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el1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思政教育,构建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黑龙江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契机,以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为例,建立协同育人的研究生课程体系。通过提出具体目标、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增强导师思政意识、建立教学评价体系五个方面,提出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具体的教学和改革措施,为建立协同育人的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提供基本思路。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3-0066-02
  0 引言
  坚持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目的是为了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020年教育部提出构建“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把思政工作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2]。黑龙江大学目前在本科教育阶段,针对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研究生相关的“课程思政”工作探讨相对较少,如何全面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黑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具有本科“课程思政”的一般特点,但由于研究生培养环节的差异而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对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进行改革和探索势在必行。
  1 存在的问题
  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依托,全国各高校都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目前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3]。
  1.1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一些高校没有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没有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的各个环节,把“课程思政”片面理解为直接穿插思政教育元素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或者简单增加几门思政课程,直白地灌输给学生,没有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浸润德育教育,不能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
  1.2 重形式而轻实质
  开展“课程思政”的难易程度根据专业課性质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别,有些课程重形式而轻实质,没有将思政的内容和要求与专业课程的大纲、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生搬硬套,学生获得感差,形式主义现象严重。
  1.3导师思政意识不强
  研究生导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意识不强,忽视对研究生道德品格的培养,忽视对研究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没能很好地发挥学术道德的引导作用。
  1.4评价体系不完善
  一些高校缺乏健全有效的评价体系,健全有效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主要包括质量评价和激励机制两个方面。质量评价主要从导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对导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等进行教学质量评定,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等进行学习效果评定;激励机制有助于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改进教学效果。
  2具体的改革措施
  本文从明确具体目标、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增强导师思政意识、建立教学评价体系五个方面,提出思政建设具体的改革措施[4]。
  2.1明确具体目标
  以德育为目标,以课程为载体,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类课程的德育功能,实现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2.2提炼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学业教育的主渠道,深度挖掘和提炼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意识形态教育相融合。对于黑龙江大学,我们可以深入挖掘黑龙江爱国主义文化资源,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铁人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龙江精神的内涵,提炼上述思政元素,梳理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连接点,找到合理的切入点,将思政元素分散到各类课程中,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
  2.3开展课程体系建设
  建立协同育人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明确教学设计、育人元素、融入载体、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落实到大纲修订、内容设计、课件制作等各方面,贯穿于课堂讲授、实验实训和考试考核等各环节。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是包含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类课程[5]。
  (1)公共基础课。把马克思主义观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在研究生课程教育中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勇攀科学高峰、追求真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2)专业课。包括学位基础课和学位方向课,深度挖掘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情怀等思政元素,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将国内外土木工程专业科研前沿和技术发展情况,将社会责任和文化自信等价值观念嵌入课堂教学中,比如,“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中国天眼”“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基本形成等等。使价值引领融于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最终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融合,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实践类课程。通过让学生参与土木工程实践,认识土木工程在行业中的社会地位及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使命担当,增强学生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用典型爱国敬业的事例激励学生深层次理解胸怀祖国及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时代楷模”南仁东,燃尽生命,只为天眼;“时代楷模”黄大年,积劳成疾,为祖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通过这些典型人物事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乐观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2.4 增强导师思政意识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以及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导师是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明确导师在课程思政主体协作模式中的角色。导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光要注重知识传授,还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同时在生活和学习中更要注重学生道德品格的培养,明确导师立德树人的本体职责,增强导师的思政意识。
  2.5建立教学评价体系
  健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纳入导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定期对导师课程思政的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形成动态化、常态化和滚动式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和导师,对于学生,应对他们的价值观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调查;对于导师,通过导师间相互听课观摩,相互评价,督导听课等多角度进行指标化的评价,得到系统综合的评价结论。最后,导师根据反馈结果,对课程进行反思,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6]。
  3 结语
  总之,高等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思政教育,构建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如何增强导师思政意识,以及如何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这些改革都需要结合学校的自身发展和实际情况进行探索。黑龙江大学目前正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迫切需要提出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的教学改革措施,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协同育人的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梅瑞斌,包立,王晓强,等.“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与价值典范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21(1):84-89.
  [2]于博.基于协同育人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5):164-165 168.
  [3]王茜.“課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初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4):64-68 75.
  [4]常显波.“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教育,2019(12):44-45.
  [5]蔡小春,刘英翠,顾希垚,等.工科研究生培养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9(10):7-13.
  [6]罗娇.研究生导师在课程思政工作体系中的作用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11):152-154.
  (责编:杨梅)
其他文献
摘要:“道德”一词与“本原”与“存在”一样,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哲学家们试图证明道德存在的尝试都失败了,原因在于这都是绝对道德主义的体现。对“道德”的普遍认同不是来自强制性的道德规范,要认可“恶”的工具化合理性,转向构建道德规范的尝试,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数字化时代构建高阶道德规范的可能性。  关键词:道德;道德规范;人机关系  中图分类号:B82-05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中级阶段的综合课承担着提高汉语语言知识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任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跨度较大的阶段。多模态教学模式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以及各种模态之间的组合搭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本文通过分析多模态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为原则,旨在为对外汉语中级综合的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中级综合课;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識码:A
摘要:中国近代海关是清王朝嫁接西方文明的最初产物,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海关相继在各通商口岸建立,外籍税务监督制度逐渐被外籍税务司制度所取代。赫德任中国总税务司一职长达45年,在他的经营下,中国近代海关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方式、制度,不仅实现了中国海关的近代化,还使得海关承担了包罗万象的职务内和职务外业务。  关键词:中国近代海关;海关洋员;赫德  中图分类号:F752.5 文献标识码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显现出新的特点,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大思政”理念协同育人,用德育文化厚植根基,用正面宣传引领导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高校校园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1-0
摘要:两高《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首次将行踪轨迹信息纳入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内,并对其设置了极低的入罪门槛,体现了《刑法》将行踪轨迹信息作为特别敏感信息予以保护。然而,司法实践中仍存在行踪轨迹信息与一般行踪信息、其他公民个人信息区分不清的现象。从行踪轨迹信息的认定路径来讲,行踪轨迹信息应当具备特定自然人身份的可识别性、法益关联性、实时动态性,行踪轨迹信息应当为现实地
摘要:五四之后,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经历了结构性变革。从艺术表现上看,则又可以说是对绘画艺术“包孕性顷刻”表达方式的无意借鉴,由此体现出不同艺术间表现手法的相互融合所带来的创新性突破。同样,文学内部不同体裁间的相互渗透也拓宽了文学的表现空间,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文学内部、艺术之间的边界问题。  关键词:短篇小说;包孕性顷刻;文学体裁;艺术边界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韩国近代政治史是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朝鲜语专业开设的,以全校学生为对象的公选课程。其目的是帮助校内各专业学生系统地了解近代朝鲜半岛和中国晚晴民国时期的政治外交关系的演变过程,全面了解东北亚政治博弈的近代史根源,结合专业知识,展开开放务实的课程思政教育。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形成科学的中韩近代政治外交史观。课程开设后,经过不断修正与调整,已渐趋完善。  关键词:中韩
摘要:石化装备与控制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是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对“课程思政”的丰富和拓展。需要“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全方位育人”理念,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培养目标导向,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改革和完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本文以《化工测量仪表》课程为例,探索石化装备与控制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的改革方向和改革措施,有利于工业过程自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与城市化的双重进程中,中国以城市为主体的对外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发展态势总体向好,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危机,致使友好城市关系中断。对友好城市外交中的危机进行有效管理,完善友好城市外交管理机制,有利于促进城市外交的发展,发挥友好城市外交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国际友好城市;城市外交;危机管理;中国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西柏坡精神是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带领全国人民彻底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对西柏坡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曾多次到西柏坡进行考察调研,在不同场合围绕西柏坡精神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需要,对西柏坡精神作了新的解读。习近平关于西柏坡精神的重要论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