,胸腔共鸣为基础,略带一点头腔共鸣的声道共鸣。三腔同时调控对初学者有点难度,可先侧重各共鸣腔比例练习,熟练之后再融会贯通。
1.胸腔共鸣练习
加强胸腔共鸣练习可以改善喉肌紧张、喉头上提、音调高、呼吸短浅,避免句子过长气息不足造成对声带的挤压,产生发音疲劳或是挤喉现象。
练习方法:手按胸部,打哈欠叹息发音,可发/ha//hei/音,体会胸腔共鸣。从高到低,从实声到虚声发长音,体会哪一段声音上胸腔振动强烈,然后在这一声音段做胸腔共鸣练习。
2.口腔共鸣练习
人的言语音以口腔共鸣为主,强化口腔共鸣能够令声音明亮有力。口腔共鸣是可调节共鸣腔体,它是通过上下颌的运动,上颚的提起与放下,舌位的高低变化进行,可通过练习调节其容积的变化,取得扩大音量作用。
口腔共鸣练习时注意体会声波随着气息的推送离开咽喉流动向前,在口腔的前上方即前硬腭处集中反射而引起振动,产生明亮和靠前、集中的共鸣效果。在这个位置上发出的声音最为明亮和悦耳动听,易于和头腔取得连接,形成混合共鸣。
口腔共鸣的训练可采用双唇用喷法、舌尖用弹法练习:/ba/pa/ma/;/da/ta/na/。注意发声时要抬高“上口盖”(硬腭);进而再结合胸腹式呼吸发出明亮的词语练习,如:澎湃、拍打,滴滴答、哗啦啦,百炼成钢、翻江倒海等。
3.鼻腔共鸣练习 获得鼻腔共鸣的有效方法是哼鸣练习。它能加强声带力量,促进声门闭合,增强发音,获得较高的声音位置,改变黯淡音色,发出明亮省力的嗓音。
推荐一种咀嚼法哼鸣。咀嚼法哼鸣可以令颌骨和舌头放松,将用嗓者注意力从喉部移开,喉部肌肉的放松和喉头下降能有利于气息的深沉持久和声门闭合,容易使练习者获得高位置,发出明亮省力的嗓音。练习方法:在胸腹式呼吸基础上打开鼻腔和喉咙,并保持通畅。边咀嚼边通过鼻子出气发出/Hum/音。起音时声音从后台迅速递转到鼻腔并始终感觉鼻道内的气息很活跃,声音不仅在鼻腔振动,还逐步引起头腔的振动,声音的集中点在鼻道上方。咀嚼法哼鸣熟悉掌握后,可交替发元音ā和鼻化音á,增加元音鼻化音的体验,进而做字的练习/man/men/meng/;词的练习:nan ning (南宁),ni ning (泥泞),mi mang (迷茫)等。通过练习,充分利用鼻腔共鸣对嗓音的美化修饰作用,不仅可以增加音量,还可以强化嗓音2k-4kHz高频段的能量,使声音具有更强的穿透力。
总之,科学的发声状态,就是运用呼吸合理正确地“贯通”人体共鸣腔,使三者形成统一完整的混合共鸣腔体,音响度达到最大,令声音圆润、饱满、洪亮,既有穿透力,又有弹性,既松弛又柔和。教师发声方法科学合理,不但能减少咽喉的负担,起保护声带的作用,还能从根源上预防和改善嗓音疾病,减少引起嗓音疾病的职业因素。
三、懂得嗓音养护知识和方法
(一)嗓音的养护知识
1.多喝水,保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
上课时建议随身带一大杯温开水,讲课过程中时不时喝一小口,这样有利于保持声带黏膜层的含水量。
2.每天适当让你的声音“小睡”
长时间用嗓后和生病时尽量不要多说话,及早治疗急性咽喉炎,反复感冒会造成声音嘶哑,长期下去会造成嗓音顽疾。
3.不要过多的“清嗓子”
气流猛烈地撞击声带,会损伤声带。如果觉得喉咙难受,可以重复做吞咽动作。
4.得了食道返流性胃炎要及时治疗
这是比较会被忽视的嗓音问题,因为胃酸返流至咽喉部对声带有不良的刺激作用,可造成咽喉溃疡、充血、增生。
5.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烟、酒嗜好,进食辛辣食品和冷饮等。
每一种职业都会出现过劳,即使懂得这些嗓音养护知识,用声过度对幼儿教师这种职业用嗓者来说也在所难免。建议老师们要尽可能地合理安排工作量,每天上课数量不要超过四节,连堂上课不超过两节;再者可在课堂增添扩音设备以减轻授课时的嗓音负担;还可以充分运用体态语和各种教具与幼儿沟通,少费口舌,及时休息,达到保护嗓音的目的。
(二)嗓音的养护方法
1.“毛巾热敷”和“环喉按摩法”
嗓音出现不适时可用毛巾热敷颈部和做环喉按摩(用拇指和食指置于舌骨顶端,同时利用圆周运动向下按摩甲状舌骨间隙和甲状软骨的后缘进行按摩。指压力量以感觉舒适为度,不可用力过大,每次约2~3分钟)。这两个保健法可以增加喉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增进分泌,减缓喉痛等不适症状。
2.“气泡音”和“吹唇音”练习
“气泡音”:练习时张嘴松开牙关,用少量微弱均匀的气息平稳地从松弛的声带吹出,发出连贯的气泡音。发气泡音就是用声带振动的最低频率发音。这种发音状态下,声带厚而松弛,振动平衡,有利于肌肉的放松以及发声器官与呼吸器官的协调,对功能增强性嗓音疾病有一定的养护和治疗效果。
“吹唇音”:双唇闭合后,用微弱而均匀的气流吹动闭合的双唇,使之弹动发出清晰的嘟噜声,也称为弹嘴皮练习。该练习能使舌头和双唇肌肉放松,对发音困难,声音衰弱无力,响度不够,音色单一,基频偏低,过多呼吸音,发音易疲劳的功能减弱性嗓音疾病有很好的修复作用。
世界上最贵的乐器是人的声带,再好的嗓音也需要精心的呵护。只有明白造成嗓音问题的原因,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改变错误的发声方式和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加以练习,使嗓音机制达到最佳声学效率,才能发出明亮省力的嗓音。同时懂得日常嗓音养护知识和方法,适度、合理地用嗓、護嗓,才能从根源上改善和预防幼儿教师职业性嗓音疾病的发生。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