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中温厌氧消化系统接种启动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zxszx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别以成熟消化污泥和牛粪作为接种物,研究了两种污泥中温厌氧消化系统的启动过程。结果表明,采用成熟消化污泥作为接种物的厌氧消化系统在第20天时达到稳定运行状态,整个启动过程中各指标变化平稳;而以牛粪作为接种物的厌氧消化系统在第30天时才达到稳定状态,启动过程中各指标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启动效率较低。
其他文献
目的:在体外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缺血性损伤模型中探讨两种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CysLT1R和CysLT2R)拮抗剂——孟鲁司特和HAMI 3379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以CysLT1R拮抗剂孟鲁司特
目的:评价水通道蛋白4(AQP4)在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博莱霉素3 mg/kg气管内注射诱导AQP4基因敲除(AQP4-/-)小鼠发生肺纤维化,以野生型小鼠为对照,造
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中,分别以可生物降解聚己酸内酯(PCL)和可生物降解聚氨酯(PU)为填料,进行了处理低C/N值污水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C/N值为4.3时,装有PCL填料的1#反应器的启动历时约35 d,而装有PU填料的2#反应器在28 d后即启动成功。最终1#反应器的出水氨氮稳定在4~7 mg/L,2#反应器的出水氨氮稳定在2~5 mg/L。提高进水氮负荷后,1#反应器出水氨氮浓度稳定
针对填料型微生物燃料电池(PMFC)集电不足的情况,利用钛网作为集电体,比较不同集电方式(外侧、内侧、双侧)下PMFC的产电性能,其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9、13、20 W/m3。PMFC分层放电的平均功率密度比并联放电的高5%~16%。进水流向(并流向上、错流、并流向下)对PMFC下层、中层、上层产电的影响不同,下层的产电性能随进水方式的变化最明显,而进水方式对上层与中层产电性能的影响较小,PMFC
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和排放特点以及治理需求,设计了"脱氮池+脉冲陶粒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生物生态组合工艺,并考察了其在进水C/N平均值为2.33时的运行效果以及不同单元的除污特点。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COD、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9.0%、99.5%、79.3%、90.8%;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4.34、0.27、11.66、0.46 mg/L,达到了一级A排放标准。在低C/N
针对松花江水源水质特点,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对松花江微污染原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具有助凝作用,可节省混凝剂用量,在试验条件下,当预臭氧投量为1.0 mg/L时,可节省12%以上的混凝剂量;主臭氧氧化工艺的设置可以提高后续活性炭滤池的净水效果;在低温低浊期出水氨氮浓度难以达标,可采用加氯的方法来去除氨氮,最佳投氯量为4.5 mg/L。长期运行效果表明,采用臭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以河道底泥制成的陶粒为填料,在低温、低气水比下处理微污染河水。结果发现:当温度为4~10℃、气水比为0.25∶1时,SBBR反应器对浊度、CODM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5.3%、35.4%和87.7%,与同气水比和常温(20~25℃)下的去除率接近,出水浊度为5.2~23.1 NTU、CODMn为2.7~4.1 mg/L、NH4+-N<0.5 mg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疫病动物废水,对其启动驯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逐级提高进水浓度的条件下,历经58 d成功启动反应器,当进水COD平均为8 120mg/L时,出水COD平均为491 mg/L,对COD的去除率可达94%,总产气量达到21.15 L/d,平均产气率为0.55 m3/kgCOD,疫病动物废水在ABR中可以得到高效降解。在启动过程中,随着进水浓度的提升,挥发性脂肪
在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处理低C/N值模拟城市生活污水的优化运行过程中首次发现了藻类的存在.随着藻含量的升高,好氧颗粒污泥逐渐由黄色变为绿色,污泥絮体、破碎颗粒以及不规则大
SBR工艺处理污水时采用间断进水,使得污水处理各个环节都能受控,从而便于工艺参数的调控。根据污水中溶解氧浓度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简化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调整风机风量来控制污水中溶解氧的浓度。简化后的自控系统经在污水厂调试完成后,能满足SBR池工艺运行的要求,同时节能效果明显,尤其当进水COD值<500 mg/L时,节能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