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物理作为—门自然学科,具有抽象性、理解难、科学性强等特征,学好物理需要有较好的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再加上需要较好的数学知识、语文文字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因此,学生感觉物理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
关键词:思维导图 物理 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是用文字、符号、图画等载体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使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空间等建立起记忆连接的方法,使自己的思想、知识网络,如同全息照像一样把采集到的重要信息表达出来。它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观等。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就如同带着一张地图和指南针,外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旅游一样,可以让自己对所要去的地方选择合适的路线,做出有效地安排而不致于迷失方向。
那么如何教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使用思维导图来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呢?
第一層面,选取书本中的某一章节,学习完成后,浏览课本的目录,整理目录的关键词、重要概念、重要定律,并且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看完第一遍后,再顺着我们刚才标注的关键词,再一次的进行快速的阅读。如果有遗漏的内容,及时做出标注,梳理它们包含的主要内容。通过简单的章节绘图,可以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初步形成逻辑思维的习惯。
第二层面,根据自己标注的关键词制作思维导图,如有不清楚的内容,可以做出标记,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直至整个本章节的思维导图做完。通过本层面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思维导图制作应该从比较简单的内容开始做起,这样对于学习者本身来说,一方面可以快速的掌握所要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帮助自己建立自信和成就感。
第三层面学完章节后,则需要检测自己的对本章节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自己可以拿出一张空白纸,合上书本,靠自己的记忆和理解画出思维导图。画完后,再把它与自己通过看课本做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和对照,看看哪些知识和内容自己已经掌握,然后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强化学习。对照原有的思维导图,弥补不足的部分,强化记忆。通过反复对照,自由联想,形成学生物理学习的“网状思维”,感受到沉思的愉悦,享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第四层面是拿出所有初中物理课本,按照学科内容板块,主要分为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分别对应的课本章节,做一张初中物理课本的全息思维导图。这个层面让学生把握物理知识的全局和细节,形成一个人阅读教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另外,在使用思维导图要注意什么呢?
(1)要把思维导图作为一个学习工具。如果没有很好地解决思维导图与学科学习深度整合的问题,与许多时髦概念的命运一样,思维导图也陷入了形式大于内容,概念炒作大于实际操作的泥潭,在学习效能提升及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方面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甚至在一些地方,使用那些不讲究层级结构、不注重逻辑关系、不提炼关键词、侧重于随机发散思考的思维导图反而使学生养成了一种对知识加工粗枝大叶,不求究竟的思考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将思维导图与物理知识深度融合,注意知识的层级关系和逻辑关系,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2)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由于初中生思维能力发展不完善,概括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这在教学中是经常遇到的,因此,需要初中生整体地把握一篇文章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联想、记忆,学生才能能够随心所欲地提炼、扩展、充实、概括。
(3)思维导图当做一门技术。要通过大量的训练和学习方面的应用,让学生比较熟练掌握思维导图绘制的方法与技巧,采用手绘技术,图文并茂,达到导图学习化,学习导图化,成为导图达人。
综上所述,学生学会了使用思维导图,物理的学习就更加直观、形象化,学生的思维更加条理化,学习效率也会逐渐提高,达到书山有路“思”为径,学海无涯“图”作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梓.思维导图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1
[1]刘晓宁.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05:109-111 116
(作者单位:四川雅安市名山区教育局)
关键词:思维导图 物理 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是用文字、符号、图画等载体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使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空间等建立起记忆连接的方法,使自己的思想、知识网络,如同全息照像一样把采集到的重要信息表达出来。它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观等。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就如同带着一张地图和指南针,外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旅游一样,可以让自己对所要去的地方选择合适的路线,做出有效地安排而不致于迷失方向。
那么如何教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使用思维导图来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呢?
第一層面,选取书本中的某一章节,学习完成后,浏览课本的目录,整理目录的关键词、重要概念、重要定律,并且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看完第一遍后,再顺着我们刚才标注的关键词,再一次的进行快速的阅读。如果有遗漏的内容,及时做出标注,梳理它们包含的主要内容。通过简单的章节绘图,可以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初步形成逻辑思维的习惯。
第二层面,根据自己标注的关键词制作思维导图,如有不清楚的内容,可以做出标记,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直至整个本章节的思维导图做完。通过本层面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思维导图制作应该从比较简单的内容开始做起,这样对于学习者本身来说,一方面可以快速的掌握所要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帮助自己建立自信和成就感。
第三层面学完章节后,则需要检测自己的对本章节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自己可以拿出一张空白纸,合上书本,靠自己的记忆和理解画出思维导图。画完后,再把它与自己通过看课本做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和对照,看看哪些知识和内容自己已经掌握,然后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强化学习。对照原有的思维导图,弥补不足的部分,强化记忆。通过反复对照,自由联想,形成学生物理学习的“网状思维”,感受到沉思的愉悦,享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第四层面是拿出所有初中物理课本,按照学科内容板块,主要分为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分别对应的课本章节,做一张初中物理课本的全息思维导图。这个层面让学生把握物理知识的全局和细节,形成一个人阅读教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另外,在使用思维导图要注意什么呢?
(1)要把思维导图作为一个学习工具。如果没有很好地解决思维导图与学科学习深度整合的问题,与许多时髦概念的命运一样,思维导图也陷入了形式大于内容,概念炒作大于实际操作的泥潭,在学习效能提升及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方面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甚至在一些地方,使用那些不讲究层级结构、不注重逻辑关系、不提炼关键词、侧重于随机发散思考的思维导图反而使学生养成了一种对知识加工粗枝大叶,不求究竟的思考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将思维导图与物理知识深度融合,注意知识的层级关系和逻辑关系,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2)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由于初中生思维能力发展不完善,概括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这在教学中是经常遇到的,因此,需要初中生整体地把握一篇文章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联想、记忆,学生才能能够随心所欲地提炼、扩展、充实、概括。
(3)思维导图当做一门技术。要通过大量的训练和学习方面的应用,让学生比较熟练掌握思维导图绘制的方法与技巧,采用手绘技术,图文并茂,达到导图学习化,学习导图化,成为导图达人。
综上所述,学生学会了使用思维导图,物理的学习就更加直观、形象化,学生的思维更加条理化,学习效率也会逐渐提高,达到书山有路“思”为径,学海无涯“图”作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梓.思维导图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1
[1]刘晓宁.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05:109-111 116
(作者单位:四川雅安市名山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