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的管理人才,正常来说,企业管理专业应该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但各大中职院校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却呈萎缩状态,究其原因,在于现阶段中职学校企业管理专业缺乏合理而严密的专业开发流程,因此中职企业管理专业要走出困境,必须遵循正确的专业开发流程,进行合理的专业设置,该文在借鉴香港职业教育开发新专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企业管理专业开发的正确流程。
关键词:中职学校 企业管理 专业开发 开发流程 步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a)-0143-02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的管理人才,据教育部的调研显示,目前,我国所需管理人才约1000~1300万人,而且以10万人/年的速度增长,但在读的管理类学生却只有102万左右,存在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正常来说中职企业管理专业应该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但各大中职院校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却呈萎缩状态,招生人数逐年减少,众所周知生源就是学校的生命线,生源的萎缩直接威胁到企业管理专业的生存和发展,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社会急需管理专业人才,“出口”畅通;但另一方面,职校,管理专业的招生人数却逐年减少,生源“进口”逐渐呈枯竭之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职学校的企业管理专业存在以下的不足。
1 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教材欠实用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应当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就业教育,主要着力于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初中级技术人才。但当前中职学校企业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根据办学形式随意设置或更改课程;课程设置没有结合社会实际;文化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另外,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现象,为了招生或者某企业的暂时需要,随意增减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同时教材建设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随便订购使用教材,使用超越中职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范围的教材。这些课程,一般都有10门左右,它们相互交叉、但又相对分割成自成体系的各门课程。从事这些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单兵作战,各讲各的专业课程,而且他们大都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只能注重本学科的理论教学,缺乏专业知识与具体操作实践的沟通与联接,教学上照本宣科,忽视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
2 设备、师资跟不上专业要求,学生的实操能力不强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很多新行业应运而生,各职业学校对市场的热门专业也趋之若骛,有条件要上,无条件也要上,由于新专业仓促上马,因此在教学设备配置、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不符合新专业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由于经费不足,许多学校实训设备的投入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差甚远,实训设备落后,即使有新设备,也是数量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一窘况,许多学校通过减少实训时间和使用替代材料,一切从简就陋来解决问题,结果学生实训操作时,只能轮换。以上的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实训效果不理想、专业能力难以保证的后果。同时师资队伍不但人数少,而且跟不上社会形势,既有专业理论,又有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更是严重不足,刚步上教坛的老师难免缺乏实践经验,但使用企业一线技能人才任教又往往存在不善表达的情况。这样势必难以保证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
3 就业不理想
抽样数据显示,2010年对中职企业管理专业的500名学生通过书信调查问卷和班主任电话访问相结合的形式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当年就业人数为458人次,就业率为90.2%。而对口就业人数为123人次,对口就业率仅为26.9%。从而可以看出,学生就业不困难,但对口就业的不多,就业的学生有70%以上所从事的工作与企业管理专业无关。同时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大概1/4月薪不足1000元,有45%月薪在1000~1500元之间,有24%月薪在1500~2000元之间,月薪在2000元以上的不到10%的学生。就业是衡量专业建设能否持续的重要标志,企业专业学生就业质量不理想,自然影响了下一年的招生情况,也就威胁到企业管理专业的生存与发展。
中职学校企业管理专业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究根结底在于很多中职学校的企业管理专业缺乏合理而严密的专业开发流程。所谓专业开发,是指以市场导向(就业导向)为原则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实施职校老专业调整改造以及新专业开发的一个系统运作过程。专业开发是职校办学的核心工作,专业开发的优劣决定了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要想让中职学校企业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那就必须在专业开办之前建立起一套完整而严谨的专业开发流程,
该文提出的中职学校企业管理专业开发流程是在参加了香港职训局的研修班,借鉴香港职业教育开发新专业中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之后总结而成的。新专业开发流程的步骤是:(1)成立专业可行性研究小组进行数据搜索。所谓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就是以调查为前提,利用市技术分析、市场分析、国民经济分析和财务分析,对各式各样投资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进行综合的评价。论证的依据是调研报告。也就是说中职学校在开办新专业之前必须进行遵循以下方法成立专业可行性研究小组调研分析该专业是否可行。
①成立可行性研究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包括学术(教育)界专家、学校本专业的专家、学校其他专业的专家、行业代表。②拜访企业、商业界、专业团体搜集相关资料。③搜集统计数据把握政府发展方向,收集报章招聘等资料。便于设定企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④搜集市场相关专业资料,例如:招生人数、级别、课程、内容等。以便于设置专业作为参考。⑤约见专业团体,例如: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以及广东省企业管理咨询协会⑥搜集大学开办相关专业资料,以利于作为借鉴。
(2)根据搜集的数据进行可行性研究。研究的范围包括:①对企业管理专业的需求。根据搜集的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数据以及现有市场的可供应量去确定该专业成立的可行性,并根据雇主、商会、专业团体的意见确定本专业如何配合社会的需求:即定好专业的培养目标。②由该学系(专业组)或院校开办此专业的理据。分析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该专业人才的供求状况以及本院校所具备办好该专业的各种条件。③毕业学生的就业前景。④收生的标准。结合学校的师资队伍力量,设备配置情况来确定。⑤升学途径。即研究学生毕业时需达到什么能力标准,能拿到哪些技能证与学历证,是否能继续提升能力与学历。⑥课程内容。根据培养目标以及雇主、商会、专业团体要求本专业学生达到的能力标准确定课程内容。⑦与其它专业的公同性。以免造成同一院校不同专业之间专业设置趋同,造成学生毕业推荐时竞争激烈。⑧针对以上方面分析学校现有的情况让雇主、商会、专业团体进行评议。 ⑨ 研究其它教和学的相关特点。根据这两个步骤确定新专业可行或不可行,如果可行就进行第三个步骤。
4 进行专业和课程设计
专业和课程的设计也必须由学术(教育)界专家、行业代表、学校该专业的专业带头人、该专业的骨干教师结合社会需要,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学校的现状、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徐国庆.职业教育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中职学校 企业管理 专业开发 开发流程 步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a)-0143-02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的管理人才,据教育部的调研显示,目前,我国所需管理人才约1000~1300万人,而且以10万人/年的速度增长,但在读的管理类学生却只有102万左右,存在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正常来说中职企业管理专业应该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但各大中职院校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却呈萎缩状态,招生人数逐年减少,众所周知生源就是学校的生命线,生源的萎缩直接威胁到企业管理专业的生存和发展,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社会急需管理专业人才,“出口”畅通;但另一方面,职校,管理专业的招生人数却逐年减少,生源“进口”逐渐呈枯竭之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职学校的企业管理专业存在以下的不足。
1 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教材欠实用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应当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就业教育,主要着力于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初中级技术人才。但当前中职学校企业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根据办学形式随意设置或更改课程;课程设置没有结合社会实际;文化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另外,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现象,为了招生或者某企业的暂时需要,随意增减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同时教材建设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随便订购使用教材,使用超越中职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范围的教材。这些课程,一般都有10门左右,它们相互交叉、但又相对分割成自成体系的各门课程。从事这些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单兵作战,各讲各的专业课程,而且他们大都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只能注重本学科的理论教学,缺乏专业知识与具体操作实践的沟通与联接,教学上照本宣科,忽视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
2 设备、师资跟不上专业要求,学生的实操能力不强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很多新行业应运而生,各职业学校对市场的热门专业也趋之若骛,有条件要上,无条件也要上,由于新专业仓促上马,因此在教学设备配置、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不符合新专业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由于经费不足,许多学校实训设备的投入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差甚远,实训设备落后,即使有新设备,也是数量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一窘况,许多学校通过减少实训时间和使用替代材料,一切从简就陋来解决问题,结果学生实训操作时,只能轮换。以上的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实训效果不理想、专业能力难以保证的后果。同时师资队伍不但人数少,而且跟不上社会形势,既有专业理论,又有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更是严重不足,刚步上教坛的老师难免缺乏实践经验,但使用企业一线技能人才任教又往往存在不善表达的情况。这样势必难以保证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
3 就业不理想
抽样数据显示,2010年对中职企业管理专业的500名学生通过书信调查问卷和班主任电话访问相结合的形式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当年就业人数为458人次,就业率为90.2%。而对口就业人数为123人次,对口就业率仅为26.9%。从而可以看出,学生就业不困难,但对口就业的不多,就业的学生有70%以上所从事的工作与企业管理专业无关。同时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大概1/4月薪不足1000元,有45%月薪在1000~1500元之间,有24%月薪在1500~2000元之间,月薪在2000元以上的不到10%的学生。就业是衡量专业建设能否持续的重要标志,企业专业学生就业质量不理想,自然影响了下一年的招生情况,也就威胁到企业管理专业的生存与发展。
中职学校企业管理专业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究根结底在于很多中职学校的企业管理专业缺乏合理而严密的专业开发流程。所谓专业开发,是指以市场导向(就业导向)为原则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实施职校老专业调整改造以及新专业开发的一个系统运作过程。专业开发是职校办学的核心工作,专业开发的优劣决定了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要想让中职学校企业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那就必须在专业开办之前建立起一套完整而严谨的专业开发流程,
该文提出的中职学校企业管理专业开发流程是在参加了香港职训局的研修班,借鉴香港职业教育开发新专业中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之后总结而成的。新专业开发流程的步骤是:(1)成立专业可行性研究小组进行数据搜索。所谓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就是以调查为前提,利用市技术分析、市场分析、国民经济分析和财务分析,对各式各样投资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进行综合的评价。论证的依据是调研报告。也就是说中职学校在开办新专业之前必须进行遵循以下方法成立专业可行性研究小组调研分析该专业是否可行。
①成立可行性研究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包括学术(教育)界专家、学校本专业的专家、学校其他专业的专家、行业代表。②拜访企业、商业界、专业团体搜集相关资料。③搜集统计数据把握政府发展方向,收集报章招聘等资料。便于设定企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④搜集市场相关专业资料,例如:招生人数、级别、课程、内容等。以便于设置专业作为参考。⑤约见专业团体,例如: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以及广东省企业管理咨询协会⑥搜集大学开办相关专业资料,以利于作为借鉴。
(2)根据搜集的数据进行可行性研究。研究的范围包括:①对企业管理专业的需求。根据搜集的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数据以及现有市场的可供应量去确定该专业成立的可行性,并根据雇主、商会、专业团体的意见确定本专业如何配合社会的需求:即定好专业的培养目标。②由该学系(专业组)或院校开办此专业的理据。分析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该专业人才的供求状况以及本院校所具备办好该专业的各种条件。③毕业学生的就业前景。④收生的标准。结合学校的师资队伍力量,设备配置情况来确定。⑤升学途径。即研究学生毕业时需达到什么能力标准,能拿到哪些技能证与学历证,是否能继续提升能力与学历。⑥课程内容。根据培养目标以及雇主、商会、专业团体要求本专业学生达到的能力标准确定课程内容。⑦与其它专业的公同性。以免造成同一院校不同专业之间专业设置趋同,造成学生毕业推荐时竞争激烈。⑧针对以上方面分析学校现有的情况让雇主、商会、专业团体进行评议。 ⑨ 研究其它教和学的相关特点。根据这两个步骤确定新专业可行或不可行,如果可行就进行第三个步骤。
4 进行专业和课程设计
专业和课程的设计也必须由学术(教育)界专家、行业代表、学校该专业的专业带头人、该专业的骨干教师结合社会需要,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学校的现状、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徐国庆.职业教育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