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印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对策研究

来源 :山东工会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b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烙印理论广泛应用于行为科学领域,用来研究观念树立、精神传承、气质形成、习惯培养等问题,适用于探究多维属性的劳动素养提升等问题.基于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推进实践,构建烙印理论下大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概念模型,分析劳动素养提升的机理,可以发现,素养提升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因此,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必须突出高校劳动素养烙印者的主体地位,切实发挥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烙印者的作用,建立正式和非正式两种烙印机制,选择契合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劳动教育内容,重视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的过渡和衔接等.
其他文献
为深入贯彻集体合同规定,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成都市青白江区经过不懈的努力,经历了“先建制、后规范、再深入”的阶段,逐步形成了制度支撑有力、机制运转高效、职工参与广泛、实施效果明显的集体协商工作推进局面,持续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绵阳市自2020年启动工伤预防工作以来,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至五年求突破”的工作思路,坚持在“机制、模式、云平台”三个关键点上用力,并取得初步成效.rn建“机制”规范管理,提高效能保障运行rn建立高效的部门协作机制.建立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重大事项,解决“怎样办事”问题,审定工伤预防经费使用、实施项目方案确定、项目评估验收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下一步还将提出资源共享方案、责任分工方案等,以进一步发挥成员单位的作用.
期刊
内江市人社局日前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十二条措施》,从优化企业用工环境、便利企业社保开户、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设立就业见习基地、加强企业人才服务、落实吸纳就业奖励、助力提高员工技能等12个方面出台具体措施,旨在发挥人社工作在打造“产业内江”、服务内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的人社服务.
期刊
近年来,成都崇州市人社局聚焦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开展乡村创新创业活动,通过搭建平台、政策驱动、专家巡诊、大赛引领等举措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促进老百姓增收致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逐渐增强.
期刊
文章以职业流动为主要研究内容,利用第一手调研数据,分析了北京市职工的职业流动频次、流动途径、流动去向、流动时长和流动结果.在此基础上,利用logistic模型探究了影响职工职业流动的因素.研究发现,职工个人人力资本对职业流动有重要影响,家庭经济压力和育儿压力也是引发职业流动的重要因素.为实现北京市职工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和全面发展的目标,劳动者应积极参与在职培训,企业应建立职工培训制度和人文关怀制度,政府应完善就业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建立社区服务体系.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遂宁市安居区人社局认真贯彻执行防疫工作各项安排部署,减税降费助企发展,全力保就业保民生,取得显著成效.rn减税降费助企发展rn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就业创业的影响,安居区人社局创新举措主动作为,认真梳理中央和省、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台的阶段性社会保险减免缓返、创业担保、就业见习补贴、吸纳贫困劳动力奖补等各项支持服务企业的相关政策,并汇编成《安居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服务企业政策指南十三条》,明确办理流程,主动上门宣传服务.2020年为
期刊
近年来,雅安市石棉县聚焦重点群体,多渠道推动高质量就业创业,返乡下乡创业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被评为“四川省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先进县”、全省园区企业用工监测工作成绩突出单位,2020年被评为全省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管理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全市就业创业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期刊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加强劳动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劳动教育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志愿服务性劳动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需要拓展研究视角、深化研究内容,把服务学习理念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丰富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方法,探索社会工作参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和方法,构建大学生劳动教育支持体系,为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做好民族工作,是我们必须始终放在心上的“国之大者”.rn自治区党委民族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入阐释新征程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对扎实推进新时代我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
期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明确工人的各种权利的前提下,通过话语表达、法律和政策制定等多种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落实,这可视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另一方面,对这一时期的话语、法律和政策是否规定(或侧重规定某些领域的权利)并实际实现工人的这些权利,以及在此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限制,必须结合当时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进行理解.回顾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人阶级权利保障的历程,对于树立“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不容动摇、不容忽视”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