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li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类风湿关节炎和非类风湿关节炎各100例,检测其血清中抗-CCP水平及类风湿因子(RF),进行对比、比较、分析。结果抗-CCP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特异性比RF高。结论抗-CCP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72-0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表现为关节肿痛和骨破坏,继而造成残疾[1]。近年研究发现,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度。本文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跟非类风湿关节炎及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类风湿关节炎组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3-72岁,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对照组选取非类风湿关节炎112例,其中男60例,女52例,年龄35-76岁。
  1.2方法待测者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ml,类风湿因子检测应用西门子公司特种蛋白仪BNⅡ免疫散射比浊定量法,抗-CCP抗体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2结果
  2.1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组的检测结果为89例(70.63%),非类风湿关节炎组的检测结果为8例(7.14%);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组的检测结果为96例(76.19%),非类风湿关节炎组的结果为35例(31.25%);两者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组结果为110例(87.30%),非类风湿关节炎组结果为4例(3.57%)。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和两者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及非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结果,见表1。
  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63%和92.86%;类风湿因子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19%和68.75%;两者联合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30%和96.43%。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及两者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敏感性与特异性,见表2。
  表2抗-CCP抗体与RF及两者联合检测对RA敏感性与特异性
  1敏感性(%)1特异性(%)抗-CCP抗体170.63192.86RF176.19168.75抗-CCP抗体+RF187.30196.43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累及小关节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2年内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2],主要表现为全身多关节的慢性侵蚀性滑膜炎,随病情进展可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严重者可出现全身多系统损害。随着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策略从单纯控制症状逐渐过渡到早期干预,阻断疾病进程,因此早期诊断显得尤其重要。其病因及发病原因不明,临床上也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及X线改变。实验室常用的类风湿因子敏感度高,但因特异性却相对较低,不利于早期诊断。近年来通过抗-CCP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临床上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
  类风湿因子是γ球蛋白抗体,主要为IgM抗體。常用于临床检测的IgM-RF是最早用于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自身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阳性率较高,因其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在临床上应用较广。但因其特异性相对较低,临床诊断还要依靠临床症状、X线检查等。
  20世纪90年代,发现瓜氨酸是类风湿关节炎血清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相关抗体识别的主要组成性抗原决定簇成分,于是,研究人员人工合成了抗CCP抗体。抗CCP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特异性通过B细胞自发分泌的,在其他疾患和正常人群的B细胞却并不分泌该抗体,故抗CCP抗体可以特异性诊断类风湿关节炎[3]。研究表明,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生数年前,患者即可查出抗-CCP抗体阳性[4]。目前,临床实验室测定抗CCP抗体一般采用ELISA法,用此法检测抗-CCP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检测原理[5]为包被抗原为人工合成的环瓜氨酸肽(CCP),待测血清中的抗CCP抗体可与之结合,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IgG作为第二抗体,在固相上形成CCP-抗CCP(人IgG)-酶标记抗人IgG复合物,洗去未反应物,加入酶底物/色原产生呈色反应,其颜色深浅与抗CCP抗体水平成正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0.63%、76.19%、92.86%、68.75%,临床上均可作为诊断依据。但类风湿因子的特异性相对较低,不利于早期诊断,抗CCP抗体的敏感性也相对较低,不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确诊。本研究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30%和96.43%,明显高于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单独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利于临床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准确诊断。
  综上所述,抗CCP抗体检测是一种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有较高特异度的新型的血清学指标,弥补了类风湿因子特异性相对较低的不足,两者的联合检测为临床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提高诊断率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治疗、早期干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参考文献
  [1]刘影,龙琴,肖亚雄,等.血清抗-CCP和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6):730-731.
  [2]韩文明,黄燕.抗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6):2018-2019.
  [3]张志强,黄辉如,梁建群.联合检测IgM-RF、IgG-RF、IgA-RF及抗CCP抗体对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意义[J].广东医学,2012,33(24):3783-3785.
  [4]刘阳,李晓军.检测抗CCP自身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中的作用[J].临床检验杂志,2012,30(8):602-604.
  [5]张海军.抗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J].河北医学,201,19(5):759-76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剥夺睡眠诱发在癫痫患者脑电图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有过常规脑电图历史的癫痫病人,然后对其进行了剥夺睡眠的诱发实验,最后实施睡眠周期的脑电图描记。结果所68例患者中,正常有3例,轻度异常有12例,中度异常有41例,高度异常有12例。68例中者有48例在经过剥夺睡眠后诱发出了痫性放电,其阳性率为706%。结论对于癫痫患者,剥夺睡眠诱发能显著提高诊断其EEG的概率。  【关键词
硫酸钙(镝)剂量片,具有灵敏度高、可以长期贮存、只有简单的发光峰、衰退小、可以反复使用和制备简便等优点。虽然它原子序数大,因而能量响应大,但通过补偿层的调节,可以使
【摘要】目的采用(EnCor)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对多例乳房良性肿瘤诊疗的临床价值与体会。方法针对于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2月期间,运用(EnCor)真空辅助旋切系统治疗的115位乳房肿块切除手术进行资料的回顾与分析。结果115例女性患者中163个良性肿瘤被一次性成功治疗,而且没有发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EnCor)真空辅助旋切系统以切口小、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乳房不变形等优势在女性乳
【摘要】目的针对老年腹股沟斜疝,通过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治疗方法,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160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局麻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通过临床疗效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局麻组与硬膜外组两组患者结果由表1可以看出,局麻组的手术时间、术中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患者手术时机的选取策略。方法选取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予米非司酮12.5mg口服,每日一次,同时口服多糖铁0.3g,每日1次,每周复查血常规一次,至血色素上升至80g/L以上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前根据每公斤体重需浓缩红细胞3ml升高血色素1g计算纠正血色素至8g以上所需血量,术前予以输注。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
【摘要】目的对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共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无心脏器质性疾病的更年期女性78例和同期更年期合并冠心病患者59例,分别定义为单纯组和合并组,对这两组研究对这展开动态心电图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偶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疗效进行观察,探讨其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上消化道溃疡并发穿孔的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一时间行开腹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45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疗效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5.6%)明显大于对照组(82.2%),且P<0.05;②手术情况的比较,观察组
静电加速器所产生的快速电子具有较大的剂量率,同时能量又易于调节,因而在工业上初步获得应用。快速电子的辐照剂量不能用亚铁剂量法来测定,因为此法上限为5万伦,充氧后最大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针对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入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5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共计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骨科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的治理则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进行,对比两组疗效及患者手术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结果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
【摘要】目的通过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护理干预,达到满意的吸入效果。方法做好婴幼儿心理护理;加强对家属的宣教工作;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正确选择小儿雾化吸入时体位、药液、雾量,吸入过程中严密观小儿察病情变化。结果通过对600例小儿肺炎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干预,使患儿在短时间内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和消失,肺功能明显改善,临床无明显副作用发生。  【关键词】超声雾化吸入小儿肺炎;护理干预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