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特别是校企深度合作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创新举措,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工学结合的程度和质量。本文就高职类药学相关专业校企深度合作存在的诸多制约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改善此状况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职;校企深度合作;制约;改善
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科学研究项目《高职药学类专业校企深度合作制约因素及改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2515201
校企合作是各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为存在合作关系的企业培养各种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办学模式。药学类高职与药品生产及经营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制度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科技向生产力的直接转化。但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中却面临着众多的制约,阻碍其发展,需要相关单位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改善及至解决。
1. 校企合作现状
多年来,药学相关等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无论是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还是成效,都还不能很好满足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1剃头挑子一头热。药学相关高职类校企合作虽在一定层面上得到发展,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需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具有“学校一厢情愿,企业无意参与”的特点,校企合作基本上呈现校“热”企“冷”的态势,即使勉强参与,也只是表观、简单的短期合作居多。
1.2合作层次偏低。虽然现在的校企合作倍受多方的关注,但整体合作还处于低的层次,合作的深度、广度不够,合作内容狭隘,仍缺乏完善的体制和制度保障,合作效益不明显。
1.3缺乏互惠共赢的利益机制及互动交流的合作平台。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应该建立在一定利益基础之上,利益是双方产生合作驱动力的根本源泉。校企双方没有共同组建合作组织、联合机构或管理部门,没有固定交流场所与互动合作平台等,使校企深度合作广受限制。
2. 校企深度合作制约因素
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谋求深度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学校和企业的共同选择,药学相关的高职院校也在做着深度思考和积极探索,但校企深度合作的发展仍存在着诸多的制约。
2.1校企合作的形式不多、深度不足、相关方主观积极性不够制约其良好发展。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数是学校为求生存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尚未从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需要的角度来认识和开展校企合作,导致学生成为简单劳动力,严重影响教学本质;而企业又是以利润为核心来安排教学实践,影响了教学体系的科学性。目前校企合作的合作形式较单一,在多方面缺乏深度。部分企业对于技能人才重招用,轻培养,认为即使不通过校企合作也能获得技能人才,因此校企合作积极性不足,主动性不够,与真正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良性循环机制有一定差距。
2.2院校的教学管理措施不强的制约。药学类高职院校中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建设等方面与企业需求符合性还不够强,大众化和学科化等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影响着校企合作的培养,缺乏高职特色。
2.3低层次合作少保障,制约合作的稳定性。虽然现在的校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倍受政府、院校、企业、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但合作的层面还比较低,至今没有完善的体制和制度保障,合作的稳定性、长期性还比较差。
2.4企业与院校的不同利益形式制约着校企的合作。人才培养成本较高,加之人才流动大,企业投资职业教育未必使自己获益,企业经营者多为关注当前利益,而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潜在、长远利益,与企业当前利益有一定距离,所以目前不少企业认为参与职业教育似乎“无利可图”,利益驱动不大。
2.5学校从企业聘请的兼职“双师型”教师的自身工作与兼职教学及其管理存在矛盾,制约人才的交流使用。企业兼职“双师型”教师,既要完成企业内的本职工作,还要完成学校里的兼职教学工作,两工作常会产生冲突和矛盾,不易协调。
2.6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统一协调的校企合作管理体制还未成熟,制约发展。我国校企合作正处于行政干预机制和市场利益驱动机制发挥双重作用的时期。由于没有建立起行业企业、劳动人事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有效参与职业教育实践的运行机制,也未能建立起跨部门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故校企合作实施较难。
2.7政策与法规不健全,制约校企合作长远发展。政策与法规不健全是影响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问题。尽管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法律保障措施不力,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法规支持,使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使院校与企业合作缺乏依据和潜力。
3. 校企深度合作效果改善的思考
3.1由有效权威机构牵头,搭建校企深度合作的交流平台,并建立一定的制约。
3.2充分考虑合作主体的利益诉求,探索建立利益共同体。一个组织获得长期生存和繁荣的最好途径是,考虑其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因为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发展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良好的利益机制是推进校企合作深度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建设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利益共同体。
3.3加强深入的宣传与交流。通过宣传使政府、学校、企业、媒体更新教育观念,激发企业与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
3.4学院继续保持并强化校企合作的推动。学校还要积极主动地与企业的厂长、经理及员工们加强联系,扩大感情交流。学校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所需情况寻找合作对象,建立具体的合作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和执行计划,并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并加强绩效评估与监督。学校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规模,灵活培养人才, 真正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3.5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工作。对“双师型”教师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与在企业的工作时间安排好,避免出现撞车的现象,积极利用企业生产的淡季来为在校的学生授课,同时学校也要尽可能作好协调。
3.6建立相关的政策与法规。要尽快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督促各级政府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实施条例,明确学院、企业或科研机构各方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责任与义务,并建立对应的考核机制。发挥行业企业对职业资格认定考核的积极作用,实现职业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从管理向经营转变,使校企真正互利互惠。
总之,校企合作需要有一定的认知、情感、法律法规和社会与政府的环境协调等因素积极作用。校企双方需要有参与合作的积极情感,只有双方投入热情,经营校企合作,才能有效合作,实现共赢。在校企合作的运作过程中,企业、学校、政府必须摆正各自的角色位置,明确在合作中各自的作用,各尽其责,才能顺利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使其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穆松.高等职业院校“订单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滁州学院学报,2006,06.
[2]王振洪.构建利益共同体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1,3.
[3]刘春兰.校企合作推动企业发展探索[J].黑龙江医药.2011,6.
[4]wunan820204.开校企合作交流会应注意哪些问题.http://wenda.tianya.cn.
[5]夏英.市场经济体制下校企合作机制研究[R].职教中心.2009,6.
作者简介:
卢洪生,男,中级职称,本科,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类工作。
关键词:高职;校企深度合作;制约;改善
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科学研究项目《高职药学类专业校企深度合作制约因素及改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2515201
校企合作是各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为存在合作关系的企业培养各种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办学模式。药学类高职与药品生产及经营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制度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科技向生产力的直接转化。但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中却面临着众多的制约,阻碍其发展,需要相关单位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改善及至解决。
1. 校企合作现状
多年来,药学相关等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无论是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还是成效,都还不能很好满足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1剃头挑子一头热。药学相关高职类校企合作虽在一定层面上得到发展,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需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具有“学校一厢情愿,企业无意参与”的特点,校企合作基本上呈现校“热”企“冷”的态势,即使勉强参与,也只是表观、简单的短期合作居多。
1.2合作层次偏低。虽然现在的校企合作倍受多方的关注,但整体合作还处于低的层次,合作的深度、广度不够,合作内容狭隘,仍缺乏完善的体制和制度保障,合作效益不明显。
1.3缺乏互惠共赢的利益机制及互动交流的合作平台。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应该建立在一定利益基础之上,利益是双方产生合作驱动力的根本源泉。校企双方没有共同组建合作组织、联合机构或管理部门,没有固定交流场所与互动合作平台等,使校企深度合作广受限制。
2. 校企深度合作制约因素
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谋求深度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学校和企业的共同选择,药学相关的高职院校也在做着深度思考和积极探索,但校企深度合作的发展仍存在着诸多的制约。
2.1校企合作的形式不多、深度不足、相关方主观积极性不够制约其良好发展。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数是学校为求生存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尚未从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需要的角度来认识和开展校企合作,导致学生成为简单劳动力,严重影响教学本质;而企业又是以利润为核心来安排教学实践,影响了教学体系的科学性。目前校企合作的合作形式较单一,在多方面缺乏深度。部分企业对于技能人才重招用,轻培养,认为即使不通过校企合作也能获得技能人才,因此校企合作积极性不足,主动性不够,与真正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良性循环机制有一定差距。
2.2院校的教学管理措施不强的制约。药学类高职院校中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建设等方面与企业需求符合性还不够强,大众化和学科化等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影响着校企合作的培养,缺乏高职特色。
2.3低层次合作少保障,制约合作的稳定性。虽然现在的校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倍受政府、院校、企业、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但合作的层面还比较低,至今没有完善的体制和制度保障,合作的稳定性、长期性还比较差。
2.4企业与院校的不同利益形式制约着校企的合作。人才培养成本较高,加之人才流动大,企业投资职业教育未必使自己获益,企业经营者多为关注当前利益,而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潜在、长远利益,与企业当前利益有一定距离,所以目前不少企业认为参与职业教育似乎“无利可图”,利益驱动不大。
2.5学校从企业聘请的兼职“双师型”教师的自身工作与兼职教学及其管理存在矛盾,制约人才的交流使用。企业兼职“双师型”教师,既要完成企业内的本职工作,还要完成学校里的兼职教学工作,两工作常会产生冲突和矛盾,不易协调。
2.6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统一协调的校企合作管理体制还未成熟,制约发展。我国校企合作正处于行政干预机制和市场利益驱动机制发挥双重作用的时期。由于没有建立起行业企业、劳动人事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有效参与职业教育实践的运行机制,也未能建立起跨部门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故校企合作实施较难。
2.7政策与法规不健全,制约校企合作长远发展。政策与法规不健全是影响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问题。尽管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法律保障措施不力,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法规支持,使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使院校与企业合作缺乏依据和潜力。
3. 校企深度合作效果改善的思考
3.1由有效权威机构牵头,搭建校企深度合作的交流平台,并建立一定的制约。
3.2充分考虑合作主体的利益诉求,探索建立利益共同体。一个组织获得长期生存和繁荣的最好途径是,考虑其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因为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发展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良好的利益机制是推进校企合作深度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建设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利益共同体。
3.3加强深入的宣传与交流。通过宣传使政府、学校、企业、媒体更新教育观念,激发企业与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
3.4学院继续保持并强化校企合作的推动。学校还要积极主动地与企业的厂长、经理及员工们加强联系,扩大感情交流。学校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所需情况寻找合作对象,建立具体的合作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和执行计划,并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并加强绩效评估与监督。学校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规模,灵活培养人才, 真正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3.5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工作。对“双师型”教师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与在企业的工作时间安排好,避免出现撞车的现象,积极利用企业生产的淡季来为在校的学生授课,同时学校也要尽可能作好协调。
3.6建立相关的政策与法规。要尽快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督促各级政府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实施条例,明确学院、企业或科研机构各方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责任与义务,并建立对应的考核机制。发挥行业企业对职业资格认定考核的积极作用,实现职业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从管理向经营转变,使校企真正互利互惠。
总之,校企合作需要有一定的认知、情感、法律法规和社会与政府的环境协调等因素积极作用。校企双方需要有参与合作的积极情感,只有双方投入热情,经营校企合作,才能有效合作,实现共赢。在校企合作的运作过程中,企业、学校、政府必须摆正各自的角色位置,明确在合作中各自的作用,各尽其责,才能顺利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使其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穆松.高等职业院校“订单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滁州学院学报,2006,06.
[2]王振洪.构建利益共同体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1,3.
[3]刘春兰.校企合作推动企业发展探索[J].黑龙江医药.2011,6.
[4]wunan820204.开校企合作交流会应注意哪些问题.http://wenda.tianya.cn.
[5]夏英.市场经济体制下校企合作机制研究[R].职教中心.2009,6.
作者简介:
卢洪生,男,中级职称,本科,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