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8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数学问题为纽带,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与感悟。并加强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热爱,激发对数学知识的探究。
  【关键词】数学思维问题情境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众所周知数学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要求学生能了解知识的来源或产生的背景,或者认识到知识在生活或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或广泛应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能激发好奇心和学习责任感。高中课程标准(下面简称课标)中提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应倡导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根据知识的产生或应用,恰当地创设相应的知识背景和知识情境,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同时还要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学习兴趣,深入主动地学习下去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所以,良好的问题情景是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下面结合我在近几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的促进作用。以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空间几何体体积的教学,先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祖暅父子的生平历史及主要研究成果,引出课题。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而祖暅提出一条原理: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个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行平面的任何平面所截,如果截得两个截面的面积总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对此,教师可以作这样的实验:取一叠书堆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用手推一下以改变其形状,这时高度没有改变,每页纸张的面积也没有改变,因而这叠书的体积与变形前相等。以祖暅原理为基础,可以求出柱、锥,台、球等的体积。向学生介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祖暅的生平史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底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又如,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教学,可先讲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 1 2 3 …… 100=?,老师读完题目,高斯就马上得出答案:5050,其它同学还在一个个数累加上去。问:高斯是用什么方法算得这么快的?这时学生会产生一种很强的探索欲望,从而引出要讲的等差数列求和方法——倒序求和法。
  通过对数学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数学美,从而加强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热爱,激发对数学知识的探索。
  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创设问题情景
  以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创设问题情景,让他们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发现过程,学习数学家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过程。
  比如函数概念,可以向学生介绍函数从17世纪末首先提出到20世纪60年代最终将函数用集合论的语言叙述这一概念不断完善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函数概念。又如在讲有关数系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复数系的建立经历了一段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从数学内部来看,数集是在按某种"规则"不断扩充的。从社会生活来看,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数的概念在不断的发展着。让学生感受到人类理性思维对数学产生和发展的作用,并且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从文化角度让学生透过数学优美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看到人类生生不息为之奋斗的历史画卷。
  三、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科学知识,因此,创设与其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素材、现实世界的常见现象或其他科学的实例为问题情境,来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
  如,统计中的抽样方法教学,可以先介绍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的一次失败的民意调查,让学生体会不恰当的样本抽取所带来的问题,理解为什么要采用随机样本。创设这样的问题情景,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并在这个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和方法,体会统计的思想,同时也使学生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又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可创设这样的情景:有一组正方体的木箱(可拆卸),一辆卡车装不下,你怎么解决?方案一:叫两辆卡车,多付费、方案二:将正方体拆卸成平面,只要付一辆卡车的运输费。同学都知道平板式包装是降低成本运输的最佳方式,这样可以最大化利用集装箱空间。那如果选择方案二,就要将正方体拆成六个全等的方块,那么你能在平面上将正方体展开吗?由此引出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从减少运输成本的经济学角度来体会研究多面体的表面积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可以处理的、而又对原来问题有用的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创造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的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什么是实践中用的数学,感到数学不再是一门空洞、乏味的学科,而是一门在各个领域中有着及其广泛应用的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学科。
  四、以数学悬念来创设问题情景
  设置悬念是利用一些违背学生已有观念的事例或互相矛盾的推理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两角和的正弦教学,可让学生判断sin(300 600)=sin300 sin600是否成立。以便避免sin(a β)=sina sinβ的错误猜想,通过这一反例,不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进一步唤起了他们要探索sin(a β)究竟等于什么的求知欲。这样用设置悬念来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又如,在学习了导数公式后,让学生判断sinπ4的导数是多少。很多学生都认为是cosπ4,其实22是常数 ,而常数的导数是0。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易错处设置"陷阱",让学生出错,以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让学生恍然大悟,以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以数学活动和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以数学活动和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做数学"中学到知识,获得成就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如,实验课题:椭圆的标准方程
  实验目的:得出椭圆的定义
  实验步骤:
  (1)任取两定点F1,F2。
  (2)选一根长度大于F1F2的细绳,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F1和F2点。
  (3)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
  提出问题:
  (1)绳长等于F1F2 ,会是什么图形?
  (2)绳长小于F1F2,又会是什么图形?
  (3)如何定义椭圆?
  学生不断思考,在实验中寻求椭圆的定义,并深刻认识到平面内的动点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这个常数一定要大于F1F2的长度才能构成椭圆。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注意构成椭圆的重要条件,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又如,实验课题:随机事件概率的统计定义
  实验目的:确定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学生活动:抛掷硬币模拟实验,连续抛掷若干次,并记录正面向上的次数。
  1.模拟次数10正面向上3
  2.模拟次数50正面向上26
  3.模拟次数200正面向上104
  4.模拟次数400正面向上195
  5.模拟次数600正面向上303
  提出问题:(1)每次试验,正面向上的频率是多少?
  (2)模拟次数很大时,正面向上的频率接近于哪个常数?
  (3)如何确定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通过抛掷硬币实验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对比和反思中,较快的对概率的统计定义有一个感性认识。这比单纯的给出概率统计定义效果会更好,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也比过去死记硬背要更加深刻。
  通过数学实验大大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学生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思维活动的实践和创新过程。
  六、以计算机作为创设数学情景的工具
  课标明确提出了"应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辅助教学已成为一个趋势,提倡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直棱柱、正棱柱、正棱台的侧面积时,可以展示直棱柱、正棱柱、正棱台的侧面展开的动态过程,使学生能把平面展开图的各个部分与相应几何体的各个侧面联系起来,为抽象思维提供直观模型,大大降低了数学问题的难度。
  创设良好的数学问题情景,有利于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参与动机;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因此,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是提高教学效率一个很好的手段。 (上接第123页)
  4个例题4条线,互相独立毫无关联,但可以从不同的思维切入点寻找学生认知结构的内在线索,我以"游泳池"为线索将四个例题串成一个情境。
  情节设计1:某学校要建造一个长方体的游泳池,其容积为其容积为4800m3,深度为3m。如果池底每1m2的造价为150元,池壁每1 m2的造价为120元,怎样设计水池才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为多少元?(设计成例2)
  设计2:建游泳池的地方原来有一条长4a的绿化带,现要将它移出来围成一个矩形,怎样才能使绿化带所围矩形面积最大?(设计成例1)
  设计3:在计划建游泳池ABCD的地方有一棵古树E,古树E距离游泳池两边分别为2m,1m,使直线FG后面的空地△AFG的面积最小时,FG的位置?(如图2)(设计成例3)
  设计4:建造游泳池完后,为了安全要在游泳池四周增加护栏,但要使得游泳池四周有宽a和b的小路,如何设计才能使护栏所围面积最小?(如上图)(设计成例4)
  三、总结反思:
  案例1中以一个实物——"粉笔盒"为线索展开教学,线索贯穿整堂课,围绕线索创设了一系列情境,充分利用外在的物质材料,展示"归纳推理"这个核心概念内在的思维过程。通过"粉笔盒"创设了全部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把整个课堂变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在记忆"归纳推理"这个知识链时就多了一条可联想的情境链,甚至在生活中看到"粉笔盒"也会联想到数学中的"归纳推理"。
  案例2中以 "建造游泳池"为线索,将四个例题串联成一个情境链,不仅节约了学生思考、老师画示意图(原本每个例题画一张图,现在四个例题只要一张图就可以)的时间,更从生活背景出发,将学生引入课堂给学生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正如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的那样:数学教学就是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因为,离开生活的数学是一片没有魅力的"死海"!
  当然对于同一个案例,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视角或是不同的思维切入点找到一条线索,使教材中零散的情境成为一个整体,帮助学生感知和认知,优化学生的记忆。
  总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认真的想一下,为什么要设计这个情境?这个情境的设计能否用一条线索串起来?怎样串才是最符合学生实际的?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使教学设计更优化,教学工作更有情趣,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2]夏小刚、汪秉彝 数学情景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 数学教育学报(J) 2003年第1期
  [3]应之宁 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中学数学(J)2005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中学数学则应体现出数学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与方法。当前,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有效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保证学生能更好的接受和练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条件。本文主要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为中心,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分析和探讨。并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见解。
该文考虑煤层气藏的吸附特性、气层岩石可压缩等特点。建立了煤层渗流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是一个强非线性的偏微分方程,无法求得其解析解。因此,该文研究了该数学模型的数值
渗氦型校准漏孔是利用石英对氦有较强的渗透能力而固定漏率的计量器具.漏率值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Pa·m/s.校准漏孔用于对氦质谱检漏仪的灵敏度校准.漏率值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将
本文介绍作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的80例和采用中西结合的83例肾移植手术中,出现排异反应,合并肺部感染、肝损害等情况时两组治疗的差异,文章对此给予详细总结和分析,旨在提高肾
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它充满着引起学生主观学习愿望、促使学生主动理解数学概念、获取数学知识等一系列活动;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时,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使数学课堂教学获取最佳效益,教师必须采取适当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地使外部活动或事件支持学生内部学习过程,从而使教与学达到有机统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什么教学策略,才能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使
期刊
八年级第二学期课本中介绍了密度知识,对于实验题中出现的探究物体密度的习题很多,有时让学生无重着手,我认为这类习题并不复杂,只要我们分类掌握,问题可迎刃而解。根据我的一点见解可把这一类问题分成四大类九种情况。  第一类:测液体密度的实验分两种情况  一、目的:测液体密度  器材:烧杯 天平 砝码 量筒 液体  步骤:第一步,用调好的天平称量干烧杯的质量为m0,  第二步,往烧杯里倒入适量液体称其总质
期刊
新颖的导语、巧妙的导入,就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一开始就能吸引住学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进而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因此,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已成为中学数学教师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十几年来,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笔者总结了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与同仁共勉。  一、有趣故事导入法  在新授课时给学生讲授一些与课有关的趣味性事例(数学
期刊
【摘要】本文选取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提出了包括过渡阶段、正常阶段以及提高阶段在内的"三段式"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模式,并据此论证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进一步完善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与强化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抽象思维能力培养阶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关键目的在于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输
我是一名英语教师,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因此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工作中,我发现学生不会利用时间,常常做一些事半功倍的事情,因此想到了一些办法,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做老师的都爱对学生们说过这样的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以此来教育孩子要珍惜时间,做事不要拖拖拉拉.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对初中教师来说,我们面对的大部分是12到1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处于青春萌动
期刊
【摘要】一条线一节课是一种按知识要点和问题情境组织一条线索,以这条线索组织课堂,设法把整节课各个知识点的核心和问题情境的节点有机地融合,从而在一条线索背景的辅佐下,让数学课堂变得环环相扣。  【关键词】一条线一节课情境线索  一、"一条线 一节课"的构想:  高中数学课程给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